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祖先是中国人吗,华人为主体的第二个国家,未来新加坡会回归么?

阿李美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鱼尾狮传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 鱼尾狮传说”是一个讲述“狮城王朝”开疆拓土建立国家的民间传说,是新加坡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鱼尾狮”(Merlion)源于这个传说,是一头由狮首鱼身组合而成的异兽。</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鱼尾狮传说”最早载于马来西亚史诗《马来纪年》中,其中“圣尼罗优多摩的创建狮城”篇写了如下内容。某日,圣尼罗优多摩王子携王及部下去丹戎盘盘(Tanjong Bemban)游玩。其间,五子眺望淡马锡国雪白如棉的沙滩,于是带人出海前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忽然,海上风浪犬作,船开始漏水,船员一面排水,另一面抛弃行李减轻载重,虽屡经努力,但仍旧无效。船主请求王子将其王冕抛下,王冕一抛,风浪即止,船从水中升起,众人安全登陆淡马锡。</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河口平原上,他们看见一只黑头赤身、胸生白毛,比公山羊略大的野兽奔驰而过,它敏捷强壮,极为俊美。王子问随从此野兽为何物,可没人知晓,等他去问 陀曼黎峇耽时,才得知其为古籍中所载的狮子。王子认为此地是吉地,所以才会有如此威武的野兽, 于是决意在淡马锡国内建立一座城市,在征得岳母廖内王后的同意后建国,国名为 “信诃補罗”(Singapura)。</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梵文中,Singa为“狮子",Pura为“城”,“信诃補罗”即“狮城”之意。</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鱼尾狮传说”中昔日一闪而过的威猛之狮,逐渐演变为搏击风浪、患难共进、驻守海岸的“鱼尾狮”。 鱼与狮的拼贴组合,不仅诠释着人们对海洋与陆地的生活化理解,也包含当地居民对“海城”和“狮城”历史的想象性记忆,更含有人们渴望吉祥、自由、勇敢等的朴素想法。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鱼尾狮传说”是对“狮城”建国历史的想象性建构,也是对新加坡“狮文化”源头的追溯式表征。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增加强大而辉煌的“狮城王朝”的神话色彩之时,狮子的吉祥寓意更丰富了新加坡的文化底蕴。 可见,传说形象的具象化以及国家意象化实践能在新加坡国内发生,基于其特殊历史文化积淀而非偶然。</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当下的鱼尾狮已脱胎于“鱼尾狮传说”,经过新加坡政府、民间组织共同参与的实体性和想象性建构实践,以及具象化和符号化的发展历程,成为新加坡的城市标识和国家意象,在强化国族身份认同中发挥重要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新加坡独立建国后,新加坡政府认识到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 这些措施包括政府层面的法律与资金支持、民众层面的观念与意识增强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关心和保护等。</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1.设立国家机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管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新加坡政府设立了国家统一机构,避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出现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的状况。新加坡政府于1993年合并了原来分散于文化部、青年部、社区部等机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职能机构,设立国家级机构-国家遗产保护委员会,由其负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与保护,这有利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执行机构遗产保护中心已进行了多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力求掌握第一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新加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涵盖表演艺术、民间传统制作工艺、礼仪习俗文化、节庆文化等不同领域。遗产保护中心将国家投入 的资金全部直接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遗产保护中心拥有独立的文化艺术展示中心,用 图像、实物等相结合的形式向国民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遗产保护中心定期开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班及讲座,向热爱文化艺术的年轻人传播相关手工技艺。 新加坡政府于2008年推出“文化遗产事业援助计划”(Heritage Industry Incentive Programme),金额高达800万新元,总共为140余个文化遗产项目及传承人提供资助,并于2013年拨出500万新元推出为期四年的“文化遗产资助津贴计划”(Heritage Grant Scheme),进一步帮助个人与团体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0,同时通过增加和扩大民间传承人的数量与活动范围,推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和培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遗产保护中心通过有效筹措资金,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的培养与科学研究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学校与社区的推广与普及,建设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民间艺人队伍,为有效、持续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另外,新加坡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形成品牌效应,如新加坡邮政部门组织设计、发行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题材的邮票,新加坡艺术节展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创意产品等。在国际交流层面,遗产保护中心定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交流与合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新加坡大动作频频!</span></p><p><br></p><ul><li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上映的</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4, 250, 195);">《名侦探柯南——绀青之拳》</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剧场版,故事集中发生在这里,多个热门景点被作为取景地。</span></li></ul><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ul><li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著名景点圣淘沙岛要重新规划,地标之一</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4, 250, 195);">鱼尾狮塔要拆了!</b></li></ul><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这座建于1995年,高37米的圣淘沙鱼尾狮塔,6月20日(也就是今天)是最后一个开放日。</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有些朋友可能会苦恼:我都还没去玩过呢,咋就要拆了。</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其实,拆就拆了吧!“狮城”新加坡最不缺鱼尾狮,这座拆了</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54, 250, 195);">还有6个</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而且,新加坡比这好玩的还多得多呢!</span></p> <p>新加坡为华人主体国家</p><p><br></p><p>新加坡华人(Chinese Singaporean)是指出生在或者移民到新加坡、并持有新加坡公民权或居留权的华族人士,也称【新加坡华裔】或【华裔新加坡人】。</p><p><br></p><p>于2010年,新加坡共有将近280万华人,而当时新加坡人口总数为五百多万。华人占新加坡居民人口中的74.1%,并逐年增加。即4个新加坡人就有3个是华人,是新加坡人口当中最大的族群。</p><p><br></p><p>新加坡共和国在世界上是除了中国之外,第二个以华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新加坡的海峡华人(峇峇娘惹)是中国明朝后裔与当地马来族通婚后型成的特殊社群,拥有着融合中华文化与马来族文化的峇峇娘惹文化。海峡华人在整体新加坡华人当中占的比例非常小,而这个族群有被主流华人同化的趋势。</p><p><br></p><p>新加坡统计局将【华人】(Chinese)定义为一个种族或族群。新加坡华人专指拥有中国血统或者祖先源自于中国的人士,如福建人、潮州人、莆田人、广府人、海南人、客家人、泉州人、福州人、上海人</p><p>等等。在一个混血家庭里,如果父亲是华人,新加坡的混血人士则会被归类为华人。</p><p><br></p><p>新加坡的华人分成近10个不同的籍贯:他们大多数的祖先来自中国南方,主要是海南、福建和广东省。新加坡的福建、潮州和海南籍贯总共占新加坡华人的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主要是广东、客家籍贯以及其他籍贯。中国南部福建省方言族群是最早移民新加坡的华人族群。现在的福建籍贯的新加坡华人占了总数的41%。潮州籍贯占了约21%。而广东籍贯的则占新加坡华人总数的15%。客家籍贯占11.4%,其余主要是海南籍贯。