<p>今天是2020年11月9日,晚上有一段大同人为前市长耿彦波庆生的画面在网上传播,勾起了人们无数的回忆和共鸣,为什么,一个只在大同担任五年的市长,而且距今已离开七年的前任市长,还是这么让大同人牵肠挂肚,让人如此爱戴呢?</p><p><br></p><p>在大同古城里的府文庙名宦祠,有一幅让人记忆深刻的楹联,字里行间也许能找到答案:</p><p>做个好官留个好名自古善恶有公论焉患位卑位尊</p><p>干点实事建点实功从来毁誉在民心何忧名显名隐</p><p><br></p><p>是的!这副楹联就是出自大同前市长耿彦波的笔下,这也是他的真实写照。</p><p><br></p><p>1958年11月9日,农历戊戌狗年九月廿八,耿彦波出生在山西省和顺县李阳镇泊里村,谁也不曾料到的是,几十年以后,在太行山下成长起来的耿彦波,不仅被家乡人赋予“和顺第一才子”的美称,还因为突出的“城建事迹”,竟然成为了名动三晋、乃至轰动全国的官场风云人物。</p><p><br></p><p>耿彦波曾经坦言,他从小的理想是当一名记者或教师,结果阴差阳错的走上了仕途,尤其是从十多年前开始,他被各大媒体记者争相追逐报道,他也被老百姓当成了街头巷尾热议的对象,他甚至还“客串”过一部影片的主角,《中国市长》,真情实景地记录一位“城建市长”的日常工作,给影片增加了空前的热度,并一举斩获大奖,剧中耿彦波脚踏实地、雷厉风行的作风让他成为了铁腕市长的代名词,名声传遍大江南北,一时无两。</p><p><br></p><p>也许是有山大中文系的深厚积淀吧,耿彦波对中国古代文化遗存情有独钟,他从灵石的王家大院保护修复开始,初试拳脚之后接着打造榆次老城,继而,在开拓省城太原时获得巨多赞誉,冥冥之中,他需要一个更大更合适的舞台,于是,他选择了一座拥有千年文化内涵却在近年逐渐凋零的古都,大同,一座被先哲们赋予了无限遐想的理想之城,欣然地接纳了他,再于是,一个人、一座城,对接成功,大同,像是打了兴奋剂一样,神奇的满血复活了!</p><p><br></p><p>五年,仅仅是五年,从不被人理解,被质疑,到毁誉参半,大同的老百姓从断壁残垣的自卑中突然觉醒,千年古都焕然一新给市民们带来无比的振奋与自信,在日夜兼程、日新月异的城市转型改造中,大同人终于相信,谁当市长真的不一样啊!</p><p><br></p><p>做个好人容易,做个好官不容易,能把位卑位尊、名显名隐放在一边,把老百姓始终放在心上的好官不多,耿彦波算一个。</p><p><br></p><p>理想很完美,现实很骨感。正当人们陶醉在皇城即将再现、人人都能当爷的时候,耿市长调走了,走的很毅然,也很催泪。</p><p><br></p><p>欣慰的是,后继者依然大步前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同之道,前途似锦。</p><p><br></p><p>回想当年,激情似乎释放的过于集中,而冷静下来的大同人更是放眼乾坤,有山有水,天蓝气清,有历史有文化,有能源有遗存,如今的大同,已经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让我们共同见证,大同是世界的,世界也是大同的。</p><p><br></p><p>最后恭祝耿市长生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安康!</p><p><br></p><p><br></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