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上海海洋水族馆</p> <p>日本婆</p> <p>牛角箱鲀</p> <p>七彩螳螂虾</p> <p>海苹果:</p><p> 分布在印度洋、大平洋西部的珊瑚礁海域。</p><p> 特性:它可以是长的或球形的,有五排亮黄色的管脚,在身体上侧二排通常不太明显,身体通常为红色,阴影为淡紫色,下侧为白色。嘴里镶有蓝色,喂养的触手是红色的,有分支的尖端,可能是淡紫色、黄色和白色。在退潮时,它缩回其五颜六色的饲养触角,放松时正常形状很短,象大多数其它海参一样呈香肠状,但它受到压力时,它可能会膨胀呈圆球形,使其原始尺寸翻倍,这使它们能移动到新区域,而且移动速度比行走速度快得多。由于其有趣的外形和行为,海苹果经常作为水族馆的标本。</p><p> 就它们与其他物种的相容性,因为海苹果可以利用其防御机制,来对付其它动物骚扰,它毒素释放,会毒害其它水族箱的居民,这是它们在水箱中不常见的原因之一。</p> <p>蓝子鱼</p> <p>狮子鱼:</p><p> 属夜行性肉食性鱼类,白天在水中或礁洞中休息,晚上开始捕虾、蟹等甲壳动物或小鱼为食。</p><p> 狮子鱼身体呈红白相间的斑马纹,鳍条分开向四周延深,长长的锋利背鳍棘能分泌毒液,如果不幸被蛰到,患者会立刻感到剧痛,虽不致人于死地,但应紧急治疗。</p> <p>枫叶龟:</p><p> 枫叶龟分布在中国、越南、老挝。上颌部有一明显的钩状物,在其攀爬时起到协助作用。枫叶龟属杂食动物,在自然界以昆虫?植物叶子、果实为食。成体一般长至10厘米。</p> <p>叉尾斗鱼:分布于东亚地区热带、亚热带水域及长江流域,其好斗的习性和美丽的体色为人所熟知。在自然界中以昆虫、无脊椎动物及幼鱼为食。受到刺激时,体色会变淡或加深。同雌鱼相比雄鱼体色互鲜艳,鳍条更长。同多数斗鱼一样,繁殖期雄鱼有吐泡沫营巢习性。</p><p> </p> <p>鳈鱼又叫花石鲫。在我国各主要水系均有分布,最大体长不到20厘米。多栖息在水体中下层,主要吃食底栖怎无脊椎动物,藻类及植物碎屑等。为了能够啃固定在岩石上的食物,下嘴唇的前端拥有非常发达的角质层。它的体侧有4条垂直的宽黑斑。每当生殖季节到来,雄鱼的头部会出现异常美丽的珠星,用来吸引异性进行交配。</p> <p>中华鲟</p> <p>中华九龙壁(鹦鹉嘴龙),早白垩世。</p> <p>标本。中三叠世,距今2.5亿年。</p> <p>圆形恐龙蛋。晚白垩世,距今1.35亿年。</p> <p>海洋犄角。震旦角石,距今5.1亿年。</p> <p>鸮头贝。晚泥盆世。距今4.09亿年。</p> <p>海精灵舞蹈。(创孔海百合)。</p><p>中三叠世,距今2.5亿年。</p> <p>娃娃鱼</p> <p>南美淡水魟鱼</p> <p>枯叶鱼:南美热带淡水鱼,外形酷似枯叶而得名。成鱼最大可长至10厘米。</p> <p>枯叶鱼</p> <p>血胭脂孔雀龙:是淡水鱼,主要分布于巴西的塔巴若斯河及巴西北部亚玛逊河。在自然界该鱼主要以其他小鱼为食,可长到30厘米,对水质要求高,低硝酸盐及高溶解氧。</p> <p>枯叶龟:是南美一种淡水龟栖息于流速缓慢的河流或静水水域,因体表酷似枯黄的树叶而得名。特殊外形,使其能同周围环境触为一体,通常枯叶龟静止不动,一旦猎物靠近,它迅速伸出头,张开大嘴,将猎物吸入口中。</p><p> 成年枯叶龟体长可达45厘米。</p> <p>黑鬼鱼:黑鬼鱼有形如刀片的体型和乌黑靓丽外表,是一种体长可达50厘米的大型鱼。</p><p> 黑鬼魚眼睛虽己退化,几乎看不见东西,但其身体发出的微弱电流具有雷达功能,能保证黑鬼鱼在水中灵巧的活动自如。