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当我走进精河的崇山峻岭,深切地感受着河流孕育万物的神奇伟大,心底里充满着对于河流的敬仰和感恩之情。当我走出大山,在这种情愫的激励下,完成了埃姆劲河的美篇。</p><p class="ql-block"> 受这种渴望的驱使,我走进了乌尔达克赛河的怀抱,仰望高山峡谷河流源头的积雪冰川,瞻瞩众多清澈溪流的流动,感受源头高山的壮美,峡谷的幽深,积雪的皎白,冰川的圣洁,松林的肃然,草原的优美,水流的舒缓。这一切既是诗人文采勃发的源泉,也是摄影人对最美景观的向往,如诗如画,如梦如幻,使人震撼,使人陶醉,这是美的感受,美的共鸣,美的华彩,美的跃动,美的乐章。为了真切地表达这种情感,我特地选择了《天使的乐园》这首乐曲,在舒缓悠扬的旋律中,欣赏乌尔达克赛河源流峡谷的美景。</p><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30日,来到了乌尔达克赛河的源头。在这寒冷寂静的至高之境,环顾高山雪峰、瞩目冰川峡谷,这里嶙峋的山峰与蔚蓝的天空相接,皑皑白雪将冰封的河流和湖泊、固塑的冰川,以及整个山谷覆盖的莽莽苍苍,这是一个寂静的世界,高远空旷,静谧深邃。</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寂静的冰雪世界,自然的神奇力量仍然蕴育着丰富的寒漠生物。在褐色的岩石块体中和略微平缓的河谷草甸上,生长着一丛丛黄色绵茸蓬松的雪灵芝。听说这里还有雪莲花和红景天等高山寒漠植物,雪豹和黑熊等等高山寒漠动物。在被风吹积雪的盘山路上,一行动物的脚印向着远处延伸而去,这是什么动物,不得而知。但是起码不会是下游海拔2000~3000米山谷里的北山羊、野猪等野生动物,更不会是家畜。</p><p class="ql-block"> 这部美篇,将从源头向下依次展开。主要是源头雪山冰川、河谷草甸,上游峡谷中的北山羊。我是首次拍摄北山羊,相关照片较多,需要编制专题美篇介绍。有关中游的河谷林,尤其是秋季金黄色的黑杨树和红色的灌木丛,下游水库至汇入博尔塔拉河汇合口,也需要专题美篇来完成。</p><p class="ql-block"> 下图是河源最高山峰,山峰下方谷地为积雪冰川,是乌尔达克赛河源流的起点,之后不断接收积雪冰川融水汇入。</p> <p>高山谷地积雪,积雪之下为冰川。</p> <p>积雪冰川,可以看到冰川消融的痕迹。</p> <p>此图可以看到冰川流线型前缘,即冰舌。</p> <p class="ql-block">积雪冰川,流线型的冰舌被积雪覆盖。在冰舌下方谷地平坦处为这个堰塞湖,现已结冰,并被积雪覆盖。</p> <p> 延绵不断的雪山,积雪形成多个冰川,发育着众多的细流汇入河谷。这是河流的源头,冰川积雪则是河流的固体水库,随着气温的变化,调节河流水量的大小。</p><p> 我们常说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蕴含着我们不仅要感谢而且还要关爱反哺馈赠给我们资源并且养育我们的恩人。来到河源,仰望积雪冰川,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敬畏之心也并行而至。当我们意识到积雪冰川的重要性时,我们在敬畏冰川积雪之时,也开始关注它们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随着气温的升高,冰川积雪加快了消融的速度,冰川存蓄大量减少,雪线快速升高。面对自然变化的情势,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只能为之心忧,为之叹息。</p><p> 我们还常说未雨绸缪,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如果说,我们不能亡羊补牢,起码可以未雨绸缪吧。