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70周年:记炮11师与董存瑞所在部队

P43T占山不为王

<p>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b></p> <p>  炮兵11师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第四十八军的143师,而143师则是英雄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是一支英勇善战,作风顽强,以打大仗和恶仗闻名的英雄部队,建国初期的电影《董存瑞》、《翠岗红旗》、《战火中青春》三部战斗故事片中的英雄人物原型就是出自这个143师,在1950年9月军委召开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上,143师董存瑞同连战友郅顺义,全军唯一的女战斗英雄,被誉为新时代花木兰的郭俊卿,独胆英雄杨世南三人光荣出席,并荣获全国战斗英雄称号。在隆化中学战斗中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也被追认为全国战斗英雄。作为143师在一个师里涌现出四名全国战斗英雄,应该说全军少有,这是143师的光荣。</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是在原炮兵十一师部队军营大院里的董存瑞纪念馆。</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是现在的翠岗红旗连营房,原炮兵十一师43团二营营房。</b></p> <p>  抗美援朝前的1950年11月,四十八军143师从广东曲江北上到辽宁省阜新改装为火箭炮兵,12月143师师部改编为炮兵第2训练基地,装备苏制M-13火箭炮(喀秋沙),原143师所辖的427、428、429三个步兵团扩编为5个炮兵团,分别为火箭炮201团、202团、203团、207团、208团。1951年3月10日,炮兵第2训练基地改称炮兵21师。其中,203团六连为董存瑞生前所在连队。入朝前全师进行二十八天的改装训练,训练结束后又开展了近半月的“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打响第一炮,为祖国人民增光”、“向董存瑞等英雄学习”等为内容的动员教育。203团董存瑞生前所在的六连还写了请战书,向毛主席、朱总司令表达官兵们英勇杀敌,争取立功的决心。</p> <p>  抗美援朝期间,军委共组建火箭炮21、22两个师,火箭炮22师留在国内。1951年4月初,火箭炮21师师长吴荣正、副参谋长王亚夫,奉军委命令带领201团、202团和203团第一批入朝,副政委吕琳、参谋长刘义荣等随后入朝。1951年9月1日,203团奉命支援二十七军79师235团在后洞里的战斗,打响了火箭炮兵抗美援朝第一炮,弹群覆盖美第7师两个营,毙伤敌700余人,首战告捷,随后203团又配属六十七军作战,团、营两次齐放射击,歼敌500余人,打出了火箭炮兵部队的威风,震慑了敌人。</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炮兵部队入朝作战。</b></p> <p>  1951年10月,火箭炮兵202团奉命配属志愿军四十七军作战,这个团是143师赣南剿匪时攻打翠微峰主攻团,电影翠岗红旗连的中的原型。而202团的一连就是原翠岗红旗连,该连第三任连长杨月有(1948.12—1953.01)后为炮11师43团第九任团长,该连第一任指导员王亚夫(1945.05—1945.09)后为炮10师第三任政委。</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翠岗红旗连第三任连长杨月有(1948.12—1953.01),后为炮11师43团第九任团长。</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翠岗红旗连第一任指导员王亚夫(1945.05—1945.09)后为炮10师第三任政委。</b></p> <p>  当时,四十七军正面之敌是美军王牌之一的骑兵第一师,实际是一支机械化部队,这支美军利用秋季攻势攻占我军添木洞等部分阵地后,凭借坚固工事抗击我军反击,我军攻击前炮火准备时,敌军躲在工事里,我军步兵发起冲击时,敌军则又钻出工事来抗击。炮兵202团打仗机动灵活战法多变,团长张福隆,政委王建书,参谋长孟恩杰根据火箭炮弹群密集,覆盖目标面积大,发射速度快等优势,与步兵商讨提出诱敌出巢之后齐放的战法。</p><p><br></p><p> 当晚发起反击战,炮202团于青木洞等地占领发射阵地守株待兔,步兵和兄弟炮兵按步炮协同计划,对添木洞美骑兵一师先行火炮准备,顿时我军山炮、野炮、榴弹炮和机枪对敌人阵地进行短促猛烈射击,然后突然停止,冲锋号响起,我军步兵佯攻,诱敌出巢,当躲在工事里美军钻出工事抗击时,我炮兵202团全部火箭炮突然齐射,将敌人杀伤于工事之外,歼敌800余人,随后步兵发起冲锋,迅速夺回添木洞阵地。</p><p><br></p><p> 这次战斗创造了火箭炮部队与步兵协同,歼灭凭坚固守敌一个绝妙战例。