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体小说:宣武门(连载3)

若榖文集|RUOGU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若榖</b></p> <p>(三)作为宁家的长子长孙,从落地直到九岁小魔医前,都是在前孙公园十间房的这个院子里长大的。</p><p>我是北京胡同儿的孩子。前孙公园,后孙公园,西草厂,椿树斜街,南柳巷,梁家园,东西琉璃厂,大栅栏,虎坊桥,菜市口儿,还有那拆的剩一座土山的宣武门,像个赶不去,不轰不走小精灵,在心里爬来爬去。还有就是我的祖母,一个豪橫又慈祥的老太太。每回我看郭宝昌老爷子的《大宅门》里的二奶奶,都由不的会掉泪。怪不得哪,那位二奶奶和我的祖母的确有几分的想象。但我知道,那不是她。</p> <p>要说的是,在这部《宣武门》和后面的《德胜门》都是围绕着怹的。没有怹的拉扯,也就没有我或是那些快乐的时光。</p><p>祖母是个传统的女人,相夫教子,守德守洁。从祖父去世的十年后,我始终是和怹相守的。而对于妇父母的感受,则是怹七六年去世,还有那场大地震后才开始的。这则是后话了。</p><p>祖母和祖父都是顶传统的满族人,而对怹的身世很少听起过,只知道祖母娘家礼数不得了的人家,再加上我老祖儿,也就是祖父的母亲的,一个传统满族老太太的“事儿”,怹也是辛苦受累的。</p> <p>祖母是个极要面子的老太太。可能我的满族血统里,传承了不少怹的基因。</p><p>我的家族,准确的说是满蒙汉三个民族组成的。依性格论,这族的人讲面子,讲礼儿,敦厚又不失爽快。</p><p>在前孙公园十间房的堂屋里,迎门的条案上,放着一对儿掸瓶和烛台之类的摆件。条案前的八仙桌上,永远摆着成对的,放着大八件小八件,或是馒头之类的点心。</p><p>祖母曾对我讲过,咱满族人讲礼儿,懂礼儿,好个面子,就是再穷的人家儿,一个酱疙瘩,也要切出四样儿,摆桌上。</p><p>祖母手里端着怹的花茶,极认真,眼珠子放着光,得意的对他眼前的孙子说道着。其实,我并不完全懂这些,只知道,过了年节不许我们上桌,还有筷子不能插碗里,吃饭不能扒拉菜,吧唧嘴,这些顶要紧的礼数。</p> <p>我非常爱我的祖母。我知道怹也视我为怹和这个家的荣耀。尽管这样,倘若在外面失了礼数,同样也是要挨好一顿数落个嘴巴子。记得有一次和街壁儿的石奶奶说话,没叫人。祖母狠下心,竟让我挨了一顿饿。以一个孩子的心态,我有一个礼拜没离这位柱着一条极细,铮亮文明棍儿的石老太。</p> <p>(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