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RE MI》 李老师带我们唱过的歌 <p><b> 惊闻李日瑛老师于2020年11月5日凌晨1时20分与世长辞,享寿67岁。</b></p><p><b> 先生行为,风高德厚;栽桃种李,师恩浩荡。</b><b style="color: inherit;">呜呼!恩师之逝,天地同悲!</b></p><p><b> 李日瑛老师千古!</b></p><p><br></p><p><b style="color: inherit;">天岳书声班分快慢教育创新成往事</b></p><p><b style="color: inherit;">幕阜风度他年求学师道传承愿随君</b></p><p> ——平江一中高83班敬挽</p><p><br></p><p><b>业务翘楚诲人不倦兢兢业业培育桃李满天下</b></p><p><b>师德楷模爱生如子清清平平垂范道德誉乾坤</b></p><p> ——81班陈仁文</p><p><br></p><p><b>幕阜垂首,汨江呜咽,天地同哀痛失乔木凄风来;</b></p><p><b>天岳含孝,梧桐泣立,桃李共悲哭送恩师化鹤去。</b></p><p> ——82班方克林</p><p><br></p><p><b>曾经快慢分班,桃李芬芳,怎忍杏坛失巨擘,天岳含悲,汨江呜咽;</b></p><p><b>此后神仙作伴,诸天欢乐,欣然蓬岛添尊客,洞庭欲醉,阆苑逍遥。</b></p><p> ——82班湛梦雄</p><p><br></p><p> 在平江一中高84届同学心目中李日瑛老师的高光时刻不是他后来当了校长、教育局长,而是27—30岁的那段时光——担任84届英语慢班教学工作,是84届英语快慢班分层教学的主要设计者和执行者(同时担任83班班主任)。多少年后有同学总结称之为“慢英精神”,影响至深至远至今,可谓150年古老学府的一大创举。大家记得他衣着精致、为人随和、手提录音机穿梭补课的忙碌身影,那时候的补课不像现在,不是产业是义务是责任。</p> <p><b>81班李雄波:</b></p><p>语言科目一直是我最害怕的科目,主要是没有语言天赋,尤其是英文, 中学毕业于村联办中学(3村联办,我是最后一届毕学生),学校没有英文老师,只有请俄语老师教我们英文, 高中升学统考时英文只考了几分。进一中时, 面对全县的精英,可以想象到有多么担心。还好有很多同学有跟我相似的经历,多少给了自己一些安慰,不只是我一个人英文差。关键时节一中帮我们这些英文后进的学生开设英文慢班, 顿时我感觉到有了一线希望!李老师教我们慢班,通过他的谆谆教导和鼓励,我第一次对英文学习有了信心。通过慢班3年的学习,终于在高考中考到自己满意的英文成绩。由于害怕英文,所以印象深刻!日后我就总结, 这是一种英文慢班精神(简称慢英精神),也是乌龟精神。尤其到新加坡后,就是靠这种精神,一直支持我的学习和工作,适应了这里的英文环境,打下了根基!感恩李老师的谆谆教导,毕生难忘!</p><p><br></p><p><b>82班何其愚:</b></p><p>当年年幼,不善于看人,只觉得李老师每次看起来很清爽,没想到李老师是这么年轻。这么想来,当年李老师应该是好多女同学的心中偶像了。</p><p><br></p><p><b>李老师印象——82班李绪军:</b></p><p>81年李老师只比我大十岁,我舅舅杨老师、李老师、刘蕴茹老师住进修学校的二层楼。当时李老师儿子李太格(“Tiger”老虎之意,小时候的样子仍记得)尚一两岁,虎头虎脑、惹人喜爱,我都抱过。李老师每每上完课即回家做家务,好几次都要我去尝他亲手做的菜,情景犹如昨日。忙完家务就伏案备课放英语口语磁带。李老师作为推荐的工农兵大学生,又是教语言类的英语老师,出生在南江桥根本没学过汉语拼音的石浆公社,硬是通过勤学讲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这与他工作外勤学苦练是分不开的。记忆中除工作外,生活很有规律,着装精致,房间物件摆放得井井有条,待人接物,目光亲切,传道授业,不厌其烦,对待生活,积极阳光,常听到家中传来朗朗的笑声……和先生最近一次见面是2017年7月10日,受颜卫彬同学委托,我等三人(李荟、郭亦坚)代表平江一中长沙之家,参加平江一中广东校友会的成立,在下榻的酒店见到了久违的李日瑛陈友桃夫妇,俩囗子虽已退休,但神采奕奕,尤其李老师,目光炯炯。