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指甲盖》

德哥(程显德)

<p> 林海雪原威虎山区的双桥子又有传奇 </p><p> 何宗学写成长篇小说《指甲盖》,是一部反映林区人百转千回,荡气回肠的人生大戏,犹如再现当年林区人生活场景。</p><p>王吉鹏为之作序 </p><p> 英雄杨子荣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就在杨子荣、李勇奇、小常宝们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有一个叫双桥子的曾经是柴河林业局森林铁路工区的小镇。黑龙江省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麻醉专家何宗学,曾在这里从医二十余年;他退休后,写成长篇小说书稿《指甲盖》,讲述这里的新传奇。学者、著名鲁迅研究专家、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吉鹏,也曾在双桥子从教五年多, 应邀为长篇小说作序(另发)。王吉鹏是江苏东台人,他家乡的《东台日报》反应敏锐,近日率先为此事作了报道,引起反响,《哈尔滨新闻网》立即予以转发,并配发了王吉鹏写的序言。据报道,长篇小说《指甲盖》所述故事的时间跨度从"十年内乱"至改革开放达数十年,以一个叫青河的地方的森林铁路工区及周边农村小屯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森林小火车司机柳大车多次"英雄救美"的壮举,塑造了若干栩栩如生的林业工人和山区农民形象,他(她)们勤劳勇敢、仗义多情,彰显人间大爱。小说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堪称林海雪原威虎山区新传奇。小说书稿已定稿,待出版。——高庆明 </p><p style="text-align: right;"> </p><p><br></p> <p>何宗学作《指甲盖》</p><p>小引 ——王吉鹏 </p><p> </p><p>这是一部讲述林海雪原威虎山区新故事的长篇小说。 </p><p>苦命且锺情的女人、残疾且大度的男人、贤惠且聪慧的妻子、奋进且向上的儿女、热情且泼辣的娘们、仗义且友爱的工友、正派且睿智的段长、担当且善良的村干、心仁且技精的医生、敬业且惜才的教师,还有那远道南来的辛劳且知礼的养蜂人,当然也有盼着"运动来了"妄图造反起家的好吃懒做行凶作恶的游氓痞子……各色人等,组成了这里林区与乡村交织的人物形象图谱,他(她)们 一个个又都是那么地栩栩如生、似曾熟识。 </p><p>我们的森业小火车司机柳大车,由于一次"英雄救美"的状举,连接起了林业与农村、工人与农民;这位好汉子的传奇,就展开于这片天地和这群人们之中。他是平凡的、普通的、朴实的,没有一句豪言状语,也没有一丝装模作样;然而他就同他的火车头里的乌黑发亮的煤块一样,炽烈燃烧在炉膛里,让锅炉里的水超高温地鼎沸产生的蒸汽推动列车呼啸地奔驰在山野里。这列车是人性的、本真的、历史的、时代的、社会的。 </p><p> 威虎山区的沟梁分明,若柳大车们的骨骼;石砬突兀,若柳大车们的肌肉;森林莽莽,若柳大车们的心胸;田野辽阔,若柳大车们的格局;物产丰饶,若柳大车们的情怀;还有那澎湃的松涛,莫非是柳大车们的鼾声? </p><p>时间跨度数十年,时代风云或现或隐,或明或暗;社会变迁融入了人们的日常:春耕、夏锄、秋收、冬藏,采伐、运输、植树、抚育,吃穿住行、男欢女爱、生儿育女……《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命之树常青!似若青河流水,滚滚而下,奔腾而去,汇入牡丹江,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了它。妖孽搞盗名欺世倒行逆施成十年内乱,则亡;伟人启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致政通人和,则昌。 </p><p> 文中亦多有其来自生活的人生哲理,例云:"这好人总能跟好人处在一块,不管你是啥……"平实而又精辟,无华而又灿烂。话农桑,聊林业;述树木花草,叙鸟兽虫魚;讲火车驾驶,侃冰雪槽道;绘冰挂晶莹,状爬犁惊险;等等,皆娓娓,如数家珍。风光铺陈之潇洒,大气磅礴;性事描写之拘谨,适可而止。结局避开"大团圆"之俗,超越"凄美"之雅,彰显人间大爱之力。这些都是值得称道的。古代章回小说的标题与现代白话文学的语言,其结合,亦不失为一种探索。 </p><p>作者是一位主任医师、麻醉专家,麻醉,为病人手术中减少痛苦,使之昏睡。而兼事文学创作,则入微人情世故,呼唤人们清醒;高擎精神火把,导引人们前行。这两者之间之组合,思之是很有意味的。 </p><p>宗学与我,通家之谊;其女蕊君,嘱咐作序;诚惶诚恐,岂敢怠慢;勉力为之,以此报命。 是为小引。 </p><p>2020年10月1日国庆、中秋双节于加拿大密西沙加。</p> <p>作者何宗学,曾在柴河林业局医院当医生,后转入黑河市医院,现已退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