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无锡,遇那鸟类“小熊猫”红头长尾山雀

海阔天空(刘佳)

<p>  鱼米之乡环水边,太湖自古浪滔天。影城导演排三国,阿炳胡琴拉二泉。震泽奔腾千顷碧,管社山庄山雀旋。鼋头范蠡扁舟处,拍岸惊涛怒万千。无锡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布码头、钱码头、窑码头、丝都、米市之称,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江苏南部,太湖流域的交通中枢,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企业的摇蓝,是苏南模式的发祥地。</p> <p>  在无锡,当地人习惯把自己城市所处的太湖分成内外两处。内太湖,又称“蠡湖”,因为当年范蠡西施曾在这里泛舟;外太湖,便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而在内外湖的交际处的右岸,有一处名叫“管社山庄”的地方,它跟同处在交界处左岸的太湖鼋头渚相比,默默无名了近一个世纪。就是在这里,邂逅了中国最小的鸟红头长尾山雀。</p> <p>  管社山庄地处太湖、蠡湖、梁溪河交汇处,西起管社山,东靠犊山大坝,南到万顷堂,北至环湖路,总占地面积约43.4公顷。管社山庄依湖而建,呈半圆形环抱太湖,确是一处休闲观景的好去处。管社山不高,海拔不会超过50米,但古木参天,野草过膝。从这里观太湖,愈显水色苍茫空蒙,淼淼湖水在清风的吹拂下波光粼粼,水天一色,感悟天地之广大。</p> <p>  管社山庄内一条主园路贯通全园,连接万顷堂、虞美人崖、驻美亭、万顷古渡、思源亭、梅园水厂工业遗址、杨家祠堂、镇湖庵等古建筑群。管社山庄山水相依,湿地中长达2公里的木栈桥亲水平台把各类湿地串连成线。水上旅游集散中心与湿地公园遥相呼应。就是在这里游览景致时,发现了这种小巧玲珑的红头长尾山雀,于是用镜头捕捉了它的千姿百态。</p> <p>  红头长尾山雀,俗称鸟类“小熊猫”、“小老虎”。属小型鸟类,头顶栗红色,背蓝灰色,尾长呈凸状,外侧尾羽具楔形白斑。颏、喉白色、喉中部具黑色块斑,胸、腹白色或淡棕黄色,胸腹白色者具栗色胸带和两胁栗色。红头长尾山雀,是一种山林留鸟,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和灌本林间,也见于果园、茶园等人类居住地附近的小林内。该物种数量较丰富,又主要以昆虫为食,在植物保护中很有意义。</p> <p>  红头长尾山雀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红头长尾山雀雌雄羽色相似,但亚种不同而羽色略有变化。其中指名亚种额、头顶和后颈栗红色,眼先、头侧和颈侧黑色;其余上体暗蓝灰色,腰部羽端浅棕色,飞羽黑褐色,除第一、二枚飞羽外,其余飞羽外翈具蓝灰色羽缘,内侧次级飞羽内翈微沾玫瑰红色,初级覆羽黑褐色。</p> <p>  云南亚种和指名亚种大致相似,但头顶栗红色较淡,胸带和两胁栗红色较暗且胸带亦较细窄。西藏亚种和指名亚种相似,但具白色眉纹,眉纹以下,眼先、眼周和耳羽黑色。颏和颚纹白色,喉有一黑斑,其余下体淡棕黄色,胸部有一淡色横带,位于黑色喉部和淡棕黄色胸部之间。虹膜桔黄色,嘴蓝黑色,脚棕褐色。</p> <p>  红头长尾山雀,娇小玲珑,小巧细尖的黑嘴,棕红蓬松的头冠,银白色的领环下悬着一枚半月和田墨玉,橘黄色针杆细的腿和爪,黑亮的瞳仁拿金色的线勾了边。人们惊讶于它身形的小巧和铺张的红羽,黑白两色的羽色特征,金眼黑仁虎虎有神的外貌特点,更揭示出红头长尾山雀英气逼人,无所畏惧的精神气质。</p> <p>  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中国最小的鸟则是红头长尾山雀。该物种生性活泼,圆溜溜的小身体非常可爱,一条宽而黑的过眼纹很酷很潮,好像“佐罗”。它的羽色红黑相配,十分上镜。我第一次见到红头长尾山雀,是在福州森林公园。这些年来,先后在上海、南京、杭州、云南百花岭、成都等地无数次地拍摄过红头长尾山雀。据说无锡管社山庄是拍摄红头长尾山雀的最佳鸟点,此次出差无锡,圆了自己的拍摄梦。</p> <p>  身处江南草木黄,入冬犹恋旧风光。感物心情何奈起,杨柳牵裙别路长。栈道随心来浪跡,蠡湖沿岸忆山庄。顾怀疏影人难见,谁在寒宵梦鬓霜?这真是:未曾期、寸心如意,盈盈吴越碧水。濯清尘土探幽境,管社景收眸底。临福地,鸟丛见,枝枝丹桂凝香蕊。沁人心脾。揽烟霭三山,湖天一阁,飞梦拥桑梓。东坡下、虞美人崖独排,楚英雄庙无址。断崖杨氏祠堂静,惟见虔心来祭。闻轶事,寻踪处、初冬风景依然魅。拍客相会。赏管社山庄,鸟儿飞舞,恬静惹人醉。</p><p> (全文完)</p> <p>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p><p>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p><p>音 乐:谭艳《我是一只小小鸟》</p><p>拍摄地:无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