博尔塔拉河,在上世纪一到夏季气温升高,丰厚的积雪冰川就为我们送来了大量的融化水量,我们把这个时段称为洪水期,把这个水量称为洪水。可是,现在每到夏天,气温尽管依旧高升,日渐消融的积雪冰川,却不能像往昔为我们提供大量的洪水,以前此期的洪峰流量为300多每秒立方米,现在只有30每秒立方米左右。往往气温升高之期,也是农作物生理需水的高峰期,这个特点我们称之为水温同步。因为洪水量的减少,高温的夏季,我们心情像庄家渴望灌溉一样的迫切。</p><p> 一方面是来水量日见减少,一方面是需水量逐年增大,面对此情此景,我们期盼水的心情,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求而不可得。有人用大趋势分析说,积雪冰川减少或者消亡,降水量并未减少,相反还有增加的趋势。欲望期盼是心理现象,现实客观是自然事实存在,心理愿望尽管与客观事实分属迥然不同的认知层次,然而迫切的愿望,却可以忽略或者幻化事实存在。就像鸵鸟将头深埋在沙堆里,把屁股向外撅的老高一样,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倒是可以的。</p><p> 我们还常说,我们如果不能改变环境,我们总可以适应环境吧。但是我们说的是适应环境,却不是说可以无视环境或者幻化环境吧。怎样适应水量日渐减少的现实环境呢?可悲的是,我们许多人适应的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在幻化或者无视客观存在的环境,即迫切需求的自我满足欲望,却不是适应客观真实的自然环境。在这种欲望的驱使下,公地悲剧的发生是必然的。</p><p> 遏制经济发展挤占挪用生态用水,需要坚决采取减地退水措施,要确保第二轮责任田灌溉用水。2010年出台限制土地开发政策,要求在确保责任田用水的前提下,其它名目开垦的荒地要么退地减水,要么实行阶梯水价累进加价,提高用水成本,遏制开荒,实现逐步退地减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种政策未能有效落实,土地开发仍然屡禁不止,责任田面积也随之增长,逃避退地减水,十余年下来,灌溉面积反而不断增长,灌溉引水量也稳步增长。实施退地减水和确保生态用水成为口头上漂亮的说辞,真正的实施尽管不是让人望而生畏,也是退避三舍,无人问津。相反,一谈起增水,兴修水库,从上到下一路高歌,快马加鞭。事实上,每增加一方用水量,必然减少一方生态用水量(艾比湖入湖水量)。对此的回答是:艾比湖又不是博州一家的,况且外流域调水马上就要来了,不必担心。对于外调水,水利厅也有想法,无视艾比湖生态恶化的现实,编制虚假的理由,说艾比湖生态逐年改善,不需要再注入水量,将外调水调至其它地区。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谁来维护生态用水呢?</p><p> 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受制于多种因素。首先是长期的生产模式形成的思维惯性,其次是资源禀赋条件的限制,再次就是全国和自治区总体经济布局的区位因素。之前受控于传统的游牧经济,局限于生物资源,主要是天然草场的放牧,之后是开垦荒地,种植农作物,辅助于简单的农牧产品加工的工业。这种生产模式对于水土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经济发展的出路仅仅是粗放的外延式规模扩张。博州没有煤炭资源,没有石油资源,也没有贵重金属资源,工业很难转向现代化,规模集约化程度和比较效益很低。从经济总体布局上看,我们处于经济循环的最外围末端,既没有天然的资源禀赋优势,又没有产品比较优势。要发展经济,支撑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不断增长要求,只能依靠国家的支持和外延式扩大规模化生产方式。外延式扩大规模生产,必然要求加大对水土资源的开发利用。