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常见意外伤害预防及处理方法

韦曲智慧城三宝双喜幼儿园

<p>  为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每位教职工的安全意识,使教师能在幼儿发生意外事故时运用一些简单易行的急救知识进行急救。2020年11月5日,幼儿园保健医杨爱萍给教师们进行《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急救》培训。 </p> <p>幼儿园常见意外事故及处理方法:</p><p>(1)跌倒蹭破皮肤的处理</p><p> 幼儿奔跑,跳跃时不慎跌倒,很容易蹭破膝盖,胳膊肘,尤其是穿衣较少的夏季,更为常见。蹭破皮肤后应先观察幼儿伤口的深浅,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表皮,只需将伤口处的泥沙清理干净即可。如果伤口较深有出血,应该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并用消毒水消毒伤口,处理后无需包扎。若伤势较严重,需去医院治疗。</p> <p>(2)扎刺的处理:</p><p> 幼儿周围接触的物品并非十分光滑,如带刺的花草,木棍,竹棍等。竹刺,木刺扎人皮肤后,有时有一部分露出皮肤,有刺痛感,应立即取出。具体处理办法是:先将伤口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顺着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拨出来,不应有残留,并挤出淤血,随后再用酒精消毒伤口。如果刺扎在了指甲里或难以拔除,应送医院处理。</p> <p>(3)剪刀,小刀等物品的划伤与切伤的处理:</p><p> 幼儿在使用剪刀,小刀等物品或触摸纸边,草叶和打碎的玻璃器具、陶器时,都有可能会发生手被划破的事故。具体处理方法是: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75%的酒精由里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如果是玻璃器皿扎伤,应先用清水清理伤口,用镊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后进行包扎。</p> <p>(4)挤伤的处理:</p><p> 幼儿的手指经常被门,抽屉挤伤,给幼儿造成痛苦,严重时,可出现指甲脱落的现象,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具体办法是:若无破损,可用水冲洗,进行冷敷,以便减轻痛苦,疼痛难忍时,可将受伤的手指高举过心脏,缓解痛苦。若有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若指甲掀开或脱落,应立即去医院。</p> <p>(5)碰伤的处理:</p><p> 碰伤多数都是头部,幼儿由于身体发育特点,2一4岁幼儿头颅占整个身体比重的四分之一,跌倒后头先着地,平地上一般只擦破皮,淤血,如果没有破皮,可迅速采用冷敷的方法,防止皮下继续出血,以达到止血、消肿、止痛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为:用毛巾包上冰块,冰棒,或蘸冷水冷敷5一10分钟,然后将清油(生)涂在患处。破皮先清创并检查伤口深度,一般浅表性破皮处理用生理盐水清创,然后敷创可贴,这样没有刺激感,幼儿不会因为跌倒后惊慌、疼痛,再加上药物刺激而大哭不止。</p> <p>(6)跌伤的处理:</p><p> 注意幼儿创伤部位和幼儿跌倒损伤后的反应,如果发现幼儿跌倒后,有一段时间意识丧失,几秒十几秒后才有反应,应该注意观察,有无呕吐,嗜睡等。幼儿园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立刻将幼儿平抱着送医院检查处理,观察数小时,严重跌伤昏迷醒来后,观察护理时应每隔一小时叫醒幼儿一次。</p> <p>(7)骨折的处理:</p><p> 幼儿跌倒后,身体某部位着地,并且不能立刻爬起来,老师要了解着地部位及当时详情,不要牵拉或强行抱起幼儿,让他自己试着起来,并注意观察受伤部位,如腿、脚等部位发生骨折,幼儿不能站立行走,教师请保健医生或者寻找硬板将孩子托起来送到医院救治,否则,孩子骨折移位将影响医生治疗。