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广州南沙游天后宫

LXX

<p>广州南沙天后宫位于珠江口伶仃洋海边,座落在虎门对江的大角山的山坡上,它坐西朝东濒海,建筑风格集故宫与中山陵气势为一体顺山势而建。其规模是现今世界同类建筑之最,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也是 东南亚 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的前身是建于明代的天妃庙,清乾隆年间经修复后,定名为“元君”古庙,抗战时期被 日本 飞机炸毁。1994年在香港 知名人士霍英东先生倡导并捐资,天后宫得以重建,并于1996年5月10日(农历三月廿三)举行盛大的开光仪式。</p> <p>从广州坐地铁4号线,穿过大学城,约1个小时可到终点南沙港</p> <p>沿着地下通道到地铁G出口,顺便看一下南沙客运港</p> <p>客运港大厅</p> <p>大厅内空空荡荡,毫无人气</p> <p>有往返深圳班船</p> <p>也有去珠海的船期</p> <p>客运港对面有大量新建楼盘(据说每平方已达2/3万元)</p> <p>天后宫前伶仃洋全景</p> <p>左边有虎门大桥</p> <p>对江是东莞、深圳</p> <p>还有香港</p> <p>珠江口</p> <p>右边有中山、珠海</p> <p>天后宫前海滨</p> <p>天后宫大门牌坊。</p><p>大石牌坊四柱 三门 ,牌坊的金字“南沙天后宫”刻在黑色花岗岩横条石上。两侧是“慈云叠荫”、“河岳 永宁 ”。</p><p>四根 石柱 刻着楹联:</p><p>“控龙穴镇伶仃极目南溟双旅往还利涉,</p><p>襟 虎门 踞大角凌虚千尺后宫今古巍雄;</p><p>林静默无言心念沧生成正果,</p><p>天妃原有志情连沧海导迷航。”</p><p>描述了天后宫的地理位置和所经历的年代,也道出了天妃这位奇女子的宽广胸怀。</p> <p>牌坊背面金字“圣德长存”。两侧是“垂慈笃祜”、“粤海蒙庥”。</p><p>四根 石柱 刻着楹联:</p><p>“护国庇民厚福被苍生满眼楼台兴大业,</p><p>宁风息浪大德濡新港五洲船舶畅南沙。</p><p>安澜波静四海龍鱼歸聖化,</p><p>后徳靈仪千秋黎庶仰慈仁。”</p> <p>进门宽广的甬道左侧,有一个放生池,内有石雕“灵龟”一只</p> <p>“天后圣像”广场占地1.5公顷,天后像屹立广场中央</p> <p>天后雕像底座上,“天后圣像”4字为启功所题</p> <p>圣像双手持一个如意,头戴帝帽,脚踏浪花,面对着烟波浩渺的伶仃洋,保佑着出海打鱼的渔民顺风顺水</p> <p>天后像高14.5米,由365块精雕细琢的花岗石组成,象征天后娘娘一年365日都在为人祈福</p> <p>跨上广场后数十级台阶,是一座赵朴初先生写的“南沙天后宫”木质彩绘大牌坊。楹联为:</p><p>“大海作慈航为示现天后身而说法,</p><p>众生行善业必能得福德神之降祥。”</p><p>天后宫的建筑配色类似 北京 故宫,朱红的柱子,金黄的琉璃瓦,雕栏玉砌,富丽堂皇。</p> <p>大牌坊背面书写“海国安澜”。出海的人信奉妈祖为“安澜之神”。</p> <p>过了牌坊便是山门,是天后宫的正门。门两边对联:</p><p>江海拯苍生无欲无私从我后,</p><p>安危怀赤子护民护国念斯人。</p> <p>山门里面左右分别是“千里眼”和“顺风耳”两神像。他们也是出海家供奉的守护将军。</p> <p>顺风耳</p> <p>千里眼</p> <p>钟楼(敲晨钟)</p><p>钟楼有对联:</p><p>“曙色破云开引渡五洋千舸集,晨钟催雾散迎来 东海 一轮升。”</p> <p>鼓楼(打暮鼓)</p><p>鼓楼有对联:</p><p>“苍鼓透重霄点化红尘皆岐路,诚心归上界招回苦海梦远人。”</p> <p>再上一层平台是左右对称的两个八角重檐攒顶碑亭。两亭里都置有石碑。左面是“郑和《天妃灵应之记》碑亭”。两碑文记述了明三宝太监郑和屡受天妃庇佑,完成七下西洋壮举的经历。