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 接过英雄的战旗

两代军人

<p><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声明:本号所有文章、图片均为原创,任何平台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载,违法必究!鼓励原号转发群发,如有合作意向,请联系我们。]</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王文晏</b></p> <p>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已经过去了7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付出了巨大牺牲,打败了美帝国主义侵略军及其走狗,夺取了胜利,他们的事迹与战绩,彪炳史册。</p><p> 我的父亲王经庚参加了这场战争,时任第20军58师172团1营副教导员,参加了二次、五次战役。在二次战役长津湖战斗中,172团1营涌现了特级英雄杨根思等功臣模范。</p><p> 谨以此文,纪念这场战争,纪念我的父亲,纪念特级英雄杨根思及那些牺牲在朝鲜的19万多的烈士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我的父亲王经庚</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杨根思与父亲是战友</b></p> <p>  1950年10月,我父亲王经庚时任20军58师172团1营副教导员,参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p><p> 杨根思是父亲的亲密战友。父亲1942年参加新四军,杨根思1944年参加新四军。他们在同一个部队,一起行军打仗。解放战争时期他们曾同在172团1营任职。杨根思在3连任副连长、连长,父亲在1连任指导员。</p><p> 小时候,我们经常听父亲讲特级英雄杨根思的故事。</p> <p>  杨根思是孤儿,小时候,讨过饭,没上过学,为富人打长工。他对旧社会苦大仇深。入伍后,他在党组织的教育培养下,革命觉悟很快提高,他学文化,学政治,服从命令,严守纪律,勇敢战斗,很快成长为一名品格坚毅,作风顽强的优秀士兵,他虽然平时言语不多,但他说到做到,行动力、执行力,异常坚定,每次战斗,抱着对敌必胜的意志,浴血奋战,向死而生。</p><p> 解放战争中,打莱芜战役,打孟良崮,渡江战役,杨根思在战斗中遇到敌人坚固的防守阵地,包括碉堡、暗堡、重火力点,总是身先士卒,先打先冲,屡次爆破敌坚固工事夺得战斗胜利,成为闻名全军的“爆破大王”。解放战争中,杨根思屡立战功,被评为华东一级战斗英雄,先后提拔为3连副连长、连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指挥员。</p><p> 我父亲作为1连指导员,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克坚克难,也获得综合二等功,1连被华东野战军命名为“人民功臣第一连”。</p><p> 1950年10月,杨根思到北京参加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随后就立即回到向朝鲜开进的部队,投入到抗美援朝的战斗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特级英雄杨根思</b></p> <p>  “我要用更大的战斗勇气,用更多的战绩,来报答毛主席、报答党组织对我的关怀与鼓励”。杨根思参加全国英模代表大会后回连队时,他对连队及营的干部表达了自己的决心。</p><p> 父亲长期在军队从事政治思想工作。他说:杨根思是老一代军人中杰出的代表,他特别不怕死,战斗作风顽强,对任何敌人毫不畏惧。杨根思平时说:我无母无父,无妻无儿,但我要为中华天下之父母,天下之儿女,打出一个幸福和平的新天地。他特别能吃苦。吃苦从不叫苦,有难从不叫难。他的3个“从不相信”名言,是他作为一个革命军人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短暂一生的忠实践行。</p><p> 特级英雄杨根思著名的三个不相信的名言是:</p><p><b> 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b></p><p><b> 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b></p><p><b> 不相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b></p> <p>  父亲说:这“三个不相信”,敌人听了会发抖,我军士兵听了会受鼓舞,党和祖国人民听了会放心。杨根思是人民解放军这座熔炉里锤炼出来的伟大英雄,是中国人民的忠诚儿子,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典范。他的英雄事迹,英雄举动,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任何时代,任何时间,他的精神,是永恒的。我们军队,我们的党,我们的祖国为有如此伟大的战斗英雄而自豪。</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朝鲜战场王经庚(三排左一)与战友们合影</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小高岭上的寻找与见证</b></p> <p>  1950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国侵略军打响了长津湖战役,上级命令20军58师172团3连必须坚守小高岭,以切断美军第7师、陆战1师逃跑的退路。</p><p> 连长杨根思带领一个加强排,坚守阵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最后,打尽了全部的子弹、手榴弹,阵地上的战士全部牺牲。阵地上只剩下一包5公斤的炸药包和杨根思一个人。敌人发起了最后的冲锋。</p><p> 此时,父亲在营指挥所,距杨根思坚守的小高岭阵地仅有400米左右。营的领导从不担心杨根思会怯战而退,而是急需派遣支援部队赶往小高岭。但是,营指挥所已没有剩余的兵力可去驰援小高岭。美军也无更多的兵力进攻小高岭,他们拼凑了残剩的十余人,向小高岭发起最后的攻击。