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九国游之三: 罗马、梵蒂冈、佛罗伦萨与比萨

忙什么

<p>2018年2月13日上午,天气晴好。在导游带领下,我和爱人随旅行团到达罗马。</p> 意大利首都罗马位于亚平宁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是一座有着辉煌而悠久历史的欧洲文明古城,前罗马帝国首都,也是天主教中心,罗马教廷所在地。由于最初是从七个小山丘建设起来的,罗马也被称为“七丘城”。 罗马市是意大利最大的城市。 古罗马与秦汉时期的的中国一样,是古代世界强大的帝国之一。公元98年-117年安东尼王朝皇帝图拉真在位时,罗马帝国版图达到最大,经济空前繁荣,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自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 公元14~15世纪,意大利文艺空前繁荣,成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涌现了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伽利略等对人类发展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化与科学巨匠。 如今,在意大利各地都可见到精心保存下来的古罗马时代的宏伟建筑和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雕刻、古迹和文物。 在罗马,许愿池是我们参观的第一个景点。 罗马许愿池,原名特莱维喷泉,别名幸福喷泉、少女喷泉,是罗马境内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喷泉。更为人所熟悉的名字还是许愿池。这个许愿池在电影《罗马假日》中出场并随着电影风靡全球后而闻名于全世界。 许愿池位于三条街的交叉口。“特莱维”也正是三岔路口的意思。 罗马许愿池于18世纪由教皇克里门七世命沙尔威设计建造,历时30年于1762年完工,是罗马最后一件巴洛克杰作。 <p>这座喷泉是罗马最漂亮的雕刻艺术作品之一,外形美观,装饰丰富,立体感强,泉水清澈,整个喷泉气势磅礴、大气恢宏。</p> <p>喷泉依波利侯爵宫殿(也有说是海神宫)而建。喷泉主题是海神尼普顿胜利归来。站在正中海贝形战车上的就是尼普顿,脚下拉车的两匹骏马被两个特里同(希腊神话中海之信使)牵引,左边的狂放不羁,右边的温顺安详,分别象征汹涌和平静。海神左右各有一位女神,分别代表丰裕和健康。</p> <p>背景墙柱子顶端有四位持不同神器的女神,象征四季。每一个雕像神态都不一样,雕像的基座是一片看似零乱的海礁。</p> 泉水由各雕像之间、礁石之间涌出,然后汇集于池内。 喷泉前游客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罗马人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如果有人背对着喷泉,右手拿硬币从左肩上方向后投入水中,就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一枚硬币代表出征的人此生会再回罗马,两枚硬币代表会邂逅浪漫、爱情美满,等等。 很多旅游者在许愿池边背对喷泉抛硬币、许心愿,祈求幸福。据说每隔一两天,水池内累积的硬币金额便可达数百欧元。会有慈善机构定期收集这些硬币,用于慈善事业。 <p>街道上行人熙熙攘攘。</p> 有小朋友列队走过,有的脸上涂有油彩,似乎是学校组织的什么活动。 没有人介绍,不知到这座建筑叫什么名字。 一只鸽子在不知已有多少年历史的巨柱基石上观察着过往行人。 看不出破绽的悬浮。 和玩偶合个影,找点童趣。 小巷看起来挺精致典雅的。 街头兜售小商品的临时商铺。 民间艺人现场手工编织的小动物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也有人现场作肖像画。 品尝冰激凌。 <p>万神庙位于罗马市中心,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戈利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p> <p>万神庙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就是伟人的公墓,艺术家拉斐尔、罗马皇帝维托里奥·埃曼努埃尔二世和温布尔一世等长眠于此。</p> <p>万神庙今天还是意大利的一个教堂,这里定期举行弥撒以及婚礼庆典。</p> 万神庙门廊有科林斯式石柱三排16 根,高大雄壮,华丽浮艳,代表着罗马建筑的典型风格。 <p>柱廊山花上刻有“M·AGRIPPA·L·F·COS·TERTIUM·FECIT”字样,意即“吕奇乌斯的儿子、三度执政官玛尔库斯·阿格里巴建造此庙”。