</p><p><br></p><p><b>李老师印象——85班张必胜</b></p><p>李日瑛老师在四中是我父亲的学生,那时我上小学,记得李日瑛老师当年是在文艺班,那阵子流行革命样板戏,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在《沙家浜》中演过郭建光,因为那句歌词我还记得,“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 …”李日瑛老师穿着草蓝色的軍装(电影里新四军那种服装),身背驳壳枪,手柄上漂着一条红色的绸子布,有一个动作,侧站着,一手叉腰,一手擎天,很神气,这也许是我小时候对李日瑛老师记忆。在校园中他经常叫我必胜伢子。后来他们毕业就离开了四中,多年后我也随父亲到了一中读书。</p><p>来到一中,又见到了李日瑛老师,他还是叫我必胜伢子,虽说不好意思,但感觉很亲切,更有幸是高一英语慢班,由他教我们,当时我也基础差,分在慢班,他为了鼓励我,让我做英语课代表,我明白他的意思,虽说那时对我讲就别说头有多痛,但我从心里是感激他的,是他给了我自信。</p><p>后来我也毕业离校,听说他当校长,每次回家常听父母讲李日瑛、陈友桃老师夫妻怎么好怎么好,虽说我不知道其中的故事,但每次从外面回校园,他见到我还是叫我必胜伢子,这也许就是他平易近人,让人感到亲切的原因,精致、朴实、让人倍感亲近。</p><p><b></b></p> <p>那时候的李老师风华正茂,一心扑在教学上。后来走上领导岗位也都是在教育行业。</p><p><br></p><p><b>85班李艺英:</b></p><p>李日瑛老师教过我差不多两年的英语。进一中时我的英语是17.5分,考大学时是89分。印象中的李老师常年穿灰色中山装,浓眉大眼,声音四平八稳,那么帅气,那么随和,随问随答,永远的从容淡定。感激李老师的有教无类、不离不弃;感恩李老师让我们补齐短板,顺利高考,助力人生关键时刻!</p> <p><b>83班陈依群:</b></p><p>1981年,李老师27岁正值风华正茂,我们进入平江一中高中就读,正是15岁年少时;1984年,李老师30岁而立之年,我们18岁,毕业且成年了!我们有幸共同为高考目标渡过了人生的最美好时光;俗话说三十而立,李老师,您做到了!我得益于李老师提出的慢班英语从零开始的教学方法,寒暑假、周日无私的补课付出,至高二时就赶上了快班同学,英语成绩也从进校时的7分(总分50分),提升到高考时97分(总分100分),英语的高分助力考入上海重点大学学习,并很快适应了大学期间专业知识的英语教学方式,同时在上海也与同年级其他班同学如淼媛、著老等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虽后来工作中英语用得少,但高中阶段学习英语培养出的不怕困难与差异化处理事情的方法,在面对人生成长过程的各种挑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p><p><br></p><p><b>83班刘柏平:</b></p><p>李老师虽然没有教过我们快班的英语,但是李老师负责英语基础很差的慢班,三年后,记得慢班高考英语的平均分几乎与快班达到一致,我们真的内心都佩服地五体投地,他真是创造了人间奇迹!!为多半84届同学改变了人生!!感谢恩师—李日瑛老师!</p> <p> 84届同学毕业后相互之间一直联系紧密,一个是得益于当时班际交流多,比如英语快慢班混班,文理科分班等等。在毕业20周年、30周年之际都组织了年级同学回母校的大型活动,多年未见面的师生济济一堂共话情谊。定期不定期的活动已经成为了84 届的一个平台。</p> <p>这是岳阳南湖徒步活动,李老师欣然在列。之前84届的活动李老师都参加了:20周年庆、30周年庆,岳阳、长沙、深圳徒步活动。。。</p> <p>看到这个标签,往事涌上来,依旧那么亲切,毫无违和感。</p> 参加同学们的活动,李老师总是这样阳光、潇洒、兴高采烈。 同学们是如此的爱戴他,亦师亦兄亦友,夫复何求! <p>这张照片老师侧影有点模糊,但一眼望去,李老师您就是C位。