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共谋发展 ———济宁一中化学组开展大教研活动

链霉素

<p>十一月,如期而至,金秋的时光荡漾着思潮的涌动,浓浓的教研,随风而来,平凡的日子波动着奋进的决心。</p><p>为进一步提高化学组整体教学质量,11月6日下午,化学教研组在济宁一中北湖校区5101会议室举行了以“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推进三年教学一体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集思广益,共同研讨新课程新高考背景下的化学教学。</p><p>&nbsp;</p> <p>大教研活动是贯彻学校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科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解决学科教学的共性问题,引领学科内涵发展,积极推进三年教学一体化。</p> <p>首先,2019级代国帅老师以化学选择性必修二(人教版)《物质结构与性质》为例,对2019版高中化学新教材进行了解读,并提出了使用建议。代老师结合新课标、新课程方案、新高考以及新教材相关的教学指导意见和要求,纵向介绍了人教版新教材较旧教材的变化,横向对比了新人教版和新鲁科版教材的差异,建议大家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要认真研读新教材,准确把握新课标。</p> <p>2020级高一化学组组长蒋西岭老师总结了2020新高考化学备考策略,指出新高考侧重考察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例如“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概括了化学学习和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从物质性质和变化的宏观现象入手,运用观察、实验、分类表征等方法获得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和基本规律等信息,从宏观上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微观角度对物质结构、性质与变化做探析,获得更为本质的认识;同时提出了实验探究、实证研究、模型方法等研究方法的了解和训练要求。</p> <p>2018级高三化学组长王雪燕老师汇报交流了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备考的策略和措施</p><p>1、研究高考评价体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解读》</p><p>2、回归教材、夯实基础</p><p>3、重视实验</p><p>4、重视选修</p><p>5、精选习题、定时训练</p><p>6、重视细节、强化规范</p><p>7、加强集体备课</p><p>8、关注学生、交流总结</p> <p>省、市优质课一等奖,市教学能手,毕业于华东师大的闫琼琼老师,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深情的回顾了自己从教以来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的宝贵经验,总结了青年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的三个途径:</p><p>一、做成功的学习者</p><p>&nbsp;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是做好一个优秀教师最基本的条件。</p><p>向同行学习,向不用学科的老师学习</p><p>听课应该是学习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听师傅的课,听同组老师的课。</p><p>二、用心做好每一项工作,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p><p>1.认真做事,就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就能把事情做好。要做就做最好。严谨细致,是对一切事情都有认真负责的态度。</p><p>2.具体的教学工作包括课前的备教材,备学生。上课时的教态、语言、板书、笔记、讨论容量、教法、媒体等,以及课后的反思和作业布置与检查等等方面。</p><p>3.编写练习题和考试题。</p><p>三在反思中不断成长</p><p>1、记录成功之处。记录教学中优点或者一个得意的片段,比如一个趣味的导入</p><p>2.记录不足之处。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即使成功的课堂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可是可以试一次不成功的教学过程。</p><p>3.记录即时的教学机制和学生的教学思维。</p><p>4.记录改进意见。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以及原因,找到改进或弥补的策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理论评价手段。</p> <p>最后化学教研室主任宋新文对此次活动简要总结,号召大家要关注高考、研究高考、适应高考,牢固树立“一年高考三年备、三年教学一盘棋”的教育教学思想,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那就是抓好两方面:一是师资培养;二是落实好国家课程,力争开发实验、竞赛等校本课程。接着宋新文又就今后实验室管理与规划、化学学科竞赛、优课、优质课等评选、学科校本教材等方面作了分析和安排。</p><p>俗话说:“一个人可能走的很快,但是一帮人肯定会走的更远。”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力量是巨大的,坚信只要我们化学组全体成员坚守教育初心,群策群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出使,化学组的明天一定会更好!</p><p>撰稿 申彦茹</p><p>审稿 宋新文</p><p>&nbsp;</p>

教学

高考

化学

新教材

学科

教研

老师

教材

探析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