</p> <p>电鳗:</p><p> 电鳗是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及奥列诺科河流中的淡水鱼,喜欢栖息在平静的河流底部,身体修长且为圆筒形,全身无鳞,头部扁平,大嘴上下两鳄各有一排圆锥形牙齿,电鳗身长2米,体重达20公斤,成鱼放的电压高达600--800伏特,所释放的电流可用于捕食又可用于防卫。</p><p> 电鳗发电奥秘,在于鱼尾部脊椎两侧各有二对发电器,一条电鳗尾部好比一节电池的正极,头部好比一节电池的负极。其发出的电流可用于捕食、防卫外还有导航作用。每次发电后,需要经过段时间恢复才能再次发电。</p><p><br></p> <p>毛发石:(多板直管头盘虫)。</p><p>早白垩世,距今1.35亿年。</p> <p>鸮头贝。晚泥盆世,距今4.09亿年。</p> <p>海星化石。早三叠世,距今2.5亿年。</p> <p>菊石。(与鹦鹉螺相似)早三叠纪,距今2.5亿年。</p> <p>奇异环足虾。</p><p>晚保罗世---早白垩世。距今2.08亿年。</p> <p>抢拍</p> <p>鱼在头上游。</p> <p>鼠鱼:鼠鱼是一类活泼、机灵的南美鲇鱼,因为嘴巴旁边长着可爱的“胡须”,看似水中游动的小老鼠而得名。鼠鱼的身体表面一般没鳞片,其皮肤所覆盖的骨板就可发挥足够的保护作用。别看鼠鱼们的样子鼠里鼠气,鼠鱼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在亚玛逊的某些完全无力,低容氧的水环境下,常能发现他们的踪迹。</p><p> 要清楚拍到鼠魚的胡须并不容易,鼠鱼活泼,游动速度快,需要合适角度以及抓拍时机配合,才能清楚拍到胡须,我拍了十多张才得一张比较满意的。</p> <p>蓝螯虾</p> <p>查看拍照效果丨</p> <p>蹲守等待最佳时机及角度。</p> <p>非常时期,带口罩游览。</p> <p>锯鳐</p> <p>锯鳐</p> <p>非洲旱地重生</p><p> 非洲肺鱼体型象鳗鱼,长有呈丝状胸鳍和腹鳍,它们能象鳗鱼样游动,也能靠胸鳍和腹鳍在池底爬行。非洲肺鱼多生活在湿地沼泽等水洼中。可以脱离水在干涸的河床下坚硬的泥洞中生存数月,在自然界,非洲肺鱼主要以甲壳类动物,水生昆虫幼虫及软体动物为食。</p> <p>恐龙再现:</p><p> 婆罗洲的雨林里生活着许急块头攀蜥,他们在林间出没,悄元声息,样子象极了侏罗纪时代的恐龙。在婆罗洲的热带雨林,栖息着上百种蜥蜴,如婆罗洲蓝眼鬣蜥、会飞斤蜥蜴、巨蜥、绿水龙等。</p> <p>水晶旗:</p><p> 水晶旗是东南亚一和小型淡水鱼,最大体长也仅有3.2厘米,该鱼全身无鳞片,通体透明。雄鱼相比雌鱼鳍条更长,体色更亮</p> <p>枪吻海龙:它是一种淡水管口鱼类。</p> <p>玻璃猫:玻璃猫名字来源于它的透明身体。玻璃猫体内的黑色素细胞极少,因此身体呈透明状,身上鳞片可以反射周围的光线,更有利于其藏匿于周围环境中。</p> <p>海豹</p> <p>企鹅</p> <p>生长在花园里的鳗鱼:</p><p> 花园鳗属糯鳗科鱼类,多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水域,栖息于有斜坡的沙质海底。花园鳗体型细长,一双大眼睛能帮助它发现水流中的浮游生物,它通常将大部分身体埋在沙中,只露出上半身,随海流晃动,就像花园里的草随风摇摆,因此得名。花园鳗因品种不同,体色、体长也各不相同,最大体长可达1.2米,多数不超过60厘米。</p><p>用尾巴挖洞:</p><p> 花园鳗能够拉紧肌肉,使身体变硬,从而将尖尖尾巴深深插入沙底,由于尾部皮肤有厚厚的物质保护,因而不会受伤。一旦钻到足够深的地方,它就揺着背鳍,将洞中心沙子推出,用皮肤分泌出粘液将洞四周加固防止塌陷。</p><p>负责任的“护花使者”</p><p> 繁殖季节雌鱼、雄鱼会将它们的洞挖得很近,一旦雄鱼选中了雌鱼,会做她的“护花使者”,赶走其他“追求者”,甚至会咬那些大胆的“竞争者”的头。