然而,生产规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迅速扩张,早已达到极限,受制于资源禀赋的瓶颈。</p><p> 由于过度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挤占挪用了大量的生态系统生态需水量,导致生态环境裂变蜕化,广大的荒漠草原面临着退化盐碱化和荒漠化,甚至是沙漠化的危害。裂变的生态环境保护,同样也需要增加水量,这种需水态势是我们配置水资源不可忽视的,否则,恶化的生态环境,将会吞噬经济发展的成果。</p><p> 这种现状逼迫我们内部挖潜增效,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转变。因为资源、区位和智力等因素的制约,这种转化非常缓慢,有时甚至会出现倒退。面对困难,要发展必须要打破制约瓶颈,走出一条新路。解决过度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困境,唯有依靠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突破。</p><p> 面对雪山冰川,引发以上思考,与雪山对话。雪山冰川因为气温升高,分布面积和存蓄体积均已大幅度缩减。目前看见的冰川都已很薄很小,其融化水量对于河流的调节补充作用日见微弱。冰川会说,我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已经无力为你们人类需水提供保障,你们需要开拓视野,创新思路。是的,冰川已经接近消融尽头,现在残留的仅仅只是原来微小的存在。不久的将来,这微弱的存在,将会是我们对于冰川形态的记忆印象,激发我们对消失冰川的怀念和感慨。</p><p> 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母亲,对于干旱区的河流而言,冰川积雪则是河流的母亲。我们尊重爱护河流,必将上溯到对积雪冰川的重视和关爱。就目前的我们来说,我们拿什么来拯救冰川呢?除却苍白无力的语言,我们还有什么实际的举措可以挽救冰川的消亡呢?难道我们对冰川的爱护和挽留,只能是我们的愿望和期盼?也许我们只能感谢冰川的恩惠,缅怀冰川的形态面貌,祈祷冰川能够恢复原有的规模,或者保留现在的规模不再缩减,再不济就让冰川慢一些消亡吧。</p> <p class="ql-block"> 乌尔达克赛河上游和源头属于边境地区,未经许可,不能进入。虽然以前也曾经去过,但是多年未去,对里面的路况和景色很不熟悉,就央求博尔塔拉河流域管理处张勇处长一同前往。张处长任现职以前是温泉县常务副县长,对于乌河上游和源头非常熟悉,哪有什么看点,有什么珍稀动植物,动物在什么时间位置出现,都很清楚,是一个很好的向导,当然,他本人就是一张畅通无阻的通行证。</p><p class="ql-block"> 下图中间的是张勇处长,右边的是乌河管理站站长吴礼恩,左侧的是作者。三个水利人,站在乌河源头,以雪山冰川为背景的留影,是难得的,也是很珍贵的。</p><p class="ql-block"> 张处长说,照片中我们的身后,雪山冰川之下的平坦雪地,就是一个堰塞湖,在夏季湖水呈碧绿色,非常好看,现在已经结冰被雪覆盖。</p> <p>河谷平坦被白雪覆盖的地方,就是堰塞湖。</p> <p>山峰陡峻的谷地里残存的冰川,冰舌清晰可见。</p> <p>这是一个稍大一些的积雪山体,积雪体下部为清晰的冰舌。</p> <p> 在河谷左侧的堆满大块岩石山体坡积扇上,在生长着褐红色苔藓的石块丛中,看到一丛丛堆状毛茸茸的黄色植物,不知道是什么植物。张处长说拍下照片,回去上网查查看是什么植物,这种植物,在夏天是绿色的。他还说,这里还有雪莲花和红景天,雪豹和黑熊也在这里出没。</p><p> 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有这么珍贵的动植物,顿时让人心生憧憬和向往。