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染南泥湾(旅行随笔)

马洪杰

<p>文字、摄影:马洪杰(原创)</p> <p>  驾车行驶在“沿黄公路”上,一路向北。沿黄公路是陕西近年才修建开通的旅游观光公路,在黄河西岸呈南北走向,从陕西的华山脚下沿着黄河岸边一直到陕北榆林的府谷县,全程八百多公里。</p> <p>  这是一条景观大道,串连起了黄河岸边如潼关古城、司马迁故里、韩城古城、党家村、壶口瀑布、乾坤湾、吴堡古城等众多的地理和人文大观,自然与历史文化十分的丰厚。行走在这里,能强烈的感受到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生生不息、坚韧顽强的传承和发展。</p> <p>壶口瀑布</p> <p>沿黄观光路</p> <p>乾坤湾</p> <p>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这一段南北走向的黄河也是陕晋两省的界河,西陕东晋,黄河就在陕西的黄土高原和山西的吕梁山脉的夹峙中穿行而过。黄河,日日夜夜奔流不息,浩浩荡荡,激流汹涌,一往无前;岸边山峰耸立,峭壁悬崖,苍茫雄壮,气势恢宏。驾车行驶在沿黄公路上,欣赏着黄河及两岸的美景,音响里播放着黄河大合唱,耳听目看,被感染的心潮澎湃,豪情绽放。</p> <p>  在黄河东岸山西的一边,再一次游览了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壶口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被两岸峭立的石壁挤压后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了”千里黄河一壶收"豪迈壮观的景象。黄涛白浪,倾泻而下,声势浩大,似从天而降,奔腾呼啸,水雾升腾,蔚为壮观,让人震撼。</p> <p>  欣赏游览完壶口瀑布之后又跨过黄河大桥返回到陕西一边,沿着“延壶路”往西北方向前行,准备到延安住宿游览。</p><p> 此时的陕北黄土高原,已到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层林尽染;山峦逶迤、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尽显雄浑大气之美,让人感叹;坡岭上的玉米已采收完毕,只留下大片大片的秸秆在迎风斗霜;红彤彤、金灿灿、沉甸甸的苹果、红枣、柿子等果实挂满了枝头,采收下来的大苹果一堆堆一筐筐的在等待外运,果农们欣喜的表情漾在了脸上。</p> <p>  延壶路虽然是在岭上川涧中蜿蜒崎岖的向前延伸,但平坦好走,柏油路面铺装一新,路两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让人目不暇接,现在已变成了一条游览观光大道,完全没有了十几年前第一次行走时的尘土飞扬和偏僻荒凉的感觉。</p> <p>  在离延安还有三十余公里时经过的地方,就是著名的南泥湾,这也是第二次经过这个地方,现在的变化更是让人惊奇惊叹,十多公里长的黄土沟已俨然变成了一处旅游观光的胜地。但时至傍晚,就决定第二天专程来游。</p> <p> “花篮的花儿香</p><p> 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p><p> 来到了南泥湾</p><p> 南泥湾好地方好地呀方</p><p> 好地方来好风光</p><p> 好地方来好风光</p><p> 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p><p> 当年的南泥湾</p><p> 到处呀是荒山没呀人烟</p><p> 如今的南泥湾</p><p> 与往年不一般不一呀般</p><p> 再不是旧模样</p><p> 是陕北的好江南</p><p> 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p><p> 从小就喜欢听、喜欢唱郭兰英演唱的这首《南泥湾》歌曲,十分向往能够身临其境。随着这首歌曲的广泛传唱,南泥湾也是声名远播。但是十几年前经过此地时,还是荒凉一片,并没有留下当年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时的多少印记。</p> <p>  这一次看到它的变化,就想急切的去了解。所以第二天一早就驱车赶往南泥湾。</p><p> 南泥湾,现在是延安地区的旅游名胜景点之一,是红色革命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位于延安市东南三十多公里处,有延壶旅游公路和高速路直达,交通十分方便。</p> <p>  查证资料知道,清朝初期以前这里曾经是人烟稠密,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生产和经济都十分繁荣,是一片富庶之地。但到了清朝中期,清统治者挑起了回汉民族纠纷,互相残杀,动乱不断,使这里变成了野草丛生、荆棘遍野、人迹罕至、野兽出没、荒凉穷困的不毛之地。</p> <p>  当年,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在这里建立起了红色的抗日根据地,并成为了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但由于国民党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而当时的陕北边区又是地广人稀,土地贫瘠,担负不起数万八路军部队及其人员的生存,根据地陷入了饥寒交迫、缺吃少穿的困难境地。正如领袖毛泽东说的那样“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p> <p>  面对十分艰难的生存状况,毛泽东在延安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来生产自救,并率先垂范,亲自开荒种地。朱德背着箩筐拾粪积肥、周恩来成纺线能手,成了那时最鼓舞人心、争相学习的生产楷模。</p> <p>  而垦荒南泥湾,就是当时的一个悲壮而又令人产生革命浪漫主义情怀,从而让人振奋的故事。1941年,为克服解放区面临的困难,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王震率领八路军三五九旅在"一把镢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口号下,开赴南泥湾,披荆斩棘,风餐露宿,开荒种地,战胜重重困难,用自己的双手和辛劳的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p> <p>  而那首著名的《南泥湾》歌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并传唱至今。这首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得家喻户晓,都知道了陕北还有个让人向往的好江南——南泥湾。</p><p> 八路军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是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个缩影,体现了革命军人敢于战胜困难、意志坚韧顽强的革命精神。南泥湾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也是我国农垦事业的发源地。南泥湾精神也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去夺取胜利。</p> <p>  走进南泥湾,当年的“好地方好风光,陕北的好江南,鲜花开满山” 的景象又呈现在了眼前,真的是“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 了。</p> <p>  长达十几公里的黄土沟里,湿地莹莹,水草丰茂,鲜花遍地。时至深秋,两边的黄土高坡上,植被茂密,秋色浓郁,秋光灿烂,五彩缤纷。谷中平原上良田阡陌,大片大片的稻谷长势良好,金黄灿灿的十分耀眼,真是“喜看稻菽千重浪”;红彤彤的高梁矮壮穗大,颗粒饱满,丰收在即。</p> <p>  众多的游人穿梭往来,在领略感受南泥湾精神的同时,也在尽情的享受着这蓝天白云下的秋日美景,纷纷的拍照留影。南泥湾当地的村民们,早已告别了昔日的土窑洞,住进了新楼房,生活的平安祥和。 </p> <p>  现在的南泥湾不仅是白云朵朵、稻花飘香,演绎出了鲜花开满山的美丽景色,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而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南泥湾湿地公园也成为了黄土高原上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绿水青山更成为了南泥湾发展最亮丽的底色。</p> <p>  游览中我突然想起了“人定胜天” 这个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不可能改变四季的轮回,不可能让山海异换,不可能控制地震海啸的发生……,但可以用我们的双手和辛勤的努力,去战胜困难,去改变我们的生存状况和生活的环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就像一个人,改变不了血统和族裔,但可以通过自己的拼搏,去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p><p> 这其实就是辩证法,就是一个坚强的信念,而不是像有些人那样对这个词,去刻意的抠字眼,去断章取义。</p><p> 而“南泥湾精神” 不就是这一理念最好的诠释吗?这是南泥湾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思想启迪。</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