</p><p><br></p> <p>新加坡华人的姓氏</p><p><br></p><p>来到新加坡后,经常让人感到迷惑的就是新加坡人的名字了。</p><p><br></p><p>可能是因为大部分新加坡人的祖先来自于福建、广东等地,他们在用阿拉伯字母拼写自己名字的时候,和中国大陆的拼写方式截然不同。大部分时候,只看新加坡人的英文拼写名字,是猜不出中文的,常常要把名片翻到背面,才恍然大悟。当然同理可证,大部分新加坡人看到英文名字判断是大陆人士。</p><p><br></p><p>举几个例子看看。</p><p>最让人头痛、不理解、无法发音的就是“Ng”,偏偏这又是一个大姓,十人里面倒有两三个Mr/Ms Ng。一开始我不知道如何叫,只能说“Mr. N.G”,害得对方也瞪着眼睛,浑然不解的样子。后来才知道,这个姓就发成“恩”,而起对应的中文字居然是“黄”,呜呼,差远矣。</p><p><br></p><p>其次是“Neo”。这个姓看上去还挺像英文的姓,一位牙科医生就是Dr. Neo。翻过他的名片,晕倒!居然是郑**医生。这郑怎么变成了Neo呢?要好好请教一下。</p><p><br></p><p>Leong - 梁,Lo - 卢,Ang - 翁/洪,Chew - 赵,Goh - 吴(这个发音和日语一模一样),Sim - 沈,Yap/Yip - 叶,Chung - 曾,Gan - 颜, Koh - 许,Tan - 陈 等等。</p><p><br></p><p>有的时候,一个姓氏也有好几种拼写方式。例如 廖 -Liau, Liow, Leow等,黄除了Ng 以外,还有Wee, Ooi。真的是复杂得够可以!!!</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加坡人不讲普通话</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 1, 1);">30%的新加坡人不讲普通话</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即使是来自南方的中国人,也不可能仅仅因为语言而融入新加坡。新加坡人通常不会用普通话交谈,我们常用的会话语言是新加坡式英语,我们习惯于生活在一个有大量非华人的社会里。</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事实上,澳大利亚人、美国人或英国人与新加坡有更多共同之处,他们在新加坡没有语言障碍,我们使用同样的媒体,使用与我们相同的电子软件和服务。也许会说中文,更多使用的却是英语。这并不是心胸狭窄,他们是华人,但他</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们首先是新加坡人</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接下来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取决于他们</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汉语的流利程度</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和对</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中国历史的了解</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没有人会把不懂华文的人当作华人。有少数新加坡人不能说好任何一种华语,他们对中国历史和古典文学的知识也很有限。从这个意义上说,很明显,这些新加坡人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华族文化遗产,因此他们再也不能被视为文化意义上的华人了,而只是</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华裔</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的DNA很相似”但他是新加坡人。新加坡人是华人,然而作为新加坡人,很明显,他们的世界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因为他们是</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双语</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的,英语是这里的工作语言。简单地说不是文化意义上的华人,但绝对是华族。</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新加坡人,和美籍华人或印尼华人有很大不同。</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美国人都认为所有华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不过在美国,我可以坚定地告诉你,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美国人都认为</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所有华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你告诉他们新加坡,他们就会自动联想到香港或中国大陆。</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所以新加坡华人,都是基因意义上的华人,不管我们在多么不同的语言和社会政治环境中长大。</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把“华人”定义为那些认为自己是华人,并且与中国人很亲近的人。”来自中国大陆的中国人通常会与中国人的后裔产生亲密的感情。当我第一次来到美国时,我很高兴见到新加坡人、台湾人、香港华人,甚至ABC(美国出生的华人)。令我失望的是,当我问他们是否是华人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试图强调,他们是与我</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不同</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的,并且</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保持距离</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当然,我知道他们是不同的,但我不认为有必要把它强调给一个只想和他们交朋友的人。我从来没有从马来西亚华人那里得到过这样的回应。那次不愉快的经历使我非常谨慎地不把别人当成华人。我只是不想</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热脸贴冷屁股</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所以我把“华人”定义为那些认为自己是华人,并且与中国人很亲近的人。</span></p><p><br></p> <p>新加坡人的祖先</p><p>是不是中国人</p><p><br></p><p>新加坡是从马来西亚独立出去的国家,和马来西亚一样,主要有三大种族。但是新加坡人口最多的却是华人,少数马来人和印度裔。</p><p><br></p><p>华人是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独立之前就迁至那里的中国人。(是独立之前哦)</p><p><br></p><p>马来人是马来族的人,印度裔就和华人一样啦,只不过他们的祖先是印度人。</p> <p>新加坡华人的葬礼</p><p><br></p><p>  在华人聚集的新加坡,存在着一种自相矛盾却又很典型的现象:在城市众多人口聚积的高层住宅楼中举行中国传统葬礼。对于华人来讲,死亡并不意味着一切的终结,它只是通向另一种形式的过渡,在东方的宗教观看来,生者和死者之间会继续保持某种精神上的联系。</p><p><br></p><p></p><p>  对于华人来说,家庭概念延伸到包括祖先甚至更为遥远的时代。晚辈对于祖先的孝道超越了死亡的界限,因此,祖先崇拜自远古时代以来就在虔信的华人心中占有中心地位。不允许与祖先进行这种形式的交流,成为许多华人拒绝皈依基督宗教的主要原因。</p><p><br></p><p>  在新加坡,人们根据死者的社会地位与经济能力来决定葬礼的奢简。</p><p><br></p><p>  葬礼中这几点必须要重视:</p><p><br></p><p>  1,葬礼的地点</p><p><br></p><p>  在新加坡人看来,葬礼的地点很重要,只有这样,死者回访的灵魂才能找到他家人的供品。但是这却成了东南亚具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家庭间发生争执和冲突的起因。比如说,一个马来西亚家庭早已租定了一个特定的场地举行婚礼,而一个华人家庭却选择在这一地点举行葬礼,这在礼仪上就会造成冲突。对于马来人而言,这一地点会因此而变得不吉利,因而不适合举行婚礼。</p><p><br></p><p>  2,祭品</p><p><br></p><p>  中国式的葬礼是家族的聚会,死者的近亲身着白色孝服,源于中国道教的各种供品、香烛和恐吓恶魔的音乐以及呼吁天神的仪式都是葬礼中的必需环节。华人们相信,人的灵魂会升上”西天“,而这些仪式则会有助于这一飞升的实现。因此,人们为前往”另一世界“的死者准备了许多途中备用的食物。</p><p><br></p><p>  祖先的灵魂去往阴间,死者的亲属必须为他提供生前所必需的物品。以前,人们一直焚烧真正的实物供品,现在则是用纸张制作的代替,比如各种消费品、电器、钟表,还有金钱钱币,甚至还有汽车。</p><p><br></p><p>  3,遗像的安放</p><p><br></p><p>  在新加坡,出殡后,死者的遗像会被供放在家庭祭台神位的旁边,被列入祖先的行列,人们通过焚香、行礼和吁请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对神的崇拜。新加坡人认为,晚辈今天的成功是建立在祖辈奋斗的基础上的。</p><p><br></p><p>  虽然祖先崇拜在其他宗教中也有,但未必达到中华民族在这一方面的深度和广度。然而,新加坡却形成了一种祖先崇拜文化,而且把传统仪式文化和现代居住环境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加坡与中美关系</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国人似乎都有一种心态,即中国血统的海外华人应该永远忠于自己的祖国——中国,不管他们身在哪里以及他们在那里有多少代人。然而,新加坡似乎是一个例外。在外交上,新加坡与美国联系非常紧密,甚至为了美国,不顾中国的利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那么,尽管新加坡人的祖先是中国人,可为何新加坡与美国关系更亲密呢?为了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小编委托在新加坡工作的朋友,让他随机询问了几位新加坡同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位新加坡人表示,美国一直被看做是东南亚区域的良性稳定剂,国父李光耀多次强调过这一点。至于“尽管新加坡人的祖先是中国人”,这与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又有什么关系呢?新加坡华人是新加坡人,不是中国人,我们不说同样的语言,不吃同样的食物,我们甚至不喜欢同样的人。就新加坡而言,它是一个拥有自己历史、文化和外交关系的主权国家。