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贺州等你,约吗

蓝天白云

<p>  一个人走过的路越多,他的生命就越精彩,如果说人生是一段旅程,那么,这种永不放弃的寻找就是最美丽的过程。在不停的行走中,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世界,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那些山,那些水,用自己的心灵去邂逅那座城、那些人………</p><p> 作者简介:张廷秀,理工女,籍贯兴业县,出生成长地北流白马镇,曾在玉林市直国企任办公室主任多年,并兼做党办、工会工作,企业改制后,做校外补习学生的老师,现已退休。兴业县作协理事,玉林市作协会员,曾随夫定居东莞,现居钦州,热心公益事,喜欢读书、运动、旅游,爱好文学创作,擅长写散文,从2016年开始正式文学创作至今,共发表文章累计字数5万多。</p> <p><br></p><p><br></p><p> 我在贺州等你,约吗?</p><p><br></p><p> 2020年11月2日约起!钦州、南宁、柳州、北流、白马、深圳、佛山等地的16位初中同学一呼百应,齐聚贺州园博园东融山莊。贺州的同学李总作为东道主,全程陪同我们畅游了园博园、姑婆山和黄姚古镇,让我们彻头彻尾感受了贺州的长寿文化、千年古镇文化和乡愁文化。</p><p><br></p><p> "山清水秀生态美,城古茶香人长寿",这就是世界长寿市一一贺州。它是全国唯一的"中国长寿之乡"县域全覆盖城市,每10万人中就有19位百岁老人,超过长寿地区国际标准2倍以上。贺州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处,是潇湘文化、岭南文化、瑶族文化、客家文化长期相互交融的汇集地,在桂东大地上用一步一景观,处处是美景的姿态,全过程、全时空的向世人展示她的魅力,现今,"诗与远方"的结合,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正助力八步区全力"向东融合",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后花园"。我国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周敦颐,就是在贺州长大的,后来他写下了千古名篇《爱莲说》,其中一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令我常记心中。</p><p><br></p><p> 2日下午两点多,我与南宁的巧玲、柳州的群燕先到了东融山莊,想不到李总也有颗温柔体贴浪漫之心,他安顿好我们仨人在园博园内的树林里野餐、休闲后,便去接待其他来迟的同学了。我们品尝着已备好的美味西餐,聊聊子女,谈谈家常。慢慢步入幽静的林间小路,刚巧碰到两对新人在树林里拍婚纱照,秋风飒飒,层林尽染,走在这密林之中,确有一番别样的味道。我们也跟着这两对新人的青春和浪漫在旁边作各种各样的摆拍,心里面在静静地享受着这人生之秋,不由得想起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啊!我们都已年过50,步入人生之秋,子女自有子女福,各自过好自己就好。</p><p><br></p><p> 3日的一大早,我们10个起得早的同学在李总的带领下,8点前就登完了长寿阁,长寿阁就建在我们下榻的东融山莊后背山,屹立在最高的山顶上,共五层,设有电梯,为单体塔楼,方形塔式仿古仿木建筑,采用五重重檐顶的设计,飞檐高跷,整体的设计沉稳大气,颇具唐楼遗风,宋阁韵味,充分展示出标志性的作用,体现贺州长寿特点。长寿阁第一层的前面用金色正楷字体刻有一幅《长寿赋》,往右走,阁的侧面就是"长寿文化展示厅"入口,我们从阁的后面进去爬楼梯登上了长寿阁最高处,不仅可以俯视整个园区的全貌,还可以远眺贺州市的城市新景,登高望远,顿觉心旷神怡。</p><p><br></p><p> 下一站姑婆山,由于上山顶的路处于维护保修状态,我们走马观花似的溜了一圈。