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九月,得悉新疆全面解封消息,我们特意赶到西藏阿里,以普兰为起点,新疆喀什为终点的一次天路之旅。</p><p> 全长2000公里路线颇具特色,一边是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藏区,而另一面是信奉伊斯兰教地区。尽管同在219国道上,一边是喜马拉雅、冈底斯山山脉世界之巅,另一边是帕米尔高原,人文景观各具特色。</p><p> 这里曾是冒险家的乐园,而今是探险者的天堂,每年有不少旅行爱好人士前来挑战自我。对我而言,两地山水双连,而民族宗教信仰大不同,它的起源与变革更值得人去寻根问底吧。</p><p><br></p><p><br></p> <p>【普兰】</p><p> 普兰地处喜马拉雅山南侧,与尼泊尔、印度两国接壤,是个国家二级陆路口岸城镇,设国际贸易市场,每年不少尼泊尔客商及边民出入境贸易,还有来自印度香客过境到神山圣湖朝圣。</p><p><br></p> <p>【普兰】</p><p> 在普兰,最养眼的是世界最高最大的喜马拉雅山脉自然风光。</p><p><br></p> <p>【普兰】</p><p> 达拉喀旧城堡是普兰观日出最好的地方。</p><p><br></p> <p>【普兰】</p><p> 科加寺背靠神山,有着一千多年历史,在藏区及境外享有盛名,每年不少信众前来朝拜,香火不绝。</p><p><br></p> <p>【普兰】</p><p> 科加寺的早晨。</p><p><br></p> <p>【普兰】</p><p> 普兰处处可见宗教文化和艳丽色彩。</p><p><br></p> <p>【普兰】</p><p> 离开普兰县城,不到一小时车程就到玛旁雍措。印度传说中,这里是湿婆与他的妻子乌玛沐浴的地方。藏语意为“永恒不败的碧玉湖”。佛教经典里将玛旁雍措称之为世界江河之母,圣湖名字由此而来。</p><p><br></p> <p>【普兰】</p><p> 对游客而言,亲近玛旁雍措,为人生无尚荣幸。</p><p><br></p> <p>【普兰】</p><p> 在圣湖边添加一块玛尼石,远道而来的朝圣者寄与无限希望。</p><p><br></p> <p>【普兰】</p><p> 朝圣者以到圣湖转经、沐浴为人生最大幸福。</p><p><br></p> <p>【普兰】</p><p> 来自印度香客对玛旁雍措满怀敬意,久久不愿离去。</p><p><br></p> <p>【普兰】</p><p> 寺院、佛塔,马旁雍措与冈仁波齐组成一线大美景观。</p><p><br></p> <p>【普兰】</p><p> 千辛万苦来这里,专注的就是这一时刻。</p><p><br></p> <p>【普兰】</p><p> 海誓山盟,让神山圣湖见证。</p><p><br></p> <p>【普兰】</p><p> 玛旁雍措的北面,冈仁波齐如同一座巨大金字塔,头顶白金冠冕,高高耸立在普兰高原上。它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发源地。藏传佛教认定此山是胜东金刚住所,代表无量幸福。</p><p> 无论哪个方向看冈仁波齐,都给人美不胜收之感受。</p><p><br></p> <p>【普兰】</p><p> 神山下,姐妹俩高兴得有话说不出。</p><p><br></p> <p>【普兰】</p><p> 从拉昂措看冈仁波齐,天水色彩之差异更显神山的神秘。</p><p><br></p> <p>【普兰】</p><p> 说拉昂措没有生命力不一定是对的。</p><p><br></p> <p>【扎达】</p><p>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西藏考古队员邀请我前往古格王朝遗址,因工作没能一同前往成为多年心结。</p><p> 五年前,当第一次来到古格王朝遗址时,终于了结自己援藏时的心愿。如今再次来到古格王朝遗址,也许是上天给我的安排。</p><p><br></p> <p>【扎达】</p><p> 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古格王朝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与王朝遗址。</p><p><br></p> <p>【扎达】</p><p> 古格王朝遗址景观之一。</p><p><br></p> <p>【扎达】</p><p> 古格王朝遗址景观之二。</p><p><br></p> <p>【扎达】</p><p> 尽管旅途遥远,行程艰辛,但仍无法阻隔远道而来的游人到古格王朝遗址的愿望。</p><p><br></p> <p>【狮泉河】</p><p> 狮泉河镇,原是狮泉河畔一片荒凉的红柳灘。1964年藏新公路通车后,阿里地区行政公署从噶尔昆沙迁至此地。经几代人数十年努力建设,渐而成为今天初具规模的现代城镇。</p><p><br></p> <p>【狮泉河】</p><p> 牦牛群雕象征阿里人民不畏艰苦,努力建设自己的新家园。</p><p><br></p> <p>【狮泉河】</p><p> 现在的狮泉河镇,与孔繁森时代有着天壤之别。图为新城建筑物之一。</p><p><br></p> <p>【狮泉河】</p><p> 狮泉河穿城而过,为城市增添活力与色彩。</p><p><br></p> <p>【日土】</p><p> 见到了班公湖。</p><p><br></p> <p>【日土】</p><p> 班公湖海拔4400多米。