我们接受美国的观念,并与美国保持亲密关系,与我们是不是有“中国血统”没有任何关系。</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lt; class="ql-video" border="0" allowfullscreen="true" src="https://wxa.wxs.qq.com/tmpl/gi/base_tmpl.html"&gt;&lt;/&gt;<p><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另一位新加坡人回答得很简短,他说,美国正在努力与东南亚各国建立良好的关系,并使我们受益。新加坡在军事方面的主要关切领域是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但是中国并不能在该地区提供地缘平衡,而美国可以。祖国的需要胜过我们所拥有的任何肤色。</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三位新加坡人说,我们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被很多国家所包围,因此我们必须在军队服役,而且我们需要来自美国的优良武器。美国人对新加坡有特殊的偏好,所以他们给了我们很多好的东西,还建造了一个漂亮的海军基地。中国似乎只对投资尚未开发的国家感兴趣,东南亚地区不在它的兴趣范围之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还有一位新加坡人说的很直白,他说,知道我们为什么雇佣菲律宾人做保姆吗?因为菲律宾人不是中国人,我们可以毫不内疚的对待他们。对待美国,我们也是同样的情况。</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最后一位新加坡人说。新加坡人都是变色龙,当他们需要寻求美国的军事防控或经济援助时,他们自称是新加坡人,不是中国人。相反,当他们想与中国人做生意时,他们也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相同的种族和根)。然而,新加坡仍然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毕竟,一个弱小的国家试图在超级大国之间生存不容易。</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国父李光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李光耀是新加坡华人,祖籍在广东的梅州市大埔县。李光耀年少时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父母从小就让他接受英式教育,因为自幼接受教育,又因为李光耀自身从小聪慧过人,在他12岁的时候就考上了当地顶尖的英校莱佛士书院。</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在李光耀18岁的时候,他顺利地考进了英校莱佛士书院的高中部,这对李光耀来说并没有难度,然而好景不长,当时日军攻打占领了新加坡,导致李光耀不得不中断了自己的学业,无法继续进行学习。</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但是在战争结束后,聪明的李光耀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大英帝国女王奖学金,成功获得了去英国留学的机会,前往伦敦经济学院就读学习。正是这期间的留学经历,让李光耀产生了对殖民统治的思考,是李光耀反殖民统治倾向的开端。</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在伦敦经济学院中学习了三个月后,李光耀决定转到剑桥大学攻读法律,他顺利完成了学业,并且还获得了“双重第一荣誉学位”,以第一的成绩毕业,并在之后考取了执业律师资格。</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在1950年的时候,李光耀返回了新加坡,开始在新加坡的律师生活。但是金子总会发光,李光耀的才能使得李光耀不像一般人那样默默无名。在1952年的时候,代表“新加坡罢工的邮差”与政府谈判。这一场谈判让世人都看到了李光耀这个人的能力,并且这为邮差所奋斗的立场,让李光耀获得了极高的人气和声望,这件事件也为李光耀将来的从政生活奠定了基础。</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br></p><p><b style="color: rgb(0, 0, 0);">新加坡国父李光耀</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李光耀对新加坡的贡献绝非三言两语能够概括的了的,李光耀绝不仅仅是将新加坡带向独立,新加坡的崛起也离不了他的行动,正是因为这样,李光耀才被人们称为“新加坡国父”。</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李光耀当时竞选了立法议院议员,并且成功当选,于是他凭借自己的身份与马来西亚共产党的负责人谈论合作方案,想要为新加坡争取自治地位。二战结束之后,英国从日本手中收回了新加坡,于是新加坡就再一次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但是此时英国各殖民地都兴起了独立浪潮,李光耀便顺势带领新加坡成为一个实行自治的国家。</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由于新加坡势单力薄,于是此后李光耀就与第一任马来亚总理商议将新加坡和马来亚联合邦合并组成马来西亚,使得新加坡经济发展能够更加安稳。可是这种状况并没有维持多久,由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与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经济等多项政策上有着严重的分歧,双方多次协商未果,李光耀被迫带着新加坡独立,离开马来西亚联邦。</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在这期间李光耀始终提倡“亚洲价值观”,即亚洲国家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价值观行事的观点,依照着这样的观点,李光耀对新加坡进行改造,不仅制定了官方语言,推行双语教育,还有种种治安政策,使新加坡的法律变得更加严谨。</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李光耀也非常重视对新加坡现代化的建设,开始了一连串发展工业及经济的政策。诸如引进外资开设工厂、开拓非洲市场等,这些手段都为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帮助。使得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成亚洲地区仅次于日本的国家。</span></p><p><br></p> <h2>新加坡的硬道理</h2><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李光耀:新加坡的硬道理》</span></p><h2><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加坡回归祖国?这是个不切实际的幻想</span></h2><p><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加坡的人口中,有74.2%是华人,这些华人基本都是中国南方一带移民的后裔,其中尤以福建人,广东人和海南人居多。这些身居东南亚的华人群族继承了中华文化的传统,他们勤奋实干,不屈不挠,在新加坡辛苦打拼,塑造了自己的传奇。</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老一辈的华族是非常爱国的,比如被誉为“华侨旗帜”的陈嘉庚先生,他身在南洋却信心祖国,在他打拼出一番事业之后,他成立了“南侨总会”支援抗战,三年筹募4亿国币,为前线抗日将士送去了数以万计的衣服、药品和物质,他还招募了3200为华侨工人回国,在滇缅公路上抢运。李光耀说:“老一辈确实有这种浪漫的情怀,他们把寄钱回国视为自己的某种义务。所以陈嘉庚回去建了学校。这是所有华人移民者的梦想:我要好好发展,然后帮助我的亲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光耀本人也是下南洋华人的后代,他的祖籍是广东梅州大埔县,有一次他回国,中国学者们给了他一份当地的大家谱:他家六代以前的一位祖先是广西总督,他的曾祖父曾去新加坡发展,成功之后回国给自己建了一所大宅子,还捐了个官,画像至今还保留在宅子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作为大埔县的“骄傲”,当地的同乡曾录了一张介绍他曾祖父的宅子的光盘,希望李光耀能来参观,或者出资修缮一番,但是李光耀拒绝了,他说:“因为我不是中国人,我是新加坡人,我是不会回去参观的……我对我的祖籍不保佑任何浪漫的想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光耀并不否认自己是华人,但是他坚决不认为自己是来自大陆的华人,他把自己的民族身份和国家身份割裂开看来,而且对他来说,新加坡人的身份更胜于华人的身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光耀的态度是决绝的,同时也相当坦诚,一点不藏着掖着,记者说:“随着中国的日渐强大,新加坡的年轻人总会越来越关注中国的。”李光耀似乎看到了记者这句话背后的深意,他的回答说:回归祖国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是幻想,我们已经不一样了,已经无法融合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李光耀看来,新加坡的年轻人说接受的是西方的教育,他们和中国人交谈非常吃力,他们的风俗、礼仪、习惯、语言等等都和新加坡人不同。“在种族上,我们确实是华人,但我们能和中国人不分彼此,完全融合吗?不可能。这还不仅仅是说不说的中文的问题,最关键的在于我们的思维和心态都不一样了。”</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凝聚社会共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加坡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人民行动党凝聚社会共识、让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建设新加坡的做法,很值得借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培养新加坡人共同的国家意识,树立共同价值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加坡人主要由近百年来从东亚、东南亚、南亚、欧洲等地区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主要有四大种族:华族(汉族)占74.1%,马来族占13.4%,印度族占9.2%,另外3.3%为欧亚裔、混血等其他族群。新加坡的多元宗教主要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印度教。鲜明的移民国家特征和多民族、多宗教文化的特征,让新加坡社会面临着被撕裂的危险。