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盐的旅途味更浓!——我的寻盐之路略记

小薇

<h3>我对食盐感兴趣源自一张照片,遗憾的是那张照片找不到了,只能在网上搜索找一张类似的照片代替,照片中一块块‘盐皮’在风的作用下朝着一个方向卷曲,非常漂亮,现在你可以脑补这种壮观的景像……</h3> <h3>那是2014年准备去美国犹他州的盐湖城时在网上偶然看到的,原本没有计划这一站,我立马建议小伙伴们一定要安排去这个景点。后来去了并没有找到图片中景色,但我敢确定,自那次起就"老夫聊发少年狂"引发了我对盐田的痴迷,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开启了我的寻盐之旅。近来整理时才发现,我居然把食盐的三大生产方式全都收归囊中。</h3> <h3>全球的食盐来自三类(此处仅展示中国这三类食盐的分布图):海盐(地图中蓝色部分)、湖盐(地图中黄绿色部分)、井盐(地图中红色部分)其他的(地图中浅黄色部分)属不产盐区域。</h3> <h3>首先讲讲海盐!那还是2017年,在毛里求斯自驾车从七彩坡返回的途中,在路边偶遇到一片黑石砌筑的盐池……</h3> <h3>这就是七彩坡,土壤在阳光下闪现七彩颜色,真是绚丽夺目!</h3> <h3>看到海边盐田,就可以轻易想象将海水灌注进入一格一格的黑色石块铺制的方格,经阳光晒干蒸发浓缩制成饱和卤水后,在结晶池中继续蒸发结晶,白色盐粒立刻显露出来。</h3> <h3>人们用铲子把析出来盐粒堆积起来,海盐就这样形成了。</h3> <h3>再说说湖盐。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位于我国青海省乌兰县境内的茶卡盐湖,是柴达木盆地有名的天然结晶盐湖。</h3> <h3>早在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西汉时期,当地羌族人就已经知道去盐池(指茶卡)采盐食用。</h3> <h3>茶卡盐极易开采,人们只需要揭开十几厘米的盐盖,就可以从下面捞取天然的结晶盐。</h3> <h3>丰水季节卤水中氯化钠含量较枯水季节的高,是开采石盐的最佳时期。枯水季节卤水中的钾盐和镁盐含量较丰水季节的高,是开采钾、镁盐的最佳期。开采过的卤水,几年之后又重新结晶形成新的盐层。就好像采之不尽,挖之不绝一样。有人算过账,仅仅一个茶卡盐湖的食盐就够全球人吃11年左右。</h3> <h3>现代茶卡盐厂一般是用船采、船运、洗涤、加工全机械化生产的工艺进行开采。产品有原盐、再生盐、洗涤盐、粉洗盐、加碘盐、营养加锌盐等。<br></h3> <h3>上图就是茶卡盐湖盛产的盐,也就是著名的中药——大青盐,具有泻热,凉血,明目之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吐血,尿血,牙龈肿痛,目赤肿痛,风眼烂弦。一般多外用,水化漱口、洗目。</h3> <h3>茶卡盐湖整个景区全部都是盐,所以铁路路基,公路、桥梁全部都是盐筑成的,有盐就是任性!连大型盐雕群像也是盐做的。</h3> <h3>游人都可以直接走到盐湖中摆拍各种照片,我也忍不住学别人穿红色衣服拍了一张。</h3> <h3>从上面提到的海盐和湖盐的生产方法似乎觉得食盐的获得非常容易,所有盐不费啥功夫就可以得到成品,如果持这种想法那就大错特错啦!想想要从地下一千多米的地方汲取卤水制盐,其技术难度之大真是难以想像!难怪“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术”已经形成一整套巧夺天工的井盐钻凿、开采和煎制工艺,特别是北宋庆历年间出现的&quot;卓筒井&quot;所采用的冲击式顿钻法深井钻凿工艺,开创了人类机械凿井的先河,是钻井技术的重大突破,走在世界前列。</h3> <h3>为了亲眼见到至今仍在使用的井盐生产过程,我们专门来到自贡,选择“燊海井”实地进行了探访,不看不知道,井盐开采食盐的技术含量之高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大为赞叹!</h3> <h3>井盐深钻汲制术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又叫冲击式钻井技艺,是指人们利用人、畜、机械等动力,使钻头破碎岩石,向地层深处钻进成孔,并不断捞出岩屑,达到获取盐卤资源目的的一种钻井技术。</h3> <h3>下图就是钻井的示意模型。井口设计在什么地方容易取卤水?一点一点往地下钻井,工具掉入不足20厘米井内怎么办?钻深井如何把碎石取上来?汲取卤水的同时带出来的天然气易燃怎么处理?随便想几个问题就知道在没有电力的古代困难有多大,不得不佩服的是,这些难题全部都被聪明智慧的中国人一个一个地解决得妥妥的!</h3> <h3>这就是井口,内径不足20厘米。</h3> <h3>别小瞧井口如此之小,井口内则大有乾坤!从这张图中就可以看出如何将卤水与天然气自然分离的。</h3> <h3>每一口井都有一架天车,最高的一架&quot;达德井&quot;天车高达113米(上世纪90年代已拆除)。当时的自贡天车林立,笕管密布,蔚为壮观。在自贡所属狭窄的55平方公里面积上一共开凿了13000多口盐井,其累计深度相当于人工打穿了400多座珠峰。</h3> <h3>天车的内部结构</h3> <h3>当时用牛拉着转盘,把千米下的卤水汲取并提到地面上。现在改为电动卷扬机来提卤水。</h3> <h3>转盘旁饲养的牛</h3> <h3>输送卤水的管道</h3> <h3>过滤杂质</h3> <h3>用打井分离出来的天然气熬煮卤水</h3> <h3>花60元可以观看管道下井汲取卤水到地面的全过程,好在我用视频记录了这个过程。时长5分钟左右,我故意没有剪去中间下管、提管的时间,因为只有这个时长才能体现井的深度。</h3> <h3>回想这些年来,外出旅游的机会较多,也到访过诸如肯尼亚、马达加斯加、智利以及欧美一些国家。以往旅游都是冲着那个地方的著名景点,重点观注和欣赏的都是当地美景。通过这次寻盐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享受美景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还可以增加关注相关的社会人文历史等信息,只有这样的旅行才能更新和拓展知识边界,填补和充实知识空白,这样的旅行才是我最需要的。</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