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上微波站

周隆和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我们微波三班的七位同学,重上微波站之情油然而生,头脑一热,一拍即合,就趁热打铁,毅然踏上了重上微波站的自驾历程。</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从龙岩出发,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永安龙风堂微波站,海拔600米左右,赶到山上已经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进入站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秋色,落英缤纷,枫叶黄里泛红,水泥路面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生活区的房屋老旧不堪,杂草丛生,枯萎的草树把破旧的机房遮得严严实实,只能看见高出屋顶的五面圆形天线,分别朝向三个方向,以及天线上的避雷针,还有一个瘦瘦高高的4G通信基站。也只有这个4G通信基站,告诉我们这个曾经发挥重要长途通信作用,热热闹闹、整整洁洁、井然有序的站区,现在仍然发挥着余热。在龙风堂战斗过的同学、同事,站在夜幕下的站区,热议着过去简单而有趣有味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景象,依依不舍……</span></p><p><br></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第二天,我们向邵武微波站进发,临近中午十二点来到和平古镇。我们利用中午等待带我们上邵武211微波站同学的时间,游玩了一下和平古镇。和平古镇位于邵武的南部,是外省进入福建的隘口之一,设县丞署,始建于唐朝,旧称“禾坪”,取盛产稻米和平坦之意。据了解从唐代到科举制度废除,和平镇共出了</span><b style="color: rgb(0, 0, 0);">137</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名进士,被誉为“</span><b style="color: rgb(0, 0, 0);">进士之乡</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这与后唐工部侍郎</span><b style="color: rgb(0, 0, 0);">黄峭</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归隐故里创办的“</span><b style="color: rgb(0, 0, 0);">和平书院</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密不可分,从而为和平镇根植了培养才俊的场所。初创时,和平书院是黄氏宗族自办学堂,专供宗族子弟就学,开创了和平镇宗族办学的先河。现如今,谯楼、县丞署、和平书院、大夫第、恩魁、祠堂、俺庙宫观等古建筑,虽然饱经风霜,但外观依然壮美、雕饰依然精美。</span></p><p><br></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从壮观的南门谯楼进入,古街中间是用青石板铺就,两边是用鹅卵石铺就的古老街道,街道两边是砖木结构的一层或者两层的旧屋,前店后家。这是一条主街道,直通北门谯楼,古街两边的小巷,都跟主街相连,四通八达。主街过去是繁华的商贸之地,各色买卖、各色营生都集中在这条600米左右的街道上。这条主街被誉为“</span><b style="color: rgb(0, 0, 0);">福建第一古街</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span></p><p><br></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在美食方面,“状元豆腐”享誉久远、闻名遐迩;“和平包糍”,带有一点辣味,让人流连忘返。</span></p><p>受疫情影响,昔日热闹喧嚣的古镇,显得冷清。但,和平古镇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值得一游。</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粗粗游览了一下和平古镇,我们一行便向邵武211微波站进发。邵武微波站是接力江西资溪微波站的福建第一站,海拔高度</span><b style="color: red;">1070</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米,属于为数不多的千米高山微波站之一,也是离县城最远的千米高山微波站(距离邵武县城70多公里)。汽车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爬行了一小时左右(过去的沙土路全变成了水泥路),便来到了悠悠过去曾经实习或者工作过的微波站,感觉特别亲切,站门前两排高耸入云的水杉高大挺拔,像站岗的卫兵,迎接我们的到来。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倍感熟悉的篮球场、厨房、营房、宿舍和唯一的两层集办公、活动、居住为一体的“大楼”。