为克服移民心态和多民族多宗教社会的缺点,避免矛盾和纷争,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自新加坡独立起就十分注重“新加坡人”观念的培养和塑造,用各种族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方式灌输“我是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人民行动党的宗旨是在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基础上迅速成立一个独立、民主的政府。党的创始秘书长李光耀曾强调新加坡是一个复合民族的国家,既不是一个马来人的国家,也不是一个华人的国家,更不是一个印度人的国家,需要不分人种、语言、宗教或文化上的差异,融合为“新加坡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李光耀在建国后经常发文提醒新加坡人的国家意识,呼吁淡化对祖先居住国的认同和归属,在心理上认同一个新加坡,强调共同的国家意识是建国之本、立国之本,要有“成为一个民族的意志”,在同一旗帜下为新加坡的发展和未来而努力。新加坡国家意识的核心就是“做新加坡人”,通过国家意识的培养,树立新的国家认同和归属,黏合各民族力量,为新加坡的建设贡献力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为帮助新加坡人树立坚定的国家意识,新加坡在1982年和1988年开展了关于国家意识问题的讨论,同时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批定国家意识,由李显龙任该委员会主席,并从1988年开始,每年开展“国家意识周”活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为了加强新加坡国人的国家意识形态,1991年新加坡颁布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确立了五项共同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持,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五项共同价值观与西方的个人中心主义不同,是融合了儒家伦理在内的对个人操守的要求,为新加坡人塑造精神模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崇尚法治和廉政,形成共同遵守的行为习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加坡是高度法治化的国家,这与执政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创始人大多学习法律、崇尚法治有关。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及其领导人从执政开始就把法治作为重要的治国方略,并始终如一地加以贯彻执行。在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依法治国,法律平等适应,上下统一,没有例外和宽容。如今,法治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已经内化为新加坡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加坡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设立国家机构,司法机关遵循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由、法外没有民主、法外无特权四项原则进行独立、公正的司法实践。王在法下,不管是高级国家干部、党内成员,还是普通公民,一旦触犯法律,都要受到严厉惩罚、不徇私情,不允许任何人享有法外特权。人民行动党自觉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纳入法律规范的框架,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通过各级政府贯彻党的主张,党的纲领及政治价值观通过党员宣传贯彻。</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廉洁是人民行动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新加坡的反腐败建立在法治基础上。新加坡有严格的考录制度、财产申报制度、考核制度、监督制度,借此对官员进行选拔、监督、处罚。同时,新加坡制定明确的法律规定,对国家和政府的权力分配进行规定,制约、监督国家和政府的权力运行,防止出现权力的滥用及腐败问题。还制定了专门的法律《预防贪污贿赂法》和《没收贪污贿赂利益法》来惩治贪污受贿。在新加坡设有专门的直属于最高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廉政机构,进行反贪污调查,任何人不得拒绝。另外,新加坡实行高薪养廉的政策,在丰厚的工资收入和严刑峻法面前,贪污成本很高。2010年,新加坡成为全球最清廉的国家之一,这与人民行动党自执政以来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党员保持清正廉洁分不开,也与新加坡依法治国分不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坚持人民为大的服务理念,用实际行动凝聚人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加坡的政党制度与西方式“政党轮替”不同,实行的是“一党执政、多党并存”的政党制度。除人民行动党之外,还有20多个政党以及众多社会团体。人民行动党自1959年自治后上台执政至今,已赢得13届大选。之所以能长期执政,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人民行动党坚持人民为大的服务理念,致力于国家福利的增长和人民幸福的提升,用实际行动切实解决了人民关切,赢得了选民的支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切实解决人民关切。人民行动党总部长期租用一幢设施简朴的公共楼房,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一直在新加坡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解决普通民众的住房问题,实现全体公民拥有住房的愿望。新加坡建造的房屋超过100万套,同时允许用公积金贷款,只要有正式工作的居民就能买得起房子,解决了新加坡住房难问题,既赢得了选民的支持,又能增进新加坡人的国民认同和国家自豪感。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是人民行动党发起募集的,主要为社区基础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开办幼儿园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目前约有70%的儿童在人民行动党社区基金开办的幼儿园就读,解决了民众面临的具体困难。此外,社区基金还向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奖学金,为妇女提供就业机会等,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重要品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搭建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人民行动党的基层组织为支部,在全国范围内按照国会选举划分的选区设立支部,84个选区设立了84个支部。人民行动党设立的人民协会成立于1960年,有3个主要基层组织:公民咨询委员会负责传达党的政策理念和传递选民需求;民众联络所又称为民众俱乐部,负责社区各项活动的开展,会员持卡可到任何俱乐部参加活动;邻里委员会负责协调社区邻里矛盾,维护种族和谐。新加坡人民行动党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扎根社区,“党无处不见,党无处不在”,始终保持与民众的紧密联系,让党的宗旨和政治价值观深入影响到新加坡人生活的方方面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畅通沟通机制,重视工会的力量。人民行动党设立了议员接待日,方便选民有任何问题可以向议员反映。每位议员上至总理、部长,下至一般议员,都遵循接待日制度,每周一次在自己的选区接待选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接待选民时,所有党员都必须佩戴党徽,塑造党员形象。接待时间必须提前张贴在社区醒目位置,只规定开始时间,必须等所有到访选民反映完意见为止,而且对于问题的处理需要对选民本人进行反馈并记录存档。同时,还有议员回访选民制度,通过参加群众性集会、入户拜访选民、接受选区采访等了解选民期望和要求。工会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人民行动党通过工会来解决民众诉求、化解利益冲突,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加入大马的梦想</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李光耀是一个“开国皇帝”,没有想到的是,李光耀在建国初期,主要的精力就是要把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想使新加坡成为马来西亚的一部分。他放着现成的“皇帝”不当,却想当“诸侯”。</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李光耀为了实现想当“诸侯”的愿望,首先做新加坡人民的思想工作,为了在人们的思想上形成并入马来西亚的共识,新加坡独立后,李光耀定马来西亚语为新加坡的国语、在新加坡的国徽上加入马来西亚的标志物“虎”的图像、国歌歌词用马来西亚语等等。</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李光耀还反复向大家宣传,加入马来西亚的有很多好处、新加坡如果独立,难以生存下去等等。由于李光耀做了大量的工作, 终于在1963年的全民公投中,新加坡广大的群众投票支持国家加入马来西亚联邦。</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遗憾的是,马来西亚却不领情,1963年,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成为马来西亚联邦的一个州。</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2年后的1965年8月9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来西亚国会举行了一场紧急投票,以126票赞成、0票反对的结果,将新加坡“踢出”联邦。</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马来西亚高层会议一致决定:把新加坡从马来西亚“赶出去”。</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于是新加坡“被迫”宣布再次独立。</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天,正值炎炎盛夏,正是这个新加坡人却如坠冰窟,遭遇了人生中最重大的一场挫折。