</p> 在84届的心目中您们永远是无冕之王、永远受尊敬。 栽桃种李,这是李老师您一辈子的作业,我们、还有千万个他们受益良多,谢谢您! <p><b>恩师走了</b>,消息来得很突然。年级群这两天沉浸在一片悲伤之中。三月发病在深圳住院,李老师就一直要求瞒着亲朋好友,独自经历着磨难。84届有不少同学10月份到深圳参加了一个同学儿女的婚礼,现在说来都后悔不已,没能去探望老师。</p> <h5><br></h5><p><b style="color: inherit;">《致太格—疼别李日瑛恩师》</b></p><p>83班刘柏平于广州</p><p>2020年11月7日(立冬)。</p><p><br></p><p>恩师乘鹤归玉宇,</p><p>如父爱师不辞去。</p><p>岳州惊雷岳悲鸣,</p><p>花城骤雨花溅泪。</p><p>我失恩师君失父,</p><p>师父同失齐悲痛。</p><p>愿师化身花仙子,</p><p>山岳云深不知处。</p><p><br></p><p><b>82班童依平:</b></p><p>沉痛哀悼李老师,愿李老师天堂路上一路走好非常感谢李老师!没有英语慢班,高考不可想象!</p><p>再也听不到be going to了,学英语记忆最深的短语。</p><p><br></p><p><b>初81届代表何军:</b></p><p>虽然李日瑛老师从没教过我的书,但长期在家乡平江对日瑛老师的情况还是略知一二。</p><p>日瑛老师终生执教孜孜为学,在平江教育战线奉献三十余载,传道解惑,为人师表!特别是英语教学更是别具风格!平凡中成就伟大,细微处筑就辉煌!其高风亮节,教学水平得到了同仁认可,学生称赞!日瑛老师的功德修为,可歌可泣,可圈可点!</p><p><b>李日瑛老师的悴然去世如惊雷炸响,让我们悲痛伤心!天地同悲,人神共哀!从此天上多了一位文曲星,地上少了一个传道人!</b></p><p>李日瑛老师永垂不朽!李日瑛老师九泉安息!</p><p><br></p><p><b>83班陈浪涛:</b></p><p>李日瑛老师是八十三班高一时的班主任,从英语水平高低分快慢班,初中的课本捡起来重新学,住在现转盘的宿舍楼,对学生相当的关心和爱护,我感谢您的教诲。愿您一路走好,早列仙班。</p><p><br></p><p><b>84班何百炼:</b></p><p>当年高考100分英语我拿了98.5+6,是所有科目中最突出的。从初中只会用汉字标单词读音到还能在重点大学英语竞赛中得奖,我知道其中饱含您的心血!李老师,天堂安好!</p> <h5><b style="color: inherit;">83班苏雄武:</b></h5><p>周四一早收到浩波同学在83班群里传来李日瑛老师去世的噩耗,这两天心情很糟糕,始终不愿接受这个坏消息,满脑子都是记忆中李老师昔日的点点滴滴。在我的印象中,李老师一直是年轻、帅气、精神的形象,衣服笔挺,爱穿浅色中山装,风纪扣都扣得整整齐齐的,脸上常常挂着亲切的微笑,怎么也不会将疾病和死亡和他这么快联系起来。昨天看见依群同学文中提到李老师当83班班主任时才27岁,只比我们大十来岁,心里更加震惊,十分难过,怨苍天不公,哀老师走得太急、太早。在当今太平盛世,至少应该再多活二、三十年。如今,老师己离开了我们,驾鹤西去,我想,如果真的有天堂的存在,那天堂一定是在我们的心里,我要好好保护它,因为天堂里住着我敬爱的班主任李日瑛老师。</p><p><br></p><p><b style="color: inherit;">84班余任远</b></p><p>李老师,柳老师,周鸿德老师除了教学技艺,超强的亲和力外,喜欢喝点酒,且是谷酒浸的药酒。</p><p>把酒论英雄,一个后起之秀的英文老师能当上县教育局长,可见其情商和智商,并且一致好评!</p><p>洒向人间都是爱,李老师永留我心,一盅谷酒。</p><p><b>85班欧阳静</b></p><p>李日瑛老师南江桥人,是我们高一的班主任,英文教学好,长得英俊潇洒,蓝球很准,歌也唱得好…英年早逝,不胜哀悼!恩师千古!</p><p><br></p><p><br></p> <h5><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是84届30周年庆时,杨远征先生为尊师题的词</span></h5><p><br></p><p><b>81班唐晨阳:</b></p><p>在我年过半百的记忆里,李日瑛老师是我最清晰的三个恩师之一。