我军闻名的“爆破大王”、战斗英雄杨根思,拿起阵地上仅剩的一件武器——5公斤的炸药包,拉响雷管,冲向敌人。</p> <p>  小高岭上一声巨响,冒起了一股浓烟——在营指挥所的父亲及营指挥所其他的同志,都意识到了杨根思的壮烈殉难。</p><p> 为了迅速了解小高岭阵地的战况,也为寻找杨根思遗体,父亲作为杨根思的战友,作为营的领导,在敌人发起最后一次冲击被击溃之后,孤身一人,冒着敌人的炮火,迅速登上了弹坑累累,敌尸遍野的小高岭阵地。</p><p> 父亲说:一个大坑,冒着硝烟,焦糊的气味四处弥漫。为了寻找杨根思在爆炸中可能留下的衣物,裤带或残肢断臂,父亲四处寻找,用手扒开焦土,挖掘弹坑,终无发现。杨根思紧紧抱着炸药包,以巨大的爆炸力杀伤敌人,以身殉国,与敌同归于尽,用生命实践了他的“三个不相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1951年5月,志愿军总部“杨根思连”授旗仪式</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现场,父亲(中)与9兵团首长合影</b></p> <p>  父亲在阵地上核准了杨根思壮烈牺牲的事迹,逐级上报。1951年5月1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军司令部、政治部联合发出第9号通令,转达志愿军总部发出表彰杨根思的英雄事迹,志愿军总部给予他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战斗英雄称号,志愿军总部把172团3连命名为“杨根思连”。</p><p> 父亲是杨根思英雄献身的目击者、见证人。父亲生前无数次地向部队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士兵讲述有关杨根思的英雄故事,勉励年轻一代继承英雄的思想作风,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发扬杨根思不怕一切困难,不怕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在未来战争中夺取新的胜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接过英雄的战旗</b></p> <p>  志愿军总部在1951年5月命名172团3连为“杨根思连”,给予杨根思追记特等功,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并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亲笔为杨根思题词: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杨根思烈士永垂不朽!</p><p> 父亲参加了志愿军总部命名172团3连为“杨根思连”的授旗仪式,他代表172团3连,亲自将“杨根思连”的红色旗帜,接过来。此刻,父亲心情沉重,他在授旗仪式上表示:我们一定牢记与发扬英雄杨根思的“三个不相信”的誓言,继承他的精神,发扬死而无惧的顽强战斗作风,全力夺取抗美援朝战斗的更大胜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志愿军总部命名172团3连为“杨根思连”</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20军军长张翼翔亲手将战旗交给父亲王经庚</b></p> <p>  每当看到父亲接受“杨根思连”战旗的照片,我总会有父亲同样的坚定信念:继承英雄的传统,迎接更大的时代挑战。</p><p> 2005年,父亲已年逾古稀,为了追思特级英雄杨根思,他召集6位健在的杨根思战友,齐集上海,一起回忆杨根思的生平事迹。172团政治处的一位女干部回忆说:杨根思品格淳朴,少说多干,是个踏踏实实的好干部,好带头人。他从未恋爱过,1950年初,新中国刚成立,部队在东南沿海准备渡海解放台湾,我提出要给他介绍对象,杨根思回答说:打下台湾后再考虑。后来朝鲜战争爆发,杨根思跟随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杨根思把自己的青春与生命,全部献给了革命事业。 </p><p> 当年,父亲接过了英雄的战旗,如今,“杨根思连”新一代军人在这面英雄旗帜招引下,一定能继承与发杨光荣传统,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的豪言壮语,一定能在新的战斗中完整地体现出来。</p><p> 特级英雄杨根思永垂不朽!</p><p> 19万牺牲的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2005年,父亲(前排左二)与杨根思生前部分战友在上海举行追思杨根思烈士纪念活动合影</b></p><p><br></p> <p><b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作者简历】</b><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128, 128, 128);">1969年入伍,20军60师野战医院卫生员、军医。浙江医科大学毕业。曾在武汉军区总医院、广州军区总医院任职。副主任医师,现退休。</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共和国两代军人》编辑部</b></p><p><b style="font-size: 15px;">统筹:毛战海、杨少华</b></p><p><b style="font-size: 15px;">媒体顾问:李红梅</b></p><p><b style="font-size: 15px;">美篇制作:冯杨</b></p><p><b style="font-size: 15px;">助理:阚文言</b></p><p><b style="font-size: 15px;">推广:李黎、龚小平、山里人(孙德华)、毛建军</b></p><p><b style="font-size: 15px;">外联:林平(135 1682 9260)</b></p><p><b style="font-size: 15px;"> 范晓莹(13777888336)</b></p>

杨根思

父亲

小高岭

英雄

特级

志愿军

战斗

敌人

战旗

王经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