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模式与温州模式比较

戚益农

<h3>义乌就是当年鸡毛飞上天的地方,改革开放初期一位姓谢的县委书记对温州小商品经济发生了兴趣。他觉得义乌很多方面都跟温州很像,国家投资少,经济不发达,老百姓穷,鸡毛换糖是义乌人对经济发展和致富的原始追求。</h3> <h3>谢高华觉得义乌的交通条件跟温州比,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沪广铁路经过义乌,便于小商品快速流通。</h3> <h3>那时候温州商品经济开放虽然比义乌早,温州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倾注了巨大的热情,但基层一些干部仍然囿于旧体制的习惯和对发展商品经济的疑虑,工商税务设置重重关口,市、区两级工商部门又相互扯皮。小商品摊位满足不了摊主的需要。</h3> <h3>义乌的谢高华就抓住了这个发展机遇,在一批温州老板的支持下,在义乌兴建了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经过几次的扩张,义乌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已经面向全世界,听说一个摊位的年租金在200万元上下。</h3> <h3>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义乌小商品国际市场产品已经遍布全世界,据说现在<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拥有43个行业、1900个大类、170万种商品,几乎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雨具、电子电器、玩具、化妆品、文体、袜业、副食品、钟表、线带、针棉、纺织品、领带、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物美价廉,应有尽有的特色鲜明,在国际上具有极强的竞争力。</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物流发达,是浙江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市场拥有200余条联托运线路,直达国内200个大中城市;六条铁路行包专列;建有浙中地区唯一的民用机场;紧邻宁波、上海港,海运发达,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化的交通运输网络,日货物吞吐量达5000余吨,同时,开办海关办事处,开通“一关三检”,配套建设了国际物流中心、商城物流中心两个现代物流基地,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先进,功能完善、高效。而温州各地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已经一再萎缩并逐步退出市场。</h3> <h3>当年温州由于地处对台的前线,国家没有投资,交通又不发达,温州人民处于贫困状态,不得不做一些小生意维持生计,都说温州人在搞资本主义。</h3> <h3>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做惯了小生意的温州人一下子成了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名闻遐迩,全国都来学温州。温州人受宠若惊,想不到以前被当成投机倒把的小生意,竟然成了人家追捧的模式。</h3> <h3>由于温州交通不发达,不能成为小商品的集散地,因此只能走出去,在全国各地和全世界建市场。现在有关专家不再关注温州经济,因为民营经济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花。现在关注的是温州人经济,即走出去的温州人,是如何在全国各地和全世界发展的。</h3> <h3>诚然温州经济当年是借由计划经济“向后转”赢得先机的,现在已经没有再次机会了,因为温州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边缘和海峡经济区的边缘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条件很不利,高科技产业很难在温州落户。</h3> <h3>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义乌小商品出口优势可能也要受到重大影响,但义乌却有再次转身的机会。义乌市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500多亿,大大超过金华市各区经济的总和。义乌人富的流油。有机场有海关,有进口商品保税区,这些都为义乌经济的再次华丽转身准备了条件。</h3> <h3>当我们走出义乌动车站时就能看到宣传标语,“卖世界、买世界”,也就是说义乌不但是中国小商品卖给世界的集散地,更是世界商品在中国的集散地。最近中央已经决定,义乌要成为中国进口商品交易先行区。义乌这个原先的中国小商品出口平台,将要转变为进口商品平台。</h3> <h3>义乌原先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由此可以转变为生产进口替代产品的企业。义乌人的第二春来了,而温州呢?温州经济如何转型?走出去的温州人在国外建的这么多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同样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而丧失竞争力,从国外回归的温州华侨已越来越多,温州人在国外开的餐馆生意也越来越清淡,温州经济与温州人经济该如何转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