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喜欢驴行,因为单纯随性;</p><p> 喜欢驴行,因为愉悦放松。</p><p> 大大小小的驴行活动我也参加了不下百次,每一次出行总是快乐的,有清新的自然,有美丽的风景,有相投的伙伴,在本真的环境里放空一切繁琐,做本真的自己。无论是晴空朗朗还是微雨霏霏,走进山林,远离车马喧嚣,便走进了一个美丽的世界。山水宁静,与世无争,以自由的姿态存在于天地之间;山水繁华,丰富多彩,以蓬勃的生机展现在我们面前。无论来与不来,它就在那里,寂静又繁华。即便是去同一个地方,走同一条路线,一路的风景在四季里变幻着美丽给我惊喜;即便是一身泥泞,伤痕累累,狼狈的样子在山野之中也是最应景的模样。</p> <p> 11月1日,星期天,想出去走走。群里刚好有活动通知,离出发仅半个小时,赶紧接龙,无问西东,匆忙做准备。</p><p> 两车8人,都是平时一起爬山涉水的伙伴们。今天去的地方是奉新董西岭村百丈山,目的是寻找奉新、修水、宜丰三县界碑。9:20出发,一行人途中遇一瀑布也没放过,停车驻足良久,当我们到达奉新董西岭村时已10点多。</p> <p> 一下车冷风吹得我直打哆嗦,附近一位婆婆穿着棉袄悠闲地烤着火,我直后悔穿少了衣服,挨着老婆婆的火炉取点温暖。已向村民打探一番消息的吴队长告诉我,这里海拔有700多米,难怪温差大那么多。</p> <p> 吴队长还指着地上一块灰头土脸的大石头说,这是镇村之石,上面刻了“潦河之源”字样,因为村里修路搞建设,把石头扑倒了。通过百度,我找到了图片,了解了潦河是奉新的母亲河,是修河最大的支流,小村子董西岭便是潦河之源。</p> <p> 出发之前照例来一张合影,展示一下团队的风采。</p> <p> 背上简单的背包我们向山林进发。</p> <p> 秋末的山里泛着醉意的美,片片红透的叶子热情又羞赧地垂立一旁,不知名的花花草草仍然是一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样子灿烂而纯真,成熟的野果饱满又多情,赶在寒冬来临之前完成生命的圆满。看着这些大自然的精灵,我想对它们说:嗨,你好!我来了!</p> <p> 走过一段山路开始改道了,我才知道我们将走的是一条未知的路线。队长和琛哥打开了GPS路线图。在一个路口我们看到了树枝上插着的矿泉水瓶子,想必这就是前人留下的路标吧,结合GPS和“路标”指示方向我们开始前行。</p><p> 路越走越闭塞,已经没有路了,到处杂木野草丛生。我们只好用手臂护住脸埋头往前赶。有一片细竹林,我们弓身钻了好长一段时间,腰酸背痛,大汗淋漓,待稍稍歇下,才看到手背划出了许多的血痕,却浑然未觉。</p> <p> 越往上走雾气越重,四周白茫茫一片,能见度低。路越来越难走,坡也越来越陡,我们在灌木杂树林里钻来钻去,时有荆棘缠绕,挂破手脚衣裤,让我们也体验了一把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打游击的艰辛。</p> <p> 途中我们仅休整了一次,吃了点东西就继续前行。</p><p> 由于雾气大,我们不敢停下脚步,却没放下欣赏风景的心情。林子里迷迷茫茫象笼着轻纱的梦境一般。山上大树不多,都是小灌木。小灌木叶子已经落尽,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因为向阳而生,朝阳的一边枝条长出许多,好似“寂寞嫦娥舒广袖”妖娆多姿,甚是妩媚。老的灌木枝干粗壮,张牙舞爪尽显威风霸占着生存的空间。</p> <p> 地上的落叶刚离层不久,有着五彩的斑斓,彰显着寂寞的繁华。留个纪念,告诉自己,我来过这个美丽的地方。</p> <p> 我们披荆斩棘,勇往直前,以“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勇气到达了百丈山九龙尖山顶。山顶海拔1418米,有一处废旧的铁塔,我们想着此行寻找的三县界碑应该就在附近,于是分头寻找。