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舅舅跨过鸭绿江 </p><p> 唐代刚</p><p> 上世纪五十年代,舅舅走了五十多里山路来到我家,沿路贴了很多告示,他没有文化,问别人告示上写了什么?人家说是政府号召年轻人去参军,抗美援朝,每人发一套棉衣。舅舅从来没有穿过棉衣,对当兵很感兴趣,便对我妈妈说:“姐姐,我也去当兵,抗美援朝!”</p> <p> 一节腊肉</p><p> 我们湘西的猪一般不关,都是放在山上吃草,只到八十年代初还是这样。这一天舅舅早早把猪赶了回家,明天就要去当兵了。一去就是三年,外婆对舅舅当兵很是挂牵,走到哪里总是眼泪不干。为了让舅舅有一天回来吃上他亲自赶过猪的腊肉,她把一节腊肉埋在谷糠里,听说这样保存腊肉很到三年后,舅舅抗美援朝回来,外婆才把这节腊肉煮给他吃。</p> <p> 一身功夫</p><p> 舅舅家住在湖南西部的泸溪、麻阳和辰溪三县交界的山顶上一个山窝窝里。为了躲避匪患和防止坏人,村里人大都会武功。每到冬天农闲时,村里武艺高的人就教大家习武,时间长了,连女的都有一套硬功夫。</p><p> 到了朝鲜战场上,我舅舅的武功真的派上用场,有一次天很黑,我舅舅的部队奉命去袭击敌人一个据点,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同敌人短兵相接。这个时候的枪没有作用了,只有武功才有作用。舅舅把枪和干粮袋往地上一放,就是一路拳脚,一连把五个美国佬打倒并滚下山去。如果没有武功,很有可能被敌人包了饺子,后来他一说起这件事,全身都痒痒的。</p> <p> 超支大户</p><p> 到六十年代,我家已有七口人。一天下大雨,妹妹在外面玩水,我父亲把她抱回家,走路不小心踩塌了,脚被扭断了,一连三个月不能劳动。这下亏大了,年底结算时我家超支120多元!那时鸡蛋是三分钱一个,大米是一角三分一斤,我家超支那么多,何时才能还得清。</p><p> 什么叫超支户?那时男壮劳力每出一天工定为十分,女壮劳力为七分,再就是6分5分,小孩子刚参加劳动定位4分,每家一本劳动手册,每个晚上大家都去生产队记工分,10分为一个劳动日。年底记工员统计,你家有多少劳动日分多少钱,再用钱区买回粮食,如劳动工分少就买不回粮食,就要饿肚子了。有一天生产队不给我家发粮食,说我家超支特多。当我舅舅知道后,就把他的安家费拿来给我交了超支款,帮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使我们永远忘不了他的恩情。</p> <p> 给舅舅拜年</p><p> 十多年就有两条公路通向舅舅家,虽然路况差一点,但比走路不知好了多少倍,我家庭条件好了后,几乎每年给舅舅拜个年,除了给钱物外,还问舅舅需要帮点忙。他说儿女都早成家了,希望我把孙女找个临时工做,并把孙女叫来给我看,我看妹子较漂亮,问她愿意读书时,我就为她找了一所学校学护士专业。谁知妹子很刻苦,三年都拿了最高奖学金,现在长沙一家医院工作,丈夫是医院技术骨干,生了两个小孩,房子车子都有了,生活很美满。</p><p> 我虽然是感恩舅舅,也是为抗美援朝老兵做了一份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