1951年11月,火箭炮201团配属西线六十四军,在晚笛洞、板桥洞一带占领阵地向进占我军马良山、高旺山阵地之敌英军28旅连续反击,先后5次齐放,歼敌700余人。</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入朝作战的火箭炮。</b></p> <p>  1952年10月14日,美第7师,***伪2师向我驻守在五圣山前沿597,9高地和537,7高地十五军45师135团防御阵地猛烈进攻,上甘岭战役开始。到11月25日,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战场主要集中在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附近进行,敌我双方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由战斗发展为战役,联合国军先后投入三个步兵师的八个团,又两个独立营和空降兵一个团,火炮324门,坦克181辆,飞机100架,总兵力6万余人。</p><p><br></p><p> 火箭炮在上甘岭战役总攻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了打赢上甘岭战役,保障战役胜利,志愿军司令部调火箭炮209团编入炮七师指挥的炮兵群,我方地面炮兵达到了山炮、野炮、榴弹炮114门,喀秋莎火箭炮24门支援步兵战斗。重点打击敌人集结步兵和向我步兵阵地反扑之敌。</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火箭炮射击。</b></p> <p>  上甘岭战役中后期,志愿军炮兵,特别是火箭炮发挥了重要作用,据战后统计,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炮兵对敌炮战16次,配合步兵反击43次,配合步兵袭击6次,对空作战792次,共计896次,战果歼敌12800人,占整个战役歼敌总数一半以上,此外,击落击伤敌机74架,击毁击伤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抗美援朝战争中因炮兵部队强有力支援,极大的鼓舞了坑道部队的战斗热情。</p><p><br></p><p> 从10月21日到29日十五军共组织班组兵力出击158次,歼敌2000余人,恢复阵地7处,而每当敌人围攻上来,企图报复时,坚守坑道的志愿军通过无线密语向炮兵指示目标后不到两分钟,一群接一群的炮弹,就会从五圣山后呼叫而至,炸得敌人前仰后翻。</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火箭炮射击。</b></p> <p>  1952年10月19日,上甘岭上火箭炮群突然齐放,随后山炮、野炮、榴弹炮同时对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实施了7分钟火力急袭,在强大的炮火配合下,早已于18日夜运动至待机位置的志愿军四个连加上坑道里的两个连,兵分两路,同时向占领597,9高地和537,7北山表面阵地之敌实施反击,激战到半夜,45师全部恢复了597,9高地表面阵地。美军和***军死伤1500人,自愿军伤亡仅为70人。10月30日,这一天志愿军134团、135团和86团各一个连在百门大炮支援下,经过6个小时激烈的肉搏战将597,9主峰夺回,守备在这个山上的***2师6个连大部被歼。</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示意图。</b></p> <p>  1953年2月2日,火箭炮207团由阜新地区车运安东,后入朝接替炮兵209团防务,配属东线二十三军、二十四军、六十军、六十七军,全团配合步兵歼敌75282人,缴获坦克8辆,汽车110台,火炮176门,该团亡57人,伤70人,4连报废火炮1门,汽车2台。</p><p><br></p><p> 1953年2月4日,火箭炮208团奉命由阜新乘车,出国入朝参战,于2月11日先后到达黄海道新溪郡中山里。部队经短期训练和接防,于3月3日投入反敌两栖登陆战备筑城。至5月1日,完成了反敌两栖登陆作战准备。为配合板门店谈判和金城战役,部队于5月17日投入夏季反击战,先后配合一军1师和四十六军133师作战,胜利完成战斗任务,取得良好战果。</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上甘岭战役场景。</b></p> <p>  抗美援朝战役中经过几次大反击,志愿军大规模炮战发挥了巨大作用,43天的上甘岭战役,火箭炮209团先后参加10次战斗,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获得了“百发齐放,震破敌胆,战士最爱你,敌人最怕你。”一面锦旗。上甘岭战役历时43天,以我军胜利告终。我军发射炮弹40余万发,敌人伤亡25000余人,我方伤亡11000余人。</p><p><br></p><p> 1952年12月,火箭炮21师召开战术研究会,提出了;稳扎、狠打、跟随步兵作战积极进攻的战术思想,并号召全师部队构筑工事和伪装,创造火箭炮昼夜射击的有利条件,为全师参加1953年夏季反击战役做好了思想上,战术上准备。