我国境内一方是淡水湖,青青的花草足以展示其顽强的生命力。</p><p><br></p> <p>【日土】</p><p> 班公湖倒影真美!</p><p><br></p> <p>【日土】</p><p> 为守卫班公湖军人留下写照。</p><p><br></p> <p>【日土】</p><p> 看似平静的班公湖,背后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p><p><br></p> <p>【藏新公路】</p><p> 藏新公路南起拉孜,北至叶城,全长2000余公里,穿越举世闻名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等山脉,途径10余座冰山达板和40多条冰河,几乎所有路段均为高寒缺氧和无人区,沿途横卧千余公里的荒漠戈壁、永冻土层和常年积雪的崇山峻岭,山高谷深,堪称世界最高、最危险的天路。</p><p><br></p> <p>【藏新公路】</p><p> 雪山熠熠生辉,寒气逼人。</p><p><br></p> <p>【藏新公路】</p><p> 藏新公路不仅有高山峡谷、雪山冰川,也有温润的湿地风光。</p><p><br></p> <p>【藏新公路】</p><p> 沿途山高谷深,气象万千。</p><p><br></p> <p>【藏新公路】</p><p> 公路深处牧人家。</p><p><br></p> <p>【藏新公路】</p><p> 难得一见的高山大湖。</p><p><br></p> <p>【藏新公路】</p><p> 在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公路两旁装有保护栏。</p><p><br></p> <p>【藏新公路】</p><p> 守卫边陲军人在达板留影。</p><p><br></p> <p>【藏新公路】</p><p> 公路很长一段海拔超出5000米以上,路或在高山上盘旋,或在悬崖边穿行。</p><p><br></p> <p>【藏新公路】</p><p> 一边是直插云霄的高山,一边是高高的悬崖峭壁,不时见有车坠崖。</p><p><br></p> <p>【藏新公路】</p><p> 最美风景总是在最险的路上。正是它的险与美吸引无数探险者的到来。</p><p><br></p> <p>【藏新公路】</p><p> 壮美落日的一瞬。</p><p><br></p> <p>【喀什】</p><p> 喀什早在西汉时期隶属于阗国,受印度的影响,自古盛行佛教。公元401年,法显远赴万里,曾到于阗国取经学习。盛唐时期,著名佛教旅行家玄奘法师到印度取经,途径于阗,在此停留数月,并交流讲授佛经。</p><p> 十一世纪初,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征服了于阗国,佛教遂之衰颓。到黑汗王朝统治时期,于阗的语言和人种逐渐回鹘化,并陆续皈依伊斯兰教,佛教从此销声匿迹。</p><p><br></p> <p>【喀什】</p><p> 远看喀什古城,暗红的砂岩与建筑物浑然一体,展示恒古致远的韵味。</p><p><br></p> <p>【喀什】</p><p> 古城有东方摩洛哥之美誉。</p><p><br></p> <p>【喀什】</p><p> 古城街景之一。</p><p><br></p> <p>【喀什】</p><p> 古城街景之二。</p><p><br></p> <p>【喀什】</p><p> 充满维吾尔族人居生活气息的街景。</p><p><br></p> <p>【喀什】</p><p> 传统手工制作门店,现做现卖的工艺显示货真价实。</p><p><br></p> <p>【喀什】</p><p> 艾提尕尔清真寺——喀什最大清真寺。</p><p><br></p> <p>【喀什】</p><p> 艾提尕尔清真寺礼拜殿堂。</p><p><br></p> <p>【喀什】</p><p> 香妃寺。</p><p><br></p> <p class="ql-block"> 从普兰到喀什,在2000公里的藏新公路上体现两个不同宗教信仰地区的过去与现在,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 一个原是荒无人烟之地,在吐蕃王朝后期朗达玛灭佛天下大乱时,偏远的阿里地区反而成为了虔诚佛教徒避难所。一支由吐蕃王室后裔吉德尼玛衮王子带着千余骑士来到普兰,之后逐步扩展阿里全境,建都立国,力图复兴佛教。直到今天,阿里与其它藏区一样,藏传佛教传承至今;</p><p class="ql-block"> 而另一个佛教发源地于阗,即现今喀什、和田地区,曾是中原佛教源泉之一。十一世纪初,由信奉伊斯兰教维吾尔族征服,遂而皈依信奉伊斯兰教。</p><p class="ql-block"> 两地差别,因为有了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昆仑山的天然屏障,泾渭分明。阿里的佛教与喀什的伊斯兰教各行其道,持续至今。</p><p class="ql-block"> 旅行与旅游是有差异的。在藏新公路这样一条风光大道上,读一点历史文化,自然就有更多感受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在山一方</p><p class="ql-block">原作2020年10月</p><p class="ql-block">修改2022年8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