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爷刘杰三(3)

秦友友

高桂滋与杨虎城是好朋友,都是蒋介石排斥消灭的对象,处境都是一样。高主动派人与陕西的绥靖公署主任、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联系。双方达成协议相互勾通,加强联系,应付困难处境。<br><br> 1934年10月,蒋介石来西安部署西北“剿共”计划,杨虎城向蒋介石建议,将八十四师调防陕北。其实蒋介石来西安前,就决定把八十四师开往陕北。他想采用借刀杀人的办法,既可以用八十四师打击红军,也可以借用红军消灭八十四师。加之高桂滋与井岳秀有宿怨,可相互火并,达到分化瓦解消灭的目的。杨虎城的建议正中蒋介石的心怀。高桂滋当时的想法是,离开洛阳驻防陕北,可以远离蒋介石的压力,依附杨虎城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势力。有人问高,说如何对待陕北红军?高说陕北红军是官逼民反,老百姓活不下去所为。共产党是图发展,我自己是求生存,双方不会有什么冲突。他还说,如果环境不好,宁愿把武装交给地方,也不交给蒋介石。<br><br> 11月下旬,高桂滋率八十四师离开洛阳向陕北进发。刘杰三率250旅驻绥德,负责义合镇、宋家川、瓦窑堡、薛家峁防务,师部驻绥德城关。高建白率251旅驻清涧,负贵延安、延长、延川、定边、安边、靖边等地防务。这时陕北的红军在谢子长、刘志丹的领导下,势力发展很大,绥德以南七个县已成为红军的根据地。<br> 刘杰三回到家乡绥德可谓衣锦还乡,在当地引了轰动。刘旅的英勇善战早扬名家乡。他的一件穿透了许多枪眼的军装就曾经被政府当作文物展览在南门外的城头。他的官衔,在绥德地区闯天下的子弟中,是就是最高的,成就也是最大的。所以一家人一抵达绥德,当地的政府、党部、军界、乡绅、亲戚、故旧……纷纷登门拜访,宴接风,足足忙了个把月。在他家院的门楼上,他自己挥笔写了一副对联:“转战两万余里,归来两袖青风”。他决心不打内战,他说我们都是陕北人,军队要以地方为重,不与红军发生冲突,不打红军。他还说陕北本来就是个穷地方,军队要严明纪律,不遭扰老百姓,不苦害老百姓。<br><br> 把八十四师派驻陕北不久,蒋介石政府接着派来财政专员杭毅住在绥德。他是军统特务,操纵着生杀之权,时时窥视着陕北党政军和地方共产党的活动情况。又派来中统特务李犹龙住在绥德,任肃反委员会主任,也在暗暗监视陕北党政军和地方共产党的活动。蒋介石还命令陈诚由太原陕甘宁晋四省“剿匪”总指挥部,组成以毛倪为主任的参谋团进驻绥德,带有一个宪兵排督战,指挥高、岳两师协同“剿共”。同时,距绥德以北五十多里的榆林,驻有井岳秀的八十六师,虎视耽相对峙。尽管白色恐怖如此森严,刘杰三也没有改变自己的主张。<br><br> 1935年1月,正值春节前夕,刘杰三部驻守南沟岔的一个连,被当地群众殷勤相待而放松戒备,深夜红军与赤卫队向该连发起突然袭击,打死打伤30多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不久驻守张家屹台寨子里的另一个连,被红军通过群众把该连的情况侦察得清清楚楚。在一天夜里红军与群众里应外合,先解决村内的两个排,然后攻进寨子,全连复没。而刘杰三对团长任子勋叮嘱,以后要吸取教训加强戒备,但千万不要派部队对红军和当地群众进行报复袭击。<br><br> 同年初,刘杰三受命去瓦窑堡,检查军纪,护送军用物及几个军官家属,他却在绥德迟迟不动。经师部多次催促,他于5月2日率两个营从绥德出发到清涧,然后派左象亨营长带两个连及弹药、家属先去瓦窑堡。左营长带的两个连,路遇红军被全军覆灭,物资和家属等均被红军俘获。在被俘虏家属中有李少棠团长、岳营长及冯医务主任的妻子。事后,刘杰三同意李少棠的请示与地下党赵仰普联系,用枪弹换回被俘家属。6月,被红军困守在清涧的高建白旅部和守军,缺粮缺煤,情况十分严重。高桂滋亲自到清涧解决粮食问题,指令抢收小麦,命令刘杰三率三个营协助军民收割。刘杰三率三个营游动了三天,将部队原数带回绥德。<br><br> 10月,中央红军到了陕北,宣传《八一宣言》。