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问嵩山——从少林寺登少室山

洋太太

<p>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色彩绚烂的秋天,一片枫红,一叶金黄。北方的秋,一如既往的在调和着我们的梦,就像冥想前的空旷,带着一丝丝甜,又略有冰凉。</p><p> 杨哥说,身为中原人却一直没有机会拜访少林。于是说走就走,一行四人站在了深秋的路口,带着草木的斑斓和晚秋的新凉,开始了我们的少林梦……</p><p> 2020年11月1日,天高云淡,碧空万里。我们今天选择的路线是:少林寺正门入,先研读嵩山的明信片——少林寺,经过塔林,买索道往返票上少室山,沿栈道走到吊桥,原路返回,索道下山。这是最节省体力的游览方式,优点是省时间省体力,缺点是不能游览全程哦!</p> <p>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无暇的歌声在山间飘扬。一部少林寺,勾起了无限遐想。少林寺是我国佛教禅宗祖庭、我国功夫发源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区西北部,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主要景点有常住院、初祖庵、塔林、大雄宝殿、藏经阁、达摩洞等等。</p><p>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元宏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一座寺院,因其建在少室山下的丛林茂密之处,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5年),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从南天竺国来到中国,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首创禅宗,少林寺遂被世界佛教界尊称为“禅宗祖庭”,达摩祖师被奉为“东土禅宗初祖”。唐初,少林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有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在1928年,军阀混战中,大军阀石友三一把火烧了少林寺,大火烧了四十多天,许多建筑都被烧毁,今天我们即将看到的少林寺大部分建筑是在1983年以后重修的。少林寺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p> <p>  一苇渡长江修持九载;</p><p> 两山藏古寺参拜十方。</p><p> 对于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人来说,少林寺绝对是大多数人童年和少年时代最想去的地方。当年那部同名的让万民空巷的电影使我们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少林梦。</p> <p>  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武林胜地。武字是少林寺绕不开的主题。新修的牌坊也极具威严,两边的银杏树更是庄严大方。</p> <p>  我初识少林寺,是在电影《少林寺》中,记忆犹新,年少的李连杰把少林寺演绎的高深莫测…后来又去过两次,但时间太久了,模糊的记忆中,只是有个孙悟空二郎神斗法时七十二变的庙宇一样的山门。今天再见,庙门还是记忆中的样子,佛教圣地…一干多年的文化底蕴,当年达摩祖师选址的宝地是一个清修的好地方,养心,清心,修心…</p><p> 一部少林寺,曾勾起过多少少年英雄梦。儿时的我,虽为女儿身,却特别崇拜仗剑天涯,扶弱挫强的英雄。梦想能到少林寺学个一招半式的……😊</p><p>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种期望的少林寺。在金庸的笔下,少林寺一直都是名门大派,时常隐藏绝世高手,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扭转乾坤。“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寺在金庸先生的心中分量很足。</p> <p>  悠悠山寺疏晚钟,</p><p> 万缘放下最轻松。</p><p> 风送禅乐和天籁,</p><p> 心随经幡对月明。</p> <p>  少林寺天王殿前这颗古银杏为单株,俗称老光棍,又称罗汉树。已有1500年树龄,高二十五米,冠幅达三十七米。