1953年5月军委和志愿军司令部为了配合停战谈判,求得停战以后我军能控制有力阵地,决定对敌人发起夏季反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全师各团认真贯彻师党委提出的积极进攻的战术思想,以强大火力配合六个军向敌人连续开展反击作战,先后进行69次齐放射击,支援步兵夺取阵地,协同歼敌90000余人。</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参加抗美援朝中的火箭炮部队。</b></p> <p>  在这次战斗中,火箭炮201团采取前后配置的巧妙战法,二营在距敌人前沿2000米处设阵地,打击敌人纵深炮兵阵地,一营在距敌人前沿5000米处设阵地,射击敌人前沿阵地,支援步兵进攻,在敌人阵地突破以后迅速前移,延伸炮火向敌人纵深目标射击,掩护204师继续突击,歼灭了伪精锐部队白虎团。</p><p><br></p><p> 201团二营在转移途中还抓住战机,以一次齐放射击歼敌前来增援的一个坦克营,击毁坦克23辆。金城反击战我军收复土地178平方公里,拉直了金城以南战线,造成了对中朝极为有利的态势,敌人遭到沉重打击,损失惨重,处境更加不利,不得不向我军作出实施停战的保证,并于7月27日在停战协议上签字。</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这是火箭炮发射场景。</b></p> <p>  炮兵21师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保持了步兵时期英勇顽强,沉着果敢,刻苦耐劳的战斗作风,发扬了董存瑞,郭俊卿,郅顺义,杨世南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历时两年半,先后配合十二个军,在兄弟炮兵部队的支援下,协同步兵进行大小战斗30余次,歼敌十万余人,击毁敌人坦克56辆,汽车230余辆,火炮30余门,有力支援了步兵作战,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2322名人民功臣,其中一等功臣3名,二等功臣66名,占总人数百分之二十四,战斗中全师伤亡348人,出现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参加抗美援朝中的榴弹炮部队。</b></p> <p>  1953年10月,火箭炮21师胜利完成祖国人民赋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凯旋回国。根据国防建设需要,1953年10月火箭炮21师207团、208团转隶属炮兵第22师。1954年5月炮201团调归辽东要塞师建制。1955年2月8日炮203团调归炮兵第10师建制后,奉总参电令,火箭炮21师师部及炮202团由火箭炮兵改装为榴弹炮兵部队,改称炮11师。把炮14师36团、炮5师42团、炮10师43团分别调入炮兵11师。师长为吴荣正、政委为吕琳。下辖炮36团、42团、43团、202团。1956年10月炮兵第10师新编成预备炮23团归属炮兵11师建制。1977年1月炮36团归属炮兵第7师建制。1985年10月,炮兵11师除炮43团重新归属炮10师,师部及其他几个炮团缩编为四十军炮兵旅,2017年整编为炮兵七十九旅。</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原炮兵十一师部队大门。</b></p> <p><b>原炮兵十一师部队大院中的四位英雄塑像。</b></p> <p>  值此,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回顾中国人民志愿军这段载入历史史册的光辉历程,在国人心中,在世人眼里,抗美援朝却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丰碑。而炮兵11师作为其中一支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战争中同其他炮兵部队发挥了举足轻重、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如今,虽然炮兵11师同其他部队的十几个炮兵师一样,编制番号已经不复存在,但这个部队的广大复转老兵还在,81323部队代号依然在广大的老兵心中永存。炮兵11师及英雄董存瑞部队这段难忘的抗美援朝历史及丰功伟绩,在原炮11师广大复转老兵名的心中永存。</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大会会场。</b></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说明:</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1、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炮十一师师史及董存瑞部队炮兵十一师战友回忆录《军魂》里参加抗美援朝老兵的回忆文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