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清明上河园》记

Carrie.Wang

<h3>  游开封清明上河园是我和小云三四年前的一个约定,那时我们还在等待开封高铁的开通,然退休后的我却先安排了各种远途旅行,近在眼前的开封成了被遗忘的角落。</h3><h3> 天有不测风云,疫情突发,所有的人都被困在家里数月,我也有快一年不曾旅行。天意使然,在这一难熬的时刻,小云又想起了开封,于是,说走就走,终于成就了我俩的开封行。</h3><h3> 在开封的两天,我们去了不少地方,但主题当然是清明上河园。11月4日我们一整天的活动都是围绕着清明上河图进行的,上午在开封博物馆看《清明上河图》专题展,下午在清明上河园游览,天黑后在园内看夜景,晚8:10看《大宋东京梦华》大型水上实景演出,最后,在激情荡漾的宋词青玉案歌曲中圆满结束一天的行程,非常非常令人难忘。</h3> <h3>  开封博物馆的《清明上河图》展厅,有一幅巨大的清明上河图电子版画卷,很震撼,上面的人物是动态的,小云说她在世博会中国馆里见过,我没有赶上当时的展览,是在一年后去上海出差时补看的,回想半天,当时好像是看过这幅图,我对动态的人物有印象,但也想不清楚这动态的人物是《清明上河图》里的还是《富春山居图》里的了。求证我妹后才确认,2011年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那幅珍贵的画作是《富春山居图》,淡忘真是件挺可悲的事儿。</h3> <h3>  这次在开封博物馆,我看到了三个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介绍中说,流传在世的清明上河图有上百个版本,以本馆展出的这三个版本最为珍贵,其一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北宋张择端的版本,黄底黑笔;其二是明朝仇英的画作,保存在辽宁博物馆;其三是清宫版的,五位宫廷画师应乾隆皇帝之邀而作,这一幅保存在台北故宫博物院。</h3><h3> 有对比才能看出不同,我惊奇地发现,原来这三个版本在画面的用色和画的结构上都是不同的,画作的尺寸也略有不同。我之前一直以为后面的作品都是照原样临摹的。</h3><h3>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这三个版本的区别,我在这里仅举两例,因现场拍摄不便,所选图片均<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来自知乎。</span></h3> <h3>第一组:虹桥</h3> <h3>宋版,桥是木梁的</h3> <h3>明版,桥是石拱的</h3> <h3>清版,桥上的店铺多了起来,画面的颜色更加鲜亮</h3> <h3>第二组:城门,三个版本城楼的样子各有不同</h3> <h3>宋版</h3> <h3>明版</h3> <h3>清版</h3> <h3>  在展厅,还围绕图中的街景,搭设了一些实景,介绍北宋时期的店铺,我第一次了解什么是脚店、正店、勾栏瓦肆,觉得特有意思,这里搭建的药铺、香粉店、酒肆什么的在清明上河园里都有,我们提前做了了解,下午游园时就能够将园与图做更好的对比,将两者融为一体。</h3> <h3>  下面图中的这些店铺,我们大多都在园中看到了:</h3><h3><br></h3><h3>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卖香料的</h3> <h3>十千脚店,就在虹桥旁边,广告上写的天之美禄,说明脚店里是附带酒肆的</h3> <h3>赵太丞家药铺</h3> <h3>神课、看命、决疑,一看便知是算命的</h3> <h3>王家纸马,北宋年间丧葬烧纸马</h3> <h3>这个测风仪也是在虹桥边上</h3> <h3>  清明上河园的门票(含晚上的演出)是299元(酒店帮我们订的票为279元),进园后中途不能出来。