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出精彩课堂,“研”出优秀教师(六)

天米

<p>  做为一个数学老师,我们究竟该教会学生什么?作为一节数学课,我们所期许的状态该是什么样的?11月5日上午第三节,带着这份思考,我们敬爱的姚校长和低数组全体同仁走进了三(5)班杨海玲老师的数学课堂……</p> <p>杨老师的课堂永远是学生最闪亮……</p> <p>  课前眼保健操同学们做的一丝不苟, 静息的恣态是如此的整齐化一 , 起立的双腿站的真是笔直 , 那一声“老师好"响彻云宵……</p> <p>  随处一睨,映入眼帘的端端正正的坐姿即是道道最美风景线,专注的眼神中时刻闪烁着智慧的光芒……</p> <p>会倾听,所以听得懂,因为听得懂,所以做的稳……</p> <p>眼到,口到,心到,我能做到……</p> <p>数学就在身边,我要去寻找,这份感觉如此美妙……</p> <p>  评课环节在授课人杨海玲老师的自述中拉开帷幕: 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三上第六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一课时内容《平移与旋转》,是既一上认识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位置及二下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后对学生的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又一发展性学习的概念课。杨海玲老师重点反思了本节新授课在生成过程出现的困惑及教育补救措施。</p> <p>  主评王金英老师以同事大姐的角度首肯杨老师是个善于积累和不断挑战自我的老师。这节课隶属《空间与图形》知识体系,对老师课堂教学中语言要求特别高,以期师生对话要求用更准确,更具体的数学语言描述生活中的这些数学现象。借姚校一词“深耕细挖“,无疑杨老师在备课上下足了功夫,找准了学生的认知兴趣点,一些动态的演示环节很好的累积了学生的感知,沉淀了学生的认知,拓展了学生的已知,深化理解了学生的新知,发展了学生的心智。当然王老师也委婉的提出低段数学教学中“慢教学“的艺术,不可忽视学生的感知过程。</p> <p>  备课组长姜秀英老师则对杨老师课堂常规习惯的重视和落实大嘉欣赏:在学生动笔书写作业单时老师一句“认真从写名字开始"等等。真是老师关注什么,学生就重视什么,学生重视什么,师生就会共同收获什么……就如何突破旋转这一认知冲突,提高学生的内化理解力,大家各抒己见,献计献策,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思维在碰撞,智慧在生成。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课前老师非常有必要做个教具,让学生先找找"旋转中心",亲自操作感知一下,体验到旋转不一定做圆周运动,也存在有弧度小点的现象存在,必如说钟摆摆动的幅度就比较小;也可让学生多列举生活中身边的实例,如翻动书页或一手摁住数学书一角另一只手转动数学书抑或开、关我们教室里的门等等;也可与平移做对比,适当用练习的方式巩固和辩证一下……</p> <p>  吕兴主任则认为,作为私立学校的老师我们是既当爹又当妈,既要有妈妈的耐心还要有爸爸的格局,从杨老师授课真情流露出的言语中深深的体会到老师的那份责任心和耐心实属大爱:亲切的点名如同呼唤自家孩儿,精准的激励性评价性语言让每个孩子都自信满满,一节课几乎把所有的学生表扬了个遍,每个学生有着实实在在的自我存在感,学生敢说、会说、能说到点上包括姚柯孜、杜婉瑜、毛弘毅、孙颢轩等等也包括韩佳旺、程思源、赵令左、赵明珠等等可见平日里杨老师苦心经营的民主、和谐、彼此相互欣赏的学习氛围多么可贵……当然因表格问题耽误了点时间所以建议教学中让学生找生活中或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演示平移和旋转环节可适当提前。</p> <p>  姚校长用专家的角度和学部校长的视角诉说道:每一位热爱教育、潜心教学的老师都值得肯定和欣赏!也对数学老师赋予更多的期许和使命感:数学老师的期许和使命在于教会学生思考,数学学科的魅力在于成就学生的思考,让思考更有张力,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教育不是一副猛药,一贴见效。而是应像水一样,无声地浸润着孩子的心灵。教育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不是哪一件事就能让孩子顿悟,而是每天的每件事的累积!数学老师的使命感促使我们不能只做那个只管“传道”、“授业”、“解惑”的“平面教师”,而是应做一个充满情和爱,不仅给予他们智慧还能给予他们力量的“立体教师。”</p><p> 即便岁月见证了脸上的胶原蛋白一点点褪去,亦不忘初心,做生命教育我们一直在路上……</p><p>&nbsp;</p>

老师

学生

数学

数学老师

旋转

平移

课堂

杨海玲

期许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