要想看到这些宝贝,那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多次往返,尤其是雪豹和黑熊,它们的警惕性特别高,它们的出露,都是在无人的时机,由监控摄影头拍摄到的。有监控表明,雪豹已下到河谷上游的中下部,基本上接近小温泉有人居住的地方。</p> <p> 这种生长在砾石堆中,毛茸茸的黄色植物,叫什么名字呢?回家后,我用识花软件标识,结果是风马牛毫不相及。不知道名字,上网也不知道怎么查。我试着用高寒植物、寒漠植物、苔类植物和高寒苔类植物,好不容易从显示的图片上,辨识出这种植物是雪灵芝。和雪莲、红景天一样,都是名贵的中草药,也是保护类植物,生长在海拔3400~4600米,目前人工不可移植栽培。西藏人称其为人间仙草。</p> <p> 这些照片都是用长焦镜头拍摄的。因为担心走近它们,会把我的气息和菌类病毒带给它们,尽量不去干扰破坏它们的生长。</p><p> 你看,它们就生长在砾石块体堆丛里,犹如岩石表面上生长的苔藓。它们底部有一条主根,深入下部吸收养分,上部呈伞状细密紧凑结成冠状,生长极其缓慢,冠状达到直径15厘米,需要一二百年的时间。看来,它们的生命力量的伟大,源自它们坚韧不拔的耐力恒心,源自它们默默承受寒冷的严酷锤炼,源自它们适应进化的细微和精致。</p> <p> 当我把视线投向河谷高寒草甸时,赫然发现,雪灵芝优雅舒适地生长在草甸上。</p> <p> 源头雪山冰川融水形成的涓涓细流,经过沿程数条细流的汇入,成为河流,向着远方奔流而下。因为冰川积雪还有少量存在,山峰没有大面积发生崩塌,也没有古冰期冰川作用的痕迹,不像精河几条支流沉积着大量的大块体砾石瓢石,也不像精河支流那么陡峻,乌河河谷相对平缓,细粒土质较多,河谷高寒草甸草原较为丰茂。</p><p> 像长江黄河源头一样,众多的冰川融雪水或者集中于沟壑沿地表汇入干流,或者渗入岩体形成基岩裂隙水以泉水形式汇入干流。基岩裂隙水沿河谷密布,出溢地表带来山体裂隙内的细颗粒,在干流两侧形成相互连接为整体的河谷沼泽湿地。因为地势相对平缓,没有急流和硬质河床的限制,水流缓慢,在柔软的湿地里任意流淌,时而分散成数条细流,时而相互混合交织,像一条水网,在河谷湿地里徜徉歌唱。在埃姆劲河源头,尽管有些微小湿地,因为河道陡峻,水流急澈,没有这种舒展曲折、蜿蜒盘旋的形态之美。</p><p> 此时进入冬季不久,河谷草甸草原成褐红色,河岸边是头顶白雪的高山,清澈的水流在褐红色的草原上多条分支流淌,既温柔委婉,又舒展优雅,极富诗情画意。与“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大河有着不一样的形态之美。好比咿呀学语的稚嫩幼童,既萌态可掬,又天真无邪。</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2日,我和博州水利系统的领导专家一道踏勘水景观工程,再次来到源头。我设想在此处河谷修筑一道拦河坝,将水量雍起,形成一个湖泊,可以看到水面上雪山倒影,是一个很好的景观工程。看来我的设想,在水利系统是难以实现的,水景观工程应当归口旅游部门或者温泉县政府。</p> <p> 河道流过此处,告别了源流河段,进入上游峡谷河段。上游河谷属于深沟大壑,两侧高山巍峨,山势陡峻,山峰嶙峋,右岸山体有多处冰川积雪,其下陡峻的沟壑有支流汇入干流。左岸山体因为受到两侧山体阻挡,水汽难以进入,较为干旱,几乎看不到有支流汇入。</p><p> </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2日中午,我们刚刚告别源流河段,向下进入上游河谷,前方左岸山体有一个巨大的古滑坡体,滑坡体表面和缓,牧草相对茂密。约有1公里远处,看见在滑坡体中下部位有些暗点群聚,好像是北山羊(我们俗称黄羊),有人说是石头。待我们进入河右岸,隔河远望,那就是一群北山羊,大约有四五十只。这群羊正卧在向阳坡上晒着太阳,怡然自得地休息,或者是我们车辆行驶的声音打扰了它们的美梦,或许是我们下车的声音和我们对着它们拍照,引起了它们的警觉,它们纷纷走出梦境,有些已经站立起来,有些趴在地上观望,还有一只公羊仍然在睡梦之中。