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11月6日,“京师好老师生命成长营”第二天学习,在诵读经典《礼记·大学》和《教条示龙场诸生》中进入上下午的学习。</p> <p> 说实话,这两篇我以前都没有认真读过,尤其是《教条示龙场诸生》没读过,昨天读《礼记·大学》时都不敢大声,就怕有读错的地方,昨晚回到寝室,对老三篇做了预习,对愿意读错的地方进行了标注,今天也能和各位老师一起大声诵读了!</p> <p> 今天还增加了“学员还课”的环节,认真聆听了4位教师代表分享的心得,感到自己很是惭愧,他们的学习感悟很深,情真意切的语言中感受着他们的感受,反思着自己的心得,还是觉得自己的传统文化涵养太浅薄,领悟得太浮于表面。</p> <p> 在夏红教授的主持下,我们聆听了四场讲座,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p> 中国传统师德的意义和价值 <p> 第一场讲座是当代教育名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郭齐家教授为我们带来的《中国传统师德的意义和价值》,郭教授与时俱进,从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讲清楚”向我们阐明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固本”“筑魂”“为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p> <p> 郭教授从《孔子的教师观》《学记的教师观》两大方面向我们讲述了中华传统师德的意义和价值。</p><p> 我国的大思想家孔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难怪得到学生的爱戴,颜渊赞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p><p> 孔子的所作所为这不就是我们今天教师要达到的师德吗?</p> <p> 如果说孔子的教师观我们都或多或少有所学习,那么《学记》的教师观让我从另一个角度对教师有了新的认知。</p> <p>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p><p> 记曰:“三王四代唯其师。”其此之谓乎!</p> <p> 郭教授又从“教学相长”和“善喻”两个方面讲述了《学记》中对教师严格的要求,《学记》一方面要求国家对教师应予以极其崇高的地位和尊敬,另一方面对教师本身的要求也是特别严,“教”与“学”之间本就是互相依存的关系,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是教学相长。</p> <p> 郭教授给我们讲课后方得知他今年已经82高龄了,但是他却给我们铿锵有力、热情激昂地讲了2个多小时,这是什么精神啊,这不就是师德最好的体现吗?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教育名家的风范,做教育人就要始终保持这份初心!</p> <p> 课后,我忍不住上前与他合影,他亲切的笑容一直感染着我,令我崇敬与感动!</p> 中华文化与学校德育建设 <p> 今天的第二场讲座是北京工业大学附属学校特级教师侯保成副校长为我们带来的《中华文化与学校德育建设》,我觉得太接地气了,这正是我们德育工作者的需求啊!</p> <p> 侯校长以《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为指导向我们讲解了学校德育建设的定位和思考,又结合他们学校德育工作具体向我们重点介绍了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和活动育人,从中能看出他用心在做德育工作,做出了品牌,有体系,有实施,反思自己所做的德育工作,还是思考太少了,如何进一步做好德育工作是我接下来认真思考的问题。</p> <p> 最让我敬佩的是侯校长虽然特别忙,但是每天还是坚持练字2小时,这个是我做不到,我每天都信誓旦旦告诉自己回家要练字、读书,可是每天回到家都觉得筋疲力尽不想动了,我想这就是我和专家们的最大差距吧,成功的人永远都有坚持的意志!</p> 儒家修身为本的教育理念 <p> 下午,北京师范大学的于述胜老师为我们教授的是《儒家修身为本得教育理念》,从他的讲座中我记住了“诚敬”与“修身”,“尊德性而道问学”,教人,应从“道问学” 为起点,上达“尊德性”,“修身则道立”。</p><p> </p> 久润兰香品自高 深悟经典助成长 <p> 下午第二个讲座是北京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张久霞老师带来的《久润兰香品自高 深悟经典助成长》。</p><p> 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我相信一定有好多教师和我一样从张老师的分享中感同身受,看到了些许自己的影子,做教师真的是好忙好忙,每天备课、上课,抓成绩,抓日常,出公开课,上研讨课,做活动,写材料,迎检查,还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还要顾及自己的小家,从开始对教育的热情被磨得就剩下了坚持,有时还会有抱怨与委屈,有情绪……</p><p> 张老师用自己的实际事例向我们证明了读经典、悟人生的蜕变,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论语》就是告诉我们在成为君子的路上!</p><p> 所以, 修身养性就从读经典开始吧,为成为那个点灯人!</p> <p> 一天的学习下来其实真的很累了,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记笔记,捋笔记,将一天所学所思所感做成美篇,因为我不想学习结束后这份感悟随着记忆慢慢退却……</p><p> 像张久霞老师总结的那样“学习·觉醒·修己”——“实践·融江·达人”——“规划·固本·点灯”!</p> 珍贵留念 <p> 第一张是我刚刚走进北京师范大学时遇到的第一位教师,“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的缘分,我停下脚步,等她,交谈,原来都是吉林省人,都姓孙[握手]</p><p><br></p> <p> 第二张是和我同寝室的来自上海的田老师,我一直喜欢叫她“甜甜”,人长得甜,说话也甜,别看年龄小,但是是一位高三的语文老师,而且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很喜欢和她聊天,她还有一个特别棒的优点,摄影特别好,我的照片基本都是出自她手[强]</p><p><br></p><p><br></p> <p> 第三张是我们“有缘人”和“当代教育名家”——郭齐家教授的合影,我们有缘人是我第一天晚上吃饭时认识的来自石家庄、山东、湖北、甘肃不同省份的优秀教师们,真的就是有缘,不知不觉坐到了一起。而今天听了郭齐家教授的讲座,真的是受益匪浅,得知他已80多岁了,但依然神采奕奕给我们讲了两个小时的课,令我心生敬佩和感动!</p> <p> 品味经典,感悟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