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11月5日下午第七节课后,东方中学全体语文教师在我校小会议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语文教研组会议。此次会议由语文教研组组长符运琼老师主持。</p><p> 此次会议共有三项内容,旨在交流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特点、明晰高考语文试卷变化以及安排语文教学工作与活动,助力语文各项教学工作的稳步有序进行。</p> 聚焦新教材 <p> 高二年级语文备课组长常红老师,将为期2天的“2020年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跟进培训”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总结,从“选择性必修教材解读”、“大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整本书阅读”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培训汇报。</p> <p>(一)选择性必修教材解读</p><p> 1. 关注学习任务群。</p><p> 2. 从必修教材的“单元学习任务”到选择性必修教材的“单元研习任务”,将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进行对比,明确选修课程重在拓展、深化,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探究性的“研习”。</p><p> 3. 聚焦选择性必修下册的内容,就如何寻找“研习点”进行具体展示。如: 探究《陈情表》和《项脊轩志》二者情感表达有何不同之处? 《兰亭集序》与《归去来兮辞》皆有人生有尽之感,其思考方式与所得感悟有何不同之处?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研究性、思辨性的研习。</p><p> 4. 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强调“群文”的选择范围,科学进行群文组合,确保群文阅读的容量与宽度。</p><p> </p> <p> (二)大单元教学设计</p><p> 常红老师以获得省级一等奖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为参考范例,与大家分享了教授学者关于“语文统编教材的课堂建构与实施”的建议。</p><p> 明确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参照课后学习提示,变“三维目标”为“核心素养”,注重落实学习任务群,将“教师教什么”的视角转变为“学生应学什么”,为大家提供正确的单元教学设计撰写思路及教学方法。</p><p>(三)整本书阅读</p><p> 既要注重方法,灵活采取“教师介绍、评价作品,给出阅读的指导性意见——学生阅读” 与 “教师设置阅读任务——学生阅读、自主探究——师生反馈”两种方式 ;</p><p> 也要强调“研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如引导学生从环境描写、心理刻画等具体方面对中外小说进行分析比较。</p> <p> 常红老师在进行培训汇报后,亦进行了个人总结。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要细读、研读课程标准,明确任务群要求; 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学习目标,落实核心素养; 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相信学生”,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走在学生的前列,以研究者的身份指导学生学习。</p><p> 新教材培训汇报交流结束后,大家对“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施展开热烈的讨论。</p> 对接新高考 <p> 高三年级周鲜鲜老师从“2020年海南高考语文试卷整体分析及复习重点”、“作文解读”等方面,对“2020年高考试卷分析会”作汇报交流,为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做好复习指导。</p> <p>(一)2020年海南语文高考试卷整体分析</p><p> 高考语文试卷总体而言,对学生的能力考查明显提高。主观题的题量上较去年增加了两道,内容上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情境的考查。</p><p> 周鲜鲜老师与大家交流了西南大学临高实验高中李晓燕老师的备考建议:</p><p> 1. 高考小说中主观题的答题变化显示,高考阅卷中防套术语化在加强。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主张去模式化,加强学生的表达能力。</p><p> 2. 古诗文复习,需回归教材,立足教材的优秀经典篇目,落实课内重点文言字词及文化常识; 诗歌鉴赏可侧重宋诗。</p><p> 3. 避免“重练习,轻讲解 ; 重教辅,轻教材”的误区,重视对“情境”的理解与分析。</p><p> 4. 作文复习需关注应用类作文,注重实用性。</p> <p>(二)作文评析</p><p> 周鲜鲜老师为大家分析了作文的普遍问题及写作建议。2020年的高考作文全省平均分为35.1分。写作内容上,学生对写作中的地点——“哪里”的把握仅停留在地理风物介绍的层面,而欠缺对“乡情”“乡土文化”的延伸,学生普遍存在“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p><p> 对此,作文写作中需倡导真情回归,以情动人 ; 并在“大我”中思考“小我”,在“小我”中热爱“大我”,厚植家国情怀。</p> 开展新教研 <p> 会议最后一项,由符运琼组长传达学校有关部门对教学上的工作要求,以及布置后续语文教研组要开展的工作。</p> <p> 本次语文教研组工作会议,使教师们对新教材的使用及高考备考工作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所有的蓄势,都是为了自身强大做的准备。让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能成为一位行者,不断奋进,蓄势待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