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展风采,教研促成长

西屏实验学校宣传组

<p>——宜州区2020年中小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展评决赛(西屏理化生组)</p> <p>  金秋十月,八桂飘香,在刚刚结束的宜州区2020年中小学中青年优质课展决赛中,我校理化生教师经过校级初赛、学区复赛和宜州区级决赛三个环节的角逐,充分展示了过硬的理论素养与教学技能,取得了喜人成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精彩课堂展风采</span></p> <p>物理科赛场</p><p>  11月3日,物理科比赛在宜州市第二中学如期举行,参赛选手共有八8位,兰奕薇老师第一个出场,她执教的《从全球变暖谈起》一课,荣获决赛二等奖(第一名)。</p> <p>  兰奕薇老师的物理课利用视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交流合作,归纳总结的能力。课堂重难点突出,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分层多次提问,保证不同层次学生都能掌握当节课重点内容,师生积极配合,创设激情课堂,共同上好一节课。</p> <p>化学科赛场</p><p> 11月3日,化学科比赛在宜州市第三中学如期举行,参赛选手共有八8位,韦杏杰老师排在第7位,于4号第1位出场,她执教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这节课,荣获决赛二等奖(第一名)。</p> <p>  韦杏杰老师用故事导入新课,使学生的注意力在最短时间内被吸引,学习热情被激活,很自然的导入了新课。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实验由教师演示到学生代表操作,再到小组合作探究,积极探论,参与度高,老师恰当的提示和交流,都体现了教学的智慧。图文并茂,静动结合的课件生动有趣,学生动手实验与教师教学相融合,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特点也增强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课堂效果较好。整节课师生良好的配合,呈现了一堂有序高效激情的课堂。</p> <p>生物科赛场</p><p>  11月6日,生物科比赛在宜州市第二中学如期举行,参赛选手共有8位,李萍老师排在第7位,她执教的《性状遗传的物质基础》这节课,荣获决赛一等奖。</p> <p>  李萍老师的课堂气氛活跃,实现重难点突破,通过学生讨论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逐一抛出问题,老师亦及时总结、引导,注重课堂评价,结果收放自如,从而避开了“闷课”,让课堂“活”起来了。这节课设计流畅自然,呈现出生气勃勃的课堂状态。最后进入课堂小结,学生活动,当堂检测,为我们呈现了一堂高效的课堂。</p> <p>  其中李老师亲手制作的 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成了这节课的亮点,并得到教研室韦向珍老师的肯定。</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集体教研磨一课</span></p> <p>  十年磨一剑,数磨成一课!三位老师的成功一课充分体现了其过硬的学科素养和工作素养,也展现了理化生组老师的整体风貌。</p> <p>  我们一抽到课题,组长统筹安排,赛课老师们精心备课,及时的制作课件和编写教学设计和导学案,磨课阶段,组内的兄弟姐妹也调课赶来,全组成员毫无保留,直言提出各自建议,帮助赛课老师把课讲得更出彩。</p> <p>  特别是邵宏杰老师,韦志敏老师、韦小明老师、黄瑞立老师等,他们的点评特别到位,为了教学目标的明确可测,每一句话都仔细推敲数次;为了更大限度贴近生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一个环节的引入都挖空心思的设计;教学设计、课件改了又改,课更是试了又试,才有这样精彩的一节课。感谢指导老师们的耐心指导,感谢组员们的用心陪伴。</p> <p>  总结一下我们教研流程大致是:确定课题——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试讲研磨——反思改进——最终展示,最终的展示课就是“ 精研细磨 ” 最佳体现。</p><p> 这种教研形式流程清晰、简单易行、扎实有效,它提高了老师的参与度,加强了老师间的研讨与交流过程,进一步体现了团队合作与活动创新,不知不觉转变了我们的观念,老教师带动新老师专心投入教研之中,共同思考、共同提升。</p> <p>  西屏实验学校建立刚刚两年多,教学实验仪器为零,我们课赛中的分组实验为实验准备增加了难度,我们需要用的每一样仪器都跟兄弟学校借用,得到了各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每次上课,组内老师们更是毫无怨言,积极配合赛课老师准备试验仪器和药品,课后收拾刷洗仪器,为课堂的顺利进行提供便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总结心得促成长</p> <p>  课赛结束后,理化生教研组积极评课,肯定上课过程中的创新,努力改进上课过程中的不足,并鼓励全体成员积极讨论,深入探究,使得课堂脉络更加清晰。在本次课赛中,针对一些细节性问题大家说出心得,并总结出可行性方案,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匪浅。</p> <p>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谁的幸运凭空而来,这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份努力和坚持。作为参赛选手我们为自己的课堂上的不足而遗憾;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重新启航,在“立德树人”任务的指导下,力争在教学的路上不断积累,不断成长,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竭尽全力向社会,向家长,向学校,交出满意的答卷。</p> <p>主审:覃 爽</p><p>复审:于胜荣 苏 勇</p><p>摄影:理化生组成员</p><p>编辑:韦杏杰</p>

老师

课堂

学生

教学

理化生

决赛

教研

这节

教师

参赛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