微波站已经租给当地村民用于加工茶叶,成为“邵武市桂林乡殳山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向机房拾级而上,枫叶红了,杂草枯萎了。为了留下机房的一些纪念,兴匆匆奔向天线锅位置,天线锅没了;走进机房寻觅4GC和特高频等设备,荡然无存,屋空物无……整个机房除了屋顶上孤零零的4G基站,一切皆空。据当地的同学介绍,因设备、设施不时被盗,全部拆除予以处理了。</span></p><p><br></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眼前空落落的,可惜也!这就是落后通信技术被先进通信技术替代的必然结果。但心里依然装满过去的记忆,兵强马壮的时候一个班七八个青年人一起上班,身在偏僻千米高山,兢兢业业上班。工作之余,嬉戏打闹,篮球乒乓跑步,徒步殳山顶,散步盖洋村,赶集桂林乡、和平镇,不也乐乎。再就是“搞副业”,搞佛寿瓜创收,分地到人,产供销一条龙,收成好的,三两年变成了当年赫赫有名的万元户;对于新入站的新成员,可就笑不起来,分到的地都是瘦的、偏的,特备是本人,参加工作的1985年除夕,和其他几个同学一样,中签留在站上过年,等过完年的同事回站,我等休假回家;在我等休假的日子里,分地分种子正忙,等咱们休假回站,地也最高,地也最偏,地也最瘦(地太肥也不行,光长藤叶不结果。),种子也最不良的,再加上没有经验,基本没有种活,欠产歉收,不但没有赚到钱,还要掏钱买佛寿瓜“口粮”。哈哈!</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再有就是这个深秋季节,到山里采摘猕猴桃,也就是这个时候认识了什么是猕猴桃。钻进茂密的原始森林里采摘猕猴桃是一件费力的事,</span><b style="color: rgb(0, 0, 0);">一是</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没有现成的路可走,</span><b style="color: rgb(0, 0, 0);">二是</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树难找,</span><b style="color: rgb(0, 0, 0);">三是树</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难爬,</span><b style="color: rgb(0, 0, 0);">四是</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运气好采多了难背回。山里靠天生长的猕猴桃,个头大部分都比较小,而且有酸有甜,通常都要尝好了再摘,但为了不空手回站,经常只考虑数量,指望存放一段时间能够甜起来。猕猴桃跟其他野生的水果一样,有大小年之分,大年之后必小年,小年之后必大年,是轮回着来的。采摘的猕猴桃,主要是自己吃,也充公一些,采摘高手也拿到城里卖上几个铜钱,贴补家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再有就是乐此不疲打一分钱的麻将,记输不计赢,然后将输出的钱买菜加餐,基本上是一大锅豪华清汤粉加一点小菜,十元左右就能搞定。乐此不疲打桔子麻将、打鸭蛋麻将,先赢先挑,从大到小,最后大的都让赢家吃了,自己屁颠屁颠吃小而丑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再还有就是深秋的一个夜晚,三位微波三班的年轻汉子,身穿大棉袄夜喝桂林乡,老鼠干配小角楼,两瓶不醉照样回站归队也。真是:</span><b style="color: rgb(0, 0, 0);">小站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站来,收获特别多;看是一幅风景画,听像一首山水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谈的谈说的说,小站故事真不错;请你的朋友一起来,小站来做客。</b></p><p><br></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下山时顺便进了一趟盖洋村,盖洋村离微波站五华里左右,是一个好地方,高山出平原吗,在千米高山上居然造就了一个偌大的平整地方,靠山吃山。在三十年前,主要经济来源是卖竹子、加工笋干、种植稻米等,相比其他农村,村里人的生活还是普遍比较富裕的,问题就是交通极不便。村舍没有太大变化,依旧古朴,加工笋干的作坊依然如故,但少了人气,村庄静悄悄的。竹林越发茂密,茶山比以前扩大了无数倍,村舍前的地里基本上种植着芋头,成了槟榔芋种植基地。据了解,很多人都搬到城里去了,平常时节留在村里的人很少。后又到桂林乡转了一圈,现在的桂林乡是“福建高校写生基地”,适逢周末,已是傍晚时分,在街道上还是没有看到几个人。全然不见当年炊烟袅袅,在昏暗的街灯下人头涌动的情景,一只大黑狗趴卧在进乡主路中央,悠悠然毫无害怕之状,足见车流人流已经稀少,连大黑狗都有感知。真是今非昔比,老百姓都进城过好日子去了。</span></p><p><br></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第三天一早,告别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几乎找不到30年前一点痕迹的邵武市(除了</span><b style="color: rgb(0, 0, 0);">富屯溪</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依然奔流不息、滚滚向前),向将乐微波站进发。