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九寨沟、黄龙的风景之美在去过的朋友口中流传:水在山谷流,人在画中游。但古有李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名诗,可见四川的交通艰难,随着时代的变迁,蜀道变通途,但盘山路途长,时有遇塌方的危险,故四川之行一直在酝酿中,不巧遇上08年汶川大地震,蜀地之行耽搁至今。这几年川西稻城亚丁景点很热门,使我下决心把川西几个热门景点一起串起来游玩。秋天的川西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我们与中旅上海分社联系,制定了10月11日至10月21日的川四之行的五人小团游程。10月11日中午十二点多我们乘坐东航航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飞行顺利抵达了四川成都双流机场。成都中旅分社委派了段先生开着一辆七人坐的旅行车来接我们,这黄色的小车特别显眼。段导兼司机是一位四十出头的四川帅哥,热情有加,性格开朗、外向无间,知识面广,车技娴熟,路况稔悉。这在我们后面的行程中得到了印证。我们从机场出来开了四十分钟左右来到了成都一环内西面的景澜美居酒店,放下行李,我们休息了一会,打算在附近吃顿晩饭,在大众点评查到福德砂锅店就在离酒店几十米远,网上评五星。我们走了五分钟不到就到了这家砂锅店,看到外面有很多等位置的客人,取号一看前面要等二十多桌,无奈只能走到前面一家米线店去吃蛤蜊米线,味道不错,很鲜。吃好米线我们坐上地铁来到了著名的宽窄巷。</p> <p>宽窄巷子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排列的老式街道及四合院落群组成,是成都市三大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这条清代街区记录了老成都的沧桑历史,其建筑风格兼具川西民居与北方四合院的特点。宽巷子是当时做官的人居住的地方。</p> <p>夜间游宽巷子的人不少,虽然疫情已缓解,但游人大多戴着口罩,保持距离。</p> <p>游客体验磨辣子的乐趣</p> <p>香料店磨香料的机器人</p> <p>手工鞋</p> <p>我们参观了清朝官宅</p> <p>官宅里陈列着各种金丝楠木的家具及摆件</p> <p>这是宽巷子里的一些小吃</p> <p>茶叶铺</p> <p>熊猫玩具琳琅满目</p> <p>鼓手爱好者在自娱自乐</p> <p>夜里准备关门的店铺正在上门板,这还是小时候的记忆。</p> <p>窄巷子也是清朝遗留下来的街巷,当时是平民居住的地方。</p> <p>旅游的人同样不少</p> <p>苗族服装店</p> <p>各种点心小吃</p> <p>三大炮</p> <p>胃里吃饱了只能饱眼福</p> <p>井巷子,过去是一些佣人苦力住的地方,现在与宽窄巷一样,也是旅游之地。</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餐后我们开车来到了著名的三遗之地一一都江堰。都江堰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340公里处。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于公元前约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经过历代整修,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依然发挥巨大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整个都江堰枢纽可分为堰首和灌溉水网两大系统,其中堰首包括鱼嘴(分水工程)、飞沙堰(溢洪排沙工程)、宝瓶口(引水工程)三大主体工程,此外还有内外金刚堤、人字堤及其他附属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江堰工程以引水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排沙、水运、城市供水等综合效用。它所灌溉的成都平原是闻名天下的“天府之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江堰除了是世界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外,还是世界水利工程的奇迹。</p> <p>这是古代用竹笼填满鹅卵石以起抗洪作用。四根卧铁磨型表示:在都江堰挖淤泥时看到四根铁棍时说明已挖到位了。</p> <p>通往都江堰的道路两边竖立着一些对水利工程有贡献的历代功臣的石像</p> <p>这个功臣还是著名川菜"宫保鸡丁"的发明者</p> <p>1700年的银杏树</p> <p>离堆。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是李冰父子当年率领劳动人民开宝瓶口,引岷江水灌溉川西平原所凿成的和玉垒分离的孤堆。两旁的“离堆”石碑、“佛教梵文碑”,是后人所立,有意在借助神力永镇水害。</p> <p>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磨型图</p> <p>宝瓶口</p> <p>离堆的东侧是内江的进水口,俗称宝瓶口,具有节制水流的功用,清清内江水通过这里流入密如蛛网的渠道系统。