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之旅(八)神农架2020/11/05

小宇宙~爱旅行爱摄影

<p>时间过得飞快,湖北之旅开始倒计时了!还有最后两天的游玩时间了!</p><p><br></p><p>今天要又要神农架的其他景区~官门山~神农坛~天生桥,时间紧,任务重😉</p> <p>今天第一个景点~官门山</p> <p>官门山是位于神农架省级旅游度假区木鱼镇的生态科普景区,209国道旁,属于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神农架国家地质公园范围,是神农架重要景区和绝版景区,也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要组成部分之一。</p> <p>景区由两条道路一条河流贯穿始终,河两侧山峰林立,林木葱郁、遮天蔽日,河内流水潺潺、终年不断。全长8Km。</p> <p>沿线有典型的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色的神农架群地质剖面、古老的叠层石、秀美的龙头寨、奇特的地下暗河等自然景观!</p> <p>自然生态博物馆以其真实性、直观性,向公众展示神农架生物多样性,使其成为神农架生态环境教育、科研教学实习基地和传播传统自然文化的平台。</p> <p>据说官门山其实应是“官帽山”,因里面的有一山的顶部是方的,有点像古人的官帽。可能进“官门”对现在的大众更有吸引力吧,“官帽山”成了“官门山”,原来如此。</p> <p>神农架自然展览馆 位于木鱼镇官门山景区内,是神农架地区标志性建筑。该馆始建于2008年,占地2.6万㎡,建筑面积 1.4万㎡。设有历程馆、地质馆、奇石馆、学术馆、书画馆、生物馆、科考馆、民俗馆8个主题馆,以及地貌厅、野人洞、4D和弧幕影院等服务配套设施;神农架独特的地质地貌、生物多样性、淳朴的民风民俗和神农架的科学考察历程在此得到全面的展示;神农架自然展览馆充分发挥了收藏研究、宣传教育、观光娱乐等功能,是公众了解神农架的重要窗口。</p> <p>神农架官门山大熊猫繁殖基地,一共有两只大熊猫,都是2008年出生的奥运宝宝。</p><p>其中一只叫做奥运,另外一只叫做运运,算下来今年也有十二岁了。</p> <p>大熊猫吃竹子的速度十分快,分分钟一根新鲜的竹子已经被它吃完。</p> <p>野人雕塑母爱</p> <p>今天的第二个景点~神农坛</p> <p>神农坛其主体建筑是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像高21米,宽35米。</p> <p>登高243级台阶,便来到了雕像前的瞻仰台(古时为天子祭礼,瞻仰的地方)。</p> <p>雕像立于苍翠群山之间,以大地为身驱,双目微闭,似在思索宇宙奥秘。</p> <p>神农祭坛的主体建筑是神农巨型牛首人身雕像。高21米,宽35米,相加为56米,以示中华56个民族紧密团结,欣欣向荣。</p> <p>祭祀区内,踩在脚下的是代表天和地的圆形和方形图案,在代表地的方形图案中,五色石分别为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p> <p>在神农架行走,总觉有千万年的时光在身边流转,历史和神话绸缪纠缠着,传说和现实间没有界线。</p> <p>经过一片茶林,又有人说,神农氏当年尝药草时发现茶能解百毒,就带部民在这片山坡上种下第一片茶林。</p> <p>第三个景点~天生桥</p><p><br></p> <p>神农架天生桥景区位于神农架南部的老君山北麓,发源于老君山的黄岩河流经此地,经过亿万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溶蚀,形成一岩溶性天生穿洞,呈葫芦状,高约17米,河水穿洞下泻,使黄岩河两岸一桥横贯东西,呈现出“天桥飞渡 ”,故名天生桥。</p> <p>天生桥景区位于神农架湖北省神农架老君山下的彩旗村,紧邻209国道,距神农坛4.8公里,2003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的新型生态旅游区。这里海拔1200米,面积60平方公里,是一个以奇洞、奇桥、奇瀑、奇潭为特点的休闲、探险、揽胜的旅游区。</p> <p>这里古老而又鲜活的神话传说、原始古朴的民俗民风,糅着史书上的文字,博物馆里的石块陶片,氤氲成神农架特有的神秘、奇古、诡怪和灵异。</p> <p>这里有飞瀑、天然石桥、兰花山、石壁栈道,是一个生态旅游区。天生桥景区海拔1800米,总面积20平方公里。</p> <p>天生桥山岩叠嶂,长满野花绿树,因遍生兰草,幽香四溢,起名为兰花山,兰花为花中四君子之一,属兰科植物。据统计,神农架兰科植物60多种,包含兰草、金钗、天麻、独蒜等。</p> <p>神农架是鸟类的王国,现存鸟类200多种,比较常见的有太阳鸟、杜鹃鸟、吉祥鸟(喜鹊)、相思鸟(我哥回)、爱情鸟(梁山泊、祝英台)、啄木鸟等。</p> <p>啄木鸟号称“森林医生”一只啄木鸟每天可啄食害虫百余只,保护森林30多亩,神农架多年没发生过森林病虫害,啄木鸟是功不可没的。从岩石上流下的飞瀑,急奔而下,如花飞溅,如鼓似笋,交融两岸的鸟语声,宛如一部峡谷奏鸣曲。</p><p><br></p> <p>天生桥是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溶蚀、冲刷作用而形成的。水滴石穿的道理是对天生桥形成的原因最好的解释,孔洞成葫芦状,约17米,深10米,洞上方宽4米,下方宽5米。天生桥下的黄岩河由两条支流汇聚而成,一条发源于老君山的乌龟峡,一条发源于皇界山的黑水河,河水汹涌澎湃,势若蛟龙,气垫宏伟壮观。</p> <p>关于天生桥有一个传说:当年太上老君炼丹在此取水时,正是山洪瀑发之时,黄岩河石步子全部被淹没,行人无法通过,这时太上老君将手中的浮尘架于黄岩河两岸,立即变成了一座石桥,这里的山民从此不再受山洪瀑发时河水的阻挡。当时,人们高兴的称它“幸福桥”。</p> <p>沿着桥头岩石,穿过森林,越过石步子,置身于桥前。泉水冲击岩石,扬起一片蒙蒙白雾,置身前下,前面宛如一个天然的浴盆,那便是“地潭”,又称“阴潭”,池水深约2米,清澈见底,太阳光从水中反射到两岸的岩石上闪烁着梦幻似的波澜。在水池旁的石壁上有一幅天然形成的石刻壁画,状如身着汉朝服饰两个官员,一个立着,身向前倾,手向前伸出,另一个屈膝跪着,仿佛在乞求什么。宛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将相和”。</p> <p>沿着长约300米,宽约80公分的石壁栈道蜿蜒而上,地势豁然开朗,在天生桥两岸居住着勤劳、淳朴的山民。使人不得不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p> <p>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河水以一种母亲的情怀哺育着勤劳善良的山民,大家可以走进农家,亲自体验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p> <p>天生桥背依老君山,老君山主峰海拔2936米,上有老君寨遗迹。相传在很久以前,神农氏在此尝百草时,太上老君亦在此炼仙丹。一天,炎帝对老君说:“人世间没有长生不老丹,不如炼铁,为农民打制农业工具。”太上老君听取了炎帝的意见,改炼丹炉为冶金炉,为农民打制了很多农业生产工具,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老百姓欢喜雀跃,万分感激。</p> <p>天生桥的景色真的是太美啦!</p><p><br></p><p>遗憾,美篇只能收入一百张照片,剩下的美景还是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