这段文字让人们误以为柱廊是阿格里巴时期遗留下来的,直到1892年人们才发现柱廊所有的砖头印记都在公元125年左右,才证实整幢建筑其实都是哈德良时期修建的。</p> <p>万神庙是古罗马精湛建筑技术的典范,也是古罗马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其建筑结构简洁明了,正面呈长方形,主体是一个宽度与高度相等的巨大圆柱体,上面覆盖着直径43.3米的半圆形穹顶,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内部没有窗户,四周一圈围绕着诸神雕塑。顶部有一个直径8.9米的圆形大洞,是万神殿唯一的采光点,光线从顶部泄下,角度随着太阳位置的移动而改变,给人一种神圣庄严的感觉。</p> 万神庙前庭是罗通达广场,有一个竖立着高大尖顶方碑的喷水池,方碑基座雕有古罗马神话场景。 <p>位于帝国大道末端威尼斯广场的意大利统一纪念堂,绰号“打字机”,也叫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纪念堂、意大利“祖国祭坛”,是为了纪念1870年意大利统一以及促成其统一的埃曼纽尔二世而建,耗时25年于1911年建成的。后来增建了无名英雄烈士墓,纪念为意大利独立而阵亡的士兵。</p> 威尼斯广场是位于罗马市中心的圆形广场,仿照威尼斯的圣马可方形广场建成。 洁白的纪念堂庄严肃穆,雄伟壮观,俯瞰着威尼斯广场。 每年国庆节,意大利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到意大利访问,也都要来这里为无名英雄们敬献花圈。 纪念堂宽135米,高81米,完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16根圆柱形成弧形立面,兼顾了大气和精致。 中央骑马的人物塑像就是完成了意大利统一大业的维克多·埃曼纽尔二世。 纪念堂顶部有两座巨大的青铜雕像,右边的代表“热爱祖国的胜利”,左边代表的是“劳动的胜利”。 无名英雄墓位于纪念堂下部正中央。无论日晒雨淋,总有两名持枪肃立的士兵,还有两把熊熊燃烧的火炬守护在这里。 广场上有荷枪实弹的军人在执勤警戒。 <p>古罗马废墟,也叫古罗马广场。这里是古罗马时代的城市中心。公元前6世纪开始建设,至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是罗马诸多广场中最古老的一座。广场上曾经殿堂高耸、神庙林立,集中了大量宗教性和纪念性建筑物。</p> <p>千年逝去,当年的众多雄伟建筑,而今却化作一根根斑驳脱榫的石梁和一堆堆歪七倒八的石柱,处处断壁残垣,已成废墟,一片荒凉。</p> 华丽的埃米利亚殿堂,只剩下一堆零乱的石块;雄伟的约马森齐奧殿堂,只剩下几堵厚厚的破墙。 高大的蒂奥斯库雷神庙,只剩下孤零零的三根石柱和光秃秃的庙墩基座。 <p>罗马市政府刻意保留了这些建筑遗迹。它们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厚重历史的见证者。这一片废墟,犹如露天大博物馆,无声展示着现代人已经很难想像得出的昔日的辉煌和繁华、古老的文明和悠久的历史,供游客凭吊。</p> <p>看着一间间残破的宫殿、一面面斑驳的石墙,想到曾经强大无比威风八面的古罗马叱咤风云纵横欧洲的如烟往事。叹滚滚英雄谁在?不由得想起孙髯翁大观楼长联:“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兴衰浮沉,天意莫测,沧海桑田,世事无常。真令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p> 帝国大道边的罗马松,学名“笠松”,树干笔直遒劲,树冠繁茂硕大,远望如同一朵蘑菇云,又像一把伞,尽显历史的沧桑。 一团团墨绿色的松枝,映衬着蓝天白云,也守护着随处可见的历史遗存。 古罗马竞技场和君士坦丁凯旋门就在废墟不远处,步行一会儿就到了。 <p>古罗马竞技场,又叫罗马斗兽场、罗马大角斗场、罗马圆形竞技场等,建于公元72至82年间,全世界唯一一座四层斗兽场,古罗马文明的象征。遗址位于罗马市中心。</p> <p>竞技场占地约2万平方米,外围墙高57米,从外观上看,竞技场呈正圆形,共四层环形拱廊,每层80个混凝土制的筒形拱,形成80个开口。</p> <p>这个用石头建起的竞技场堪称建筑史上典范的杰作,以庞大、雄伟、壮观著称于世,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现在虽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p> <p>竞技场可容纳近9万名(也有说5.5万名的)观众,因其出入场通道设计十分科学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据说这里只需十分钟就可以被清空。其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p> <p>竞技场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作壁上观的观众在这里从血腥与暴力中找寻原始而又野蛮的快感。