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O20年9月15号,我有幸参加了霍城县老干局组织的"双霍游览日"。观赏了霍尔果斯历史博物馆,馕产业园,游历了克可达拉草原之夜景区。现将所见所感,及友友们的留影撰成美篇,以飨亲朋好友。</p> <p>霍尔果斯简介</p> <p>霍尔果斯地名是什么意思。</p> <p>中哈国际界线界碑</p> <p>首先观看了口岸外景,国门雄伟壮观,高楼拔地林立,街道宽阔清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特书诗二首。</p> <p>吟霍尔果斯口岸~七绝</p><p>可人静心</p><p>(一)</p><p>塞外边关碧水长,千年驿站历沧桑。</p><p>风云变幻惊天月,铁马金戈守国防。</p> <p>吟霍尔果斯口岸~七绝</p><p>可人静心</p><p>(二)丝绸带路连欧亚,商贸虹桥跨海疆。</p><p>经济腾飞新貌展,百年口岸谱华章。</p> <p>穿越时空的遂道,追逆时代的变迁,回顾历史的风云变幻,情不自禁会为今天的口岸,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赞叹不已。</p> <p>千年驿站始于西汉。</p> <p>张骞通西域开丝路先河。</p> <p>随唐时代是西域丝绸之路繁华时期。</p> <p>百年口岸起于清代。</p> <p>清代对边关管理</p> <p>清代著名外交家曾纪泽,曾国藩的长子。</p> <p>为了夺回被俄国侵占的土地,清政府外交官员与俄方,针锋相对,唇枪舍战,终于夺回了伊犁边土。</p> <p>清代18号界碑</p> <p>中苏贸易时的霍尔果斯边卡。</p> <p>兵地融合简介</p> <p>屯恳戍边兵团人。</p> <p>《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这支歌诞生地。</p> <p>在博物馆内1997年界碑前留影。</p> <p>荷枪实弹守边防</p> <p>参观馕生产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耸立在蓝天之下的大馕坑,一亇大馕置于炉坑上,好诱人啊。游人纷纷在此留影。</p> <p>霍尔果斯馕历史悠久,誉满中外,看了介紹,赋诗一首。</p> <p>吟霍尔果斯馕~七绝</p><p>可人静心</p><p>馕坑火焙色金黄,一个酥馕两国香,</p><p>游客纷纷争购买,频伸拇指赞声扬。</p> <p>馕生产园前的骆驼雕塑,遥想当年边关贸易,它是丝绸之路的主要交通工具,沙漠驼舟。</p> <p>门前员工们忙碌工作塑像。</p> <p>世世代代辛苦的打馕工。</p> <p>馕的制作也在不断创新,吃法也多种多样。</p> <p>游客参观馕生产车间,购买又香又酥的馕饼。</p> <p>参观可克达拉《草原之夜》风情园,(可克)是哈萨克语,绿色之意。(达拉)是蒙古语,草原之意,两意合并即:绿色的原野。</p><p>2OO4年夏天,以可克达拉为注册商标的《草原之夜》风情园,在世界名曲诞生地正式开放。</p> <p>《草原之夜》东方小夜曲纪念碑。</p> <p>《草原之夜》歌曲的诞生简介词</p><p> 作者.张嘉毅,当时是拍摄《绿色原野》大型记录片的导演,一天他带领一班人信马由缰在草原考察,深深被草原美景陶醉,被军垦战士们不畏艰苦,勤劳乐观的精神感动,只用了半小时,在烟盒纸上写完这首歌词,交给随行的青年作曲者田歌。</p><p> 田歌当时风华正茂,年仅二十一周岁。</p><p>田歌接到歌词,仅用了四十分钟完成谱曲任务,然后交给张导演,自己边拉琴边唱。吸引战士们在室外拍手呼叫:亚克西!亚克西!</p><p>张嘉毅立即拍板,此歌曲作为纪录片的主题曲。</p><p> 如今这两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相继离世,但他们的歌曲,名声远播,让可克达拉誉满中外,世人向往。</p> <p>《草原之夜》歌曲诞生地</p> <p>词作家张嘉毅铜像。</p> <p>田歌因《草原之夜》一曲成名,还谱过《边疆处处赛江南》,《中华儿女志在四方》,《春风吹过美丽的家乡》,《情满伊犁河》,《我们来自南泥湾》等脍炙人口的歌曲。</p> <p>(一)风情园里忆往昔~七绝</p><p>可人静心</p><p>月朗风清蕊送香,杜它尔曲夜空扬。</p><p>爱情劳动歌中唱,戍守屯田壮志昂。</p> <p>(二)怀念张嘉毅田歌~七绝</p><p>可人静心</p><p>妙笔生花歌婉转,东方夜曲响云天。</p><p>中华史册千秋载,德艺双馨世界传。</p> <p>本次边关口岸游历,上了一堂爱祖国,爱家乡的政治课,为边疆在中华复兴路上,一日千里,日新月异的变化,点赞!点赞!再点赞!</p> <p>光阴似箭,时针已指下午七点,迎夕阳晚霞,初秋爽风,蹬车奔驰在回家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