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着学生走,打造有温度,有深度的课堂——记曲阜学校初中部语文组视导活动

润泽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秋,或许,不是一年中最美的,</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但在我眼中确实最有内蕴的,</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恰似那些牵手心灵的遇见···</font></div> <p>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日的暖阳照耀着求知的渴望。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效率,备战中考,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11月5日区教研中心唐婉仪主任莅临我校指导语文教学工作,进入课堂,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把脉,孙桂颖书记、张思琪主任以及语文组全体教师一起观课并评课。</p><p><br></p> 磨      课 莫笑农家腊酒浑 <p>  听说唐老师要来,我们是紧张与欣喜参半,但更多的是珍惜。从备课到讲课,各讲课老师认真准备,备课组积极参与,因为我们想准备一节自己满意的尽可能完美的课,也方便唐老师更精准的把脉我们的课堂教学,为我们提供指导性建议,以切实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p> 丰年留客足鸡豚 <p>  "所有的成功绝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就可以的”这是我在这次视导磨课中最深的体会。从备课到讲课,语文组老师齐心协力,出谋划策,最终千呼万唤始出来。一次次推翻后又重建,在重建中沉淀,在沉淀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一次次的山重水复,一次次的柳暗花明。</p> <p>  语文组课例研讨进行中</p><p>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p><p> 教研结束后,于爱红主任又带领着我有针对性的解读文本。</p> <p>在线磨课进行中</p><p><br></p> <p>  第二遍磨课前,“再试一遍吧,咱们争取把细节做细做实”“我知道,我去把课换一下”“放轻松,有啥可紧张的?”。第二遍磨课后“你先组织放学,回去后在钉钉上再聊”“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这就是语文组,正如这秋季的暖阳,温暖而不刺眼。</p> 讲    课 心有考纲   精琢细磨 <p>  第一节课由初四级部的尹衍星老师执教记叙文阅读专项《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一课。</p> <p>  尹老师的记叙文专项阅读课《理解词语的含义和作用》从分析中考考点和题目类型的设置入手,结合学生课前诊断性评价中出现的错题进行分析,找出错因,共同总结解决之法。根据词语的不同用法,设计了评价的难易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力图让学生在进行阅读时理解词语含义和作用中有所提升。尹老师根据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设计本节课,内容充实。但课堂节奏较快,学生可能会缺乏一定思维锻炼的时间和空间。</p> 研有方向  教有方法 <p>  第二节课由初四级部的曹晓明老师执教《作文如何审题和立意》一课。</p> <p>  曹老师本节课从分析命题作文的常见类型及审题的注意事项入手,课堂上注重让学生总结命题作文审题的三种基本方法,在立意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不断的发散思维,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并学以致用,课堂容量比较大、节奏比较快。</p> 课有朝气  充满活力 <p>  第三节课由初一级部的宋艳敏老师执教《桥》一课。</p> <p>  宋老师本节课分别设置了梳理情节,概括主要内容,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和和环境描写的角度来塑造人物形象等环节,力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并学以致用。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方法进行朗读,力求达到以读促理解效果。存在的问题是人物形象比较平面,应多角度的解读让人物形象尽可能丰满。</p><p><br></p> 评   课 知汝此来有真意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知汝前来有真意</span></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惠我以真经</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和唐老师的</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每一次遇见</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都让我们有沉甸甸的收获</font></div><div><br></div></div> <p>  唐老师首先对我校的初四语文教学工作表达了殷切期望,接着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为提高课堂效率,精准施教给出了指导性建议,最后对三位老师执教的三节课进行了精彩评课,引导我们向语文课的深处去寻求其本真。</p> <p>  唐老师指出,首先,我们的教学要紧贴着学生走,紧贴着学情走,就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为中心。只有这样才能立足实际,以学定教,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把课堂还给学生,和学生真沟通,把学生装进心里,而后让学习真发生,从而打造一个有温度的课堂。因为紧贴着学生走,紧贴着学情走,所以我们才能发现教学过程存在根源性的问题,才能命中课堂教学的要害,牵住我们课堂教学的“牛鼻子”进而改变我们的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提高语文学科能力。</p> <p>  再者,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老师除了紧贴学情走,给学生提供精选改编的学习资源也是我们要完成的一个挑战。