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画疗法矫正儿童心理偏差的个案研究

梦月

<p>  一、基本情况</p> <p>  (一)课题的申报、立项和结题</p><p> 《用绘画疗法矫正儿童心理偏差的个案研究》是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2018年度研究课题,于2017年7月申报,2018年5月立项,2020年8月结题。这是我区第一个成功申报的省级强师工程项目。</p> <p>  △上图为申请书、立项证书和结题证书</p> <p>  (二)课题组成员</p> <p>  课题主持人是那拿小学梁巧云主任,成员有:雄鸥小学吴秋燕老师、平章小学陈德新校长、闸坡中心小学张铁流老师、北汀小学盘健英老师和区教育局教研室陈道恒主任。</p> <p>  △前排左起:吴秋燕、梁巧云、盘健英,后排左起:陈德新、陈道恒、张铁流</p> <p>  二、核心概念与绘画疗法</p> <p>  (一)什么是绘画疗法</p><p> 绘画疗法是心理健康疏导和治疗的方法之一。在绘画的过程中能宣泄情绪、释放情感、修复心灵上的创伤,能让人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和自信心。儿童绘画是其人格和情感信息的重要来源,通过绘画进行情感、想法、创意表达能体现固有的治疗价值。绘画疗法是种无任何副作用的治疗方法,特别对有表达阻碍的孩子更为适用。</p><p><br></p> <p>  △绘画疗法适用于男女老幼</p> <p>  (二)个案研究</p><p> 通过对儿童个体的研究,探索在学校背景下运用绘画疗法矫正儿童心理偏差的有效方法。</p> <p>  (三)采用的测评方法</p> <p>  经学习研究,采用了“房、树、人”“树”“自画像”“全家福”“彩绘曼陀罗”为绘画测验的方法(简称“五测验”),主要在前测和后测进行测试分析与对比,形成综合评估,判别治疗效果。</p> <p>  △绘画“五测验”</p> <p>  (四)研究中采用的绘画疗法</p> <p>  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校的育人作用,筛选了线描装饰画、流质性颜料色彩画、曼陀罗绘画、禅绕画等绘画形式为治疗方法,以达矫正心理偏差、涵养健康心态、培养人才的目的。</p> <p>  1.线描装饰画</p><p> (1)适用对象。适合小学低年级以上的儿童及成人。对自信心欠缺、内心秩序感混乱和安全不足的人员较为适用。</p> <p>  (2)基本步骤(下图示)</p> <p>  △“线条漫步”步骤图</p> <p>  (3)治疗价值。按一定的构成、组合法则,能形成有层次、有对比、有规律的良好画面效果,对树立儿童绘画自信心、重建内心秩序感和安全感效果比较显著。</p> <p>  △线描装饰画</p> <p>  2.流质性颜料色彩画(以色彩游戏为例)</p> <p>  (1)适用对象。所有儿童及成人都适用。特别适合具有攻击性、易动怒、没耐性、比较粗心的孩子使用。</p> <p>  (2)基本步骤(下图示)</p> <p>  △色彩游戏基本步骤</p> <p>  (3)治疗价值。流质性颜料(水粉、水彩等)的涂抹可以舒缓人的情绪,游戏般地混合色彩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色彩相互融合与碰撞产生的奇妙效果更让我们脑洞大开,借形想象与添加让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宣泄,思绪得以遨游。</p> <p>  △色彩游戏画</p> <p>  3.曼陀罗绘画</p> <p>  (1)适用对象。儿童及成人都适合绘画,特别是内心秩序欠缺、抑郁和焦虑的人员。</p> <p>  (2)基本步骤(下图示)</p> <p>  △彩绘曼陀罗基本步骤</p> <p>  (3)治疗价值。曼陀罗绘画能展现画者无意识的冲突,能整合人内心的矛盾,从而获得内在的和谐和情绪的稳定,在绘制的过程中就能在不知不觉中建立秩序感与安全模式,很适合情绪不稳定、内心有冲突的孩子绘画。</p> <p>  △彩绘曼陀罗</p> <p>  4.禅绕画</p> <p>  (1)适用对象。单个图形的规律性填充适合低年级以上的孩子,规律性较复杂的需要思维较好且一定学习能力与绘画能力的孩子使用方能得心应手。</p> <p>  (2)基本步骤</p> <p>  △“泡泡酒”的绘画步骤</p> <p>  (3)治疗价值。禅绕画被称为头脑的瑜伽,可以缓解压力,平复内心躁动,对压力较大,内心躁动不安的孩子及成人比较适用。</p> <p>  △禅绕画</p> <p>  三、研究历程</p> <p>  (一)前期准备</p> <p>  课题立项后,我们通过调查和研读相关绘画心理书籍,确定了研究对象和测评方法,主要采用“五测验”来进行前测,从“八大方面”进行绘画分析,然后进行综合评估,初步评估研究对象的心理特点和状态。</p> <p>  △在网络学习的绘画心理课程和研读的书籍</p> <p>  (二)课题研究实施</p> <p>  1.开题报告</p><p> 2018年11月进行了开题报告,主持人梁巧云与组员陈德新参与会议,评议专家有: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黄黎露主任、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举泮院长、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英语教研员关建华老师和阳江职院理工系梁光环博士。</p> <p>  △主持人梁巧云在作开题报告</p> <p>  △专家们在评议。上为黄黎露主任,下左为黄举泮院长,下右依次为:梁光环博士、关建华老师</p> <p>  2.