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北宋年间,狄青平南,扬美始建镇。从南宁出发到扬美古镇,只有38公里。这座淳朴美丽、古朴而率真的小镇,它的形成,正如历史上古镇的形成一样,首先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它镇守在左江、右江和邕江三江汇合处,三面环江,整个半岛形如古代的八卦图,是进出南宁的交通要道,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相传扬美建镇前,一片雪白的白花开满整个半岛,清新美丽,恍若梦境。</p> <p> </p> <p class="ql-indent-1">走进古镇,明清古宅鳞次栉比,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古老的街巷,幽深的宅院,雕花的飞檐,无不诉说着平淡和安宁。</p><p class="ql-indent-1">主要古建筑有魁星楼、七柱屋、举人屋、进士第、慕义门、黄氏庄园等。古民居多为一层,砖木结构,二进四间或三进二厢节按住,面积在100-200平方米。较大的建筑群有五进,各进设长廊相连。民居大门以青石条做门槛,两边有石墩、石鼓、石狮等,房屋分厅堂、天井和厢房。 </p><p class="ql-indent-1"> 以上是2014年广西对外文化传播中心出品、陆卫编著的《桂筑华章——广西历史建筑遗存》一书中有关“杨美村古建筑群”中的段落。在这本书中一共收录了十一处宅第民居建筑群资料,杨美村古建筑群是其中一处。</p> <p> 扬美声名远播的八大古街。其中以临江街和金马街保存最为完好,也最吸引游人的目光。当人们坐船泛左江而来,至江岸,弃舟从码头上岸,一节一节的石街,错落有致地从江面一直铺到石门前,白墙黑瓦,高而拱的形状,旁边是古老的水闸,须仰望才能够见到左右石门顶端端庄有力的“金马街”和“临江街”各三个隶书大字。</p><p> 沿着光洁如洗的青石板路,两旁300多米尽是青砖黑瓦、砖木结构的清代店铺,这就是建于1832年的“临江街”。这里曾是一条繁华的街道,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飞檐屋脊、陈砖旧瓦、柱础石雕,向世人诉说着往日的荣耀。这里虽早已归于宁静,但古朴中却蕴含着生机,陈旧中正孕育着希望,行走在这条清明古街上,融进这韵味悠远的环境里,绵长的思绪不仅会追寻逝去的年代,也会飞向往后的岁月,思考古镇的重光、文明的延续。</p> <p class="ql-indent-1">梁烈亚故居也很显眼,就在金马街上,每个去扬美古镇游玩的人都必然会路过。梁烈亚(1892一1982)是扬美镇人,曾经参加孙中山组织的镇南关起义,据说曾加入同盟会任孙中山的机要员。他家是扬美的大户,故居宅院曾经占了金马半条街。后来因为火灾等原因被拆毁,只剩一厅三房和一个带厨房的庭院。</p><p class="ql-indent-1">我们游览到此地时,恰巧遇到梁烈亚弟弟的孙女回旧宅拿东西,这位老人跟我们并不时常开放参观。我们碰到之后,她了解到我们队伍是来此地考察的,然后热情邀请我们进去参观,并给我们讲解了她家族的兴衰始末,从老人的谈吐中能感受到她即使因为成分影响不能得到更进一步的教育,但也不影响她本人努力勤劳工作拉扯大三个女儿,据这位老人所说她的弟弟刚恢复高考时把握住机会,如今已是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退休教授,手上掌握许多专利,是该校金字招牌。可见梁烈亚先生家族底蕴浓厚,风气良好。</p><p class="ql-indent-1">扬美古镇地灵人杰,自古人才辈出。过去豪贾巨商云集,今天艺人富商旅居海内外。其实更令人叹服的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中出现的众多科举人才。据统计,扬美一个小小的镇内在明清两代就出了6个进士、4个举人、30多个贡生。即使在文化发达的中原也是少见的,其中有一位举人连续两年考中广西第一名,在科举考试中,省试第一名称为解元,这名两届解元后来自费上京参加会试,在那黑暗的年代里,他没有考中,于是觉得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就辗转各地,最后流落到何处,也无人知晓。扬美古镇出现的这么多科举人才使扬美有着良好的文化氛围,给扬美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这也是扬美的一道靓丽文化风景线。当地有碑文为证。</p><p><br></p> <p class="ql-indent-1">明代时,大旅行家徐霞客游扬美曾留下这样的文字:“自南宁来,过右江,岸山始露石;至扬美江,石始奇……余谓阳朔峭频江,无此岸之石。”这应该是流传较广的对扬美较早的赞美,至今,扬美人还以此为骄傲。</p> <p class="ql-indent-1">回头看这次扬美古镇游学之旅,不仅感慨万分。都说收获太大了。不说别的,那些美景照片,就算是不小的收获,以后翻起来,昨天的快乐,历历在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