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二十七)

子丁子尧

<p> </p><p> 中国人的信代表一个人的人格,人与人之间的承诺不需要立字据。特别是在中国古人信守承诺,一言九鼎。人无信不立,在各种关系中,经常不守信用的人,会慢慢被人远离和唾弃。一旦我们作出承诺,就应该尽力去实现它。当然了,如果实现不了,我们不要为了面子盲目许诺,次数多了,大家都会觉得你不靠谱,久而久之,你身边的朋友会越来越少。所以在孩子面前同样不要轻易许诺,周朝“曾子杀彘”的故事,告诫我们对待孩子要谨言慎行,一定要做到才可以答应孩子。假如对孩子不守信,以后要让他再相信就很困难了。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轻诺必寡信”。在日常生活中,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守信习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身教大于言传,给孩子讲十遍守信的道理,都不如自己守信的去做一件事。我们要坦诚对待孩子,无论再小的事,也要对孩子说实话、 说真话,而且尽量说到做到。</p><p> </p><p><br></p> <p>“信”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是指人的言语。表达的意思是人一定要言而有信。它除了守信之外,还有要有信义。另外一个延伸的意思是指一个人的义务,包含情义、恩义和道义,他是放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虽然父母没有跟我们说,“你要孝顺我们”,但是我们心里面时时想著要孝顺父母。工作中,领导跟被领导,夫妻之间,虽然没有付诸言语,但这些都是人一个做人的本分,做人的道义,可是却时时不敢忘记。像朋友之间,我们在相处过程,他可能载我们一程很长远的路途,下车的时候,我们也很感激:谢谢,谢谢!朋友会说:谢什么谢,这么好的朋友,不要这么客气。所以这种朋友的道义是时时放在心上,不需要言语的承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生这一伦与父子伦无二无别。孔夫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当夫子去世,学生在夫子墓旁盖房子,坚持守孝三年。其中子贡因为在外做生意,没有亲自送老师。又加了三年,守了六年。这是师生之间的道义和恩义。 </p> <p>  这集中老师还讲到“大禹治水用的是疏导,而不是防堵;而对于教导孩子也能用疏导——顺势利导、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性情的孩子进行引导,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改正不对之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