可四周都是芒草,大家忙乎了半个钟头都没找到,时间已经4:30了,我们只好下山。吴队长略带遗憾地说,等下次再来吧。</p> <p> 下山的路被繁茂的植被覆盖了,一点也不清晰,靠着GPS定位,队长和琛哥掌握着大方向,一前一后护卫着大家前行。</p><p> 在无路可走时,大家积极寻找出路。前方突然传来惊喜的呼声,寻声而去,原来我们竟然无意遇见了三县界碑!“无心插柳柳成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惊喜惊喜”,大家纷纷表达自己的心情,甚至有点语无伦次了。</p><p> </p> <p> 界碑是一块八九十公分高三棱柱状的普通麻石,三面各刻着“奉新 国务院 1998年”“宜丰 国务院 1998年”“修水 国务院 1998年”字样,听说当时立碑时,三县的领导都到了现场的。</p><p> 其实找没找到目标并不重要,只要我努力了,怎么都不虚此行的。当然,此次无心的遇见确实让我们惊喜,成就感满满。</p> <p> 带着满足感大家继续下山。刚开始路上还有人为的痕迹,譬如踩倒的野草,用刀砍折的枝条,甚至还有用刀在树上削掉一块留下的记号,沿着这些痕迹我们匆匆赶路。但是天渐渐暗了下来,黑暗把我们包围住,根本无法辨别道路,心里开始紧张起来。好在队长和琛哥自信地告诉我们,沿着定位方向不会错的,心里也就踏实了。但毕竟在无路的丛林,白天走着都很艰难,何况是夜晚,可想而知每走一步都是艰辛的。</p> <p> 前面四处都是荆棘,实在走不了了,只得用刀开路了,但队长要探路,要照明,要顾及队友们,着实很累。此时一声“我来开路!”户外强驴袁老师接过砍刀走在了前面,硬生生砍出一条路来;蓝天救援队队员三伢让我们走前面,自己断后,确保大家“一个都不能少”,她们的行为让我感受到了巾帼英雄的气魄。</p><p> 途中队长的眼镜被树枝挂落了,在地上找了好一阵才找到。袁老师在一下坡时手中的砍刀脱手而去,怎么找也没找到。梅子的帽子什么时候挂落了她自己也不知道……黑暗中的丛林危险重重,而且稍不留神就会摔跤,甚至踏空滚下山坡。因此我们走在前面的人遇见状况就大声发出提醒“前面有刺!前面有大石头!前面有磡!前面有坑!小心!”大家一路团结互助,勇敢前行,终于走上了山里的大路。紧张的心稍稍放松一些。</p><p> 途中有电话进来,吴队长说是村里的村民,问我们需不需要接应。原来吴队长曾向他打听过上山的路,这么晚见我们没下山,在吴老师车上看到联系电话就打过来询问。而且一路打了几个电话,还问我们需不需要热水,需不需要做好饭菜。这纯朴山民的关心有如暗夜的灯和冬日的火给我们以温暖。</p><p> 给我们温暖的还有群里的朋友们,见我们这么晚了还没下山,一直关心着,叮嘱我们注意安全。</p> <p> 当前方公路上的灯光照来,我们兴奋地冲了下去,此时已是晚上近9:00。从出发到下山徒步了11个半小时,刷新了我的驴行记录。</p><p> 更让我们意外的是那位村民夫妻俩竟然在路上等我们!他们说有些担心,这山里没太有人去,没什么路,怕我们走错方向了。深秋山里的夜已经很冷了,但我们没有感觉,因为心里温暖。我们一起向夫妻俩致谢,踏上了返铜的归程。</p> <p> 难忘的一次驴行,我想我该记录下来的。一路上有艰辛也有欢喜,有苦累也有快乐,我们一步一步踏实地走过来了,徒步的过程便是结果。我们收获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单纯的友谊,户外知识的积累,团队精神的凝聚等等。艰苦的环境里,大家同心协力,团结互助,才能获得圆满。正如队长所说,相信团队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所有的困难!</p><p> 感谢此次同行的伙伴:山水间 琛哥 简.静 三伢 zh xiao hong 梅子 廖若星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