现在,它安静地矗立着,任凭来来往往的游人们远观近赏。</p> <p class="ql-block">角斗曾是这里的主要节目。绝大多数的角斗士都是来自罗马帝国各个地方的奴隶和俘虏,也有为了挣钱而自愿前来格斗的。古罗马著名的奴隶起义首领斯巴达克就是一名角斗士,他最初率领78个角斗士起义,很快发展到9万多人,在罗马各地坚持战斗达2年之久。马克思曾赞誉斯巴达克是“整个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人物”。 </p> 有人说,只要在角斗台上随便抓一把泥土,放在手中一捏,就可以看到印在掌上的斑斑血迹。 站在竞技场内,似乎还能听到当年激烈的打斗声和狂热的喊叫声,还能深切地感受到当年在这里发生的残酷格斗和血腥搏杀。 竞技场内外,游人如织。 <p>君士坦丁凯旋门,建于公元315年,是古罗马时代21座凯旋门现存3座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它是为庆祝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彻底战胜他的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的。巴黎凯旋门就是以它为蓝本建造的。</p> <p>君士坦丁大帝是罗马历史上的一位传奇帝王,他在位时期统一了罗马全境,也是第一位公开信仰基督教的君王。</p> 凯旋门高21米,面阔25.7米,进深7.4米,共有三个拱门,中拱高大,侧拱矮小。它横跨在道路中央,显得形体巨大,雄伟壮观,气宇轩昂。 各种浮雕布满凯旋门里里外外,精美绝伦。这些浮雕多半是从当时罗马帝国的其他建筑上搜集后组合拼装而来,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的生平业绩。众多浮雕中最为著名的是凯旋门顶端的八块浮雕,是从马克·奥尔略皇帝纪念碑上拆卸而来,如今珍藏在卡匹托尔博物馆。 现在君士坦丁凯旋门的四周都被铁栅栏围了起来,游客只能在外面拍照留念。 站在凯旋门前方的空地上可以将凯旋门和竞技场一起拍摄进去。 <p>接下来,我们去的是全球领土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梵蒂冈。</p> <p>梵蒂冈全称“梵蒂冈城国”,也被称为“国中国”,罗马教廷所在地,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君主制国家之一,位于罗马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和梵蒂冈博物馆等,面积0.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00人,大多为神职人员。梵蒂冈原为中世纪教宗国的中心,1870年教宗国领土并入意大利后,教宗退居梵蒂冈;1929年同意大利签订《拉特兰条约》,成为独立国家。</p> 不过,梵蒂冈在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却极大。 <p>梵蒂冈是以教宗为君主的政教合一的主权国家。教宗,也称教皇,是全世界天主教徒的精神领袖。而据天主教方面统计,目前全球天主教徒有13.13亿,占全世界总人口的17.7%。</p> 我们在这里参观了全球第一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p>最初的教堂是由君士坦丁大帝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重建过程长达120年。大教堂圆顶结构完美,广场气势宏伟庄严,令人叹为观止。</p> 教堂里存放着耶稣第一大弟子圣彼得的遗体。 教堂总面积2.3万平方米,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 教堂前的广场是椭圆形的,正中间是一座高耸的方尖碑,两边各有一个喷水池。 <p>广场的两边,每排四根共计284根巨柱成弧形地组成巨大而彼此联结的柱廊,气派浑厚。从高处俯视,两边的弧形柱廊犹如教皇伸出的两只手,把所有参加弥撒的信徒拥入自己"仁慈"的怀抱。巨柱上边塑有雕像,共计165尊。每根柱与柱之间,相互掩映,人进入这条柱廊会感受到复杂的明暗效果。这是乔凡尼.贝尼尼1656年的杰作。</p> 进入教堂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这里安检极严,同行的好几个游客经过反复几次检查,甚至连皮带都抽掉,才被允许通过。 站岗的卫士。 来这里参观的游客非常多,排成了长长的队伍。我们等了接近两小时才进入教堂。 <p>教堂内部金碧辉煌,光线幽暗,神秘莫测,用大理石砌筑而成,里面的所有画像都是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成图。