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盆泉风光之话说张丹顶

晓月清峰

<p>拍摄编辑:晓月清峰(孙晓峰)</p> <p>张丹顶(张鞑顶)海拔660米,位于盆泉村南部山峦之巅,,是北博山一带的第一高峰,此处周边附属山脉延绵交织,层峦叠嶂,林壑幽美,植被多以黄栌为主,每至深秋时节,漫山红叶层林尽染,翠柏点缀,将深谷沟壑打扮的艳丽多姿……是大博山又一赏看秋景红叶的绝佳去处!</p><p><br></p> <p>登临张丹顶有北向、西向山脊及东侧崖下小路皆可上山;</p> <p>一般如果不怕路途稍远又可沿途赏些古迹建筑的话,建议走盆泉南庙进山较为适宜!</p> <p>由此青龙门登阶而上,沿花叶小道直上青龙山顶,便可依稀看见通往登顶的山脉了。</p> <p>登上青龙山顶,可在花山中回望盆泉村全貌景致。</p> <p>沿山脊一路南行,远远看见有一小峰突兀,崮顶高耸,形如石柱,这便是盆泉小寨了;</p> <p>此寨高达20余米,四壁陡峭,唯南面石壁处方可艰险攀登,据传为清光绪年间村民为防捻军匪患躲藏所建…</p> <p>此时节为行赏红叶而来,关于此寨的详情就只待日后详述了!</p> <p>过小寨山后,前行山路开始变得起伏陡峭,两侧深谷也随着绚烂热闹起来…</p> <p>五彩斑斓的红叶谷自山脊两侧逐渐呈现在眼前!</p> <p>前方起伏的山脉有如节日里炫彩的舞龙,正向着顶峰腾挪而去!</p> <p>还有最后一道梁便可到达主峰了……</p> <p>此道山岭的秋叶更是红的如火如荼!也正是观赏红叶谷全貌的绝佳地段。</p> <p>山岭的东侧深谷便是被称作盆泉大南峪的地处了,据说峪内有白蛇峪、小赵家峪、大赵家峪、王家峪、张家峪、魏家峪、邢家峪、孙家峪、牛栏峪等九条小山峪错综掩藏分布其中……</p> <p>山岭西侧的深谷里则分布着西峪、东貂虎峪、西貂虎峪等诸多小山峪!</p> <p>两侧深谷远看如滚滚红浪,近观则似簇簇山花,东西分布十几公里,这就是被称之为“张丹顶红叶谷”的观赏地了。</p><p><br></p> <p>只见红叶谷内层次分明,沟沟壑壑,漫山红叶,美不胜收!</p> <p>登上张丹顶,极目远眺,更是山峦重叠,猩红遍野…</p> <p>站在主峰之上,但见山顶狭窄,岭峰仅有5米宽左右,东西两侧俱是高崖,临崖俯瞰,有胆战心惊之感…据传,若遇突然变天时节,峰两侧深谷内便会出现云雾涌动,如大海波涛,既是骇人,又是奇妙。有时村民从远处看到张丹顶主峰被一团云雾团团围住,就知道今夜要下雨了。这种现象盆泉村民称之为“张鞑顶戴帽”!</p> <p>张丹顶原名张端顶,因深秋时节栌叶盛开如丹霞,被往来游客及驴友自然而然称之为张丹顶了。</p> <p>据说,在这峰峦之下沟沟岭岭相连的南大峪里,还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传说和故事…</p> <p>故事一:</p><p>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在他的《聊斋志异》卷四中,有一篇“双灯”,便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盆泉村书生和南峪狐仙的故事,男主人公叫魏运旺。</p><p> 魏运旺,益都盆泉人,故世族大家也。后式微不能供读。年二十余废学,就岳业酤。一夕独卧酒楼上,忽闻楼下踏蹴声,惊起悚听。声渐近,循梯而上,步步繁响。无何,双婢挑灯,已至榻下。后一年少书生,导一女郎,近榻微笑。魏大愕怪。转知为狐,毛发森竖,俯首不敢睨。书生笑曰:“君勿见猜。舍妹与有前因,便合奉事。”