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吃好午饭,我们一行来到了牛首山。</p><p>牛首山属于宁镇丘陵西段南支,山高248米,因东西双峰对峙形似牛角而得名,《金陵览古》曰:“遥望两峰争高,如牛角然。”</p><p>牛首山,是中国佛教名山,文化底蕴深厚,是佛教牛头禅宗的开教处和发祥地。山周围有感应泉、虎跑泉、白龟池、兜率岩、文殊洞、辟支洞、含虚阁、地涌泉、饮马池等自然景观,及宏觉寺、弘觉寺塔、郑和墓和抗金故垒等人文景观。</p><p>牛首山,风景宜人,每岁届春金陵百姓倾城出游,故有“春牛首”之称。清乾隆年间“牛首烟岚”列入金陵四十八景中。</p><p>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初建东晋王朝时,定都建康(今南京)。大兴年间,元帝想在都城的正南门宣阳门外建立双阙,以示皇权至尊。丞相王导认为,东晋政权初创,财力不足,实在不宜建立双阙。 有一天,他陪晋元帝乘舆出宣阳门,朝南眺望,便见牛首山双峰对峙,景色壮观,便遥指山峰:“此天阙也,岂烦改作!”元帝明白王导的苦心,听从了他的意见,取消建立双阙的计划,但“天阙山”的美名因此流传了下来。《昭明文选》中陆倕的《石阙铭》里即有“乃假天阙于牛头”的记载。唐朝天宝初,牛首山正式改名为“天阙山”。</p> <p>佛顶塔</p><p>是佛顶圣境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筑高度约88米,建筑面积5065平方米,九级四面,与明代弘觉寺塔相为呼应,重现历史上牛首山“双塔”的恢弘格局。塔内供奉一尊毗卢遮那佛坐像,置有一口仿唐式全铜铸金刚钟,还有各种经藏展示。整个佛顶塔造型宏伟,尽显唐风古韵,登塔望远,可尽收牛首山四季美景。</p> <p>弘觉寺塔</p><p>塔高45米,七级八面,是南京地区现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结构的砖塔。1956年在弘觉寺塔的地宫里出土的鎏金喇嘛塔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塔高0.35米,须弥座高0.16米,塔底刻有“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和“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题记。同时出土的还有玉瓶、金睡佛、青瓷罐等文物,现均收藏于南京博物院。而后,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派人对砖塔塔壁上题记进行了调查,发现了七十余条明清两代游人题记。1957年弘觉寺塔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p> <p>佛顶宫</p><p>作为佛顶圣境区的核心之一,佛顶宫坐落于牛首山西峰之处,建基于历史遗留矿坑之上,总建筑面积约13.6万平方米,与佛顶塔共同构成牛首西峰新景象,与牛首东峰遥相呼应,再现牛首“双峰双阙”并峙的宏伟盛景。整个佛顶宫以佛祖顶骨舍利供奉为主题,外部分为大穹顶和小穹顶两个部分,寓意外供养和内供养。大穹顶形如佛祖袈裟覆盖在小穹顶之上,象征着佛祖的无量加持;小穹顶下部为莲花宝座造型,上部为摩尼宝珠造型,上下结合形成“莲花托珍宝”的神圣意象。</p> <p>全铜铸造的释迦牟尼卧像,全长7.5米,表面仿以汉白玉材质,能360度缓慢地旋转,表现了佛祖宁静、安详的涅槃境界。</p> <p>禅境大观</p><p>顶部是娑罗穹顶,图案来源于佛陀涅槃时的娑罗树杈。穹顶采用了全覆盖的透光膜和灯光,可以营造出清晨的第一缕晨曦、正午热烈的日光、傍晚的彩霞和入夜的月光。</p> <p>南京古城墙</p> <p>夜游古秦淮</p><p>古时的秦淮是现在的南京。古时的秦淮河不是现在的淮河,就叫“秦淮河”。</p><p>秦淮河流经南京,是南京市名胜之一。相传秦始皇南巡至龙藏浦,发现有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垄为渎入于江,以泄王气,故名秦淮。</p><p>秦淮河的北岸夫子庙,是当年很多学子追求功名利禄考试的地方;南岸是他们借住的地方,因此带动了当地商业的发展,饭店、青楼应运而生。这些文人墨客们也留下了许多凄美委婉的动人故事……</p> <p>夫子庙</p><p>南京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p><p>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p> <p>乌衣巷</p><p>西北起文德桥,东南止平江府路,长350米。巷名始于三国孙吴时,以吴驻军身着黑色制服,俗称乌衣营而得名。东晋大臣王导、谢安,书圣王義之、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谢朓等大家曾居此。唐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名诗使乌衣巷声誉日隆、驰名遐迩。然明清以来,其位置众说纷纭,今之乌衣巷或为古之一部分。“乌衣晚照”和“来燕名堂”分别为明清金陵胜景之一。</p> <p>李香君(1624年-1654年),又名李香,号“香扇坠”,原姓吴,南直隶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她与董小宛、陈圆圆、柳如是等被称为“秦淮八艳”。因家道败落,飘泊异乡在李香君八岁的时候,随养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是南京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她歌喉圆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特别擅长弹唱《琵琶记》。[</p><p>1699年孔尚任的《桃花扇》问世后,李香君遂闻名于世。</p><p><br></p> <p>夫子庙供应的传统食品和风味小吃不下200种。夫子庙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远溯到六朝时期,明清两朝尤盛,各派菜系和小吃争奇壮举胜,风味独具。改革开放以来,市政府对散落民间的风味小吃发掘整理,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形成了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秦淮风味小吃。</p> <p>这是我们晚上用餐的小餐馆~人满为患</p> <p>猜猜这是什么</p> <p>这个树洞补的也很有艺术性哦</p> <p>第二天入住的酒店</p> <p>汤山国家地质博物馆</p><p>南京江宁汤山方山地质公园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是以汤山猿人洞、地质剖面、温泉、新近纪火山为主题的综合性地质公园,分汤山园区和方山园区,总面积38.4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面积18.4平方公里。南京江宁汤山方山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丰富,且具多样性与典型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综合价值。</p> <p>三天的欢乐旅行结束啦,8日下午顺利抵达上海。期待明年再相会!</p><p>谢谢各位到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