是少林寺最古老的文物。见证了少林寺在历史上的兴衰。也证明少林寺的始建年代为北魏。</p><p> 碧蓝如洗的天空最衬金黄的树叶。生长了上千年的古树,绽放出一年中最绚烂的模样,清晨年轻的阳光从茂密的叶子中一丝一丝漏下来,璀璨如漫天细碎的小钻。</p> <p>  秋风中,随风飞舞的扇形银杏叶如金色蝴蝶,零落飘散在少林寺内的甬道和莲阶之上,与素衣僧人、古朴的寺庙建筑相得益彰,令禅宗祖庭少林寺禅意愈浓,甚是唯美。</p> <p>  银杏树坚挺而唯美,孤傲而通灵。银杏叶黄得纯粹,黄得彻底,黄得超凡脱俗,黄得不失生机…树上树下那满满的金黄呵,怎能与凡尘俗物混为一谈。</p> <p>  晨钟暮鼓…</p><p> 红墙绿瓦…</p><p> 黄发飘零…</p><p> 禅意厚重…</p><p> 1500岁的银杏树下,我们一起延续着千年的少林故事……中原的秋味、古都的禅意。我们用镜头记录、用呼吸品味、用脚步丈量,嗯,中原的秋意,就是这个味道哦!</p> <p>  少林寺并不大,却容纳了那么多次武林大会。大雄宝殿也没有突出这个“大”字,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吐蕃国师单挑少林寺群僧以及方证大师同任我行三场比武的地方。</p> <p>  少林寺的藏经阁也是金庸迷心中的少林圣地。无论是少林寺七十二般绝技还是身藏不漏的扫地僧都会出现在这里。探头看去,空空如也。抬头看看,藏字也少了两个片字,也是暗示经书不全之意么?!</p> <p>  声名在外,来过足矣。门口是康熙的题字,入内是乾隆题字的石碑,还有唐太宗的亲笔签名“世民”…历史的确悠久。</p> <p>  金庸的题字碑:少林秘笈;国之瑰宝。</p> <p>  古藤缠古树,俗称合欢树。</p> <p>  慈眉善目的达摩祖师,即菩提达摩,天竺(今南印度)人,通彻大乘佛法,为禅宗的创始人。北魏时,达摩曾在洛阳、嵩山等地传授禅教。著作有《少室六门》等,弟子有慧可 、昙林等 。梁武大同二年圆寂,相传终年150岁。</p> <p>  禅宗初祖天竺僧;</p><p> 断臂求法立雪人。</p><p> 那年冬天,嵩山下大雪。达摩在屋里禅定,凌晨开门,发现门外立一雪人。一看是神光。神光求师傅传其真法。达摩说:“要我传法,除非天降红雪。” 神光解意,抽出随身携带的戒刀,向左臂砍去,只听“咔嚓”一声,一只冻僵了的胳膊落在地上,鲜血飞溅,染红了地下的积雪和神光的衣衫。神光的虔诚之举最终感动达摩,遂传衣钵、法器予神光,并为其取法名“慧可”。</p> <p>  少林寺塔林保存了自唐贞元七年(791年)至清嘉庆八年(1803年)之间的各代砖石墓塔240多座。塔的层级不同,一般为一至七级(佛家有“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之说),高度都在15米以下,大都有塔铭和塔额。塔的种类繁多,制式多样。有点震撼也有点害怕哦!</p> <p>  提起嵩山,总觉得有一份孤独又苍老的品性。就像一位年长的老者而变得沉默寡言。也许是为了化解亿万斯年的寂寞,嵩山主体恰如其分地裂成了两座山峰,一条小河从两山之间流过,河东的山峰称太室山,河西的山峰称少室山。</p><p>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面,西邻古都洛阳,东临郑州,属伏牛山系。夏商时称为“嵩高” 、“崇山”,西周时称为“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共72峰。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1512米。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名气之大自然不在话下!</p> <p>  在路上已经看到了山顶的达摩像了……🙏🙏🙏</p> <p>  阳光送来嵩山秋韵,五彩缤纷的树木无私的铺满了所有的山峰…抬眼,是天高云淡…俯首,是浓墨重彩…</p><p> 考虑时间和体力关系,我们把登山的目标锁定为神奇的三皇寨书册崖。坐索道上山,两侧山峰,相隔咫尺,山峦叠嶂,景色迥异。少室山奇巧挺拔,移步换景,恰似桀骜不驯的少年,从不同的视角看,呈现出的是完全不同的面貌。太室山绵长魁伟,四平八稳,犹如老成持重的长者,永远敞着宽厚的臂膀,笑盈盈地等待人们走近。</p><p> 嵩山距今已有35亿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山。岩石演变完整: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馆”。</p> <p>  距今大约25亿年前嵩山的第一次大规模地壳运动——嵩阳运动。这次运动让嵩山从海洋变回陆地,遭受了长达数亿年的风化剥蚀,崖壁上的砾石就在大约20亿年前再次由陆变海留下的证剧。