小组实施研究</p><p> 我们课题组有4位是美术老师,是课题研究的实践者。我们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釆用集体上课和小组辅导的形式进行,每周一次。</p> <p>  △左上为梁巧云在上校本课程,右上为陈德新在上美术课,左下为张铁流在小组辅导,右下为盘健英在上美术课</p> <p>  3.中期验收</p><p> 中期验收时,我们向专家组报告了已做的工作、实施的效果和下一步的计划,专家们根据我们的报告提出建议。</p> <p>  △上图为专家组在评议,左下为梁巧云在作中期报告,右下为主持人梁巧云、组员陈德新与中期检查专家组省科研处黄黎露主任(左三)、温小军(左一)、市教研员关建华(左二)的合照</p> <p>  4.结题前的准备</p><p> 为顺利结题,在结题前有幸请到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专家组前来指导,专家组就课题存在的问题、疑惑和结题需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们根据专家意见来整理结题资料。</p> <p>  △上图为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黄举泮院长、教研员李程祯老师和阳东教研室副主任李世家在评议,下图为梁巧云在作报告</p> <p>  5.组内讨论学习研究</p><p> 我们通过多次会议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研究心得,提出疑问,共同商议对策;在疫情期间,课题组也克服重重困难召开会议,商议下一步的计划;微信群讨论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方式。</p> <p>  △研究心得分享会</p> <p>  △疫情期间的会议</p> <p>  △微信群讨论</p> <p>  (三)结题</p><p> 2020年8月,由省专家宋春燕博士、阳东区教研室郑德新副主任、阳江一中林瑶林老师进行结题鉴定与评议,专家组充分肯定了课题的研究意义,指出本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思路清晰,并提出深化课题,持续研究的建议。</p> <p>  △上图为梁巧云在作报告,下图为宋春燕博士在提课题相关的问题</p> <p>  四、各级各类专家对课题组的指导</p> <p>  课题的扎实开展、顺利进行与各类专家的指导和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离不开。</p> <p>  (一)专家的指导</p> <p>  1.省、市专家对课题的指导</p> <p>  △左为省科研处黄黎露主任,右上为省专家组成员温小军,右下为省专家组成员宋春燕博士</p> <p>  △上为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黄举泮院长,下左为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研员李程祯老师,下右为为市教育教学研究院教研员关建华老师</p> <p>  △上为阳东区教研室李世家副主任,下左为市一中正高级教师林瑶林老师,下右为阳东区教育局教研室郑德新副主任</p> <p>  2.区教育局及各校领导对课题的指导</p> <p>  (1)区教育局管理办曾昭恳主任非常重视课题的开展</p> <p>  △曾主任多次参与课题组会议与活动</p> <p>  (2)区教育局教研室陈道恒主任多次指导课题开展</p> <p>  △陈主任到各校指导课题研究工作</p> <p>  (3)各校校长对成员的指导</p> <p>  两所中心小学业务副校长、成员所在的学校校长都对课题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视。</p> <p>  △左上左一为海陵中心小学梁仲副校长,左下左二为闸坡中心小学林进杰副校长,右上为闸披中心小学蓝波校长在指导,右中为北汀小学戴掌基校长在指导,右下为那拿小学陈德锐校长在指导</p> <p>  (3)主持人参加培训学习请教专家、心理教师及课题组的交流学习</p> <p>  △左上为梁巧云向省课题评审专家陈静勉老师请教,右上为梁巧云在微信向王卫国教授请教,左下为梁巧云到中山市跟岗学习请教水云轩小学心理教师黄伟勤,右下为课题组成员到阳江二中请教李秀梅心理老师</p> <p>  五、课题研究的成果</p><p><br></p> <p>  两年多的课题研究,我们在专家的指导下,瞄定研究目标,围绕研究任务,对核心问题、关键问题、疑难问题开展研究、思考和讨论,取得了一些理论成果与物化成果。</p> <p>  (一)理论成果</p> <p>  1.“587”绘画测评法</p> <p>  (1)“5”是指“树”“房、树、人”“自画像”“全家福”“彩绘曼陀罗”五种绘画测验(简称“五测验”)。</p> <p>  △绘画“五测验”</p> <p>  (2)“8”是指绘画分析的“八大方面”。在绘画分析时是从“智力水平、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情绪情感、个性特点、想象力、注意广度和个人成长”八大方面来形成综合评估,评估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和特点。</p> <p>  △诊测“八大方面”</p> <p>  (3)“7”是指在测评过程中遵循“多次测验、不指导、全程观察、倾听与询问、接纳、保护和因人而异”的七个原则。</p> <p>  △测评“七原则”</p> <p>  2.