</p><p>风向标式的进食</p><p> 花园鳗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它们一般不会主动出击,而是采取守株待兔的方式觅食,头部正对着水流方向,张开嘴巴,就能吃到水流中丰富饵料。所次常常看到花园鳗们只露岀上半身在动上,慵懒地随着水流一起摇摆,而头部都转向同方向,这样整齐划一的举动,正是为了感应水流方向,最大限度获取食物。</p><p>常见品种</p><p> 花园鳗家族有35种不同品种,常见有斑点花园鳗、横带花园鳗。斑点花园鳗顾客思义身上布满了色斑点,有三处大的黑色斑纹非常明显。横带花园鳗,则名如其鱼,有黄白相间横带状斑纹。这两种花园鳗的体色和斑纹都很有代表性容易识别。</p> <p>两种花园鳗</p> <p>膨腹海马:</p><p> 膨腹海马因为腹部膨大而得名。是海马家族中个体最大的海马,可以长到35厘米。他们生活在澳洲东南部和新西兰多藻类和海草的水域,喜欢吃小虾和其他生活花海草中的小型生物,正如海马家族独特的繁殖方式一样,膨腹海马也是雄海马怀孕生子。</p><p> 膨腹海马吃东西囫囵吞枣,长长的管状嘴巴像吸尘器一样把食物吸进嘴里,喜欢的食物以甲壳类动物为主如小虾等,正如其他海马一样,膨腹海马也善于伪装,通常停于某一处一动不动,守株待兔,当猎物靠近时一口吸入,膨腹海马的眼睛象变色龙一样,能够朝不同方向转动,这可帮助他寻找食物,观察敌情。</p><p> 如何鉴别 膨腹海马性别,雄性海马下腹部有个平滑柔软的育儿袋,用来孵育海马宝宝,而雌性没有育儿袋,而且与雌性相比,雄性的尾巴更长,嘴巴更宽些。</p> <p>海龙:</p><p> 草海龙和叶海龙都栖息在澳大利亚南部海域,由于海龙数目日趋减少,今天,他们己成为澳大利亚法律保护的海洋动物之一。</p><p> 海龙科成员包括:海马、尖嘴魚和海龙等鱼类。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上下颌形成一根“管鼻”嘴巴,它们只能吞食细小的食物,如浮游生物、幼鱼和一种叫糠虾的甲壳动物。海龙与海马最大区别是,海龙的尾巴更为挺直。</p><p> 草海龙与叶海龙个头相差不大,体长通常30厘米,最大能长到40多厘米。</p><p> 海龙的繁殖:春天是海龙的交配季节,交配时雄海龙的尾巴下部形成好多小凹穴,这是用来接受卵粒的卵杯,这雌海龙产下一粒粒橙色的卵,进入卵杯受精。在以后的一个月,海龙用尾巴携带着卵粒开始孵化,直到孵出幼海龙。</p><p><br></p> <p>水母的形态与结构:</p><p> 水母是一种低等无脊椎浮游动物,包括腔肠动物门的水螅水母、钵水母和栉水母。己知水母种类超过200多种。在各个海域各个水层均有分布。有些水母生活在淡水中。它们的岀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水母的寿命一般很短,平均只有几个月。</p><p> 大多数水母外形像一把撑开的透明伞,伞状体直径有大有小,有的直径可达2米。从伞状体边缘长岀的须状条带是水母的触手,有的可达30米。人们通常根据水母伞状体不同形态来命名,如像和尚帽的称僧帽水母和缀满“碎花”的花帽水母。</p><p> 水母体内90%是水(人体内65%是水),其伞状体内有一种胶状物体称为中胶层。水母没有眼睛、心脏、大脑和神经系统等器官,它们是靠动物界里最原始的神经系统--- -神经元和简单的感应器官探测到各种外界刺激,包括其他生物的触碰。水母也无特殊的消化系统、渗透调节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它们通过消化腔的内皮层消化食物,吸收营养。</p><p> 水母是肉食动物,主要以小鱼、鱼卵、浮游动物及其他无脊椎动物为食。