同年10月,高接受蒋介石的“剿共”任务,率部开赴陕北,受到陕北红军的有力打击。<br> 高桂滋与刘杰三、高建白将领响应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高桂滋秘密通过共产党员马志明同红军联系,毛泽东主席亲自致信表示欢迎。12月24日,高桂滋派秘书马文生和共产党代表赵仰甫在苗家沟会谈。根据毛泽东主席所提的各项条件的基础上,达成了协议:彼此表面对立,暗中互不侵犯,允许小冲突,以障外人耳目;红军进攻其他国民党部队,八十四师不予支援;红军急需物资,八十四师尽可能暗中支援;红军为高桂滋编军,暂时保证不公开,到时机成熟再合作;彼此约定密电本及以后暗中联系方法等等。从此八十四师集中部队固守绥德、清涧一线。刘杰三奉命在石咀驿、九里山一带修筑工事时,几次暗中给红军送枪支、弹药及物资。办法是将部队开到红军阵地前,相互空放几枪以遮耳目,然后便将枪支弹药物资就地放下离开。<br><br>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张学良和杨虎城对蒋介石兵柬,提出八大主张。刘杰三得知后激动万分,高兴地说:“我从军二十多年,就是想为国为民做点事,现在的时候到了”。他向部属说:“高师长要我们全体官兵加紧训练,练好杀敌本领,要为保卫国家做出贡献。我们大家要齐心合力,做好准备到察绥抗日前线去”。<br><br> 同年,汤思伯的十三军也驻防陕北。汤思伯与高桂滋倡导用军工兴修宋家川至绥德、绥德至清涧、清涧至瓦窑堡三条公路,同时要在绥德县城北无定河上修建永定桥。高桂滋命令刘杰三负责造桥工程,调李少棠500团担任修桥任务。<br><br> 投入边区抗日和建设工作<br><br>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9日,高桂滋率部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当时刘傑三身染重病,卧床不起,未随部队出征,被任命为八十四师留守处司令,仍驻守绥德负责无定河造桥工程。我七十年代在镇川当兵时去绥德,这桥还在,是陕西南北重要通道,两千零六年时再去时,桥已改为钢筋水泥大桥了。<br><br> 是年冬,八路军接管绥德城防,成立绥德警备司令部。由陈奇涵任司令员,文年生任副司令员,毕占云任参谋长,袁任远任政治部主任,负责绥、米、漠、吴、清五县黄河河防任务。但是,在绥德城内,仍设有国民党陕西第二专员公署和保安司令部,专员何绍南是忠实执行蒋介石反共政策的顽固派。刘傑三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陈奇涵司令员的称赞。刘傑三陪同陈奇涵司令员多次视察永定河造桥工地,慰问留守处工兵连官兵和民工,讨论作战方略,相互合作十分融洽。陈奇涵司令员与刘傑三商定:由刘傑三出任国民党绥德专员公署保安司令。刘傑三提出没有干部。陈奇涵司令员答应,由警备司令部派干部协助整顿改造地方保安部队,以壮大人民抗日力量。这一商定得到因国民革命十七军杜斌苯、孙蔚如的全力文持,但由于何绍南的阻挠破坏,联合抗日的积极行动未能实现。<br><br> 1938年夏天,刘傑三由西安返回绥德途经延安时,经马豫章的陪同,晋见了毛泽东主席,受到热情接待。毛泽东主席和他交谈了很长时间话,讨论了游击战和持久战等对日作战的战略战术问题。这次晋见使刘傑三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说:“毛泽东主席高瞻远嘱,对我之教育启发很大。”第二天他又参观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看到大批革命青年为了追求真理,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在艰苦环境中生活和学习的动人情景,深受感动。事后他说从这些青年身上,看到了共产党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br><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