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问茶茶香几许?品茶有感感慨万千。

荷香飘逸

<p>  我一向不太好喝茶。最先接触茶(所谓的茶),是小时候家里收麦子的时候,天气炎热,顶着炙烤大地的骄阳还要收割麦子,谁都受不了。母亲在这个时节总是会把家里石榴树上的叶子,这时新芽已经有一寸到两寸多长了,叶子老了一些也没有关系。母亲折下一两枝,在火上烤烤,或者在热锅里煎煎,直到叶子发出一股香味儿。再把煎好的叶子用热水泡上,带上一大壶,放在麦地边,谁割麦子渴了 , 就过来大口大口喝上几口,又解渴又有一股香味儿。这就是我最初认为的茶了。</p> <p>  第二次接触茶,是竹叶茶。感觉比母亲第一次弄得石榴叶茶更好喝。因为不仅颜色漂亮,喝起来味道也好极了!一股清清爽爽,又带点甜味的爽口茶。原来母亲在竹叶茶中放了一点糖,这让我对竹叶茶有了十分的好感。</p> <p>  后来,母亲不在了,我对喝茶一直也不太感兴趣。长大了喝了几次茶,比如茉莉花茶,西湖龙井,乌龙茶,也尝过大红袍…总觉得苦,没有品出茶香,所以还是喜欢喝白开水。</p><p> 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多原本不喜欢的东西,却慢慢接受,渐渐喜欢了。如小时候对香菜和葱姜蒜深恶痛绝,大了却觉得做菜没有它们就没有多少味道了。以前不喜欢喝茶,现在也能品到茶香了。对茶渐渐有了一些了解,特别是看了穿戴古典雅致的美女,轻捻缓盏,那优雅地倒茶艺术,让我喜欢上了茶艺。隐隐约约地感觉茶与优雅,与宁静,与智慧,与道,与佛,与超凡脱俗,与历史文化有着不解之缘 ,这让我从内心喜欢。但对于真正的茶文化,却没有深入地研究。</p><p> 真正接触茶,慢慢去接近茶文化,还得说是受台儿庄茶协会会长李青的熏陶开始。</p><p> 李会长研究茶艺已经有十余年,已经是顶级茶艺师,从她那里总是可以学到一些茶与健康的知识,也多多少少地受到了茶文化的影响。</p> <p>  南溪问茶小舍,环境优美,质朴,温馨又雅致,室内的装饰与摆设处处彰显着主人的茶品味与茶文化,可谓是超凡脱俗,舒适而高雅的世外桃源。就是一个可以让你置身其中肃然起静的地方,为何用这个静?因为这里你会一下子就静下来了,抛开外界所有的喧嚣与烦躁,由安静到宁静,有宁静到心静,有心静到凝神聚气,在一杯一杯茶中,遇到一个崭新的自我。那感觉极好!</p> <p>  在李青会长的相邀下,今天有幸在南溪问茶,再次受到茶的洗礼。七碗茶让我受益匪浅,感慨万千。</p><p> 七碗茶也叫申时茶。申时即下午的三点到五点,此时为喝茶的最佳时段。有被世人尊称为“茶仙”卢仝的《七碗茶诗》为证: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 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 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p> <p>  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p><p> 今天最有幸的是遇到了一群志趣相投的雅客,真是"茶逢知己一杯醉”。朋友不在量,而在于质。有些朋友,没有酒的浓烈,却有茶的淡雅与清香,令人赏心悦目。</p> <p>  说是爱上茶,不如说是爱上了那个直面内心的自己。在品茗中,放空了一切;在茶韵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在茗香中,飘然于仙境;在茶文化中,走过了春秋,领略了唐诗宋词;在茶道中, 悟出了人生真谛。</p><p> 茶,是要慢慢去品的。人生如茶,也需要你慢慢去品。在家里的一隅,为自己创设一处品茶小居,让灵魂在静静地品茶中找到归宿,让疲惫的身体在品茶在得到充分地放松,让一家人在品茶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茶打开你我的内心。</p><p> “传承茶文化,让爱流动”,让茶为自己创造一片广阔的精神世界,将喝茶提高到一种非凡的境界,专心的喝茶可以不记世俗,抛却名利,羽化登仙。</p><p> 来,一起来爱上茶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