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姆洛夫:色彩斑斓中古小镇

阿华头

<p>克鲁姆洛夫:色彩斑斓中古小镇</p><p><br></p><p> 作者:刘宝华</p><p><br></p><p> 2011年9月25日,我们从玛丽安斯凯这个温泉小镇,驱车四小时,来到位于捷克南部靠近奥地利的山区小镇克鲁姆洛夫。在这之前,我们被告之,大客车不能进入克鲁姆洛夫,而是由即将下榻的小镇酒店的电动运输车把我们的行李驳进小镇,而我们则是步行进入小镇。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环境保护。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授予它“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的头衔。</p> <p>  一进入小镇,就看到捷克的母亲河伏尔塔瓦河,像一只马蹄铁环抱着这个美丽的小山城。独特的地势风貌,让小镇的风情似乎与生俱来。克鲁姆洛夫只有14100名居民的小镇,坐落于捷克南部的波希米亚地区,位于伏尔塔瓦河的上游,距捷克首都布拉格约160公里。拉丁文和老德文的“克鲁姆洛夫”所表示的都是这片土地,意思是“高低不平的草地”。指曲折的草地或水面旁的地方,小镇在13世纪时由于其处于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上而逐渐繁盛。大部分建筑建于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多为哥特式和巴洛克式风格。著名的城堡则建在河的对岸,风采依然。我想如果在那里登高远眺,以城堡为中心的中世纪古镇一定会给人带来惊叹。</p> <p>  麦导告诉我们:克鲁姆洛夫这块土地早在公元前6000年就有人类在此长期居住。13世纪南波希米亚豪族维特克家族在此建造城堡和老城,现在仍留有文字记载。1374年,这里只有96幢房子。到了14世纪,维特克家族消亡,罗热姆韦尔克家族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16世纪时,小镇一度繁荣至极。18世纪,施瓦岑贝格家族开始控制该地区。这些家族先后在当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署后,直到1945纳粹政权垮台前,该城由已被纳粹德国吞并的奥地利管辖。其德语人口在二次大战结束后不久被强行迁出。经过了几个世纪的建设,成就了如今规模宏大的城堡建筑群。1989年以后,小镇在新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全面的“修旧如旧”的整修,恢复了它18世纪古镇的面貌。</p> <p>  我们过了伏尔塔瓦河桥,走过一个又一个城堡的门洞,站在古堡的山坡上,放眼远眺,蓝天、白云、森林、河流的衬托,使小镇如梦如幻,美得令人窒息。远方是无边无际的绿地,眼前是蜿蜒起伏的小河,以及与河畔连成一片的红屋顶的房屋,一切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让人惊觉,此时此刻不是在伦勃朗的画中,竟是在真切的生活中。更令我惊奇的是,在古堡顶部,居然还有一个大花园。</p> <p>  下得古堡山,走进色彩斑斓的小巷里。只见每一个斜屋顶下的窗口,都可框住不同的画面,南边缓坡上青草、日落中毛茸茸的山毛榉,北边檐头正好是千奇百怪的红色屋顶、教堂塔尖和孔雀蓝的穹顶,小旅店的墙壁刷成柔嫩杏色,楼梯铁质的栏杆顶端弯着一枝豌豆苗图案,屋顶上的铜质灯罩,投在墙上的光影如水波流荡,转身望去,窗框里是恒久不变的人间。穿过小桥,就到了非常热闹的市政厅广场。</p> <p>  中世纪小镇的市政厅是一座白色的3层楼建筑物。由于保存完好,游客看到的景色和300年乃至500年前如出一辙。我们在这里的一家“上海饭店”里用了午餐。然后沿着宽宽窄窄、直直曲曲的小街往前走,两边是鳞次栉比的小店铺。店面都很小,琥珀品种却很多,自然价格也不菲。这里的小街上飘溢着浓郁的咖啡香和酒香,耳畔是帕瓦罗蒂吟唱的《波西米亚人》。远处传来的悠扬的教堂钟声,这些都缠住了我的脚步。</p> <p>  由于离吃晚饭的时间还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这里的居民区。同样让人惊叹的是,这里的环境是如此之好,人们在柔和的阳光里散步,孩子追逐着小花狗,甜蜜的恋人在草坪的长椅上窃窃私语,这一切,以至让我们流连忘返。</p> <p>  在伏尔塔瓦河畔的一家中餐馆用了晚餐以后,我们便回古堡附近的小镇旅店休息。我余兴未尽,独自出去拍摄了一些小镇的夜景。此时此刻,我感到,克鲁姆洛夫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小镇,是当之无愧的。</p><p>——阿华头2011年12月18日午夜于上海杨树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