处处展露着豪华气派、神圣庄严。</p> <p>进门后右手侧的大理石雕像《圣母哀痛》。这是米开朗基罗24岁时的雕塑作品。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致。为了保护雕像,雕像外面罩有防弹玻璃。</p> 中央的圆顶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的,两重结构,内部很明亮。圆顶下是教皇的祭坛,用贝尼尼创作的青铜华盖覆盖着。青铜华盖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那扭曲的粗圆柱似的独特形状很引人注目,给人的感觉是整个建筑在不断上升,一种高大壮观的感觉。 华盖上部,一个天使抱着两把象征权力的钥匙,一个天使举着寓意拥有无上权力的神圣的三重冠。 从教堂里出来时天色已经不早了。 广场上高高矗立的方尖碑。 在意大利与梵蒂冈的国界上留影。 2月14日,我们游览的第一个地方是佛罗伦萨。 <p>佛罗伦萨,意大利语直译为“百花之城”“鲜花之城”,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市,兴建于罗马共和国凯撒在位时期,1865-1871年曾为意大利王国统一后的临时首都。</p> <p>佛罗伦萨以前曾译作“翡冷翠”。“翡冷翠”由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首译,远比另一个译名“佛罗伦萨”来的更富诗意,更精致美丽,也更符合古城的气质。不过,人们更习惯使用“佛罗伦萨”这个名字。</p> 佛罗伦萨坐落在亚平宁山中部、阿尔诺河河谷,四周环绕着丘陵。 <p>作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佛罗伦萨是极为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艺术天堂,欧洲文化中心,文化古城,歌剧的诞生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伟大诗人但丁就出生在这里。</p> <p>众多卓越的艺术家们在这里创造了大量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给现代人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历史记忆。全市共有40所博物馆和美术馆,60多所宫殿及许许多多的大小教堂,收藏着大量的优秀艺术品和珍贵文物,因而又有“西方雅典”之称,它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品保存地之一。</p> 百花圣母大教堂,又译百花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地标和代名词,外观以粉红色、绿色和奶油白三种颜色的大理石砌成,展现着女性优雅高贵的气质。教堂中央的巨大穹顶,是文艺复兴圆顶建筑的楷模,与罗马帝国的万神殿、文艺复兴盛期的圣彼得大教堂穹顶并称古代欧洲的三大穹顶。<br data-filtered="filtered">若想登上大教堂的屋顶,可从其右侧内的礼拜堂左边走廊进入,经过463级的阶梯。 紧挨着百花大教堂的,是乔托钟楼,84米高。钟楼的设计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一位与诗人但丁同时代的大壁画家乔托,故名乔托钟楼。钟楼外观是一个四角形的柱状塔楼,调合粉红、浓绿和奶油三种颜色,细长优雅,和旁边的百花大教堂十分和谐,底部还有精致的浮雕,内部有楼梯可达顶部,共有290阶。 很多游客在排队等候进入教堂。 正对百花大教堂的,是圣乔凡尼礼拜堂,八角形,建于5世纪—8世纪间,是托斯坎尼地区罗马式建筑的代表。礼拜堂最具观光价值的是三面青铜门浮雕,描述的都是宗教故事。 乌菲齐宫内的乌菲齐美术馆,亦译作乌非兹美术馆,是世界著名绘画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收藏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最多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画廊之一,素有“文艺复兴艺术宝库”之称。 走廊内有很多人排队准备进入博物馆。据说,乌菲齐美术馆每年能售出140万张门票。 博物馆外许多扮演雕塑招人合影的、摆摊作画的。 维琪奥王宫。曾是梅第奇家族的住所。 大理石雕像“大卫像”从1873年来一直守候在王宫门口左侧,不过是仿作。米开朗基罗的原作现收藏于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佛罗伦萨美术学院。 