</p><p>高中慢班的英语课那是我的乐园,背诵课文,默写单词,小测验,期中、期未考试总是优,课室旁边的一间小屋是李老师的家,陈仁文,唐风流和我经常在那里和老师夫妇促膝而坐,谈笑风生,其乐融融。</p><p>在这里英语成绩上去了,道理懂得更多了,人长高了,滋润和抚育我们的是我的李日瑛老师。高考分数揭晓的时候,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到了一中,正好遇到了李老师,他一看我,马上就说,唐晨阳,你肯定5百多,老师的笑容比我更灿烂,心情比我更开心.......</p><p>后来就离开了学校,去了外地,离开了老师。</p><p>又过了二十年,一次在平江人民医院偶遇了老师,见到我,他又笑了,像我在高中时一样的笑容,然后说,慢点,你是唐,唐晨阳,在迟疑中,老师还是认出了我。</p><p>不论我是在学习或工作中,不论我是在平江或是外地,我时常能想起他,思念他,关心他,有关他的消息都存在我的心中。</p><p>老师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他心地善良,和蔼可亲,业务精良。他把他的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他有大爱,他是我们一生尊敬的人。</p><p>老师,我们向您致敬!</p><p>愿天国的光辉将老师接入天堂</p><p><br></p><p><b>84班陈淼媛:</b></p><p>惊悉李老师的突然辞世,八四届的同学沉浸在无限的悲痛和怀念中!这不仅因为李老师曾经是大家的高中老师,更是因为当年学校对八四届同学进行英语快慢班的分班授课从而改变了很多同学人生命运的创举让大家无比的感动和感恩,而这一堪称平江一中历史中创造了奇迹的伟大创举人之一便是我们敬爱的李日瑛老师。</p><p>李老师耐心、细致、认真的课堂教学,流畅、精致的英文板述依然记忆犹新,英俊帅气、衣着整洁利索、提着录音机匆忙穿梭在校园的身影依然历历在目!而一直令我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是李老师带领我们几位选择英语专业学习的同学前往岳阳口试的经历!清晰记得口试结束后李老师找到招生办的老师并告知他们:我们这位同学是岳阳地区优秀干部和体育尖子。因当年高考生获此荣誉是可以为高考加分的,当时的我听到李老师对招生老师的郑重提醒时内心充满感激!或许正是因为李老师的提醒和学校给予我的荣誉让我顺利进入了我当时期盼但未抱有太大希望的上海外国语学院。昨天得知当年的李老师也只不过30岁,而30岁的李老师就有如此关爱学生成长和前途的情怀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也愈加的让我对李老师充满敬意和感恩!难忘恩师!恩师走好!</p> 邱白英同学提供的李老师笔迹。 <h5><br></h5><p><b style="color: inherit;">85班童德思:</b></p><p>日瑛老师是我哥的同学挚友,所以于我亦师亦兄,也给予了我更多的关心。在一中刚入慢班学习时,我26个英文字母都念不顺溜。日瑛老师几乎每节课要提问或要背课文,背不出就读一遍。刚开始读起(压)螺丝样,我又胆小怕刺银,弄得我脸红耳赤,完心砰砰跳。在此样压力下,我早晚一本英语书。慢慢能流利读了,能背诵了,英语成绩也上去了。尽管高考没发挥好只考了84分,但足以助我上了当时的重点大学。没有一中英语快慢班分授,没有日瑛老师等老师的付出,很大一部分同学,包括我一样不可能考出这样的高分。既不会有当年八四高考的辉煌,也不会有我们更精彩的人生!</p><p>师恩难忘,祈愿恩师们健康快乐生活是我们学生的共同心愿。然天有不测,好人亦难幸免。昨天在殡仪馆听李老师弟弟讲,李老师说这几个月把人生的苦难都受过了。闻听此言顿时心如刀绞。既是苦难,那就放手吧,让恩师到没有痛苦的天堂。</p><p>敬爱的日瑛老师,亲爱的日瑛兄长,我们永远 怀念您!安息吧!