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8年前,如果有人问我选择做一名基层扶贫干部的初衷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为了生活。作为一个曾经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在面对饥饿、寒冷时,我多么希望有人帮一把、扶一下。现在,如果还有人再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会拍着胸膛说:为了使命、担当、理想、信念。</p><p> 2013年,大学毕业后,我选择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如愿拿到自己的“金饭碗”。</p><p> 上班将近一个月,始终搞不清楚自己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啥,以至浑浑噩噩,找不到方向。期间,有多位领导找我交心谈心,都说农村有广阔的天地,基层是干部历练的舞台,希望我用心用情工作,通过他们的循循善教和指引,开始不断地自我审视和反思,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p><p> 2014年,组织发现了沉下心来工作的我,给了我一个磨练自己的机会,选派我到大方县黄泥乡石丫村担任驻村工作组组长。</p><p><br></p><p><br></p><p><br></p> <p> 石丫村是一类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山高坡陡,没有水泥路,98%的农户居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脱贫难度相当大。对此,我曾一度怀疑自己是否能完成组织赋予我的工作任务,能否真正做到带领一方贫困群众脱贫,可一想到村支两委干部都还有激情,群众还在期盼,依然还相信党和政府能够带领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我又有何颜面退宿,就算刀山火海,也一定要加入决战脱贫攻坚的战场中去,那怕粉身碎骨,也要帮助贫困户战胜贫困。</p> <p> 说干就干,到村工作不到3天,我就积极配合村支两委向上申报戛木花山至石丫村办公室通村水泥路建设项目。在道路施工期间,“两委一队”所有成员,除完成本职工作外,按照各自分工,天一亮就上路监督施工,天黑就到农户家中,向他们宣讲政策。每天休息的时间很少,但心里始终很高兴,累并快乐着,因为这是石丫村的第一条通村水泥路,也是干群联心路。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仅用了年的时间,一条长米、宽米的水泥路就已经建成,当地老百姓都很激动,看见他们高兴的样子,我开始坚定了自己的信念。</p> <p> 在做好石丫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不忘深入群众家中做好相关扶贫工作。一是按照“一宣六帮”的要求把党的政策宣传到石丫村的每家每户,解民意知情,二是结合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因地因时制定脱贫计划和措施,三是对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补齐短板。在石丫村驻村的三年时间里,我走遍了石丫村的所有农户,因工作需要,有的家甚至一个月就走访无数次,至今还记得,因为我和时任石丫村党支部书记周朝瀚多次到贫困户梁先学家中走访,以至他家以前养的狗看见我们都不会叫了,可能是“麻木了”。</p> <p> 2017年,因为工作需要,我回到黄泥乡政府工作,之后一直到2020年8月又兼任黄泥乡槽门村脱贫攻坚突击队队员,除帮扶自己的贫困户外,还包了槽门村竹元组,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小组长”。为了让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我始终自愿坚持“714”工作制,即是一周工作7天,一天工作14小时,白天就在村里做脱贫攻坚的相关工作,晚上回乡里加班做自己负责的业务工作。2018年11月11日,是我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是我儿子的出生日,我没有出现在妻子和孩子身边,原因是我在村里参加脱贫攻坚补短板工作,自知脱贫攻坚战役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任务越重,一刻也不能放松。时常在想,和那些为了脱贫工作而背井离乡、牺牲生命的党员、干部们相比,我是那么的微不足道。2020年8月至今,为做好民政兜底贫困户脱贫的最后一道防线,组织让我全身心投入到黄泥乡民政兜底保障工作中去,深知责任重大,一刻也没有掉以轻心,目的就是要用自己的辛苦指数去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p> <p> 百年梦想即将得以实现,自知才疏学浅,也没有生动感人的扶贫故事,但我很荣幸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让我有机会在脱贫攻坚的战役中逐步成长起来,学会了敢于担当,坚定了理想。</p><p> 以己为例,为万千扶贫人执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