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蹄岭游记

独鹤与飞

<p>牛蹄岭游记</p><p> 牛蹄岭上有二塔:其一是解放战争烈士纪念塔,其一是兴贤塔。现在上牛蹄岭拜谒烈士纪念塔的人数最多,而多数人不知道烈士纪念塔向东约两里的兴贤塔。这两座塔都是对安康地方来说有特殊意义的建筑,到这里的人,瞻仰纪念塔,不忘先烈,牢记使命,更好的继承先辈的旗帜,建设伟大的祖国;拜谒兴贤塔的人,则多数人不清楚古人修塔的良苦用心,因为人们不清楚兴贤塔的历史。</p><p> 上周末,王关棣、王晓群、刘自文、雷升录、艾全霞等约我一同上牛蹄岭游玩。一路秋叶斑斓,菊花盛开。鸡冠花大团簇拥,木瓜金黄飘香,菜园子各种秋冬季节的蔬菜碧绿抖擞,地里的油菜、小麦、豌豆、胡豆等农作物也条行分明,我们一路惊叹自然的色彩,更喜欢这里老百姓的爱美与勤劳。</p><p> 车子停在牛蹄岭村委会的院子后,迎面就是雄伟挺拔的纪念塔。我们拾级而上,大家都面色沉重,仿佛听见隆隆的炮火,看见我解放军将士拼死攀登、与敌血拼的景象。我记得我母亲给我讲述过牛蹄岭战役的一些细节。而小群的父亲是南下干部,巧合的是与小群父亲同病房的一位离休老干部是直接参加牛蹄岭战役的老军人,我们在烈士塔下致敬的时候,小群给大家讲述了他了解的牛蹄岭战役,讲述了当年秋雨瓢泼时我解放军战士为解放安康的英勇壮烈。他讲过之后,画家王关棣当场表示,要用他的画笔,创作一幅作品,来纪念先烈,告诉晚辈,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刘自文也当场表示,要用他的书法作品和诗歌来赞颂先烈。这是荷担历史、传递责任文化人的自觉行动。</p><p> 下了烈士纪念塔,沿着整洁的水泥公路,向东步行,去看兴贤塔。老远就可以看见一个粗燥的石塔挺出于松树之上。关棣一路勘察山梁两边的大势,一面听小群讲述牛蹄岭战役部队的布局与敌军的防守情况。山梁的救兵粮红艳艳的,似乎滴滴沾染着烈士们的鲜血,松树间一丛丛野菊花也很茂盛,不由得想起了毛泽东的一句诗:“战地黄花分外香。”</p><p> 兴贤塔没有很好的保护与整修。水泥的台阶歪斜不整齐,作为景区的厕所也是没有屋顶的半拉子。没有山门,在塔旁边,有几个香炉台,两三间低矮的小房子供着魁星,可见这里是民间作为私下信仰祭祀膜拜的着。塔按照正东正西方位,在正北第四层中间有楷书“兴贤塔”碑额。第二层的四面都留有镶嵌碑额的方形框架,但没有石碑。建塔的石材风化,缝隙张开,飞檐有的已经损折,每个层级的石缝中,长着大团的野菊花,也开的很旺盛。塔的东面地上堆着一些老旧的砖块,估计是准备整修用的建筑材料吧。</p><p> 兴贤塔是张补山倡议修建的。张补山是清代安康有名的学者,也是一位一心一意愿意为地方乡民的生计奔走呼号的士人。他看见地方受灾,百姓流离,积极给地方长官建言献策,设立义仓,救活百姓,他看见地方民风浇薄,不思读书与习学礼仪,就倡议捐学田,设义学。修建牛蹄岭兴贤塔,也是为了地方能够多出读书人,多培育出为国家的人才。虽然现在看来这个主意实在荒唐愚蠢,但其振作地方文风,培育地方人才的良苦用心,却是可悯可怜的,公正无私的。</p><p> 牛蹄岭山上的两座塔,都是为安康的富强繁荣、稳定幸福付出努力,做出牺牲的先辈的见证。来这里游玩的人,当有感恩之心,当有呵护敬爱之意,更当有继承先辈遗志,完成历史责任的担当。</p><p>附张补山写的《牛蹄岭兴贤塔记》:</p><p> 为白郡伯创建牛蹄岭兴贤塔记</p><p> 建塔之说,起于释氏,吾儒所不道。自唐进士题名雁塔,文章之士遂艳称之。近世谈形胜者,或以其邑无文峰,或以地方有缺陷,往往以人功补造化之不足,而其术亦时有验。岁丙申,余摄凤翔,见城上巽隅有塔巍然,相传宋范文正公所建,以代文笔者。堪舆之术,大贤取之。可见事之近于义者,君子未尝不从俗也。</p><p>兴安治东廿里许曰牛蹄正当巽位,形家谓:兹巅建塔则科名必盛。今春滇南蔡渔庄观察按临,亦以此为言。不知余与安康陈余山明府、张补山孝廉、何赓斋明经暨诸茂才已筹及此。上下之心,不约而同,天人之机不可失也。明府方核计库藏羡余以为匠工资,士民闻之曰:郡邑大夫皆不苟取吾民者,兹事之举非其私图,且勤恤民隐,不肯为时诎举赢以厉吾民,盖共助之,无使有或后之讥。予闻而乐之,乐僚属之有嘉德也;乐士民之无违心也。乃属明府鸠工集众,择士之才者董其事。石伐于山,砖沽于市,削之、斵之,鼛鼓以兴。</p><p> 经始于庚子夏五月三日,蒇事于七月暨望。其层七,循常制也。其高四丈六尺,底宽一丈二尺。第一二层嵌石左右,其上为郡人士射甲乙科者题名地,其下书督工暨捐资者姓名,示不没善意。第七层肖魁星石像,其下稍南建文昌关帝祠。蓋此地旧祠关帝,而文昌则新增之,以备多士春秋修祀事者。</p><p> 落成日,会率僚属绅士登高而观,心境为之一爽矣。东望黄洋河抱枣园而西注于汉,问神禹之穴犹有存焉者乎;北眺牛山,则崔忠惠王掘黄腰兽处,山形若渴牯奔池,叹古人命名之不诬;其西凤凰鲤鱼诸山,出没云际,有如翔如跃之形,而月谷阪历历在目,直达汉阴。兹孟达所谓沃美者欤;南则五峰如指,歃于天半,俯视玉屏,文武诸峰,如笔架到于几案,洵坤灵奧区,宜其磅礴郁积之气秀发人文矣。言未已,绅士之贤者兴曰:民不劳而事毕举,不可无文以记之。</p><p> 予谓:兹塔之建,邑之贤才于是乎兴;地之形胜于是乎壮。行旅之往来于是乎憩息;士子之瞻拜于是乎肃将。其所关綦重矣,岂释子藏舍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