</p><p><br></p><p><br></p><p><b>80班钟样兴:</b></p><p> 【前言:我也想写点什么,可想表达的很多,能表达的很少,千头万绪,想着急,写着慢】</p><p><br></p><p>惊闻先生仙逝,忍不住挥泪如雨。先生,您走好!</p><p><br></p><p>这几天,同学群里哀戚戚的,都是吊唁和缅怀先生的文字。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余、从工作到生活,举手投足之间,先生可亲可敬,音容宛在;先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浩然之气历历在目。毋庸置疑,先生生前深受同学们的爱戴和欢迎。</p><p><br></p><p>我也想为先生、也是为自己写点什么。可想写的很多,而能写的很少;先生给我们讲的很多,而我们领悟的很少很晚;先生带我们走的路虽然很短,可那条路让我们走向远方。</p><p><br></p><p>八一年,我们一部分同学以数理化绝对的优势考入平江一中,可谓学之翘楚。但都英语跛脚。比如进校时,我的英语只有6.5分。莫说听高中英语课,连二十六个英文字母都认不全,就知道ABCD,乃不知还有EFG……就此下去,考大学肯定无望。</p><p><br></p><p>时任我们的英语老师李日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不容分说、不耽误分秒,毅然决然地分快慢班进行英语教学,李老师自然就成了我们慢班的英语老师了。于是高一新生,学初二的英语。不说别的,这个决定下来,李老师肯定是几个晚上都在转辗反侧,这得多大的担当,得多大的托举啊。</p><p><br></p><p>这是高瞻远瞩,这是教育史上的一次创举,前无古人,后启来者。</p><p><br></p><p>从此,李老师带着我们英语走班,顶着寒暑、一肩星月,早也单词,晚也句式。一千多个晨昏,雨夜寒窗、青灯伴长卷。一个肯教、会教,一个肯学也会学;一个诲人不倦、有教无类;一个学而不厌、孜孜以求。李老师就这样细细密密地引导我们英语上路,三年下来,保持着同一个读书的姿势。</p><p><br></p><p>虽然过程有点生冷,结果却令人欣慰。我高考英语89分。英语慢班的同学也都在高考中表现不俗,甚至还有同学得了(那时英语高考满分100分)98.5+6分的高分,还有考英语专业的……</p><p><br></p><p>平江一中高84届高考取得骄人的成绩。在八十年代初,大学生本来就百里挑一、凤毛麟角,但我们班光本科就35个(共53人),其中不乏为英语慢班的同学。</p><p><br></p><p>李老师就这样,补齐了我们英语短板,让我们这些农村伢子改变了命运、走向远方。现在同学们中,不乏筑国栋梁:有政界要员、企业精英、名家大咖、……</p><p><br></p><p>当然也有我这样默默坚守一线的教师,但同学中,我最佩服我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学着做老师。且不论我学得怎么样、做得怎么样,至少我学会了让自己心诚志明、坚毅笃行。母校淬炼了我的心智,这里也有李老师的潜移默化之功。</p><p><br></p><p>现在,也时常想回母校,可又怕回母校,物是人非。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悲伤的不仅仅是生离死别,还有生离死别后这种长久的刺痛和煎熬。原来去母校,只为理想;现在回母校,就为念想。也请李老师的家人节哀顺变。</p><p><br></p><p><br></p><p><b>编者按</b>:钟样兴同学的前言恐怕代表了很多同学的想法。临时小组将继续收集大家的追思文字,后续根据情况结集。</p><p><br></p><p><b>策 划:</b>颜卫彬 刘柏平 喻庆平</p><p><b>组 稿</b>:李格山 汤文华</p><p><b>编 辑</b>:<span style="color: inherit;">方克林 刘柏平 欧阳陆军 胡雄文 欧阳浩波 张文湘 喻庆平 何百炼 童德思 唐晨阳(排名不分先后)</span></p><p><br></p> <p> 永远的84届,环环相扣,团结同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