我们大约下午两点入园,在看演出之前有六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应该是富富有余的。</h3><h3> 我们从迎宾门入园,进门没走几步,左手边便是游船码头,坐手摇桨的船转一圈大概半个多小时,我们欣然上了船。</h3> <h3>  我以为坐船能沿着整个园子的边缘转上一大圈,实际的路线只是南园这一圈。后来我们走到北园才发现,那边的水域是晚上演出的舞台,游船过不去的。</h3><h3> 沿水路走有个好处,北园的桥我们都经过了,水路象征着北宋时期的汴河,如今这条河已不复存在。清明上河图上的主要建筑和店铺则集中在水路围起的“岛”上,这个园并不是完全照着图上那样布置的,也算是一种创新了。</h3><h3> 我们坐船经过的第一座桥就是清明上河图中最醒目的那座虹桥,桥身是大红色的。船夫介绍说水系上一共有七座桥,我除了九孔桥之外,把其它几座桥都拍出来了,呈现在这里,也借此展示一下清明上河园白天的景色。</h3> <h3>虹桥的右边有两个风向标</h3> <h3>风雨桥</h3> <h3>双亭桥?</h3> <h3>吊桥</h3> <h3>无名桥</h3> <h3>戏水桥</h3> <h3>  下得船来没走几步便是虹桥,过了桥最入眼的就是武大郎的炊饼店和潘金莲开的私房菜馆。菜馆的位置得天独厚,有临水的座位,入座后抬眼便是艳丽的虹桥。虹桥边的风向仪跟图上的还真像啊。</h3><h3> 我们决定给潘大嫂捧捧场,并不饿却点了一道横菜,她家招牌菜--黄河鲤鱼焙面,我们就着武大郎炊饼吃得开开心心。小云还说呢,武大郎家不是在山东吗,啥时窜到汴梁城了,笑死我了。</h3> <h3>十千脚店,我们上午在博物馆看过的,在清明上河园里也是最博眼球的店铺了。我理解脚店就是歇脚的客栈,正店相当于五星级酒店吧。</h3> <h3>  白天园区的景致实属一般,房屋不能细看,店铺也没啥好逛的,除了那些桥,我基本没拍什么照片,最吸引我俩的还是园中随处可见的菊花,每一朵都那么饱满,那么艳丽,看上去一点儿不比龙亭公园的差。</h3><h3> 不知不觉中天色就暗了下来,楼堂亮了,桥也亮了,感觉整个园子活了起来。</h3> <h3>这两张以菊花为主题的照片是在北园照的,后来我们才知道图中这些红灯笼🏮都是晚上演出时的背景灯。</h3> <h3>  夜晚的清明上河园流光溢彩,一抹它白天的平淡,随着各种灯光的点亮,我的心也随之荡漾起来,白天沉睡的拍摄热情也被灯火激发出来。于是举起相机,情不自禁地拍拍拍。</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很喜欢下面这张照片,真与假的完美结合</h3> <h3>  白天看,下面这张只是一组象征着佛寺的横竖排列的黄色墙面,并不起眼儿,原来,晚上的灯光艺术才是它的精华。站在这组艺术墙前,我突然想起了灯火绚烂的拉斯维加斯,那里的建筑白天也很单调。</h3> <h3>  在去演出场地的路上,周围布满了漂亮的灯笼,各式各样,下图这个院落是专门展览灯笼的,分为中国厅、非洲厅、欧洲厅等等,非常绚丽色彩。</h3> <h3>  最后的节目是《大宋东京梦华》实景演出,整场演出由八篇著名宋词改编的歌舞串接而成,下图这一幕的场景我最喜欢,各式服装的宋人走上街巷,白天没看到的斗鸡表演也被搬上了舞台,生动展现出一幅真人版的清明上河图美景。</h3> <p>  小云说我俩看演出时的装扮也别具一格,应该记录下来,是个好建议。那晚我们怕冻着,确实武装到了牙齿:我穿羽绒服、戴帽子和口罩、身上裹着酒店的雪白浴巾;小云则是大羽绒服套小羽绒服、帽子口罩齐上阵的,太搞笑了,真可惜没拍张滑稽照留念。</p> <p>蛾儿雪柳黄金缕,</p><p>笑语盈盈暗香去。</p><p>众里寻他千百度,</p><p>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p><p>……</p><p>自从看过东京梦华,优美上口的青玉案旋律时常萦绕在我心里</p> <h3>清明上河图太精美了,本篇结束时,再贴几幅转自知乎的清明上河图片段,以随时饱眼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