它们的主要天敌有:关刀、翻车鱼、白鲳、红海龟、箭蟹和其他海洋生物。有些水母还会发光,这源于它体内的一种发光蛋白质,这样的蛋白质和钙离子结合,就会发出美丽的蓝光。如叶状栉水母和维多利亚多管水母。</p><p><br></p><p>这是太平海荨麻水母 </p><p><br></p> <p>彩色水母</p> <p>鲨鱼嘴造型的海洋馆玻璃观光隨道。</p> <p>大海龟</p> <p>上海邮政博物馆</p> <p>上海邮政博物馆外观</p> <p>上海最早的邮政大楼:</p><p> 上海邮政大楼建造于1922年,1924年正式竣工。是我国建造最早,规模最大的邮政标志性建筑之一。大楼位于天潼路苏州河毗邻,钢骨水泥,四层平顶,正面呈U字型,建筑面积9亩多,建造费用合银元320万元。在使用80年后,根据邮政大楼新的功能定位,加以修缮,使其焕发出生机和活力。</p><p> 这幢大楼现在己做为邮政博物馆,但乃给邮政营业留有一席之地,以方便附近居民。</p> <p>第二十二届万国邮联大会,上海活动特大型纪念戳。</p> <p>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上海活动纪念,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最大的纪念封证书。</p> <p>中国第十五次南极考察沿途到达国日戳与纪念戳欣赏。</p> <p>中华邮政日戳。</p> <p>电动日戳(1980年)。</p> <p>古代通信:邮驿制度始于奴隶时期,盛于封建社会,在历史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它只为官府服务,民间通信十分艰难,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民信局,专门办理商民通信业务。</p> <p>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信使传递命令时所用的信物和过关凭证。</p> <p>阳陵虎符:秦代(公元前221年—前206年),系调动军队的凭证,符一分为二,有相同铭文。右半边存皇帝处,左半边存驻阳陵(现陕西咸阳)的统兵将领处。</p> <p>元代(公元1279年—1368年),“急递铺”和驿站使用的通信凭证,用以传递“军情急速公事”因牌面上铸有海东青鹰的图案而得名。</p> <p>驿传铜牌。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是朝庭驿使传递文书和军情的凭证。铜牌由两个圆形组成,以牙口咬合,一片外侧是回曲花卉纹,另一片上刻四个西夏文字,“敕燃马焚”,意为“火急驰马”。</p> <p>明代:明太祖朱元璋规定“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在京城令问馆,在各地分设水马驿、递运所和急递铺,由兵部管理邮驿。上海地区的邮驿和递铺继续发展,明末仅松江府境内的递铺就达35所。</p> <p>古代如何“朝会夕至”</p><p>上海地区自唐代开始设驿站,南宋相继设云间驿,西湖馆驿(今松江)和风泾驿(今金山),水路邮驿开通。元代疆域广大,国力强盛,建立遍布全国驿站网络,“朝令夕至,声闻毕达”。明代驿站在元代基础上有所发展,驿站、递运所、急递铺分布在各地 的交通枢纽或通衢大道,专司寄递官府公文和接送过往官员。</p> <p>封泥:汉.唐代(公元前206年—公元674年)。古代用胶质粘土封缄于竹木简牍文书或进贡物品的包装上,上有墨书题记和红色印文,以避免被人拆封泄密。最大的一块为唐代封泥。</p> <p>驿使画像砖:画上驿使骑在飞驰的红鬃马上,一手持缰,一手举棨(古时用木头做的一种通行证),急行传递,反映魏晋时期驿传的情况。