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月30日。转山第二天。</p> <p>清晨8:40,我们整装出发。</p> <p>尚未出门,就受到了震撼:视野之内,尽是转山的队伍,浩浩荡荡,不由得令我想起当年参加红卫兵步行大串联的场面。也是这样,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不同的是少了飘扬的红旗。</p> <p>这座建筑就是我们昨晚下榻的希夏邦马宾馆。虽然差得足以改变我对“宾馆”的印象,但不可否认,我们绝对算是“豪华转山团”了。绝大部分转山客都是就地搭个塑料布简易帐篷过的夜。</p> <p>一出门就开始缓缓上升。</p><p>身后山坡上的建筑群就是哲日普寺。</p> <p>今天最大的挑战是翻越号称海拔5700米的卓玛拉山口。这也是我迄今为止最高海拔的挑战。</p> <p>我们随着滚滚的人流,拖着太空步往上走着,边走边照相,边走边向来来往往的转山客道一声“扎西德勒”。</p> <p>沿途有很多神迹遗址,虔诚的转山者以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心中的那份执着……</p> <p>这里挨着世界上最高的天葬台,——海拔5300米的冈仁波齐天葬台(现在已经不用)。路两侧遍布着被旧衣物、旧帽子以及哈达覆盖住的玛尼堆。据说,经过之人若能够在这里留下一件贴身之物,或衣帽、或头发、或一滴鲜血,便如同走过了一次死亡,苦难终结、新生始来。</p> <p>开始向垭口进行最后的冲刺。</p> <p>男女老少皆有之。很多藏民也是边走边歇,不慌不忙。</p> <p>又是一个“神迹”。</p> <p>走完缓坡欲上陡坡时,我们停下来休息、路餐。饭毕,继续攀升。</p> <p>胜利在望✌</p> <p>这次进藏是我历次进藏感觉最好的一次,睡得香,吃得下,血氧含量一直在90左右,最低也在80以上,所以没有什么强烈反应,不知不觉就走上了高高的垭口。</p> <p>卓玛拉山口。</p> <p>横贯垭口的几百米长的路上,两边铺满了层层叠叠的经幡,非常壮观。</p> <p>站在垭口,远眺周围群峰,两侧山谷,浩荡人流,感慨万千。</p> <p>来自各地的藏族同胞无论男女老少,都一脸虔诚的样子,行走在转山道上。</p> <p>一个小伙子还把轮椅背了上来,那是为他腿脚不便的老妈准备的。</p> <p>这位藏族同胞则背着氧气袋上来,以防万一。</p> <p>很多藏族群众全家出动,老人、孩子,甚至婴儿。他们的信仰那么执着、纯真,令人肃然起敬。</p> <p>下午,翻过卓玛拉山口后,开始下山。</p> <p>远处的人小得像蚂蚁一般。</p> <p>下山途中。天气转好,又见蓝天白云。</p> <p>虔诚。</p> <p>路边休息的藏族妇女。</p> <p>一路下坡。</p> <p>神山英姿。</p> <p>身体感觉轻松,精神自然放松。一路行走,一路拍摄。</p> <p>逆行而来的苯教徒们。</p><p>(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