《大卫》是美术史上值得夸耀的男性裸体雕像之一,传神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体态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富有生命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似乎能够让人感觉到人物身体血管的跳动,生动刻画了大卫作为一名英雄的神圣高大形象。 王宫前是佛罗伦萨最热闹的西纽利亚广场,梅第奇家族的第一个佛罗伦萨僭主、“祖国之父”柯西摩·梅第奇的骑马雕像睥睨全场。 邻近王宫的集会所有许多古代及文艺复兴式样的大理石人物雕像,栩栩如生。 维琪奥桥,意译为“老桥”,建于1345年,是佛罗伦萨最古老的桥梁,以前是乌菲兹宫通往隔岸碧提王宫的走廊。 米开朗基罗广场位于市区东南的小山上、亚诺河对岸,是眺望佛罗伦萨的最佳据点,广场中央也有米开朗基罗大卫雕像的复制品。 从广场上可以眺望佛罗伦萨整个老城区。阳光下,天空湛蓝,房顶一片玫瑰红。 到达比萨斜塔时已是下午。 比萨斜塔奠基于1173年8月,由著名建筑师那诺·皮萨诺主持修建,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比萨城的标志。 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上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大教堂、洗礼堂、钟楼(即比萨斜塔)和墓园,它们差不多都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外墙面均为乳白色大理石砌成,各自相对独立但又形成统一罗马式建筑风格。比萨斜塔位于比萨大教堂的后面右侧。 一片中世纪风格的建筑物,闪耀着乳白色的清冷的光辉。 斜塔设计本为垂直竖立的,1178年首次发现倾斜。建造过程中曾两次中断很长的时间,直至1372年,历时约二百年才完工。斜塔共8层,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向南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但是,该塔在过去几百年间却斜而不倒,可与世界上著名建筑媲美,成为比萨人的骄傲和自豪。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地基下面土层特殊。有专家研究后认为,建造塔身的每一块石砖都是一块石雕佳品,石砖与石砖间的粘合极为巧妙,有效地防止了塔身倾斜引起的断裂,成为斜塔斜而不倒的一个因素。 景点都内外有军警值勤。 由于倾斜角度逐渐加大,比萨斜塔曾在1990年1月7日停止向游客开放,经过11年的修缮,耗资约2500万,斜塔被扶正44厘米,倾斜角度回到安全范围之内。专家认为,只要不出现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经过修复的比萨斜塔,300年内将不会倒塌。2001年12月15日起再次向游人开放。 传说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几乎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的故事,记载在他的学生维维安尼1654年写的《伽利略生平的历史故事》一书中,但伽利略、比萨大学和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关于这次实验的的记载。对于伽利略是否在比萨斜塔做过自由落体实验,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看法。 据说,19岁的伽利略还曾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铜制吊灯的摆动,从而发现了小摆动的等时性定律,这是他动力学研究的序幕。 1983年的英国电影《超人III》中塑造了一个邪恶的超人形象,在世界各地“做坏事”,其中就包括把比萨斜塔扶正,电影结局是超人又将塔楼恢复到原来的倾斜角度。 比萨斜塔原本是一个建筑败笔,却因祸得福成为世界建筑奇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试验更使其蜚声世界,成为世界著名旅游观光圣地。每年吸引100万的游人前来参观。 斜塔倾斜到底是谁干的? 试看看,能不能让斜塔更正一点。 斜塔旁边的雕塑。没有去了解,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踩着滑板车的小游客。 写着汉字招牌的餐厅,显然是盯着成群结队的中国游客的。 景点外面有很多临时性的店铺,出售各种纪念物和小饰品。 夜色渐浓。在导游的催促下,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斜塔。<br data-filtered="fil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