</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李光耀,这个被誉为“</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23, 12, 0);">苏伊士运河以东最纯正的英国人</b><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失掉了应有的绅士风度,当众流下了眼泪,被迫宣布独立。</span></p><p><br></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多年以后,李光耀仍对此耿耿于怀,他在回忆录中愤愤不平的写道:</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blockquote><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新加坡来说,1965年8月9日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日子,我们从没争取新加坡独立。</span></blockquote><blockquote><br></blockquote><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毫不夸张的说,</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23, 12, 0);">不是马来西亚失去了新加坡,而是李光耀失去了马来西亚</b><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5年8月9日的那一场泪水,是李光耀为自己破灭的野心而流。</span></p><blockquote><br></blockquote><p><br></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当然,有人会以为,李光耀 “不想当皇帝”是假的,而是嫌新加坡太小了,他想当更大的皇帝--“马来西亚联邦的皇帝”。</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因为在新马合并后,李光耀领导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也跑到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参加竞选,可见人民行动党想问鼎马来西亚的政权是事实,但是这与李光耀想不想当皇帝还是两码事。因为在事后多年,就在本世纪初,新加坡再次向马来西亚提出:要加入马来西亚。</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马来西亚答复:条件还不成熟,仍然不同意新加坡加入进来。这个时候,李光耀已经退居二线多年了,再次加入马来西亚的想法,很可能还是李光耀的意思。</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李光耀连新加坡的“皇帝”都不当了,怎么可能还想当马来西亚的“皇帝”!?</span></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陈丹青谈李光耀</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语言是一种工具</b></p><p> <span style="color: inherit;">这几天我开始受教育,就是,新加坡一地的华人华语,讲的是普通话,写的是简体字,是共和国版本——据说贵国的李光耀会六种语言。</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我听说,他到台湾,跟蒋经国一块儿下农村,他忽然直接用闽南语和台湾农民沟通,小蒋看在旁边,不舒服,“他可以直接和我的民众沟通,我无法跟本岛人沟通”。我相信小蒋的政治思路,以后改变了。</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同样是这位李总理跑到中国讲演,听说是杨澜用英文主持,李总理就说:“No,今天我要说普通话”,这可不得了,底下人服,这家伙会说中国话!</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然后呢,他是剑桥毕业的,他用流利的英语跟西人辩论,他是位语言政治家。据说,他启动了当时的华语运动,也据说,他持久抑制华语教育。我不知道在座对李总理的意见,但我想要说一个更大的历史背景,更大的政治背景。</span></p><p><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span style="color: inherit;">历史上许多国族要征服另一个国族,第一件事,灭你的语言。人杀不光,灭你的语言。昨天这里的客人问我,目前此地实行这种双语教育,弄得英文没那么好,汉语也一般,我怎么看?我想,其实很简单。各种统#治术里,最聪明的统治术,就是愚民教育——让你大约知道一点,但不很深。(你看,动到诸位这根筋了。)中国从先秦开始,孔孟开始,就知道愚民教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我不懂国学,但我知道孔孟这帮聪明人,很早很早就告诉君王,你怎么统治老百姓,怎么耍他,他还不知道。愚民统治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们差不多已经不知道,也不在乎被愚,简直出神入化……</span></p> <p>爱国领袖陈嘉庚</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874年10月21日</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陈嘉庚出生在闽南的小渔村</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而后创业于东南亚</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成为“橡胶大王”</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他一生传奇,毁家兴学</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前无古人,鲜有来者</span></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20px;">一。“橡胶大王”</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商业版图扩展到五大洲</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陈嘉庚先生是著名的实业家,有南洋“橡胶大王”之称。巅峰时期,陈嘉庚公司分布于世界的直接代理商遍布五大洲,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等,组成了一个国际销售商贸网络。其代表警醒振兴中华民族工商业的注册商标——中国钟标,也随着商品流通为世界人民所认识。</span></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二。捐资助学</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嘉庚学子遍及天下</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陈嘉庚先后在集美乃至厦门和闽南各地及新加坡等地创办和资助的各种类型学校,总数达118所。在如今的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陈嘉庚被师生尊称为“校主”。嘉庚学子遍天下。嘉庚先生创办的厦大在海内外的校友会有87个,其中在境外的就有近30个。</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集美学校是当年陈嘉庚在集美创办的多所学校的总称,包括集美幼儿园、集美小学、集美中学、集美轻工业学校、华侨大学华文学院、集美大学以及集美学校委员会等等。所有曾在这些地方学习过、任职任教过的都会被看作是集美校友,据不完全统计,集美学校在全球各地的校友会有 70 个以上,其中在境外的就有十多个。</span></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三。嘉庚精神</b></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广布世界影响深远</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说到陈嘉庚,很多人首先想到他创办了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实际上,嘉庚先生的贡献和影响远不仅仅局限于集美和厦门,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很多地方,都留下了陈嘉庚或嘉庚精神影响的深刻的印记,甚至在太空中,都有一颗被命名为“嘉庚星”的行星。以他名字命名的嘉庚星、嘉庚水母、嘉庚路、嘉庚公园、“嘉庚号”科考船、嘉庚路、嘉庚公园等,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嘉庚楼等,无不折射出世人对他的景仰与怀念。</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海外,嘉庚先生更多地以“Tan Kah Kee”,即“陈嘉庚”的厦门话读音为人熟知,比如新加坡的“陈嘉庚地铁站”,或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陈嘉庚楼 ”,其英文都 以“Tan KahKee”标注,嘉庚先生和嘉庚精神的影响力,以这样一种充满“厦门味”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传播,让嘉庚先生的故乡人倍感亲切。</span></p><p><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加坡选择了美国</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人往往就是这样,哭过了才知道害怕,这位“新加坡国父”同样也不例外——被好几千万充满敌意的马来西亚人包围,他能不害怕吗?!</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样一个既没资源,也无战略纵深的国家,如何在强敌环伺的局面中生存下来,就成了李光耀亟待解决的头号问题。</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显然,单靠新加坡自身是无法抗衡周边国家的;因此,寻找靠山就成了其唯一的选择!</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于是中、俄、欧成了三块垫脚石,被新加坡用来搭建了一座华丽的舞台,上演了一出向美国示爱的好戏。</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须知,这样的“绿茶”最令人讨厌——</span><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心里明明惦记着“高富帅”,可是却同时吊着好几个“备胎”,简直是够鲜廉寡耻的</b><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国际局势风起云涌的大变革时代,新加坡嘴上说着不站队,但实际上还是倒向了美国。