</p> <p>大清邮政邮筒</p> <p>民国时期的上海邮政:</p><p> 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转变为中华邮政。1941年中国加入万国邮政联盟,上海邮局被指定为国际邮件互换局,成为当时中国邮政国际通信的主要进出口门户。这一时期,上海邮政广泛应用先进运输设备,推行行动邮局等举措改善服务,业务发展居全国前列。其间裁驿归邮,撤销“客邮”局和裁撤民信局。后期邮政发展受阻,馅入困境。</p> <p>上海近代邮政:</p><p> 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百年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中,上海先后存在过邮驿、民信局、客邮局、海关邮政、大清邮政、中华邮政等机构,有的交叉并存。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近代邮政作为全新的通信方式逐渐传入中国,为邮政发展创造了条件。</p> <p>清代邮票:小龙加盖小字改值邮票。</p><p>(1897年)</p> <p>清代邮票:小龙邮票(光齿)。</p> <p>清代海关邮政邮票:</p><p>1866—1896年为清代海关邮政时期。1866年一中国海关开始传递驻华使馆信件,后又受理国际邮件、收寄处侨信函,1878年起,面向公众服务,开始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正式试办官民共用的新式邮政,随后又发行小龙和万寿邮票。这些邮票都在上海印制,中文铭记多为“大清邮政局”,面值为关平银。</p> <p>蟠龙邮票———清代国家邮政的专印的普通邮票。</p><p>1897年起发行低、中、高面值票,分别为蟠龙、跃鲤、飞雁为图,先在日本印制,为凸版,全套12种面值,后在伦敦印制,为凹版,有水印,票面值与日本版相同,无水印票增加3种面值,但因改变刷色,全套共有20种。</p> <p>清代宣统(1909年)纪念邮票</p> <p>清代慈禧寿辰纪念邮票。</p> <p>清代慈禧寿辰(初版)小字改值邮票。</p> <p>万寿邮票——中国第一套纪念邮票。</p><p>为配合慈禧太后六十寿辰而发行,全套9种,面值、图案各不相同。后来用于加盖清代国家邮政邮票,曾印制再版供加盖使用。</p> <p>民国邮票:</p><p> 辛亥革命期间,法藉邮政总办帛黎宣称“中立”,在邮票加盖“临时中立”字样,1912年1日在福州售用,后又借口“省费”加盖“中华民国”,同年3月在武汉、南京、长沙售用,孙中山严正指出此举有碍国体,逐即被收回。蟠龙加盖“临时中立•中华民国”邮票15种,正式岀售8种。</p> <p>民国邮票:</p><p> 辛亥革命期间,法藉邮政总办帛黎宣称“中立”,在邮票上加盖“临时中立”字样,蟠龙加盖“临时中立”邮票15种正式出售4种。 </p> <p>1.大清邮政改中华邮政。</p><p>民国初,在大清蟠龙原票上,加盖一直行红或黑“中华民国”,发行贴用。</p><p>2.中华民国建立</p><p>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满清,肇建中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p> <p>光复纪念邮票</p><p>中华邮政最早的专印邮票,1912年12日发行,袁世凯任大总统后,曾推翻孙中山为纪念辛亥革命成功,建立新政权而主持设计的邮票方案,经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斗争,终于发行以孙中山像为主图的光复纪念邮票和以袁世凯像为主图的共和纪念邮票的规格,面值全部一致。