将乐微波站是全省海拔最高的微波站,海拔高度</span><b style="color: rgb(0, 0, 0);">1169</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米。经过近两个小时,便来到全线、全省海拔最高的将乐微波站,因为铁将军把门,我们先到了盖洋村。盖洋村仅离微波站300米左右,是最近的一个小小自然村,看过去就是二三十户人家。整个村子也是静静的,只看到三五个老年人和极个别“恰巧回家做客的人”,大部分人都搬到将乐城里过日子了。阿桂站长是村里的老熟人,几个老人家都还认得他,聊聊家常。对阔别近30年的老微波,回味着当年的小卖部、吃喜酒的地方,还有就是辨认一番“偷南瓜”的路线。从遍地是毛竹的崎岖小路向上爬行不到100米就到了站区公路,穿过公路继续走小路,在竹林里可以看到五六棵参天大树,据说被人砍掉数棵,过去他们从家里回站或者从村里、乡里回站,都会靠着大树休息休息,就如同到站了。走完小路便来到站门口的站区公路,微波站的大门就展现在面前,大门两侧是一棵棵高大的水杉,但受虫害侵食,一棵棵岌岌可危。大门两边的围墙金黄金黄的,像刷过油漆似的,折射出她的岁月沧桑和时光厚重。</span></p><p><br></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进入站区,右边是大棚底下的香菇烤炉,左边路边上堆满柴火,再往前走右边的大棚底下、宿舍背后堆满了一层一层白色袋种香菇,走近细看,一袋一袋里长满了香菇,就等着菇农采摘。过去的生活区已经荒废多时、破旧不堪、有的屋顶都破损了。但第一个婚房门上的双“</span><b style="color: red;">喜</b><b style="color: rgb(0, 0, 0);">”</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痕迹依稀可见,争相拍照,当事人不敢相信?一个喜字,留下了一代年轻人的欢乐时光。</span></p><p><br></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从生活区到微波机房大约200米的距离,沿着水泥路缓缓而上,左边是油机房,油机房顶都长满了草树,松树都长成比房子高出许多。实习的时候就是在这个油机房学习手摇启动油机的,因为当时尚未掌握窍门,绝大部分同学第一次手摇发电都以失败告终。现在的油机房里油机作为4G通信备用电源,依然还在发挥着作用,但过去笨重绿颜色的油机,早已退役换代。</span></p><p><br></p><p><br></p><p><br></p> <p><br></p><p><br></p><p>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油机房马路对面的台阶就是上下班的步行近道,因为杂草丛生,有路不能走,只能走过去汽车才走的马路,从油机房往前走到后门,回头斜上便可以看见铁塔高耸的微波机房,越走越近,天线锅越看越多,应该有几十面之多。走到机房外围,我最关心的是躲在屋檐下的4GC天线锅还有没有在?走近一看,居然安在!不胜感叹!然后转到机房背后,机房屋顶上的两个铁塔和地上建起的一个铁塔,挂满了不同方向、不同口径、不同颜色的天线锅,粗略数了一下共有28个,在午时的秋阳下,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更加高大挺拔,风景独好。</span></p><p><br></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进入机房,倍感确保通信畅通的责任感,特备是墙上显目的“</span><b style="color: rgb(0, 0, 0);">通信机房管理要求</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和“</span><b style="color: rgb(0, 0, 0);">通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更增添了责任的分量。置身其中,又有了微波机房工作的感觉,更令人惊讶的是,新老微波设备一应俱全,4GC、8GC、GTE、SDH、NEC、配电屏等等都保存完好,工具墙依旧各就各位,有些设备还能通电工作。据阿桂站长说:将乐微波站是全省最大的中转站,面向邵武、南平、三明、池溏、顺昌五个方向。微波通信设备设施保持如此完善完整的将乐微波站,应该成为见证微波通信发展的站所,应该成为微波通信、乃至无线通信的教育基地,当保留好、守护好、讲述好。</span></p><p><br></p><p><br></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闽西北高山微波站,对我们这次重上微波站的人来说,都曾经在那里工作、学习、生活过,或者毕业前夕实习过,可以说最早的工作青春在那里挥洒过,留下或多或少至今难以忘怀,饱含酸甜苦辣、饱含青春躁动的青春故事,身临其境,仿佛昨天,历历在目,津津乐道。这些经典故事,在小站内广为流传,每每说起,都是满满的古事新意,带给人们会心爽朗的笑语。</span></p><p><br></p><p><br></p><p><br></p> <p><b style="color: rgb(0, 0, 0);">一朝微波人,一生微波情。</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心动不如行动,一句话:</span><b style="color: rgb(0, 0, 0);">重上微波站——心情倍畅快!</b></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