</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尽管过去了54年,其孤注一掷赌国运的本性却从未改变!</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么,李光耀最终抱上了谁的大腿呢?</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没有任何悬念——美国!</span></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新加坡军队的特色</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拥有着其国土面积无法容纳的军队。其军力在东南亚十国当中是最强大的,但从来没有经过战争的检验。新加坡的正规军虽然只有5.5万人,但按人口的比例来说是非常高的。更何况新加坡采取了全民皆兵的战略。它的正规军和国家一样,已经从精致做到了极致:极其年轻的队伍、高素质的官兵、最精良的装备,它更有一个清晰的战略和时刻存在的危机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毒虾”战略 &amp; 小国的大国情怀</span></p><p><br></p><p>新加坡从建国的那天起就面临着马来西亚和印尼两个穆斯林大国的威胁。世界上处于这样情形的国家还有一个,就是以色列。李光耀在建国后首先寻求以色列的帮助,建立自己的全民皆兵的国防体制和武装力量。</p><p><br></p><p>在以色列国防专家的帮助下,新加坡建立国防部和武装部队,像以色列一样,武装部队分为常规部队和预备役部队,推行义务兵役制,要求年满18岁的男性必须服兵役2年。</p><p><br></p><p>走访新加坡的陆海空基地,还有它的武装部队学校。这个只有六百多平方公里的岛国用不了半天就可以开车兜上一圈。在新加坡的每一天,差不多都能看到F-16在天空盘旋,但只能是盘旋,因为飞机一起飞就出了国境。新加坡唯一的一处靶场也只能进行迫击炮的训练。</p><p><br></p><p><br></p><p>训练是军队的生命,新加坡要摆脱地域的限制,只能选择了在别的国家进行规模化的军事训练,这又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奇特现象。新加坡有两个战斗机分遣部队、一个运输机分遣部队和一个直升机分遣部队在美国受训。此外,法国、文莱和大洋洲也有新加坡空军训练之所。无人驾驶飞机分遣部队部署在南非,森林作战训练在文莱进行,炮兵训练则在新西兰完成。</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最具争议的是新加坡的部分军队依然在台湾训练。新加坡直到1990年才与中国建交,之前,新加坡与台湾的关系极其深厚。1975年,新加坡与台湾签订“星光计划”,新加坡陆军派军队以“星光部队“为代号在台湾进行训练,不知道现在是否还在继续。</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与新加坡的国防官员接触的时候,无论职位高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们的国际化和危机感。</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尽管自身的地域过于狭小,新加坡的独特地理位置却让它成为世界性的城市。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总是放眼世界。实际上,新加坡一直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的安全合作,并力图发挥主导作用。小国只有融入国际体系中才能更好的生存。</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加坡最新政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名单及祖籍地一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半数潮汕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加坡共和国(Republic of Singapore,简称: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政治体制实行议会制共和制,是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是全球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模式被称为“国家资本主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加坡公民主要以4大族群来区分:华人占了人口的74.2%,还有马来族(13.3%)、印度裔(9.1%)和欧亚裔/混血(3.4%)等公民。大多数新加坡华人的祖先源自于中国南方,尤其是福建,广东和海南省,其中4成是闽南人,其次为潮汕人、广府人、莆仙人(莆田人)、海南人、福州人、客家人,还有峇峇、娘惹等。新加坡人口密度7,697/平方公里,人类发展指数为0.901。</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新加坡开国总理李光耀,祖籍广东大埔高陂镇党溪乡。</p><p><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总理&nbsp;李显龙&nbsp;祖籍 广东梅州大埔县</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显龙,出生于新加坡,毕业于哈佛大学,现任新加坡第三任总理,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秘书长。曾任贸工部长、财政部长以及新加坡副总理。1952年2月10日,李显龙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他的父亲是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他是家中长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副总理 张志贤 祖籍 广东潮州饶平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973年荣获新加坡总统奖学金及新加坡武装部队奖学金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深造。1977年,他继续在伦敦帝国学院深造获得理科硕士。198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行政管理学院公共行政学硕士学位。1991年升准将还担任了新加坡共和国海军总长。同年辞去军职当选为马林百列集选区国会议员,后在1997年, 2001年及2006年的大选中继续当选白沙-榜鹅集选区国会议员。1995年4月任代环境部长兼国防部高级政务部长。1996年1月,任环境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1997年到2003年, 任教育部长兼国防部第二部长。2003年8月任国防部长。2009年4月任副总理兼国防部长。2011年5月任副总理兼内政部长、国安部长。张志贤育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财政部长&nbsp;王瑞杰&nbsp;祖籍 广东潮州</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04, 0, 0);">王瑞杰</span>&nbsp;,男,生于1961年。新加坡政治人物,拥有剑桥大学经济学学士和哈佛大学公共管理硕士学位,为人谦和儒雅。现任新加坡副总理、财政部长。</p><p><br></p><p>他曾先后担任过新加坡资政李光耀的私人秘书、WTO谈判代表、贸易工业部常任秘书等职。2005年4月出任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局长,被认为是新加坡政坛的“未来之星”。2011年5月出任新加坡教育部长。现任新加坡财政部长。</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贸工部长 林勋强(贸易) 祖籍 广东潮州</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林勋强(1954年-),祖籍广东潮州,新加坡李显龙总理内阁的贸工部长。1954年4月9日在新加坡出生,1973荣获新加坡总统奖学金及新加坡武装部队奖学金赴英国剑桥大学深造。1976年毕业于剑桥大学一等荣誉学位(优等)并加入新加坡武装部队。198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行政管理学院公共行政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任国防部和国家发展部副政治秘书。1991年1月被任命建屋发展局主席,同年当选为国会议员,后在1997年、2001年,及2006年的大选中继续当选。西海岸集选区国会议员。1991 年任新加坡国家发展部政务部长。</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人力部长 林瑞生 祖籍 广东潮州</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通讯及新闻部长 雅国 祖籍 广东潮州</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国家发展部长 黄循财 祖籍 海南文昌</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国防部长,黄永宏 祖籍 福建莆田</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卫生部长&nbsp;颜金勇&nbsp;祖籍 福建永春</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总理公署部长 陈振声 祖籍广东</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 陈川仁 祖籍 海南</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长 傅海燕 祖籍 福建泉州</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教育部长(学校)兼交通部第二部长 黄志明</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教育部长(高等教育及技能)兼国防部第二部长 王乙康</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总理公署部长兼外交部第二部长 杨莉明</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br></p><p><br></p> <h2><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新加坡名著《儒家民主》</span></h2><p><br></p> <p>中新建交及苏州工业园区</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90年10月3日,中新两国外长在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建交联合公报,宣布两国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994年成立的苏州工业园区成为中新两国“深层次合作试验场”,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苏州工业园区项目不仅让苏州这个古老美丽的城市重新焕发活力,也将新加坡政府规划及管理城市网点“软件”转移给了中国。