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7日,风和日丽。</p><p class="ql-block"> 于年初开始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已得到了有效控制,使原定的返乡纪念活动计划,终于才能得以实施,于是我们这些70后、当年的知青,相约回到了原属湖北省沔阳县胡场区八号公社的仙桃市胡场镇。</p><p class="ql-block"> 一晃,距我们1965年11月17日下乡的那天,已经过去55年了。从我们最后回城的知青算来,时间最长的在这里生活了10年,更还有在这里扎根落户的知青,至今还在深耕着这块丰饶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生活的那些的记忆,仿佛就像烙在了我们的脑海似的,当年发生的事一幕幕就像昨天,让人始终难以抹去。这次回来,那就是来寻这些旧事的吧。看看旧时的玩伴,看看曾经撒下过汗水的土地,一起回忆那段难忘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平时大家各忙各的家事,相聚甚少, 说来这也是趁这个机会聚一聚、叙叙旧吧。</p> <p class="ql-block">当年自愿报名下乡录取通知书</p> <p class="ql-block">当年下乡知识青年胸徽</p> <p class="ql-block">1965年11月17日,汉口永宁巷17码头出发时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江岸区永清街道办事处,为欢送本街道知识青年下乡时的合影。照片的主人分别分配到八号公社的幸福大队和新河口大队两个大队插队。</p> <p class="ql-block"> 眼前这流淌着的通顺河,是养育过我们的河,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我们,潺潺流水似乎在诉说着我们曾在这里生活时发生过的那些往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家就在岸上住”,新河口五、六、七、十队,幸福七队知青,都是喝着这条通顺河的河水成长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曾到河边担水,在河里洗澡、嬉闹、洗衣。都是我们在那段时光里难以磨去的记忆。看见它,我们会不由得想起在这条河边上所发生过的青春往事。</p><p class="ql-block"> 如今靠胡场镇的这一段的河岸,已经整理得像公园一样。我们在的时候不是这个样子的。遇大雨和灌溉,汉江的来水和排出的洪涝涨满河床,汹涌急促混浊,不放水时却平静如镜,清澈见底。现在的河水,没有像以前我们在农村时那么清亮了。</p> <p class="ql-block"> 大家都有着共同记忆的这座桥,我们曾经无数次的从桥上走过,每每跟队里卖棉卖粮买化肥,或结伴上街购物、到邮局发信、到卫生院看病这都是必经之路。桥上也发生过许多与知青相关的事——这是一座有故事的桥。</p><p class="ql-block"> 这座桥,还是当年我们大伙儿唯一相聚的社交场所。平时不常见面的各队知青,因各种原因到胡场,而这座桥是必须要经过的要道。途径这里各队知青也许会在这座桥上不期而遇,见面了大伙儿都会会意一笑打个招呼、或聊上几句。此时来到这座桥上,大伙儿都还能记起那些年碰面时的场景和感觉吗?五十五年后的今天,我们又聚会在这座桥上了,心里多少都还有些感触吧。</p><p class="ql-block"> 胡场镇通顺河桥,正值早上九、十点钟。</p><p class="ql-block"> 和煦的阳光正好洒在桥面上,那我们就在这座桥上留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全体知青合影</p> <p class="ql-block">潭湖大队知青合影</p> <p class="ql-block">幸福大队知青合影</p> <p class="ql-block">新河口大队知青合影</p> <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的我们,在棉田水田里耕作,脸朝黄土背朝天,在铁路公路水利工地上挑土炸山垒坝,是为填饱不知有没有下顿的肚子。那时的我们迷茫、躁动、快乐、憧憬、彷徨。</p><p class="ql-block"> 经过岁月磨砺,不觉间我们走到了我们未曾想到的美好的今天。如今山河安澜生活无忧,面对现在,我们都还能有当年那样的感受、精气和心境吗?</p><p class="ql-block"> 毕竟“廉颇老矣”,青春不再了。</p> <p class="ql-block">当年潭湖大队的男、女知青</p> <p class="ql-block">潭湖六队知青在禾场上(打谷场上),那就是当年青春年华的我们。</p> <p class="ql-block">新河口八队知青,1965年12月1日照的,也就是下乡13天后照的,照片的题字是志在农村。</p> <p class="ql-block">送别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刚下农村时,才从学校出来的我们都不会做饭,于是新河口七生产队就派的李(佑德)婆婆给我们做饭,教我们做饭,李婆婆独身生活,是位慈祥的老人,待我们知青视为亲人。我们都很敬重她老人家,都尊称她为老师,她对我们的好,我们七队知青永远也不会忘的。</p><p class="ql-block"> 新河口七队知青和知青小组生活老师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照片背景就是新河口七队13名知青的住房,是知青来到农村后新建的。</p> <p class="ql-block">和当地的好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回城过年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武汉市带队干部带队工作一年届满,离别时钟(次荣)大姐等带队干部和知青的合影。带队干部离开后,我们这帮懵懂少男少女,就才真正迈进了无人照料的、独立生活的门槛。</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下乡一年后的照片, 看了这张照片真让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钟大姐离别时给每名知青送了一本《老三篇》,大家合影时拿的就是那本《老三篇》。</p> <p class="ql-block">新河口知青在“鸦官铁路指挥部宣传队”(宜昌)</p> <p class="ql-block">还记得他(她)年轻时的模样吗?</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从我们身边慢慢地流逝,美好的青春回忆却都在那江汉平原的土地上留驻,抹也抹不去,忘也忘不掉。每年一度的返乡路是想寻回那段记忆,更是对青春的留恋、和对逐渐老去的不甘。这样的返乡行程,还能有多少次呢?</p><p class="ql-block"> 如今岁月静好,生活环境与当年比,已是天翻地覆。诚愿下乡伙伴们永远健康,切莫辜负了当下这大好时光。</p> <p class="ql-block">回乡时穿着西服向农民学扳砖</p> <p class="ql-block">历次聚会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合影时荣书记可曾记得,您在大队开完会回家的那个深夜,路上碰到了我们偷菜回来的七队知青,说“要搞就搞公家的(大队砖窑上的),不要搞私人户的”…</p> <p class="ql-block">新冠疫情过后的第一次相聚</p> <p class="ql-block">新冠疫情过后的第一次旅游</p> <p class="ql-block">这次聚餐18天后,武汉因新冠疫情封城</p> <p class="ql-block"> 亲爱的知青伙伴们!郑重向大家道一声珍重,热切期盼我们下一次的再聚会,来续写我们共同拥有的难忘的经历,让它增添新的一笔,更希望使其延续得越长越好。</p> <p class="ql-block"> 特别感谢</p><p class="ql-block"> 鲁泽胜 方丹 吕甫元 汪垚</p><p class="ql-block"> 阚光仪 朱平 郑惠萍 曾昭新 </p><p class="ql-block"> 全寄萍 周忠荷</p><p class="ql-block"> 为本文提供了照片和图片</p> <p class="ql-block"> 背景音乐 《我的江汉大平原》 演唱 龚爽</p><p class="ql-block"> 2021.3 .21 于武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