到了一处茶园,沿着石阶拾级而上,路的左边一排高大挺拔的松树,松树下一片茶树,路的右边是品茶的木屋子,除了我、阿庆哥与群燕,其他同学都进木屋品茶了,阿庆哥坐在石阶上独自抽水烟,群燕站在石阶上想叫我帮她拍美照。此情此景,特别让我找到感觉,一份少男少女初恋的美好突然涌上心头,于是我便叫柳州妞群燕做主角坐在石阶上,叫白马仔阿庆哥充当演员配角坐在柳州妞前面的石阶上,不曾想到柳州妞与白马仔都是好演员,一下子就来了个"含情脉脉、山盟海誓"的经典造型,就连从石阶上面走下来的红衣帅哥都止步了,不忍心去打扰这最美好温馨的时刻,我把这经典造型连忙抢拍了下来,过后同学们看了照片都说柳州妞与白马仔表演的眼神还不够含情脉脉,各自望向远方。这一圈下来同学们立马兴奋起来,连下午泡温泉时都笑声不断,晚餐我们在贺州最大型的饭莊鲜美廉农家乐进行,此处的豆腐酿、鱼和粥特别好食,生意也特别的好,什么时候都宾客盈门,需提前几天订餐才能吃上。</p><p><br></p><p> 黄姚古镇距今有着近1000年的历史,自然景观有八大景二十四小景,保存有寺观庙祠20多座,亭台楼阁10多处,多为明清建筑,著名的景点有广西省工委旧址、古戏台、安乐寺等。古镇被群山环抱,被绿水绕行,具有东南风水理论所要求的全部要素,古镇居民多为明末清初因避战乱或经商等原因迁徒至黄姚的移民,迁至黄姚后多以经商为生,家境普遍富裕,因此在住宅的建筑考虑上,更多的是出于抵御战乱与盗贼抢掠财物的防御与安全需要,无论是单体还是整体的建筑布局都有着较强的防御功能。我们到达黄姚古镇时,天已经全黑下来了,沿着泛光的青石板路走,弯弯曲曲的小巷子特别多,如果没有熟悉路况的李总和电哥带路,真像进入了迷宫。在这深秋的夜晚逛古镇,倍觉有些清冷,游客也不多,大多数门店已关门休息,只见家家门前灯笼高挂,给人一种古朴恬静的享受,让人内心一片祥和。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又转了一圈古镇,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仙人古井,古镇上的人把这井的水称为神仙水。第一口井是专供居民饮用的,第二口井是洗菜用的,第三、第四、第五口井是洗衣服、洗农具用的,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为"取水节",那天的中午十二点钟以前,镇上的群众都来这里上香取水。我们到古井时刚好见到三位古稀老人在第三口井洗衣服,镇上的老人也真多,还有位90岁还精神瞿铄的老人一大早就开门摆卖东西了,看来"贺州是世界长寿市"果然名不虚传。仙人古井让我想起了出生成长之地白马,记得小时候从白马公社后背山流出很多泉水,这泉水从相邻白马公社的白马粮所流出,粮所里面就有两个蓄水池,一个是洗菜的,一个是洗衣服的,池之间有个水口互相连通的,水在不断地流动着,小时候我们常拿菜和衣服去那里洗,那条泉水横穿过白马圩,流经白马高中里面过,又经卫生院宿舍过,经白马舞台底下过,环白马操场半圈,一直流向楼脚村,可惜现在泉水没了,街上的骑楼也没了,一切都已随风而逝,唯有小学初中同学的情谊不变。</p><p><br></p><p> 贺州,一座美丽静谧的小城,全国最适合养老的城市,在这样宁静和谐的地方穿行,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也真是广大游客休闲娱乐、康养健身的好去处。同学们在离别前,还参观了贺州的百家姓宗祠群,古风犹存的宗祠群让我们大开眼界,可见贺州的长寿文化自古有之,其宗祠群也彰显了贺州长寿文化中的孝文化和宗族、家族文化。贺州不愧是"生态贺州,长寿胜地",来到这里,可以让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吃好、住好、玩好的同时,还有一点点诗意乡愁,关键是我们还有个在这里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热情好客的老同学。</p><p><br></p><p> 约吗?我在贺州等你。</p> <p>龙爪榕</p> <p>桂花古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