魏视书生,锦貂炫目,自惭形秽,不知所对。书生率婢,遗灯竟去。魏细视女郎,楚楚若仙,心甚悦之。然惭怍不能作游语。女顾笑曰:“君非抱本头者,何作措大气?”遽近枕席,暖手于怀。魏始为之破颜,捋裤相嘲,遂与狎昵。晓钟未发,双鬟即来引去。复订夜约。至晚女果至,笑曰:“痴郎何福,不费一钱,得如此佳妇,夜夜自投到也。”魏喜无人,置酒与饮,赌藏枚,女子十有九赢。乃笑曰:“不知妾握枚子,君自猜之,中则胜,否则负。若使妾猜,君当无赢时。”遂如其言,通夕为乐。既而将寝,曰:“昨宵衾褥涩冷,令人不可耐。”遂唤婢袱被来,展布榻间,绮縠香软。顷之,缓带交偎,口脂浓射,真不数汉家温柔乡也。自此,遂以为常。后半年魏归家,适月夜与妻话窗间,忽见女郎华妆坐墙头,以手相招。魏近就之,女援之,逾垣而出,把手而告曰:“今与君别矣。请送我数武,以表半载绸缪之意。”魏惊叩其故,女曰:“姻缘自有定数,何待说也。”语次,至村外,前婢挑双灯以待,竟赴南山,登高处,乃辞魏言别。留之不得,遂去。魏伫立彷徨,遥见双灯明灭,渐远不可睹,怏怏而反。是夜山头灯火,村人悉望见之。</p> <p>故事二:</p><p> 南峪南面的胡树岭是盆泉村南去莱芜的通道,清朝一位大剧作家根据这个地点,写成了一部戏剧,剧名叫《天门走雪》,反映的是发生在盆泉的一段真实故事:明朝万历初年,盆泉村有魏、谢两个大户。魏家大户在村北修建了一座楼,谢家大户在村南修建了一座楼,两楼相对,相隔不远。谢家楼上住一男童,魏家楼上住一女童,两儿童在楼上相望,因年幼无知,谢家男童朝魏家女童撒尿,于是起了官司。因魏家朝中有人,谢家输了官司。谢家主人被处极刑,谢家楼被责令拆除,所有谢姓的人不得居住盆泉。于是在一个雪夜,谢家人从胡树岭走过,去了莱芜的邢家庄……</p> <p>故事三:</p><p>从张丹顶东北面的大头岭上,可以看到一条又细又长的白色山脊,自张丹顶颈部由细渐粗蜿蜒而下,酷似一条头下尾上向北爬行的白蛇。这条山脊就叫白蛇岭,旁边的山谷叫白蛇峪。 </p><p> 传说在明洪武年间,南峪里住的一条巨大白蛇,修炼成精,但此白蛇精性情温顺,从不伤害村人,还常化作一位美丽的少女,到村中集市玩耍并为村民百姓治病 ,每当返回时,它就又变回一条大白蛇,呼的一声爬回南峪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西河籍的方士,正好白蛇也来村里赶集。这位方士法术高明,一眼就认出了美貌少女就是一条白蛇所变。他以为白蛇是祸害人类的妖孽,决定除掉白蛇。在摸清了白蛇来往的路线之后,便在白蛇回去的必经之路上,埋下了锋利的尖刀。白蛇不知灾祸降临,仍然按早先的方式原路返回,结果被锋利的尖刀开膛破腹,白蛇回返速度太快,疼痛难忍,一下子将尾巴甩到了张丹顶下。白蛇死了,身躯化成了一条白色的山脊...... 方士杀死白蛇之后,本以为替村人除掉了一大妖患。可是村里百姓都说白蛇从来不祸害人,是一条善良修行的蛇,纷纷指责方士不该将白蛇杀死,方士闻言也非常后悔,从此再也不做“除鬼降妖”的事情了。</p> <p>从峰顶下山的路极为险要,要攀下对面一段陡峭的崖壁才能到达回程的山脊路上,没有攀山经验的不建议行走!</p> <p>可于峰顶继续南行1公里左右处有绕行下山小路,路旁有热心人及村民安置的指示牌,可依箭头方向下山。</p> <p>下山小路中的栌树林里便是游人拍照红叶美景的最佳路段了…</p> <p>直到绕过三间屋鞍的山头,跨过山脊草原,便可顺南邢古道回到起始处了!</p> <p>回望张丹顶,又是一番披红挂彩的好景致,这里有动人的传说,迷人的秋景……有约的吗?我们明年秋天再回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