我们给学生提供的资源涉及的面要广,更需要注意的是,要贴实际,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所学解决问题的学科思维。</p><p><br></p> <p>  最后唐老师还针对三位老师的授课进行了针对性的点评,唐老师评课要言不烦,直中要害,给我们许多思考和启发。</p> 欲辨已忘言 <font color="#39b54a">每一次跟着唐老师学习,都像参加了一场盛大的修行,让我们深思,慎思,沉思······</font> 反思节选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你言我语话反思</span></p><p><br></p> <p>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要时刻装着心中有学生,眼里有学生,虽然初四阶段节奏比较快,教师想在单位时间内将更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真正的教学发生一定要基于学生立场,从学生的角度设计问题,学生在课堂上要经历真正学习的过程,学生素养的提升一定是基于理解基础上的把握。(曹晓明老师)</p> <p>  “板结的土壤里长不出禾苗,禁锢的大脑中没有创造的火花。”教师如能紧贴着学生走,走近学生,走进其内心,以自己的灵感去触发学生的灵感,以有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联想思维,那么就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他们同样可以用饱满的热情和清晰的讲解消除同班学生思想的盲点,引导他们走出思维的误区,我想这时孩子们体会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这种意境感受会更豁朗欣悦。(刘丽丽老师)</p><p><br></p> <p>  教育家赞可夫有言: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我的志向自我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这句话实际上说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目中有人,就是要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通俗的说就是我们倡导的“学为主体”。(沙利华老师)</p> <p>  要提高课堂效率,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情走,把每个专项弄透,力争一课一得。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去发现,老师有引导,学生去讨论,老师要启发,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收获,师生各司其职,让课堂真正活起来。(常兴华老师)</p> <p>  在课堂中,我们要紧紧依托学情,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及时捕捉信息,快速进行整理,并对其作出相应教学策略的调整,讲透学生所不懂的和一知半解的,而不是只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只追求将教学环节进行完整,忽略了最根本的学生需求。(臧玉梅老师)</p> <p>  作为初四的老师,教学重点的选择和研判也尤为重要。我研究了近几年中考题中考点的考查内容和考查方式,确定各个课时的目标重点。逐步积累建构起各考点的知识体系,但是还有很多不完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平时注重收集有用的类型化的资源,建立自己的资源库;精选习题,建好习题库。因为学情在不断变化,所准备的教学资源也应是丰富多样的。这样做一个教学中的有心人。(尹衍星老师)</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青年教师也不甘落后</span></p><p><br></p> <p>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明察他们的学习感情状态,给他们以思考的时间和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发现,积极思索,大胆质疑,深入研讨,理性辨析,让他们在获取方法、感悟技巧时,养成批判精神,形成创新思维。(李爱玲老师)</p> <p>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分相信我们的学生,信任学生完全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够自己习得的部分,不要代替他们去完成。要试着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也就可以自如地开展教学活动。(乔雪老师)</p> <p>  今天唐老师评课还让我感同身受的一点就是:语调。虽是唐老师在评课收尾时仅用寥寥数语提出的,但却字字入我心。拨开了眼前的迷雾,认清了前进的道路,激情依然在,眼中仍有光,此时的心态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尹雅琦老师)</p><p><br></p> <p>  在课堂中,我们要紧紧依托学情,重视学生的课堂生成,及时捕捉信息,快速进行整理,并对其作出相应教学策略的调整,讲透学生所不懂的和一知半解的,而不是只顾自己的教学设计,只追求将教学环节进行完整,忽略了最根本的学生需求。(李晓晨老师)</p> <p>  一个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不能为了所谓的课堂闪光点把课堂当成“舞台”,真实的才的最动人的,这种真实就需要我们给自己的教师角色定好位,在课堂上,我们不只是站在讲台上的“师者”,还要是一个有服务意识的老师,有指挥才能的老师,有促进课堂发展的促进者。用自己的智慧去掌控每一堂语文课。(宋艳敏老师)</p> <p>  这次的视导课例以及唐老师的指导内容丰厚,听在心里更是沉甸甸的。今后我会将这些引领和指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自身实践和经验,不断加深对教学的理解和感悟,为孩子呈现一份最高效的语文课堂。(杜红艳老师)</p> <p>  一次次的视导就是一次次的雕刻和重塑,我们因为有了视导的指引,所以可以自信从容地步入更加开阔的教学之旅。</p> <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有一种情怀,会在时光里愈久愈烈,比如初心,比如情分,比如希望。站稳学生立场,紧贴着学生走,追求有温度有深度的课堂,是我们曲阜学校中学部的每个语文老师的初心,我们将守好初心,一往直前。</span></p> <p>编辑:曲阜学校中学部语文组</p><p>审核:于爱红</p>

学生

老师

课堂

语文

教学

我们

学情

评课

紧贴着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