“双6”绘画治疗流程</p> <p>  (1)“双6”流程之——单次使用的绘画疗法</p><p> 按“营造良好氛围、确定绘画内容和表现形式、学生根据主题作画、访谈、绘画分析和拟定下次绘画矫正方案”六个步骤进行。</p> <p>  △单次治疗的“6步法”</p> <p>  (2)“双6”流程之——整个治疗过程的有效流程按“释放、安稳、领悟、凝聚、重构和超越”六个步骤和层次进行。</p> <p>  △整个治疗过程的“6流程”</p> <p>  3.“1+x”绘画疗法</p> <p>  根据学校育人属性、绘画疗法的作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规律、绘画创作的特点选用绘画疗法,以“矫偏、养心、培才”和“简单、有趣、易创”为筛选绘画疗法的基本要求,确定以“线描装饰画、曼陀罗绘画、流质色彩画和禅绕画”等的“1+x”绘画疗法进行治疗,即以一种为主,多种为辅的方法进行跟踪治疗,实现学校“育心”与“培才”的双重教育目的。</p> <p>  △“1+x”绘画疗法</p> <p>  探索出的“587”绘画测评方法、“1+x”绘画治疗方法、“双6”绘画治疗流程,这些都是基于学校开展绘画治疗的创新之举。</p> <p>  4.论文的撰写与发表</p> <p>  课题组共撰写论文13篇,3篇获市级一、二等奖,7篇获区级一、二、三等奖,发表论文3篇。撰写的论文有对测评方法与应用的探索,也有对绘画治疗的应用与研究,还有对儿童绘画心理的探索研究。</p> <p>  △发表的论文</p> <p>  (二)物化成果</p> <p>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重视过程成果和最终成果的提炼和积累,撰写了近50万字的研究成果材料。这些都是我们深入开展课题研究的真实写照。</p> <p>  △物化成果量表</p> <p>  △物化成果</p> <p>  (三)研究效果</p> <p>  1.对学生的促进作用</p> <p>  从研究结果的数据表明,绘画疗法对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果,其中对想象力、注意广度、良好个性、内心能量方面促进效果明显,对智力的提升、情绪把控能力的提高和改善亲子关系方面效果较好。</p> <p>  △研究对象前测、后测的对比</p> <p>  △阳光与充满创意的画面就是绘画育人的效果</p> <p>  2.专业提升</p> <p>  两年来,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主动工作,扎实研究,勇于实践,团结合作,百花竞开,同美一园,共获奖46次,专业影响力、研究能力、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均有显著的提升。</p> <p>  △课题组成员专业水平提升一览表</p> <p>  在研究课题期间主持人梁巧云获得各项奖励23次,晋升美术副高职称、被评为海陵区优秀教师、阳江市名教师培养对象培训考核优秀奖、取得高级绘画心理咨询师证书等;成员吴秋燕成为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成员陈德新被评为海陵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获市、区论文二等奖各一篇等;成员张铁流成为海陵区美术学科带头人,获市、区论文二等奖各一篇等;成员盘健英被评为海陵区优秀教师,区美术学科骨干教师等。</p> <p>  △课题组成员部分获奖证书</p> <p>  △陈德新校长、梁巧云主任、盘健英老师分别被评为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和优秀教师</p> <p>  3.成果影响</p> <p>  我们坚持边研究边推广成果,及时让验证过可行的成果让更多人受益。中期验收通过后,共在全区推广了四次,历时一年多的时间。特别是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后,通过直播课为学生进行心理调适,为全区22所中小学培养近60人教师如何使用绘画疗画调适学生心情,帮助近万名学生疏导情绪,参与了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排查,近15000人阅读过课题组发表的通讯简报,影响不断扩大。</p> <p>  △第一次推广活动主要推广如何运用绘画分析技术测评儿童的心理状况和特点</p> <p>  △第二次推广活动上了7节绘画疗法直播课</p> <p>  △第三次推广活动主要是帮助学校和教师更专业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适时对学生返校后进行心理调适和疏导</p> <p>  △第四次推广活动是协助区利用“房、树、人”对全区中小学所有学生进行心理排查</p> <p>  △四次推广活动发的部分简报</p> <p>  四、下一步的努力方向</p> <p>  1.结合心理测评量表,对需要关注的学生开展研究与治疗。</p><p> 2.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1+x”绘画疗法,让它变得更科学和有效。</p><p> 3.主动有为,争取各方面力量的支持,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成果推广,不断扩大心理偏差矫正的师资力量,造福全市学生。</p>

绘画

课题

研究

疗法

梁巧云

课题组

结题

治疗

曼陀罗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