</p><p class="ql-block"> 它们判断我们距离它们很远,也没有追赶它们的举动,非常安静地注视着我们,并没有逃离躲闪的紧张。面对同样的状态,因为距离太远,无法拍摄特写镜头,拍了两三张照片就离开了它们。(2020年10月30日,已经拍过三群北山羊,经历过首次看见它们的那种好奇和激动的感受。)</p> <p>睡觉的公羊已经抬起头来。</p> <p>雪峰下部,冰川显露出来。</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0月30日下午三点左右,刚过瀑布不远,就听张处长说:黄羊!我说在哪?他说就在路右侧不远处的河岸坡地上。我的天!这么多黄羊!这么近的距离!还没有细看黄羊是什么样子的,于匆忙之中,从相机包里取出相机,装好长焦镜头,打开车门,跳下车去,对准羊群,一阵狂按快门,似乎是当年看战争电影里的重机枪,只需对准敌人,不停地狂射。</p><p class="ql-block"> 想着是白天,又是拍摄快速奔跑的野生动物,就没有带脚架。拍了一会,举着两三公斤重的相机镜头的左臂,承受不住压力,开始抖动起来,照片开始发虚。待定下神解除疲劳,羊群已爬上远离河床的山坡,安详地注视着我们,它们已不再恐慌。此时,既是我用到最大焦距,还是离它们太远。由于是第一次看见黄羊,很是兴奋和激动,未能定下神来,认真地选择羊群的最佳状态,也没有选择最好的特写镜头。</p><p class="ql-block"> 回家导入电脑回放,有三分之一的照片是虚的,有三分之一是没有取好景。还好,还有三分之一可用。这组照片主要是两只公羊作为特写,辅助有些母羊和小羊照片,缺乏群体样态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在快离开上游河道时,又遇到两群北山羊,拍到了较好的群体照片。甚为满足。</p> <p> 左岸有一处瀑布,现在已结冰。右岸高山有一处冰川,冰川中部可见融化孔洞。2010年夏季,我曾随博州专家顾问团一道来过一次。当时的冰川比现在要大许多,可惜没有照片,10年之内消融很快。如果有观测数据,并且对此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冰川消融与河川径流量之间的关系,对于水资源的预测和优化配置,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我一再建议开展此项观测研究工作,可惜没有科研单位愿意承接此项课题。</p><p> 谈到这个话题,想说说水资源评价。早在1994年开展流域规划时,水利厅总工程师唐其钊就提出,按照水资源评价,你们的水量用不完,你们为什么还说你们水资源不够用?这就牵涉到水资源评价,当时自治区水文局主管这项业务的处长说,我们的数据你们用不成。这明摆着是说他们的评价成果是有问题的。</p><p> 我在审查博州水文局年度水资源公报时,发现他们多年来一直在使用同一张径流深等值线图,说明他们的评价根本就没有按照当年实际降水等值线图核算。以前雨量站少,降水等值线图是把相邻的伊犁州和哈萨克斯坦国的等值线延伸过来,绘制博州的等值线图,再核算水资源总量。这种方法在缺乏观测资料时,是可以使用的。但是要根据水文站观测河道径流量进行复合计算。必须指出,伊犁州和哈萨克斯坦国与我们接壤之处,因为高山阻隔,他们的降水量都是远远大于我们,这种延伸无疑会人为加大我们的水量。对此,我们应当使用当地的雨量观测资料分析评价。现在气象部门在山区建有上百个雨量站,拥有系统的观测资料,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实际数据得出符合实际的评价成果。水文局仍然还是使用以前的方法,肯定是不对的。</p><p> 用这种方法评价的水资源总量很大,造成实际上流域水资源非常紧缺,评价数据上却根本用不完的矛盾。我原本打算在2017年开展的流域规划中,利用气象观测资料重新评价水资源总量,设计单位也同意这样做。