嵩阳运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张伯声命名的。1951他首次在嵩发现了太古界和远古界之间的不整合接触面,并将此不整合接触面所代表的地壳运动命名为嵩阳运动。</p><p> 这里也是少室山栈道的起点。三皇栈道俗称栈道奇观,因三皇寨奇特的地质构造,岩层是竖向排列,经专家论证后在岩壁上做斜向钢筋支撑,由钢筋混凝土特制而成的钢筋网所筑成3000米悬空步道。</p> <p>  小心翼翼地走在栈道上,眼前虽然有壮丽的美景,但脚下却是万丈深渊,不免让人颤抖。却又为她的壮美绝伦而惊叹不已!嵩山形成的奇峰怪石地质学家称:中国唯一,世界无双。果然是名符其实啊!那长年的地质演变形成的壁立千仞,陡、险、峻,无与伦比的华夏奇观,让我们大饱眼福!</p> <p> 书册崖是嵩山石英岩地貌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在距今十八亿年前,嵩山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运动------中岳运动,这次运动使嵩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石英砂岩经变质作用成为石英岩,原本近水平状的岩层经褶皱在此处变为直立状,貌似一本即将打开的地质史书,故取名书册崖。一起去看看神奇、唯美且壮丽的嵩山书册崖自然风光吧!</p> <p>  穿梭于嵩山“天书”?还是嵩山“石笋”?</p> <p>  嵩山揽胜学无涯,</p><p> 中原中岳此中佳。</p><p> 奇文阅尽三千卷,</p><p> 不若一观书册崖。</p> <p>  嵩山凝固了时间的洪流,也接受着时间的洗礼。我们贴近嵩山,虽无法轻易分辨出山石所代表的纪元,但眼见那些旋转扭曲的岩层和刀锋锯齿般的切面,仍能清晰地感受到一个久远而浩瀚的世界。</p> <p>  连天大峡谷位于少室山中心地带,处于大山最深处,长约1300米,呈东北——西南方向,谷深400~560m,南北两坡直立相对,呈直线形,峡谷内乱石如斗,溪水潺潺,野花烂漫,草深林茂。晴朗天气从谷口一眼可以望见远处的卓剑锋,峡谷云雾缭绕,透露着一丝神秘的气氛。是探险家的乐园,一般的驴友可不要光顾哦!</p> <p>  这就是卓剑峰,海拔1495m,是少室山36峰之一,位于少室山最高峰海拔1512.4m的连天峰北部偏东,形态独特,山峰形如宝剑,从连天大峡谷望去,孤峰独立,笑傲江湖。</p> <p>  距今大约18亿年前后,嵩山的又一次发生了以强烈挤作用为主的造山运动——中岳运动。这次运动让嵩山从海底变陆地,对面山顶上红色的岩就是中岳运动后再次陆变沉积造成不整合界面标志。山体岩层中形成的褶皱也是由于挤压留下的。</p><p> 中岳运动是发生在古元古代嵩山期沉积之后,中元古代五佛山期沉积之前的一次强烈造山运动,使五佛山群马鞍山组不整合于嵩山群及登封岩群各组之上。张尔道教授(1954)创名。</p> <p>  象形山石“象鼻”。其外形好像大象的鼻子,故称“象鼻”。鼻子主要成份还是石英岩,由于岩石中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有异,鼻子两侧岩石抗风化能力差,被水冲刷形成冲沟,鼻子就突出出来,像一头伸着鼻子要从沟底喝水的大象。</p> <p>  在三皇栈道上配合景点树起了许多有关地壳运动的科普牌子。走了一趟三皇寨,使我这个地理小白长了不少见识。这里清晰展现着前寒武纪时期著名的“嵩阳、中岳、少林”三大造山运动遗迹,反映了地壳隆升、剥蚀、夷平、沉降、再沉积的过程,见证着嵩山的古老。</p> <p>  祈福台的后边就是连天吊桥,一路上上下下三个多小时,从少林寺入口能走到这儿,已经很厉害了。给我们点一个大大的赞!👍👍👍</p> <p>  连天吊桥是三皇寨的一个标志性景点,桥宽2米,长60米,桥下沟深100多米,此桥两边是封闭的,用结实的木板做底面,非常牢固。</p> <p>  旅游家徐霞客曾被困于此,几欲丧命。作诗云:嵩山天下奥,少室险奇特,不到三皇寨,不算少林客。只可惜三皇宫没有开放,我们只是从吊桥远望了三皇宫。</p> <p>  一念秋风起,一叶相思随。秋天是嵩山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处的秋景不仅丰富了石头山的单调,也更增添了怪石嶙峋的味道。</p> <p>  嵩山石笋如刀削剑劈,峰峦叠嶂,层次分明。那些静默独坐的山影,只有消失在身后的光阴才听得懂风吹过山林间,喃喃的低语声。</p><p> 深秋时节,枫叶吐火,朱海荡波,层林尽染。我们一起携手少室山十里秋风的斑斓,在柔美高大俊朗的山体间,观看了时长35亿年的传奇…</p><p> 古老嵩山的秋天,是埋藏在岁月风骨里的温润与清丽!是繁华尽处的殷实与坦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