</p> <p>(8)头部摔伤处理:</p><p> 幼儿玩耍时摔伤头部,不为少见,有时出血,有时不出血。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是:</p><p>A:出血时,马上用一块清洁的纱布轻轻按压伤口,以达止血的目的,并及时送医院。</p><p>B:摔伤后未见出血,要对幼儿进行24小时的密切观察,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急救。</p><p> ①受伤后有恶心,呕吐的现象②受伤后有过意识丧失的现象,或正处于意识丧失的状态③头部剧烈疼痛④眼,耳,鼻周围有出血症状⑤有抽风,麻痹,言语障碍等症状。</p><p>注意:教育幼儿摔伤头部后务必及时告诉老师。</p> <p>(9)烫伤处理:</p><p> 春、夏、秋三季要注意防止烫伤。</p><p>(1)开水提前灌入保温桶内,夏季桶盖不要盖严,保持水温在35度一40度左右即可。(2)夏季厨房烧的菜汤,稀饭,豆浆,牛奶应一提前烧开晾一会,再分发给各班。(3)各班老师保持进餐前幼儿良好秩序,播放轻松音乐等开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开饭时应事先把碗分发到桌子中间,然后分别将饭盛到碗容量三分之二,感觉温度可以,再请幼儿轻轻端在自己面前就餐。如果发生烫伤,不要惊慌,迅速将幼儿带到水龙头前,用冷水冲患处几分钟,冷却处理后,请保健医生根据情况做出处理。</p><p>(10)口腔、鼻腔、耳道、眼内、阴道异物处理:</p><p>A:口腔异物</p><p> 幼儿就餐时由于神经系统不尽完善,调解机制较差,如果没有好的进餐习惯和秩序,吃饭讲话,打闹,不专心,容易将鱼刺,鸡骨等卡在咽部。发生这种情况后老师不要让幼儿用吃口饭,或喝口醋等强行咽下,这样会划伤食道,引起其他疾患。老师应细心了解情况,让幼儿张开嘴仔细察看,或带到保健室处理,用镊子将卡在咽部的刺取出。</p><p>B:气管异物</p><p> 幼儿有时会将比较小的物品放在口腔里含着玩,一不留神或讲话时突然卡到气管里,这时,教师要迅速将幼儿倒提起来,双手提住幼儿小腿,拍打背部令其咳嗽,呕吐出来。这种情况非常危险,有时瞬间就会夺去幼儿生命。应当边救治边请保健医生,并及时送往医院。</p><p>C:耳鼻异物</p><p> 幼儿有时也会模仿别人流鼻血塞棉球现象,将能够填入的纸球,黄豆等物品塞进鼻腔或耳朵。这样的例子很多,发现后一定要请医生及时处理,不可大意。</p><p>D: 眼睑异物</p><p> 幼儿眼异物最为多见的是小沙粒,小飞虫等异物入眼,可粘在眼结膜的表面,进入眼结膜囊内,也有的则嵌在角膜上。对于不同的情况,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具体的方法是:让幼儿轻轻闭上眼睛,切不可揉搓眼睛,以免损伤角膜。教师清洁双手后,方可为幼儿处理。沙粒粘在眼结膜表面时,可用干净柔软的手绢或棉签,轻轻拭去。若嵌入眼睑结膜囊内,则需要翻开眼皮方能拭去。翻上眼皮的方法是:让幼儿向下看,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他的眼皮,轻向上翻即可。若运用以上各方法不能取出异物,幼儿仍感极度不适,有可能是角膜异物,应立即去医院治疗。平时应注意培养幼儿形成爱护眼睛的意识,不用脏手揉眼,不互相扔沙子,眼睛不舒服时应立即告诉老师。</p><p>(11)止鼻血</p><p> 幼儿鼻出血多常见原因有:鼻部外伤,如碰伤鼻子,或幼儿挖鼻孔损伤了鼻粘膜,导致鼻粘膜充血肿胀血管脆性增加。</p><p>止鼻血时需注意:</p><p> 安慰幼儿不要紧张,用口呼吸,头略低。捏住鼻翼5一10分钟,同时用湿毛巾冷敷鼻部和前额。若无法止血或幼儿经常出鼻血,应去医院诊治。</p><p><br></p> <p>  通过此次培训,全园教职工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能更好地运用这些急救知识对幼儿进行救助,也可以进行自救和互救,将意外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幼儿的生命健康。</p>

幼儿

处理

伤口

异物

出血

跌倒

医院

冷敷

消毒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