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了贯彻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教学交流,提高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快速成长,更扎实有效地开展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我园于十一月份上旬开展了年级组“主题教研课”活动。</p> 大班语言活动 <p>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大班年级组深入探究,开展了一轮语言领域主题教研活动。</p> 《大熊的拥抱节》 胡燕老师 <p> 活动中胡老师将认知目标定位于欣赏、理解故事上,将情感目标定位于感受角色情感变化、体验助人为乐的良好品质上。在温馨动人的故事情景中,孩子们懂得了朋友之间要相互宽容,理解了拥抱的含义,发展了其社会性情感。</p> 《有趣的文字》 徐娇老师 <p> 整个活动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喜好的活动环节。活动过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每名幼儿都乐意参与到活动中来。在生活情境和游戏活动中,徐娇老师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对“文字”产生了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活动效果。</p> 《小松鼠的大尾巴》何开镰老师 <p> 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对故事的理解,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在说一说,演一演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帮助别人和被人帮助的快乐。活动后,何老师意识到,在语言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善于激发孩子想表达的欲望,为幼儿创造宽松的语言环境。</p> 《好天气坏天气》 刘佳丽老师 <p> </p> <p> 《好天气坏天气》讲述了老奶奶和她两个儿子的故事。大儿子是卖果脯的,因为要晒果脯,所以喜欢晴天;小儿子是卖雨伞的,所以他喜欢雨天。原本无论晴天或是雨天都不开心的老奶奶,因为老爷爷的提醒,学会了换位思考,每天都变得开心起来,简单的故事蕴含着大大的道理。刘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让幼儿对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的思考方式产生了兴趣。</p> 《喜欢钟表的国王》罗会秀老师 <p> 罗老师设计的是一堂语言综合活动,活动环节构思巧妙,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想说、敢说的语言环境,还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帮助幼儿真正理解了时间与生活之间息息相关的含义。活动中,孩子们学得开心,玩得也开心。活动后,罗老师认识到,在每一堂活动中,教师要明确活动中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目标。</p> 中班礼仪活动 <p> 本学期,我园继续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深入开展幼儿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探索活动,力求通过幼儿园、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在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工作上取得突破。根据学期礼仪教学计划,中班年级组开展了此次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教研活动。</p> 《光盘行动》 葛苁蓉老师 <p> 活动中,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光盘行动”的含义,葛老师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资料,既直观又贴近幼儿实际生活。但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环节设计有些单一,导致教师在活动中说的过多,而小朋友们参与的少。</p> 《打喷嚏》 皮青荷老师 <p> 为了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喷嚏会传播细菌,传染疾病,并学习打喷嚏时的一些文明礼仪行为,皮老师设计了此次活动《打喷嚏》。活动环节清晰、流畅,教师的语言简洁,亲和力十足。此外,皮老师不仅制作了大量精美的教具,还设计了趣味小游戏“细菌大作战”,较好的激发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活动后,皮老师深刻的明白了教师巧妙的引导在一堂活动中多么重要,只有潜心钻研,才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p> 《借物还物》 吴秀良老师 <p> 吴老师教态亲切自然,富有感染力。在活动中,我们能看到吴老师和孩子的互动特别温暖、有爱。从环节设计上来看,活动趣味性强,幼儿积极参与,各个环节过渡自然。丰富的教学方法,不仅帮助幼儿理解了“借物还物”的礼仪行为,还巧妙的运用游戏,引导幼儿运用礼仪行为向客人老师“借包还包”,“走秀”环节更是成为了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p> 《文明小乘客》 付华锋老师 <p> 整个活动主要是为了帮助幼儿了解、运用乘车礼仪,增强文明乘车意识。付老师运用PPT帮助幼儿直观的了解文明乘车行为,引导幼儿明辨各种乘车行为的对错。情景游戏充分激发了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但活动中幼儿的参与主动性还不够强,游戏环节不够完整。</p> <p> </p> 《有礼貌的小客人》胡迪老师 <p> 《有礼貌的小客人》活动选材贴合幼儿实际生活,教师运用讲解法、情景法、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幼儿学习做客的基本礼仪。活动中胡老师语言简洁、温和,教态亲切自然。通过此次活动,胡老师认识到,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幼儿,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p> 小班安全活动 <p> 儿童是家庭和社会未来的希望,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小班年级组以“安全教育”为主题,开展了教研活动。</p> 《我会过马路》伍少玲老师 <p> 《我会过马路》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道理。活动过程较为流畅,幼儿的参与度高,特别是游戏环节“过斑马线”,激发了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活动后,伍老师认识到,适当的放手,给孩子发挥的空间,才可能让其能力得到更大的提升。</p> <p> </p> 《哎哟,好疼!》 吴红霞老师 <p> 活动中,吴老师运用律动和小游戏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活动内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容易理解。活动后吴老师反思到,教师在活动中应注重提问的有效性,而丰富的教学材料和环节设计也是一堂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p> 整体评课 <p> 此次活动,为教师提供了相互交流、探究的教学平台。无论是讲课的教师,还是听课的教师,他们都纷纷表示自己受益匪浅。在各抒己见的“碰撞”中,大家相互汲取了宝贵经验,有效的解决了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此次教研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提高我园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把握教材的能力,不断促进保教质量,促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