</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第一个项目应该是从苏州工业园开始,我那时正好在江苏(省)苏州(市)工作,现在看来,这个项目应该是成功的,是中新合作的一个典范。现在在苏州工业园就有96个国家的4000多个企业投资,(世界)500强(企业)里有84个国家的131个项目在里面。</span></p><p><br></p><p><b style="color: rgb(1, 1, 1);">1992年至2011年,李光耀先后9次来访苏州,8次到苏州工业园区,4次在新加坡会见苏州访新代表团,1次为园区通商中国颁奖,3次在新加坡分别会见中国新加坡联合协调理事会中方主席。</b></p><p><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019年10月,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与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国际事务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在知识产权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协议。</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2020年以来,园区科信局与新加坡知识产权局多次磋商合作事宜,克服疫情不利因素,积极筹备培训活动,通过调研区内企业需求,分析产业结构、发展规模、市场领域,为园区企业“量身定做”了一套知识产权高端课程。</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区注册外资和到账外资分别为20.7亿美元、12.8亿美元,分别增长149%、196%。1~8月,新设外资项目157个,完成注册外资27.4亿美元,同比增长140%;完成到账外资15.5亿美元,同比增长120%,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约65%。</span></p><p><br></p><p><br></p> <p>马六甲港口</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 background-color: rgb(254, 254, 254);">新加坡主要靠港口、转口贸易(包括货物中转和相应的金融服务)和石化工业(船舶油料补给)赚钱。如果80%以上的船舶不再停靠新加坡,新加坡的港口势必门可罗雀,新加坡的经济也会遭到毁灭性打击。因此,中国和马来西亚合作建设马六甲港口,对于新加坡来说是致命的。</span></p> <p>中美防长在新对话</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2019年6月1日,美国代理国防部长沙纳汉与中国防长魏凤和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span></p> <p>李光耀谈美国优势</p><p><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李光耀在《李光耀观天下》中谈到了对美国局势的看法,</span><b style="color: rgb(0, 0, 0);">谈及美国的衰落条件时,却觉得美国有着三大优势,只要这三大优势还在,美国就永远不会倒。</b></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0, 0, 0);">1。美国能吸引到大量的精英人才,而且还能够留住这些人,这就是美国的第一大优势。</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众所周知,人才对于国家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只有有了人才,国家各方面各领域才能够蓬勃发展。</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对于美国来说也是这个样子,美国非常善于拉拢人才,他们非常重视外国来到美国学习的留学生,为了留住这些外来的人才,美国往往会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为这些留学生奉上好的学习资源。这让去美国的留学生感到有着良好的氛围,彰显美国自身的实力。</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除此之外,美国还非常重视营造当地的社会环境,创造一个留学生愿意留下的环境。美国会为这些人才提供良好的待遇,在住房方面美国推行了便利的政策,推行了“绿卡”服务,以吸引人才们留居美国进行工作。美国还会提供很好的福利待遇,无论是生活还是工资都会让人才们心甘情愿的留在美国,为美国创造财富,为美国的科学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0, 0, 0);">2。美国有着大量的科学研究中心,这是美国的第二大优势。</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这些科学研究中心的存在是备受居住在美国的人才们青睐的,美国个科学研究中心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因此可以吸引各个领域的学者前来研究发展,促使美国的科技朝更深层次发展。</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0, 0, 0);">而且美国会给足经费让这些研究中心研究各自的课题,又有超高水平的教授和导师在研究中心工作,因此会有无数的学者对这些科学研究中心心生向往,从而留住更多人才在科学领域帮助美国进行进步和突破,而美国则得以更加强盛。</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0, 0, 0);">3。美国人具有创新精神,这是美国第三大优势。这一条优势也是李光耀认为最最关键的一个优势,这是真正决定了美国强势地位的原因。</b><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美国人心中非常具有创新精神,在美国的学校教育当中也非常能体现这一点,在美国的学校里,教师们提倡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非常看重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定制标准来约束学生的想象力。</span></p><p><br></p> <p>新加坡值得学习</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新加坡人常被看作中国人,但他们却拥有我们当时中国人所有缺乏的许多东西:</span><b style="color: rgb(51, 51, 51);">法治、洁净、廉政、发达</b><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span></p><p><br></p><p>李光耀是一个令人敬佩的,很多人读过他的回忆录。他建立一个比较完美的华人国家。华人的散漫、自私、不文明等坏毛病在新加坡得到了较好的治理。李光耀建立的制度为“开明专制”,是理想的华人国家治理模式。</p><p><br></p><p>亚洲有两个非常成功的国家,把传统与现代结合得很好,一个是日本,一个便是新加坡。事实上,中国很多大城市都派过考察团去新加坡学习过N次,但到底学会了多少。</p><p><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今的新加坡,不同民族的人,不同国家的文化交融在一起,包括宗教信仰、饮食、服饰等等,形成了新加坡与众不同、包容万象又独具特色的文化。</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宗教信仰方面,华人一般信仰佛教,马来人信仰伊斯兰教,印度人信仰印度教…在新加坡,几乎可以找到世界上所有宗教的信仰者。这些人信奉着自己的神灵,尊重着别人的信仰,所以他们在同一个国度里融洽和平的相处,一派祥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饮食方面,新加坡的习惯里更是有着东南亚各个国家饮食文化的影子。走在新加坡的大街上,随处可以见到中餐厅、马来餐厅和印度餐厅等,人们不但能很容易在新加坡找到正宗的东南亚国家的口味,也能很容易在新加坡的特色菜里吃到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口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总而言之,新加坡文化就是一种高度融合了其他国家文化的精髓,兼收并蓄,并在此基础上好好发展成为新加坡特有的一种多元化文化形态!</p><p><br></p><p><br></p><p><br></p><p><br></p> <h2><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新加坡为何成为</span></h2><h2><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中国投资东盟首选</span></h2><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新加坡优越地位与优惠政策</span></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1。新加坡是全球贸易与航运的枢纽。</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其地处航运战略要地,位于全球主要贸易流中心,</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这与其在物流及航运方面提供的优惠税收政策息息相关。</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新加坡贸易公司可根据业务活动的性质以及交易方的情况,</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享受全球贸易商计划优惠,适用5%/10%的优惠税率;</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2。新加坡是制造和提炼作业的总部,是综合能源和化工枢纽。</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其拥有全球一流的基础设施,为贸易活动和制造活动提供了便利。基于此点,新加坡可作为</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区域研发的理想地区。</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如果选择投资制造业,新加坡的制造公司提供符合资格的业务活动获得的收入可根据发展与扩展计划</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按照优惠税率(不超过10%)缴税,</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或根据先锋企业优惠政策免税,具体取决于业务活动/投资的性质/水平。