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隶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湖北省九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境内硒矿蕴藏量居世界第一,被称为“世界硒都”。<br> 此图为恩施地图图例<br> 恩施市属中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湿润性气候。由于北部的大巴山和巫山的天然屏障作用,大大削减了南侵冷空气势力,气候随着地形的垂直变化,影响光、热、水的再分配,一般是雨热同季,夏多冬少。雨量充沛,山体宏大,河谷深切,境内主要干流清江,发源于利川齐岳山。 图为当地山脉景观 恩施市地貌基本特征是阶梯状地貌,域内喀斯特地形地貌发育完善。由于受新构造运动间歇活动的影响,大面积隆起成山,局部断陷,沉积形成多级夷面与山间河谷断陷盆地。境内除东北部有海拔3000米以上小面积山地外,普遍展示着海拔2000~1700米,1500~1300米,120~1000米,900~800米,700~500米等五级面积不等的夷平面,并存在一至二级河谷阶地。呈现明显层状地貌。岩溶地貌发育,山间谷地星罗棋布。全州碳酸盐岩类(石灰岩、白云岩)面积占总面积54.4%,裸露的碳酸盐岩受本州温暖多雨气候的影响,岩溶地貌发育,石芽、溶洞、漏斗、育谷、伏流等也很多。 图为当地“喀斯特地貌”景观 图为小组成员讲述恩施当地地理位置及自然景观 恩施自治州属沉积岩分布地区,沉积矿产比较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70余种,产地370余处,其中探明有开采储量的31种,产地235处。铁矿探明储量12.93亿吨,属高磷鲕状赤铁矿,矿石中含磷0.7-1%;铝土矿探明储量966万吨,三氧化二铝含量55%左右;硒矿探明储量46吨,硒含量0.2%左右,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被发现的独立硒矿床,被誉为“世界硒都”;煤炭探明储量2.19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50.6亿立方米;熔剂用石灰岩探明储量4600万吨,氧化钙含量54%左右;冶金用白云岩探明储量5.82亿吨,氧化镁含量19%左右;耐火粘土探明储量5890万吨,三氧化二铝含量38%左右。磷矿探明储量13亿吨,属湘鄂磷矿重要组成部分,风化磷矿品位25.4%;硫铁矿探明储量4290万吨,矿石中含硫16—18%;重晶石探明储量300万吨。生物大理石探明储量607万立方米;石膏探明储量56.4亿吨;矿泉水探明水源地7处,为含硒、锶微量元素的优质矿泉水。 图为当地矿产资源图例 图为小组成员讲述恩施当地自然资源 <font color="#FF8A00"><b><i>此外,恩施当地也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i></b></font> 恩施大峡谷是国家AAAAA级景区,峡谷全长108公里,以庞大著称,峡谷中沐抚大小龙门6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百座独峰,仅200米以上的独立石峰就有30余座,可谓举世无双。主要有大河碥、大小龙门、云龙河瀑布、前山绝壁、马寨绝壁、朝东岩隧道、车坝水库、罗针田农庄、天楼地枕电站、铜盆水森林公园等11个景点。 图为恩施大峡谷景观 巴东神农溪是国家AAAAA级景区,属典型的水域风光类生态旅游风景区,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南麓,全长60公里,自南向北,沿途接纳17条支流。神农溪有千古之谜——古巴人“悬棺”和岩棺葬群,古栈道遗痕依稀可见,沿途可探寻古巴人的足迹。碗豆角木扁舟是神农溪保存千年的原始交通运输工具,土家纤夫是古巴人纤夫的活化石,是土家民族文化和纤夫文化的结合。 图为巴东神农溪景观 恩施土司城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属古迹与建筑类园林景观民俗风景区,是以展示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文化公园和旅游景点,主要分民族文化展示区、宗教展示区、休闲娱乐区三个主要区。这里建有恩施州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主要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以展示各具特色的建筑、雕刻艺术。 图为恩施土司城建筑 梭布垭石林是国家AAAA级景区,因地质岩溶现象而形成,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以石林为主的地文景观类风景区。梭布是土家语三个的意思,梭布垭即三个垭。景区平均海拔900多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被誉为“戴冠石林”、“天然氧吧”。 图为梭布垭石林景观 图为小组成员介绍恩施当地自然景观 <font color="#FF8A00"><i><b>恩施当地同样具有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b></i></font> <b>肉响连</b><br>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br>是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的舞蹈,人们习惯称之为“肉连响”。<br> 图为“肉连响”舞蹈图例 <b>茅古斯舞</b><br>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浑身长毛的打猎人”,是舞蹈界和戏剧界公认的中国舞蹈及戏剧的最远源头和活化石。<br> 图为“茅古斯舞”舞蹈图例 <b>“恩施玉露”制作技艺</b><br>恩施玉露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保留下来的蒸汽杀青针形绿茶,“中国十大名茶”之一。<br> 图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图例 图为小组成员介绍恩施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b>油茶汤制作技艺</b><br> 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br> 以油炸茶叶、加以食盐、葱、蒜、姜、掺水做汤,泡油炸阴米子、阴包谷、团馓、花生米、黄豆、核桃、干豆腐丁等饮用。既是饮料,又是佐餐的汤类,喝来清香满口,回味悠长,提神醒脑。是土家人一日三餐不离的饮食,也是接待贵宾的礼俗,是土家族独特的茶文化。<br> 具体步骤:备料、打茶糕、熬油茶、敬客、吃油茶、谢茶<br> 图为油茶汤图例 图为小组成员现场制作油茶汤 图为小组成员现场制作油茶汤 <b>摆手舞</b><br>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br> 摆手舞又名“舍巴”,整个活动以祭典舞蹈、唱歌等为表演形式,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内容。<br> 分类: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br> 舞蹈时双手呈同边摆动,踢脚摆手,翩跹进退,成双成对,意境生动。摆手舞不仅是民间一种娱乐和健身性质的体育活动,亦是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br><br><br> 图为“摆手舞”舞蹈图例 图为小组成员身着民族服装表演“摆手舞 图为小组成员身着民族服装表演“摆手舞” 视频为小组成员表演“摆手舞” 小组成员——杨芷仪、刘祺、倪唯傲、吴剑芳、赵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