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西畴精神 铸教育丰碑

周继光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文山市第二小学党支部到西畴县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参观暨主题党日活动</span></p> <p>  为深入贯彻《文山市委教育工委基层党组织开展新时代“西畴精神”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提升党员思想素质,净化心灵。2020年11月6日文山市第二小学党支部全体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一行37人前往西畴县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开展新时代“西畴精神”学习实践主题党日活动。</p> <p>  清晨,踏上旅程,我们一路高歌猛进,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党史党情”、“谜语竞猜”、“趣味成语”精彩呈现,一路洒下欢声笑语。</p><p>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展厅, 矗立在门前的巨型石雕充满着力量和坚毅,让人心生敬意。</p> 参观展厅 <p>  西畴县国土面积1506平方公里,其中99.9%的面积是山区,半裸露岩溶面积达75.4%,是全国石漠化深重的地区。</p><p> 这里群山起伏,乱石林立,大大小小的,奇形怪状的,肆意吞噬土地,蚕食绿色,主宰生灵的命运。</p> <p>  这里是人们在石缝中求生的真实写照:山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只见石头不见土,玉米长在石窝窝;春种一大坡,秋收一小箩。</p> <p>  这里是外国专家考察断定的“一个基本失去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p> <p>  “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 面对石漠化的吞噬和生存困境的考验,西畴人没有等待、退缩和低头,他们自强不息,意志如磐,奋起向命运挑战,向贫困宣战,用挺直的脊梁托起一片精神高地,用艰苦奋斗点燃希望之光。</p><p> 西畴精神的开创者——王发龙、郑清宽、刘华荣;当代“四愚公”——候寿高、邓招财、姚成云、姚仕元;“拼命三娘”——谢成芬;打通最后一公里带头人——李华明…… </p> <p>  他们带领乡亲不畏艰辛、不惜代价,在石漠化的大山上用血汗书写出人间传奇。一个个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所有参观者无不为之动容。</p> <p>  “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p><p> 老百姓对“西畴精神”朴实而形象的表述中蕴藏着丰富而精深的内涵:包括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勤劳实干的实践品质、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以民为本的人民情怀。</p> 党员宣誓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西畴精神”诞生地重温入党誓词、过政治生日庄重而更有意义。</span></p> 参观示范区 <p>  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西畴人民奋起直追,不屈不挠,从单一温饱村、小康村转向美丽乡村,推行宜居、宜游、宜业、“三宜”新村建设,战果累累。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石埂错落有致,一条条蜿蜒的公路如丝如带,一片片茂密的猕猴桃林果繁叶茂,一个个牢固的蓄水池散落田间地头……沿着美观的环山栈道登上山顶的“逐梦亭”,兴街镇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片区更是美不胜收,让人惊叹。</p> <p>  “寻西畴精神,铸教育丰碑。”</p><p> 二小党支部副书记、校长王子开深情地说:西畴人民对这块土地爱得深沉,石漠变绿洲、石窝变桑田、天堑变通途、穷乡换新颜,他们创造了人类奇迹的华美乐章,是改天换地的壮美诗篇。我想到各行各业的建设者,想到龙井路上二小家长、学生勤奋上进的步伐,想到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的教师们,他们用实际行动爱着这片多情的土地,诠释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新时代西畴精神,教育战线上的我们应该大力发扬这种精神,直面挑战,奋发有为,创不凡业绩,写不朽篇章!</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更多了解,点击视频👇</span></p> <p>摄影:王炳艳 钱林麟</p><p>编辑:周继光</p><p>审核:黎迎春</p><p>签发:王子开</p>

西畴

石漠化

精神

三光

示范区

西畴县

综合治理

自强不息

艰苦奋斗

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