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由于领导的干预,设计单位也不再愿意这样做了。</p><p> 于是这个矛盾一直无法解决。全国第三次水资源评价成果,我们的水资源总量又比以往的结果大了2亿立方米。这个问题不知要到何时才能解决?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博州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就只能是岳飞杀张飞,杀他个满天飞!</p><p><br></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2日中午,路过瀑布不远处,看到一小群北山羊,有一只公羊和数只母羊。因为相距太近,它们十分紧张,迅速向远处山坡上逃离。加上河谷林木的遮挡,没有拍到较好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2020年10月30日返回途中,远远看见在陡峻的山坡上,一群北山羊在闲适地食草。</p> <p class="ql-block"> 太阳即将落山时,我们将要驶出河道上游,临近小温泉,在山谷近处看到一群北山羊,大约有30~50只。对于我们的到来,这群羊并不是很紧张。略显缓慢地向着山坡离我们而去。此时光线已经开始变暗,照片显得灰白,缺少温暖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这组照片拍摄了北山羊群体的性态。</p> <p> 收起相机,坐进车里,刚起步,在我们车辆的前方右侧,一群北山羊正要穿越公路到对面的山坡上。此时,我们彼此发现了对方。它们很紧张也很果决地快速越过公路,向山坡奔跑而上。我则迅速打开车门,对准它们连续地按下快门,将这个瞬间拍摄了下来。</p><p> 很快它们就爬到了山坡平缓处,在它们判断距离我们没有威胁它们的举动,并且它们到了感觉稍微安全的空间,放慢了脚步,还不时回头向我们瞭望。接着,它们继续向着目的地走去,到达另一个距离我们很远的山谷,还在回头向我们张望。</p><p> 它们的先头部队,正在快速向公路奔跑,准备穿越公路,到对面山坡上它们的目的地。</p> <p>奔跑中的北山羊。</p> <p>快速飞跃公路。</p> <p> 这群北山羊大多是公羊,肤色发黑,与此处山体黑色岩石很接近。前面看到的北山羊基本上都是灰棕色,而且只有几只公羊,大多是母羊。几群羊的性别结构,就是这群特殊,几乎都是公羊。而且肤色发黑,也与其它群体不同。</p> <p>这只壮硕的北山羊,也许是它们的首领。</p> <p>已经远离我们的北山羊,向我们瞭望。</p> <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2日,我们刚进入上游河道,就发现了我们上方山坡上,有一小群北山羊,坡顶上一只公羊和一只母羊正准备向坡对面下去。坡面上有近十只母羊和小羊正在休息,一只小羊正在母亲的身旁酣睡。其它母羊可能因为我们的到来,破坏了它们的美梦,还未来得及站立,趴在地上,注视着我们。</p> <p> 在上游河道高大的山谷里,接连看到北山羊群,表明这些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p><p> 我是第一次看见北山羊,是第二次拍摄野生动物(第一次是今年九、十月份在夏尔希里保护区拍摄马鹿,待后在美篇发表)。对于这种动物充满好奇,看到它们的真实面孔和性态。感受到它们的同样得到大自然的深情眷恋和精心创造,它们同样也是自然骄子,拥有优美矫健的身躯,善于奔跑和攀登。公羊长着一对略微向后向外弯曲的长角,嘴唇下方有一丛洒脱飘逸的胡须,体型壮健,充满活力,威仪凌凌,骄傲霸气。母羊则是柔和温存,乖巧顺从。</p><p> 大概是两年前,在微信圈里,看到一段北山羊的视频。