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巷的傳說 <p>如果說這座小城對你還有些陌生、那總還是有些許你熟悉或喜歡的角落吧。四百多年前,漂洋過海的西方文化根植在了這個袖珍小島上,從此小島的角角落落開始了好多有趣的故事,來走走瞧瞧吧,單那些舊街巷的名字就足以吸引你去八卦下了⋯⋯</p> <p>看看這些小街巷的大名吧,人物、動物、情景⋯⋯什麼都有,好像是大千世界百花齊放!</p> <p>最近有人介紹天神巷的日餐《UFUFU》店縵魚蛋包飯好吃,原來這個小巷子就在附近,巷名好特別,肯定有故事!</p> <p>看看這地圖,如果讓我猜猜巷名的意思,“天上神仙降臨和眷顧的巷子”?</p> <p>命名於1869年的天神巷(葡語:Travessa dos Anjos),意為“天使的巷子”。巷子雖短小但在當時是交通要道,從水坑尾街去南灣一帶商業區必經天神巷,於此往來的西人絡繹不絕,後來大家就約定俗成巷名又叫『鬼仔巷』啦。喔,原來小巷以前還是經商的古驛道。</p> <p>走進天神巷就如走進了市井人家大院,好多年前巷口的水果攤依然還在,只是小倆口變成了老倆口,有些擔心這遊客區還會有生意嗎?</p> <p>又見兒時的情景,盡管手頭不寬俗,一束鮮花總能帶給家裡些許溫馨⋯⋯。</p> <p>你看這建筑,沒錯!它就是歷史。</p> <p>那時的天神巷為澳門繁榮的樞紐,眾多歷史人物曾居此地。魯迅夫人許廣平的生母宋氏就出生在37號「保嘉苑」(曾經是宋家大屋)。</p> <p>現在仍有不少老澳門人住在這裡,只是我進去拍幾張片子時,他們那雙警惕的眼光有點令人害怕,莫非以為是拆房子的人來了?</p> <p>不是門口己有告示了嗎?</p> <p>而天神巷中段的善慶圍,是澳門晚清時期的富商王祿的家邸。王祿曾為澳門承包填海工程,開辟了福隆新街等地。</p> <p>發跡之後王祿購買的天神巷土地,建造房屋,取名「積善堂」、「善慶圍」、「連丁圍」。王祿逝世後王家漸漸衰落,其物業相繼出售。</p> <p>當然這裡還有著名華商盧廉若收購並開設的賭坊。也有對澳門近代進步與發展作出了貢獻的曹有、宋紳、何老桂、何老旺等一群晚清澳門華商(又或賭商)曾經居住,天神巷當時的繁榮面貌由此可見。</p> <p>至上世紀九十年代,天神巷己完全融入了平民生活,有百貨、小食店、還有古宅改建的「天福遊戲機中心」。</p> <p>因為有大型遊戲機中心又鄰近學校區,在課余和放學後,小巷便成了中小學生聚集打機玩耍的天堂了。身邊有人回憶說小時候經常在小巷打機到晚上,直到父母抓了個現行!</p><p><br></p> <p>小巷陪伴了一代中小學生的成長。隨時代的變遷,電腦手機的普及,遊戲機市場日漸式微,大約十年前遊戲機中心搖身一變,成為天福廣場。</p> <p>盡管小巷裡早已沒遊戲機打了,但仍然是學生們喜歡的小巷,除了是來往學校的便道,還有⋯⋯。</p> <p>還有魚蛋、燉蛋、抹茶、紅豆冰⋯⋯,還有那高樓大廈、豪華酒店沒有的人間煙火味。</p> <p>還有值得回憶的小伙伴!</p> <p>天神巷,過去是傳說、現在是真實、那麼未來呢,你就大膽想象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