如果制造公司向非居民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利息,根据具体情况适用预提所得税的减税;</span></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3。新加坡是理想的区域财资中心。</b></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稳定的政治让新加坡有着良好的监管和商业环境,金融和资本的市场成熟为整合现金池和财资管理提供了优良环境。</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在新加坡可根据商业活动的性质或水平</span><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享受金融与资金管理中心的税务优惠。</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比如根据金融与资金管理中心优惠政策,获得批准的金融与资金管理中心可按8%的优惠税率就开展的符合资格的业务活动(例如:提供贷款)以及为取得批准的相关公司提供的服务产生的收入缴税,再比如财资中心向非税收居民金融机构和获得批准的相关公司支付的利息无需缴纳预提所得税等。</span></p><p><br></p> <p>李显龙谈华族文化认同</p><p><br></p><p><br></p><p>(2019-08-24)</p><p>PM Lee Hsien Loong delivered his National Day Rally speech on 18 August 2019 at the 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 College Central.</p><p><br></p><p>2019年8月18日晚间,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国庆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讲,纪念新加坡开埠200周年,谈到中美关系的变化、影响及如何应对。来源:新加坡总理府。</p><p><br></p><p><br></p><p>今年是新加坡的开埠200周年。</p><p>1819年是我国发展史的转折点。那一年,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且在这里设立了自由贸易港,吸引了大批移民从东南亚、印度和中国到这里谋生。我们的华族先辈有的来自中国广东、潮汕和福建,有的则来自邻近地区如槟城、马六甲和廖内群岛。他们刚来时,大多只能做苦力,勉强糊口。不过,他们刻苦拼搏,结果都找到立足之地,在这里安家立业。一些后来做起小生意,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会当老师、做记者。有些则成了大园主,或者创办了银行和贸易行。</p><p><br></p><p>他们可以说是我们的“开埠一代”,为这里做出巨大的贡献。当年的华社领袖就设立宗乡会馆和商会,帮助同乡融入本地生活,以及协助他们创业。这些“头家”也号召整个华社出钱出力,创办医院和学校、建造庙宇等,让同胞受惠。</p><p><br></p><p>当时,我们的先辈与自己的祖国保持密切的联系。他们来到南洋时,只把自己当成这里的过客,总有一天要落叶归根。他们还是中国人,也热爱着自己的家乡和祖国,并且参与中国的政治运动,在革命与战争中付出了生命。</p><p><br></p><p>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创立的同盟会,南洋总支部就设在新加坡。同盟会倾全力推翻满清政府,好几次的武装起义就是在晚晴园里策划的。</p><p><br></p><p>30年代,当日本入侵中国时,新加坡华社再次组织起来,加入抗日运动。华社领袖陈嘉庚带头筹钱,并号召华侨支援中国抗战,这包括许多回到中国参与抗战的南侨机工。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占领新加坡后,展开了大检证,数以万计的华人遭到日军报复。</p><p><br></p><p>二战结束后,新中国成立了。在这个历史的大洪流中,东南亚许多充满理想的热血青年受到新中国成立的启发,也加入了东南亚各地的反殖民斗争。当时,海外的华人身份认同模糊,有些身在南洋,却心在中国。他们的效忠意识受到质疑,也造成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矛盾。</p><p><br></p><p>从50年代开始,中国就将海外的华人区分为“海外华侨”和“华人”。“海外华侨”指的是选择保留中国国籍的人。“华人”指的却是加入所在国国籍的人。当时的中国总理周恩来先生就明确地表明,一旦加入所在国的国籍,这些华人就不再拥有中国国籍,应当效忠入籍的国家。</p><p><br></p><p>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先辈必须做出人生中的重大抉择,要继续留在新加坡,还是回去祖国。最后,他们大多数选择留在新加坡,并且和其他种族一起建立一个多元种族的社会和独立的国家。</p><p><br></p><p>60年代,新加坡走向独立,华社组织也和政府合作,积极推动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以及国防建设。在1967年,为了鼓励国人支持新推行的国民服役政策,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就为头两批入伍的青年制作了奖章。奖章的正面,有代表新加坡的五颗星星和一个月亮,以及“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字样,背面显示的是“National Service”(国民服役),以及“尽忠报国”这四个字。这个奖章是限量版的,很有纪念价值。</p><p><br></p><p>1968年,政府设立了国防基金,鼓励国人捐款支持国防建设。当时的筹款目标是1000万元,而中华总商会就筹到超过100万元。这显示,本地华人从那个时候,已经开始把他们的效忠意识转移到新加坡,认同新加坡公民的新身份。</p><p><br></p><p>由此可见,新加坡华人是经过了两百多年,才逐渐形成自己的身份认同。我们的先辈为自己的祖国所做出的奉献与牺牲,是一种高贵的情操,也是值得我们珍惜的精神遗产。为了纪念先辈的事迹,我们把晚晴园列为国家古迹,也在那里竖立雕像纪念南侨机工。</p><p><br></p><p>同样的,为了表达我们对二战时期死难人民的敬意,每年的2月15日,各族同胞也会一同出席庄严的悼念仪式,纪念那些在战争中牺牲,来自不同种族的无辜老百姓和抗战英雄。日本占领新加坡的惨痛经历,激发了各个种族的国家意识,也坚定了我们要当家作主的决心。</p> <h2><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新加坡外长喊话美国</span></h2><h2><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接受中国崛起,放小国一条生路</span></h2><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观察者网</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5px;">2019-05-16)</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据彭博社5月16日报道,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日前敦促美国,在制定全球规则方面,应该同意中国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以避免一场“旷日持久的冲突”,这场冲突会迫使较小的国家在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之间做出选择。</span></p><p><br></p> <p>新加坡总理李显龙</p><p>美国必须接受和适应</p><p>阻止中国崛起是不可能的</p><p><br></p><p><br></p><p>(厦门电视台2019-08-20)</p><p>  18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分别用马来语、中文及英文发表演说。在中文演说中,李显龙谈到中美经贸摩擦,他再次表示,美国须容纳一个更有影响力的强大中国,阻止中国崛起是不可能的。</p><p><br></p><p>1。中国的腾飞 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好处</p><p><br></p><p>李显龙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腾飞给中国,也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产生了新的世界格局。</p><p><br></p><p>2。作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必须容纳一个更有影响力的日益强大的中国。</p><p>美国也必须接受,阻挡中国的崛起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明智的。美国必须与中国寻求建设性的关系,以及在经济上互相依存的关系。中美之间有竞争是必然的,但同时双方也必须加强互信,同时通过适当的机制处理无可避免的摩擦。</p><p><br></p><p><br></p><p>之前【李显龙:不可能阻止中国变强,美国也必须得适应这点】2019年5月31日,第18届香格里拉对话会在新加坡正式开幕。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演讲,谈及中美关系,他称,“阻止中国变强是既不可能也不明智的。各国必须适应一个更有影响力的中国,尽管这对美国而言很难,但也应当如此。”</p><p><br></p><p>在被问及“大国冲突,小国该如何自处”的问题时,李显龙回答称,“我们会尽最大努力与两边做朋友,避免选边站‘’。</p> <p class="ql-block">巧合么</p><p class="ql-block">相似的国旗</p> <p>将来某一天</p><p>新加坡会回归么</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声明:</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1.文中引用图片及数据均来自网络,为传播信息之目的,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持权属证明联系本人,及时删除。</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2.敬请指正,谢谢传递及转朋友圈;创作不易,打赏鼓励悉听尊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3.文章版式及版权为本人所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标题为阿李郎数媒首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4.背景音乐《singapore》。</p><p><br></p>