</p><p>宝瓶口同飞沙堰配合具有节制水流大小的功用,是控制内江进水量的关键。内江水流经过宝瓶口流入,灌溉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在洪水期间,内江水位提升高过飞沙堰,洪水就进入外江流走,再加上宝瓶口对水流的约束,达到了防洪的作用。</p><p>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顺应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沿大小各支引水渠不断分流,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成都平原上一千余万亩农田。</p> <p>都江堰灌溉一千万亩土地碑文</p> <p>飞沙堰是都江堰确保成都平原不受水灾的关键要害。它的主要作用是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岷江从万山丛中急驰而来,挟着大量泥沙,石块,如果让它们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瓶口和灌区。飞沙堰真是善解人意、排人所难,将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这里抛入外江(主要是巧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神工之妙。</p> <p>飞沙堰的水闸与鱼嘴。都江堰鱼嘴是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的重要组成部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p> <p>雨天的都江堰逊色不少</p> <p>中午吃了清蒸冷水鱼,价格不菲。吃到了小时候的豆腐。</p> <p>六元一斤的李子,蛮脆甜的。</p> <p>开往九寨沟的路上</p> <p>旅行车开了七个多小时于晚上六点多到达九寨沟郦湾度假酒店,这个酒店位于九寨沟景区大门旁边。</p> <p>早餐后我们从酒店出发,步行五分钟来到了九寨沟风景区。</p> <p>天气阴沉沉的</p> <p>我们五个人中有四个人已经超过六十周岁,只有小Z差几天才满六十岁。因都江堰在08年地震后由上海对口援建,所以未满六十岁的上海人可以凭身份证买打折票,四川许多景区对六十岁以上的人都免票,今年由于疫情对医护人员也免票。我们五人中有两个医生,可以免费带一名同伴,所以小Z妹妹与其他人一样也免费进入九寨沟。进入景区,我们乘坐景区里的大巴,坐大巴每人120元,我们坐到了终点站:长海。</p> <p>长海是九寨沟中最大的海子。它的海拔3060米,最高处4457米,面积约200万平方米。长约8公里,顺山弯去,头深藏在层峦叠嶂的山谷之中。海子对面,雪峰皑皑,冰斗、“U”字谷等典型冰川景观,历历在目,岸旁林木叶茂,一眼望去,水似明镜,巍巍雪峰,沐浴在蓝天白云之中,壮观奇丽。此湖区水面大,但无地表出水口,夏秋暴雨,水不溢堤,冬春久旱,亦不干涸。</p> <p> 长海边常年伫立着一棵“独臂老人柏”,传说长海中时有怪物,而老柏守护着长海,为长海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独臂老人柏”实际上一棵树,由于长年风化,所以奇特的是这棵树横向发展,左边没树桠,右边生长着许多虬枝,在美学上被称为“旗树”</p> <p>阴天的九寨沟偶尔露出了太阳的笑容。从长海到五彩池的路上,一位叫卓玛的当地人问我们是否需要向导,因为景区大,需要中途上下车,所以我们决定请她领路。</p> <p>阴天的五彩池,色彩有点欠缺,没有五彩斑斓的景色。</p> <p>蓝盈盈的池水静默默,长悠悠的树木叶飘飘;声沸沸的游客影匆匆,静悄悄的松鼠眼溜溜。</p> <p>满坡的植物已渐渐变色</p> <p>向导把我们带到了车站下面易被忽略的小海子,这是秋意渐浓的时期。</p> <p>九寨沟大大小小的海子之一</p> <p>额外景点留个影,不负导游做向导。</p> <p>人烟罕见的地方</p> <p>阴天的五花海</p> <p>岸上的红叶点缀了绿色的海子</p> <p>湖底有大量的绿色珊瑚,游客身穿红衣相得益彰。</p> <p>五花海前集体留影。身后的山体经过17年8月8日的地震后植被破坏。</p> <p>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地震时滚落下来的石头</p> <p>珍珠滩瀑布</p> <p>诺日朗瀑布。诺日朗瀑布位于九寨沟,海拔2365米,瀑宽270米,高24.5米,是中国大型钙化瀑布之一,也是中国最宽的瀑布。藏语中诺日朗是伟岸高大的意思,因此诺日朗瀑布意思就是雄伟壮观的瀑布。</p> <p>观看瀑布的人们</p> <p>树正沟</p> <p>叶子黄了,秋天来了。</p> <p>九寨沟民俗文化村</p> <p>文化村里的商店</p> <p>文化村里的藏民住宅</p> <p>文化村里的商业街</p> <p>火花海</p> <p>盆景滩。由于是阴天,所以老虎海没有拍到似虎皮色的斑斓湖色。</p> <p>晚上在酒店附近吃了顿川菜</p> <p>这个饼蛮好吃的,很松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