一群北山羊为被狼群逼迫到悬崖峭壁处,老羊凭着经验估量,只身不可能跨越面前的深沟大壑,长者们聚在一起看起来是在商议对策,稍后它们和小羊耳鬓厮磨,好像在嘱咐什么。之后,神奇的一目出现了:老羊开始向深壑飞身起跳,待老羊身体开始向悬崖深处降落稍前的瞬间,小羊们奋力起跳,恰当老羊的身体向悬崖深处降落时,小羊刚好落在老羊的背上,小羊借助老羊的身体用力接续起跳,随着老羊们坠落悬崖,小羊们安全地抵达悬崖对岸。</p><p> 这是心惊肉跳的一幕,也是感人肺腑的一幕。这充分体现出老羊们牺牲自我保留后代的本能关爱,同时也反映出北山羊的智慧才能。</p><p> 因为是首次接触,对于北山羊的认知十分贫乏,也就不再转录百度词条。同样也是首次拍摄这种动物,缺乏经验。</p><p> 但是,出于对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的热爱,仅仅只是拍摄静物景观,好像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何况我非常崇拜自然系统的多样性,而且野生动物是自然界创造的精灵,这些是我今后审美和摄影拓展的新领域。贫乏的植物学知识,加上更加贫乏的野生动物知识,在多彩多姿的自然面前,势必显得更加幼稚。只有在接触时,逐渐学习积累。</p><p> 拍过北山羊,上游河谷已被大山深情地揽在自己的怀抱里。我们进入中游河段。</p> <p class="ql-block"> 这是河道上中游的分界。出山口以上是上游,以下是下游河段。2020年11月2日,我们来到位于此处初选的水库上坝址踏勘。</p> <p class="ql-block"> 这是水库中坝址库盘,距离小温泉洗浴中心约有7公里。中坝址和上坝址建设水库,都具有打造水景观的功能。可以在深山峡谷之中,看到高峡出平湖的湖光山色,湖面平静的水面倒影雪山,美不胜收。建设水库可以调蓄径流过程,与下游已建水库实现联调,平稳供水和削减洪峰保障防洪安全。当然还可以建设电站,为旅游提供绿色能源。综合比选,中库坝址较好。</p><p class="ql-block"> 乌河已经有了一座中型水库,有没有必要再建设一座水库呢?从水量配置角度讲,这座已建水库已经将河道径流量基本引完,没有多余水量增加供水。由于缺乏资金,水库设计只有一个下泄水道,一旦发生问题影响安全下泄,水库就将报废,甚至还会造成溃坝等巨大危害。因此从工程安全运行角度分析,极有必要再新建一座水库进行联合调度运行,互为补充,提高安全运行保障。</p><p class="ql-block"> 选择中库坝址具有以下四个功能:一是与下游水库联调,保障工程运行安全;二是削减洪峰,保障防洪安全;三是建设景观湖泊,增加旅游资源;四是建设坝后电站,为景区提供清洁能源。</p><p class="ql-block"> 建设水库同样也有弊端:一是淹没库区河谷林;二是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回游;三是不按规划配置水量,将河道径流量吃干榨尽。彻底消灭河流地表地下径流水网系统,使得河流丧失水系生态功能。</p> <p> 下库坝址。库区河谷林较多,淹没这些林木,实在于心不忍。建议放弃这个坝址。乌尔达克赛河中游河段生长着茂密的河谷林,尤其是深秋季节,是一道靓丽的风景。</p> <p> 乌河在水库建成后,灌区灌溉面积已有建成前的7万亩,快速发展到今天的30多万亩。为灌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p><p> 让我们一起关爱乌尔达克赛河,让她既能发挥人类赋予她调节水量、安全防洪和灌溉良田的功能,又能保持她自然流淌的形态、维护河谷生态、为艾比湖注入相应比例的生态需水量的功能,成为一条拥有健康生命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 走出山谷,十五的月亮已经升起在东方的天空。山川大地,再次进入寂静状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