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阅读 选择成长——梁丽波、朱煜名师工作室及莲都小语青年团队读书沙龙(二)

轻风在耳

<p>  向名师、名著学习,为自身教学助力。11月6日傍晚,梁丽波、朱煜名师工作室及莲都小语青年团队的“每月共读”活动如期举行。梁丽波老师出席本次活动,王耀亿老师担任主持。</p> <p>  此次活动中,杨莉、杜慧芳、管晓谊、季哲炜、张璐琳、李倩六位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在本月共读中她们的所思所想所悟。</p> 共读书目 <ul><li>曹爱卫老师《低年级语文这样教》</li><li>朱煜老师《让课堂说话——朱煜阅读教学策略与实践》</li><li>王全梅老师《我的学生 我的爱》</li></ul><p><br></p> 知与行 <p>  关于“复述”这一能力该如何更好地让学生习得?杨莉老师在她的“学习 实践 琢磨 改进”中与我们分享:搭建支架,让学生的复述能力“软着陆”。杨老师以朱煜老师《女娲补天》课堂实录为例,发现朱老师以评价搭建支架,层层推进,真正让学生锻炼了表达能力,从而悄然达到课堂目标,落实语文要素。学习之中,她对自己《扁鹊治病》一课中“简要复述”这一语文要素的落实情况进行反思。学习与反思间,关于“复述”的教学思路更为明晰。</p> <p>  杜慧芳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内容还是形式,这不是问题”这一篇章中她的读书笔记及相关思考。杜老师从浙江王春燕老师的《猴王出世》谈起,而后对本章节的代表性观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分享了她的思考:言语实践是语文教育的本质;文章教育应该开启学生的言语智慧;言语智慧的开启离不开对文章形式的把握,也不能离开文章内容的剖析和领悟,是一种寻求如何传达信息——包括内心的认识、情感和思想的方式的智慧;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和对自己教学实践的总结。</p> <p>  管晓谊老师畅谈“幸福教育 教育幸福”。作为班主任的她,在读完王全梅老师的《我的学生 我的爱》后,不管是家校合作、师生关系,还是教师发展等方面,都让她收获颇丰。管老师从班级中一个孩子的逐渐向好开始谈起,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天,身为教师的我们,要发挥着绿叶的作用,来发现孩子们的闪光之处。同时,她还在班级中开展父母对孩子的“每日一表扬”活动,让家长也参与到关注与发现孩子们的点滴进步中,从而适当地鼓励孩子,进而帮助他们、爱护他们。</p> <p>  季哲炜老师在细读曹老师“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教学实录”后,结合本班学生学情,调整教学设计,开设了一节校内公开课。</p><p> 季老师从以下三方面制定教学目标:识字写字教学目标,让识字素养清晰可见;厘清与“教学内容”的区别,让朗读素养凸显重点;加强迁移运用,让语言运用素养落地生根。</p><p> 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季老师则关注到:识字内容选择要注意渗透方法;朗读内容选择要凸显体式特点;阅读理解内容选择要强调难点;言语运用内容选择要便于迁移内化。</p> <p>  张璐琳老师在她的分享 “关注‘三感’,让语文课水到渠成”中,与我们分享了三个词:语文感、设计感和分寸感。</p><p> 语文课应具有语文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历史课、地理课。中小学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p><p> 语文课应具有设计感,教学形式要多样且恰当,备课要匠心独运,阅读要充满趣味。</p><p> 关于教语文的分寸感,张老师谈到成长中的老师们关于“参照名师课堂实录,却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一困惑,从阅读中得到启发:名师之所以是名师,就在于他分寸感的拿捏恰到好处。</p> <p>  李倩老师与大家分享了她的思考与实践——写话,学习清楚规范的表达。李老师回顾自身写话教学经历,发现不足,进而引发思考。曹老师的《低段语文这样教》中的实践与教学实录,更是给了她许多值得借鉴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写话教学中,目标要明确,内容要有趣,过程要好玩,评价要积极。让学生学会清楚规范的表达,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学生愿意表达,乐于表达。</p><p>&nbsp;</p> 期与盼 <p>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教师应认真读书,精于思考。</p><p> 活动最后环节,梁丽波老师为此次读书分享活动进行了小结。</p><p> 首先,肯定了老师们边学习边思考、边实践边总结的成长印记。</p><p> 其次,鼓励大家多读名家名著,学习书中的优秀经验和案例,并与我们现实的教学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自身更好地成长。对于教师成长,梁老师希望我们每天坚持三个“半”小时:半小时读书,半小时记录,半小时写字。只有对自己有更高要求,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p><p> 最后,梁老师为大家推荐《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作为本月共读书目。她希望老师们从最经典的著作读起,把最经典的案例和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的实践性读本结合起来,以求共同进步。 </p> 11月共读 <p><br></p><p>《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p><p> 序(摘):叶圣陶先生从1912起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出版工作,前后60多年,对于这半个多世纪里我国语文教育工作中利弊得失知道得深切详明,写下了大量文章,收在这个集子里的就有100多篇。凡是关心当前语文教育问题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集子。按说这本集里边的文章大部分是解放以前写的,为什么现在没有过时呢?这是因为现在有很多问题表面上是问题,骨子里却还是老问题,所以这些文章绝大分仍然富有现实意义……</p> <p>  哲人曾说,劣质的书无论如何少读也总嫌太多,而优秀的作品无论怎样多读也总嫌太少。优秀的作品,让我们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和权衡,让我们空杯而来,满载而归。</p><p> 每读一本书,都是一个可能的世界,我们的共读沙龙,未完待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图片:黄李莉 王耀亿</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文字:王周艳 吕叶晓</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审核:梁丽波</b></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20.11.07</span></p><p><br></p>

老师

语文

教学

分享

实践

梁丽波

朱煜

名师

学生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