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的明星鸟

金莹深圳大鱼

老河口,位于福田区红树林生态公园的西面。<br><br><div><br></div> 福田区红树林生态公园2014年正式开工建设,于2015年12月28日正式开园,福田区政府将这个生态公园管理授权给红树林基金会(MCF), 这是国内首个由民间环保组织托管的市政公园。<br><br>老河口的南部,是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里的新洲河口,这个自然保护区是全国位于城市腹地最小的国家级保护区,不对外开放,市民通过预约才能申请进入。<br><br>老河口的北部,是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的园区,是向市民开放的场所。 老河口曾经是沙嘴运沙码头,后来码头废弃,成了旧址。<div><br></div><div>老河口属于咸淡水交杂的区域,每天潮涨潮落,南面深圳湾的潮汐带来的养分,为红树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曾经的沙嘴码头经过修复,变成了为生态系统服务的红树林湿地。</div><div><br></div><div>家住沙嘴村的我,走出村口就到了生态公园的西门,离得近,去得也就频繁,所以也陆续记录了一些老河口的明星鸟。</div> 生态公园整个园区的鸟种记录有超过170种,在老河口可见的鸟种接近公园总鸟种的1/3。<div><br></div><div>每年冬天,在后海湾海域越冬的黑脸琵鹭接近400只,而光临老河口的黑脸琵鹭不容置疑成了老河口的明星鸟NO.1</div> 有些时候,在老河口会聚集20多只黑脸琵鹭,黑脸琵鹭在这里觅食,距离近得让你相机爆框。 嗨皮舞蹈 黑脸琵鹭好不容易抓了一条福寿鱼,鱼太大了,看着黑脸琵鹭吞半天没吞下,直让在岸边观察的我为它捉急。 除了黑皮这只明星鸟外,我们来聊聊黑皮的邻居,那些平时东躲西躲、胆小铭感、不容易见面的鸡。<div><br></div><div>蓝胸秧鸡主要栖息在沿海湿地或河边,习惯在地面和水边啄食植物种子,昆虫,螺类等。第一次在老河口遇见蓝胸秧鸡是19年11月,它把这片小湿地当做自己的地盘,每天很有规律出来觅食,觅食后又回到老鼠勒丛里休息,俨然一副湿地主人的模样。</div> 今年11月又重逢在老河口。 蓝胸秧鸡会寻找滩涂下面的蟹类和螺类,几次见到它从淤泥中“拔”出一只圆鼓鼓的小蟹,甩几下,估计是将蟹脚甩掉,然后一口吞下。 普通秧鸡是今年11月才见到,或许它一直就在这里安家,只是没被我们发现而已。 这吃货它以水生昆虫为主要食物,见到它那会,一直在滩涂上找东西吃,把自己的喙当做了打桩机往下戳,搞得整张脸都沾上了黑色的淤泥,成了“黑脸秧鸡“了。 <div>在老河口遇到红胸田鸡是18年12月最后一天,19年元旦放假,假期里的鸟友一波一波来,几乎各个都是开心而归。<br><div><br></div></div> 迁徙过客的红胸田鸡和常住居民黑水鸡相处十分和谐。 它喜欢在草泽稻田等湿地环境生活,主要取食水面和植物,泥地表层的甲壳类,昆虫,和螺贝类等。 红胸田鸡是过境候鸟,能找到一处安逸的地点,觅食,休息,洗澡,老河口刚好符合它的要求。希望今年秋天再和它重逢在老河口。 红胸田鸡洗澡 <p>说完了明星鸡,来说说这只大沙锥,它绝对是最近几天老河口最火的一只鸟。</p><p><br></p><p>从严谨角度说,如果没有照片记录飞行时候尾羽打开的情况下,在野外很难区分大沙锥和针尾沙锥。所以各地观鸟机构特别规定,遇到非扇尾沙锥的针尾或大沙锥,记录为:大沙锥/针尾沙锥。沙锥尾部的羽毛多数在飞行时或者洗澡后梳理羽毛时候展开。要等沙锥开尾羽,真是个考验耐心的事。</p><p><br></p><p>等了1个多小时未果,刚好有只蝴蝶经过这只大沙锥边上,没想到这个胆小鬼竟然被吓到了,将尾羽开屏了。</p><p><br></p><p>有了这个被蝴蝶吓开屏的照片,大沙锥的身份就算是落实了。</p> <p>大沙锥和其他沙锥类似,喜欢栖息在水田,沼泽,湿地芦苇丛中。老河口的老鼠簕丛中,是它喜欢休息的地点。它晨昏比较活跃,食用昆虫、蚯蚓、螺贝类。</p><p>老河口底栖生物十分丰富。你看,它从湿地淤泥中一戳一个准,找到食物后,用力拔出红色沙虫,像人类吃意粉一样呲溜呲溜吞下,特别有趣。</p> <p>大沙锥觅食</p> 老河口不仅善待本地的常住居民,还敞开自己的怀抱,欢迎远方来这里做客的人类朋友们。<div><br><div>期待更多的鸟类来老河口加油,然后继续启程。</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