</p> <p>“纽约倒”珍邮</p><p>1941年发行纽约版孙中山像邮票。</p><p>1945年出售2元,邮票中心倒印变体</p><p>一全张50枚。</p><p>民国四珍:</p><p>邈20年代集邮界认定的四种中华邮政名贵邮票,都是印制失误而造成的变体:</p><p>北京一版,牌坊图,2元票中心倒印,俗称“宫门倒”。</p><p>北京一版,帆船图,3分加盖改值2分票倒盖。</p><p>北京二版,帆船图,4分加盖改值3分票倒盖。</p><p>北京一版,牌坊图,1元票加盖歪头“限新省贴用”误排“限省新贴用”。</p><p><br></p> <p>蔡伦“前”字变体邮票:</p><p>1962年发行的《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邮票第一图为蔡伦像,因不知蔡伦出生年份,邮票上的文字被处理为“公元前?”,而蔡伦去世年份为公元121年,显然多了一个“前”字,开印前用手工在印版上逐枚涂去“前”字,不料漏涂一枚,于是成品中每100枚出现一枚多“前”字的变体邮票,经发现后,邮票发行部门即令从全张中撕下此枚,全部回收,但己有一定数量外流。</p><p><br></p> <p>《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全面胜利万岁》撤销发行票</p><p>文革时期的1968年9月5日,除台湾省以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新的政权机构“革命委员会”,北享邮票厂工人和邮票发行局设计人员连夜设计大型纪念邮票,画面是毛泽东和林彪向热烈欢呼“全国山河一片红”的群众挥手致意,原定10月1日发行。9月27日中央招开宣传工作会议,根据会议精神,邮电部急电各地将待发行这套邮票全部退回。</p> <p>《全国山河一片红》撤销发行票。</p><p>1968年9月5日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省以外都成立了“革命委员会”俗称“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电部拟于当年11月25日发行《全国山河一片红》邮票,因地图编辑人员指出邮票上的地图画法有问题而取消发行,有的地方由于不知道发行日期,收到邮票后开始出售,故有少量流出。</p> <p>解放区邮票。</p> <p>中华邮政开办四十周年纪念邮票。</p><p>园营招商局七十五周年纪念邮票。</p><p>邮政纪念日邮票展览纪念邮票。</p> <p>浦东邮政处理中心模型:</p><p> 上海浦东邮政处理中心是中国邮政重要枢纽之一。该中心占地157亩,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于2003年12月26日建成并投入生产。他承担了华东地区经转邮件以及本市进出口普通邮件的分拣、封发处理。浦东邮件处理中心整套工艺流程通畅、灵活、高效,基本实现了装卸、搬运,机械化邮件分拣、邮件分拣自动化,数据传输信息化,成为展示上海邮政现代化的窗口。</p><p><br></p> <p>南京、上海解放纪念邮票。</p> <p>特殊形态小型(全)张。</p> <p>甲骨文片(殷墟出土)</p><p>殷商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p><p>最早发现甲骨文片上记载了殷商时期,远方击鼓通报边境军情情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