</p><p>右面是明成祖“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碑”。</p><p>明成祖永乐皇帝歌颂妈祖的诗句:“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p> <p>再向上数十台阶是献殿,位于山门的正上方,五间 三门 ,为单层重檐,仿明代建筑。殿内供奉着“蹈海天后”。</p><p>其殿前对联是:</p><p> 宝殿巍峨一点灵光通法界,</p><p> 天香缥缈千条彩烛照神坛。</p> <p>殿内是供奉为贴金天后,造型和殿外的一样。两侧对联是:</p><p>“ 东海 泛仙槎浪静风平有赖神灵消孽障,</p><p>南沙兴宝殿春祈秋祀还凭法力护苍生。”</p> <p>殿内两厢站立着金漆的“四海龙王”,四海龙王则持玉圭在两旁站立,寓意天后女神统领四海龙王的安澜利运。</p> <p>由献殿远眺珠江出海口伶仃洋,云淡天清,令人心旷神怡。</p> <p>由“献殿”后门继续上山,两侧有“嘉应阁”和“灵慧楼”。</p><p>“嘉应阁”楹联:护国救民阁封嘉应、出神入化宫奉天妃。</p> <p>“灵惠楼”楹联:灵光贯日乾坤一览、惠海天波河嶽 永宁 。</p> <p>再由“嘉应阁”和“灵慧楼”继续往上数十台阶,到达正殿广场。正殿是五间重檐,檐下有“正殿”二字匾。堂门楹联是:</p><p> 南岭望京华云捲云舒有风来仪朝圣后,</p><p>沙溪 连碧海浪波浪湧制鲸弭难溯湄洲。</p><p>江海护黎元业绍神勋恩波永泽南沙壤,</p><p>乾坤 兴国 祚功同帝德后福长荫禹甸天。</p> <p>由正殿广场向下回望,琉璃瓦金光闪闪。</p> <p>正殿的重檐歇山顶,典型的仿唐建筑,给人巍峨雄伟之感。</p> <p>最珍贵的是,正殿供奉了从天后故里——湄洲祖庙分灵而来的软身天后像。</p> <p>天后宫的正殿内主神是妈祖,陪侍的是宋、元、明、清四朝中与天后传说密切相关的八尊文臣武将,分列在两厢,作为天后的配神。</p> <p>文臣姚启圣、郑和、宋本、路允迪。</p> <p>武将毕再遇、蒲师文、廖永忠、施琅</p> <p>从正殿再登上102级梯级到达“寝殿”,因石级太高,老夫望而怯步。</p> <p>寝殿是天后起居、休息之处。内供奉素装的天后坐像,和象征天后日常生活的仿宋代器具和摆设。</p><p><br></p> <p>出寝殿继续上山,到山顶的“南岭塔”。</p><p>南岭塔高45米,与所有其他 中国 式的宝塔不同,它是八角八层,而其他塔多是七层,理由是妈祖是女性,以示区别。</p> <p>妈祖短暂的一生虽未留下什么著作,也没有什么思想体系,但她热爱劳动、热爱人民、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英雄事迹,被后人塑造成一位慈悲博爱、爱国庇民、可敬可亲的女神。</p> <p>妈祖文化源于宋朝,兴于明朝。</p><p>天后原名林默,四、五岁间随父母航海,途经 浙江 普陀山 ,得观音大士像,受神灵感召,得神灵助力,能知未来凶吉,化解人间凶险。天后童年即入塾读书,接着随老道士学天文地理及医术,学成后教渔民观天候,测风雨,替人治病;十六岁时,天后窥井得符,遂灵能变化,驱邪救世。在我国东南沿海的传说中,天后常驾着云彩飞流大海,救助海上遇难渔民。年二十八,天后即登仙籍,终生未嫁。</p><p>宋太宗雍熙四年(987)为了纪念聪明、乐善好施、有救助能力的林默,在其故乡 福建 莆田 湄州湾始建妈祖庙,以祈祷保佑渔民出海平安,后经明朝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将妈祖引入 东南亚 ,成为了华人的保护神。发展至今,有海洋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庙,据统计全世界约2500多座,信徒达2亿多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